龟山往事~

李福兴  襄城烟草退休干部

龟山往事~

杜超英 摄

龟山又名灵泉山,因山顶有泉而得名。位于襄城县西南方的紫云镇境内。东于令武山连绵相接,南于尖山遥遥相对。我就生长在龟山脚下的小村一一潘庄。

近两年,龟山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而频繁出现在襄城人的话语中,每听到带儿话音的“龟山儿寨”这句话就倍感耳熟亲切。而有关龟山寨的往事,常会浮现萦回在脑海中。

童年记忆

我记忆中的龟山寨,更象是一座山顶上的城堡。寨墙外围有十米多高,全部由出自此山的红条石砌成,底部的基石有一米见方。绕寨墙一周约两公里。有两个寨门,东寨门位于山顶地势较低处,全部由红石垒砌而成。寨门宽、高各三米左右。上有两层木制阁楼,书“白義阁”(楼阁扁额文字系本村老人回忆,不符处请更正)三字。此楼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被毁。南寨门巍峨高大,约四米宽,五米多高。进寨门北走是座金碧辉煌的大殿。院内有古柏数株,门口有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古槐树,树干空洞处还长出数棵小柏树。古槐树冠约半亩大,遮天蔽日,常有善男信女在树下乘凉聊天。东侧有个巨大的石货坑,能工巧匠从深坑中取出巨石,加工成石磨、碾盘、石磙等生活必需品,销往周边数县。大殿内供奉“玉皇大帝”,群众敬称为“老天爷”;东配殿为“五龙殿”,西为“三清殿”,平时殿内香火不绝。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人流如蚁,烟雾萦绕,热闹非常。五龙殿后边有“五龙池”,可能是因为日光照射的不同角度和周围岩石花木互相映衬造成的颜色不同,分别被称为黑、白、青、黄、赤五个水池,池水常年不断,尤以黑龙池、青龙池池水最旺,可供庙内数十人饮用。有时为躲兵匪之患,池水可供数百人紧急之需,从未干涸。后因气候变化,水位降低,五龙池仅有黑龙池至今长年有水,其它四池已被填平而不复存在。

大殿后西侧地势较高处有民房数十间,是周围二十四村合资或个人建造,作为临时躲避兵匪的藏身之所,所以周围群众也把龟山寨叫“二十四村寨”。

龟山上有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农历四月初四,方圆数十里的群众都会往龟山“赶会”。“会”有时在寨内,有时在寨外,常有本县“十行戏”、“五街戏”等到会演出。热闹时会有两台或三台戏同时唱“对台戏“。“对台戏“竞争很激烈,常会出现这种现象:那边孙德一出场,这边的人“忽“的都跑到那边去了;这边一看要输戏,一声“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那边的人又“忽”的跑回来了。就这样,看戏的选择谁唱的好看谁的。相对来说因当时没扩音设备,孙德的越调戏大腔大口唱的清、听的远略占上风,但如果对上豫剧红脸唐喜成、多牛等就平分秋色了。物资交流会在山脚下,因当时临近麦收季节,大量的物资是“杈把扫帚牛笼嘴”、镰刀、铡刀、善刀片(善刀片非常锋利,安在扁型的竹筐边上,用绳索牵动操作,是当时最先进的割麦工具。熟练操作的壮汉每天用此工具可割麦三至五亩,功效是镰刀收割的五倍多)。除麦收工具外,还有“牛绳、羊绳、猪娃集等”;小百货类有洋火、洋油、洋花布;小吃类有“包子油馍胡辣汤”;叫卖声中有卖老鼠药的,找头发换针的,锵刀磨剪子的,唱莲花落卖膏药的,还有唱山东快书宣传新政策的……五花八门很是热闹。其中最招小孩子喜欢的,算是“拉洋片”的和耍猴的。拉洋片的一遍又一遍高喊:都来看,拉洋片,洋片一片接一片,这片武松打猛虎,那片白蛇见许仙……招来一大堆孩子围着不走;耍猴的让猴子做出种种动作,口里念念有词:一二三,到茅山,茅山有个茅老道,他把本领向我传:小猴翻个跟头!小猴应声连翻几个跟头,还向人群敬礼要钱,抓耳挠腮,逗乐了人群,也装满了主人的钱袋。

我也爱赶会凑热闹,偶然一次还发了点小财:突然间发现人群密集的脚底下有张暗红色的纸,挤过去拾起来一看,竟是五角纸币!我大喜过望,不知所以。当时我还没有拾金不昧、拾钱交警察的觉悟,就悄悄把钱装进了衣兜。后美滋滋的用五分钱买了一碗胡辣汤,一毛钱买了个用麦秸杆编的花边草帽,剩下的交家长,买了墨水和粉笔,这算是第一次用上“真墨水”、“真粉笔”。以前墨水是用染布的颜料代替,二分钱可用一年多;粉笔是用“白土”代替的,这种“白土”在山区很容易找到。

美丽传说

如果你站在龟山对面的尖山北望龟山,在一定的角度,可看到一只巨龟向着西北方向引颈汝河,而尾向东南,沿龟尾方向迤逦出现多个小山丘,这就是传说中的“龟蛋”。这些“龟蛋”分布在张道庄、铁李寨园、南丁庄、直到野弧山,半圆形的小山丘和龟山尾部呈直线一字排开,活灵活现。如果换个方向站在龟山上的某一角度向东南方向看,又出现了龟头部向东的景观。这个龟头处在潘庄东五百米的小刘庄南边,群众叫“龟回首”,回首看它的“宝贝蛋”。在这个龟回首的小山丘上,也有个古会,每年三月初九,当地群众也会到这个叫“下白驴”的地方赶会。至于这个古会是否为纪念“神龟回首”而设,众说纷纭。

多种传说,演绎成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据传,在汝河上游襄城段有个深潭,水深数丈,平时雾烟瘴气,无人敢近。深潭中有只蛟龙,常出来吃食牛羊牲畜祸害村民,还时常兴风作浪,给两岸造成洪涝灾害。当地百姓虽年年上供猪羊祭品,但这条恶龙孽性难改。无奈之下,当地百姓跑到龟山寨玉皇庙内,向玉皇大帝状告蛟龙祸害百姓的恶行。玉帝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即诏告东海龙王斩除恶龙。东海龙王不敢怠慢,即令一只神龟前往剿杀。据传这只已怀上宝宝的神龟不敢违命,连夜沿江淮沙河西上,后半夜赶到襄城汝河,因路途劳累,沿途产下多只龟蛋,早产后仍坚持和孽龙搏斗,直到将蛟龙咬杀。杀蛟后回首看了下自已的“宝贝蛋”,待返回东海时鸡叫了,这只为民除害的神龟也就永远留在了襄城大地上。

山脚惨案

一九四四年春,日本鬼子踏进了平原大地,到处烧杀掠抢,襄城也深受其害。

五月三日,一股日军在攻克鲁渡前寨(现在的候庄村,这里北临汝河,南靠大山,村前有数丈高的悬崖)后,顺柳河向南,到盛庄、刘楼村时转头向东到龟山的方向前进。据潘庄村九十多岁的老人郭荣宾和郭中显老人回忆,日军至潘庄西边的“大河口”(柳河支流的一处深潭,河边一面是山,一面是河水多年冲积而成的悬崖),因为是黑夜,以为这里就是龟山的寨墙。就悄悄的搭起云梯,好不容易登上悬崖后,发现是一片平地。翻过山头向东前进时,又遇到一处用红石垒成的一丈多高的围墙(这是潘庄村为防兵匪的围墙,俗成“闸子墙”),又经过一番折腾,及赶到龟山南坡时,天已大亮,看到山势陡峭,山半腰还有“二层崖“,就绕山走了。此时另一股日军在龟山北麓的黄柳村遇到我抗日军民的阻击损失严重,后在大炮等重武器的掩护下攻下了黄柳寨,并一路追杀逃向龟山的村民。至半山腰的孟沟村时,又从村里抓到男女老幼数百人。据当地老人讲,在孟沟村鬼子也遇到了村民的顽强抵抗,杨沟村有一壮汉叫杨大刀的,拿大刀和鬼子搏斗,砍伤多人,当他挥刀向一个鬼子腹部猛砍时,鬼子闪身一棵树旁,这一刀直砍入树干,待抽刀时被鬼子刺死。

两路鬼子合围,打开了龟山寨,把寨内躲藏的百余人(其中多为商人、学生、教师和附近村民)一起驱赶到山下的“六王塚”,开始了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有挣脱绳索想逃命的,就用机枪扫射,对捆绑成串的群众则挨个用刺刀刺死。有百余群众被枪杀后,再用刺刀挑入井内,一个深几十米的枯井被尸体填平!制造了震惊省内外的“六王塚惨案”。据史料记载,这次事件致使六王塚周边及躲避群众2000多人被惨酷屠戮。刘楼、盛庄70多人被机枪横扫而死;孟沟村在洞中、薯窖中躲避的男女老幼50多人也被燃柴烟薰窒息身亡。在六王塚山沟被射杀刺死的不计其数,尸首成堆,血泊遍地,惨不忍睹。这次惨案真实的纪录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对襄城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龟山植树人

史料记载,在龟山上最早植树的是明朝的一位官员张宁。《古汜城誌》对龟山有这样的记载:“巅有五龙宫,绕以石垣,垣外松柏蓊蔚,明邑宪副张公宁手植”。书画家秦静先生在他写的“张宁讲学与植树”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张宁植树及后人毁树的情节。据载:襄城茨沟人张宁,明万历年间官至宪副(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官员)张公在隐居三道沟期间曾在龟山庙内办学向学生授课,课余时间领学生培育松柏树苗,并在山上种植。张公在隐居龟山脚下的二十多年间,和学生一起在山顶和山东坡向北延伸到关沟都栽满了柏树,约万余株。当时山上山下的柏林连一片。张宁死后,周围群众为感其植树育人的功德,在山下兴建了“张公祠”,即现在小刘庄北边的“张祠堂”,此祠堂一直完整的保留着。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仍满院苍松翠柏,祭拜的人络绎不绝。

经过清代至民国时,这万余棵柏树俱已成材,多高十米以上,树径超过一米,看上去雄伟苍翠,非常壮观,使龟山成为浏览胜地、道家向往之所。可这块风水宝地竟毁在张宁后人张玉之手!张玉为贪图名利,勾结官军于民国十五年春开始砍伐柏树,一个团的兵力,砍伐了三个多月,把一万多棵柏树砍伐净光!周围乡民对张玉恨之入骨,切齿叫骂这个张氏的不肖子孙!张宁育林栽树,福荫后代,万民敬仰;张玉砍树毁林,万民唾骂,遗臭万年。

古代人因广植林木造福人民而载入史册,更有现代人为绿化荒山,改变龟山面貌而不辞辛苦,且代代相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地方的水利建设,龟山寨的寨墙被拆毁,林木也被砍伐殆尽,龟山成了名符其实的荒山秃岭。这时潘庄村农民马明志,自告奋勇承担了造林护林的重担。马明志,贫苦人出身,一米八九的壮汉,吃苦耐劳的本性造就了他不畏任何困难的顽强精神。汉大不怯力,一百多斤的大石头,他能随意搬起放下。为保护林木,他一个人一在南山上用多块几百斤重的石块、石片搭起了石屋,无论风雪雨天,坚守在山上护林。当时在龟山东坡,已建了国营林场,而西南坡潘庄村的所轄山界,仍是光秃秃的荒山。为此,马明志一个人用了多年的时间,硬是从龟山山顶到山脚垒起了两道高近两米、长一公里多的石头围墙,避免了牛羊牲畜的破坏和个别人的乱砍乱伐,实现了真正的封山育林。马明志在近三十年的护林育林期间,不辞辛劳,兢兢业业,在其管辖的山上种植枣树、核桃、洋槐等多种树木万余株,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改革开放后,允许个人承包荒山,潘庄村有个小伙子郭国强敢想敢干,率先承包了龟山寨内寨外的大片荒山,栽种了洋槐等林木。树木很快成材,因小伙子不懂国家的林业保护政策,认为自己种植的树木可以任意砍伐,伐了多棵树木用于建房,受到了林业管理部门的处罚。小伙子一气之下,远离家乡,跑到新疆某地躲避麻烦,没想到因祸得福,在新疆还成就了一番小事业。两年前,郭国强返乡重新承包了龟山荒山,继承了马明志去世后的未竟事业。现在郭国强又和儿子联手,已投入近百万元,建起了果园,从新疆引进了优良葡萄、石榴、栗子等新品种,已扩种近百亩。遥想龟山的未来,不仅是树茂林密的青山,更会成为林果飘香的花果山!

光荣历史

一次回家途中,偶尔发现龟山脚下的公路边出现了一块红色标牌,上写“红色教育基地”。好奇之下,登山看到了已经建好的“初心广场”和“中共襄城龟山党史纪念馆”。原来龟山曾是中国共产党襄城县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知道这个组织是在抗战爆发后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发展的:1938年4月共产党员阎伯王、杨战韬等到襄城开展党的抗日救亡工作,成立了抗战宣传队,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8年5月中旬,中共豫中特委重新建立,派李彩珠等到襄城开展工作,发展党员;1938年6月襄城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在原孙祠堂乡龟山寨建立,又称龟山党支部,有党员二十余人,同年八月,中共襄城县委员会在龟山寨正式建立。从此襄城龟山这点星星之火点燃了襄城革命的熊熊烈火。

看完这段革命历史,心内五味杂陈,身为山下近在咫尺有着近五十年党龄的党员,为不知襄城第一任党组织就诞生在龟山寨内而感到愧疚!这显示了自己党性知识的淡薄,同时也折射出了多年来各级党组织对红色教育的淡漠和缺失!现在的“初心广场”建的好!红色教育基地建的好!希望能出现更多的红色教育基地,使更多的人不忘革命前辈,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