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這個世界上目前有兩部作品叫《太陽照常升起》。一個是大家熟知的海明威成名小說,寫於1926年,另一個就是2007年在中國上映的姜文導演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這兩部作品之間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但兩部作品表達的卻是同一個觀念:

無論人間發生什麼,太陽都會每天照常升起,如同聖經《舊約》中所說:“一代人來,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陽昇起,太陽落下,太陽照常升起。”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先來介紹一下這部電影,該片是由姜文在2007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耗資一千萬美元,歷時一年之久,縱橫中原腹地、雲南邊陲和西北戈壁等各地拍攝完成。目前豆瓣評分8.2,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評價就是:

“總有一天人們會因為低估《太陽照常升起》向姜文道歉”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其實關於這部電影的傳奇還有很多,電影寫了上個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男人同三個女人、一個男友以及一個少年之間的故事。展現了那個年代人們的愛恨情仇,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中國故事。

應該說,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是在透視中國社會上個世紀50-70年後期人們的生存狀態。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也有人說姜文這部電影給予我們的是一座視覺迷宮,姜文卻認為它是最能集中體現他藝術追求的作品,甚至在採訪中說“《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給我的禮物!”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採用了四個分段敘事,自信十足地用不同的敘事邏輯、視角和抒情方式把四個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故事都編制在一起,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風格。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瘋】

1976年。

瘋媽因為做了一個夢去買鞋,買了鞋子之後看見了逃學的兒子李東方,她就讓兒子退學,在回家的路上,瘋媽在樹下解手,站起來後發現自己掛在樹上的鞋不見了,瘋媽瘋了。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戀】

1976年。

一所大學裡,唐雨林與林醫生有染,但林醫生暗戀的卻是唐雨林的朋友梁老師。

梁醫生看電影的時候,不小心“摸”了一下女人的屁股而受到審查。

林醫生為了梁老師自願報名查找流氓。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槍】

1976年。

唐雨林拿著梁老師給他的槍與妻子一起下放到村子,他們到達的那天就是瘋媽消失的那天,而接他們的正是李東方。唐雨林的工作就是整天陪著孩子們在山上打獵,而在一個晚上,唐雨林發現自己的老婆正在尋找新的生活…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夢】

1958年。

這部分才是整個故事的開頭。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新疆的戈壁灘上,有兩個女人在騎著駱駝,那是唐雨林的老婆,在講述自己在南洋時和唐雨林的愛情故事,與她同行的另一個女人用一塊黑紗蒙著面,一路上只是沉默地聽著,而她就是正懷著李東方的瘋媽。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電影中故事展開的兩個關鍵見證時間點

緣起的1958年和寂滅的1976年。

前三個故事組合在一起有著一定的內在統一性,共同也揭示了同一個主題,每個人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之後都走向了死亡:瘋媽突然清醒卻死了;梁老師沉冤昭雪卻上吊自殺了…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自殺的原因只有自殺的人自己知道”

看起來不經意的回答,實則一言命中,死亡只是一個表面的結果,內心的解脫才是我們的追求,最後一個故事明明是一切的開始,姜文卻把它放在了最後。電影採用倒敘和插敘相互混合的手法,前三個部分發生在1976年,最後發生在1958年,這樣的一個時間跨度,相信很多中國人都會明白其中的意味。那是一個全民狂歡的年代、失去理智進入荒誕的、遊戲化的野蠻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人性中的妥協與反抗,愛與恨都以一種奇特的形式上演。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消失——死亡——新生是一個循環,“瘋、戀、槍、夢”四個部分形成了一個諷刺命運的循環,【瘋】最後的瘋媽消失了——【戀】最後的梁老師自殺了——【槍】最後小隊長被唐老師殺了——【夢】最後循環“又”開始了。

最後,懷著李東方的瘋媽和騎著駱駝的唐老師妻子並排,唐妻子和老唐甜蜜的舉辦婚禮,梁老師興奮地在婚禮上和其他人打鬧,所有人物都有了聯繫,但誰能想到,若干年後,唐妻子和那個肚子裡的孩子有了不倫的關係,而唐老師又槍殺了那個孩子…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忘了說,電影改編自小說《天鵝絨》,小說描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對華僑夫婦在“文革”時期被下放到農村改造,妻子與村生產隊中一個年近20歲的小隊長產生了婚外情的故事。電影僅僅利用小說中的一段,衍生出了其他三個段落,卻讓故事與故事之間形成了聯繫。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太陽照常升起

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很怪誕,每個人對事物發展都有自己的感受,觀眾只有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解讀理念與方式,才能真正地參與到觀眾的再創作中。電影想要表現的不是故事有多麼精彩,更沒有乏味的說教,所呈現出的只有當代人的生存狀態,其中荒誕的情節、多重的隱喻、黑色幽默的暴力美學和反常的敘事結構都造成了強烈的“離間效果”,使得《太陽照常升起》同《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一樣充滿了後現代主義美學特徵。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這部電影確實很難看懂,除了時代帶給人們的選擇和命運以外,各個人物之間的聯繫也讓人眼花繚亂,特別是沒有看過電影之前,掃了一眼影評,更是各種分析都有…反而讓人迷惑,所以這種電影還是要自己看懂,才是真的懂了。

《太陽照常升起》的意思就是 新的一天一切都要重新來過,不論人們經歷了什麼腥風血雨,太陽還是會照常升起。就像是最近疫情這麼嚴重,我們也見到了多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但是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大家還會繼續期待明天是個好天氣。


我低估了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道歉


說殘酷也不殘酷,因為生活就是要繼續,活著的人依然要面對這個世界,勇敢努力的活著,期待每一天的太陽昇起,就是每個人最小最完美的夢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