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摘要

我們的大腦為了在快節奏環境中迅速作出反應,會按照某些機械的原理作出下意識的決定。我們以為自己是獨立而明智地作出了決策,但其實,我們頭腦裡的思維與判斷卻往往受到他人舉動與言行的影響——這些影響可能看似與我們的決定毫無關聯,但它們卻確確實實地改變了我們的決定,令我們在不知不覺之中聽從了他人的安排。

讓我們在無意識間受到他人影響的幾大心理力量,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互惠原理、承諾與一致原理以及社會認同原理。

互惠原理,說的是如果有人為我們做了一件什麼事,我們就會覺得應該也要為他做點什麼;承諾與一致原理指的是我們總有一種天然的責任感,覺得自己有必要遵守承諾,保持自己的言行前後一致;最後的社會認同原理,它則是一種從眾心理,說的是我們在公共場合,總是會看別人的行為舉止,來決定自己的行動。

你接受了別人的好意,就會情不自禁地覺得自己有義務回報。同樣的,即使對方什麼也沒有給你,只是率先作出了讓步,你也會同樣感到自己有義務作出同樣的讓步。要與之對抗,我們就應當冷靜看待那些附帶的優惠與讓步,意識到這些只不過是一種手段,我們並沒有義務回應。

社會認同原理。簡單來說,我們總是會看別人的行為舉止,以此為標準來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周圍的人的做法,對我們自己的行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但是,因為這種心理太普遍了,所以在形勢不明朗的時候,可能每個人都在互相觀察,誰也不行動,這就會造成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現象。


喜好:人們傾向於答應自己認識或喜歡的人提出的要求。

書中提到讓人喜歡的理由:外表、相似性(人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 )、恭維(人們總喜歡聽別人的恭維奉承話,讚美他人有助於獲得好感和順從 )、接觸和合作( 通過與他人反覆接觸增強熟悉感以及為了共同利益的合作)、關聯(努力把自己和積極的事情聯繫在一起,跟消極的事情保持距離 )。


權威:在我們的社會里存在著順從權威要求的強大壓力。這種順從正統權威的強烈傾向來自於一種系統化的社會實踐,人們在做出決定的時候往往會盲目地選擇這一心理捷徑。 頭銜、衣著和汽車,這三種象徵能有效起到作用,擁有其中之一的人會得到他人更多的順從和尊重。


稀缺原理:人們認為難以獲得的東西價值更高。對失去某些東西的恐懼,似乎比對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 比如一些市場銷售人員希望人們相信,他們供應的東西有數量和時間上的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