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畢業多年才知道的職場經驗?

小青年——大文


我來分享幾句!大家可以當職場箴言來看。

第1:越是不想出錯,越是會出錯。逃不出墨菲定律的魔咒。😢

第2:如果你大小做到了領導,對下屬工作越是不去檢查,放任自流,越是問題多多。4R執行力如果沒有了檢查監督,工作不知犯多少錯。(見附圖4R執行力)😅

第3:剛開始工作,多半要靠體力;時間做久了,經驗有了,歲數長了,要想著靠腦力來掙錢。😇

第4:理想一類的東西想想可以,如果期望實現,就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別人休息娛樂的時候,你要一個人孤獨地放飛夢想。😇

第5:職場裡會找到真心的朋友,但不會太多;對待別人一定要有一顆善心,但不要付出十分心,留一二分給自己,免得受傷害。😋

第6:多數情況下,職場的大領導、小領導說出的話不要全信;事實就是沒有哪個領導會沒有私心。🤔

好了,就寫這了,希望大家喜歡!🌹


悠優閒語


一、 擇業時,警惕愛上幻想中的職業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有本書叫《工作頌歌》,他花一個月的時間觀察一個工種,然後嘗試著從對物流、餅乾生產、職業諮詢等10種行業的觀察中得出一些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書中的職業諮詢師西蒙斯說道:大多數英國人隨波逐流,將成人後的畢生精力用來做16歲時未經仔細斟酌便選定的工作。我覺得這不僅是英國人的問題,也同樣是世界上其他人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選擇職業時,對這個職業並沒有多少的認識,比如有的人想當醫生,只認為醫生職業神聖,受人愛戴,卻不知其漫長的學習歷程,高負荷的工作強度,尖銳的醫患矛盾,較低的收入,以及要在生存和良心之間掙扎。我畢業時選擇廣告業,其實不是很瞭解這個行業,以為這個職業文藝又時尚,以為可以在步行街看到自己寫的驚豔廣告語,不是有句話說: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嗎?現實是大部分的廣告人常常加班,工作非常辛苦,受客戶和老闆虐了又虐,心理卑微又無奈……

無法對想從事的職業內容有過多的認識和了解這與我們當前環境下職業教育方面的信息缺失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個人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欠缺有關。

很多大學畢業生在職業選擇上會存在一個問題:對某一職業的過度意淫,尤其是那些名稱聽起來很酷的職業,如廣告人、平面設計師、攝影師、產品經理、自由撰稿人、投行研究員等。一聽到別人說 “某某行業很風光”“某某職位薪水最高”就一擁而上。一個人選擇哪個職業之前最好先認真瞭解這個職業工作內容、利與弊,再看看與自身興趣和能力是否匹配。一個人對自己和職業越認識,就越不會愛上幻想中的職業。另外,要清楚沒有哪一個職業是完美的,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對於自己最看中一份工作的哪一部分,是薪水、個人興趣、工作環境、還是能力的提升,要有自己的認識和思考,當然也需要積極地嘗試,在實踐中更多地認識自己和所選擇的職業。

二、 有沒有才華不是最重要的,懂得溝通、心態積極、謙虛踏實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經收到好幾封郵件,來信者說“感覺自己很有才華,但是不被老闆認可,也找不到一份好工作,為此氣憤又難過”。我自己也有同樣的經歷,剛大學畢業那會我做影視廣告,常常覺得自己的廣告創意特別好,但是卻得不到老闆和客戶的認可,為此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後來才慢慢認識到不是自己懷才不遇,而是“自感有才”。懷才者有兩種:真才與自以為有才。不是有句話說嗎?懷才就像懷孕一樣,時間久了自然會顯露出來……如果你感覺自己很有才華,但是才華卻一直沒有被人賞識,那你有必要自我懷疑和審視一下:我是否真的有才?如果有那是什麼阻礙了我發揮才華?不過,真相常常是很多人都不是“真才”而是“自以為有才”。那些懂得越多的人越認識到自我的侷限與不足,做人往往謙遜溫和,而那些只知道一點的人則喜歡顯擺自己,一副自己了不起的樣子。

經過一番自我審視,我開始積極主動地向自己的上司學習,經常問他們一些工作上的問題,與他們在一起溝通,自己想到的創意主動拿出來與大家分享討論,謙虛接受大家的批評和修改,他們提到的書、電影和廣告片子都去認真找來看。慢慢的,我學習到很多自己之前不知道的專業知識,更加認識到自己所謂的才華其實是多麼有限。有意思的是,在認識到自己沒有才華,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我的工作反而得到了上司和客戶的認可,還偶爾被人稱讚“有才”。

在職場中,年輕人有沒有才華不是最重要的,有正向積極的心態,謙虛踏實的工作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再加上做事細心嚴謹,個性開朗大方,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容易與人相處,別人願意和他共事那就更好了。相比才華,天賦,這些才是在職場中更為可貴的品質與能力。


偽數據工程師


自己親身經歷的,希望對你有啟發。

有些事只有親歷才能明白,別人說什麼都沒用。

1.人生是不公平的

如果你期待的是另一個答案,很抱歉你失望了,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

這個世界不欠你任何東西,只是因為你覺得自己值得擁有罷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會得到。

2.今天的付出會在未來得到回報。

天下沒有白受的苦。高中三年有人選擇寒窗苦讀,最後上了985,有人選擇安逸享受,考了個三本,本來同一跑道上的人,那些咬牙堅持到底的和中途累了放棄了的,日後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也許有人說,那還有一大群努力了卻和不努力的,淪落一個結局,怎麼說?人家只是這次運氣不好而已。

有了這種經歷,並且走出來了的人,你去看日後他們面對困境的心態和處理方式,和沒有經歷失敗的人,有本質的區別。

之前的付出白費了嗎?並沒有,它一直在教你如何面對生活。

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問題都是為了提升你。

不管你遇到的困難或磨練是什麼,它都是為了提升你的才能和智慧。

許多人在上了年紀時,經常回憶自己做過的愚蠢的事情,尤其是他們年輕時浪費時間。

回憶過去時,你總是更容易看到哪裡可以做得更好,許多人認為如果當時再多一點策略,他們可以處於比現在更好的位置,他們都後悔年輕時沒有多讀書

所以趁著年輕。多看看一些書吧~

3.如果你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得付出別人三倍的努力

如果你真想做一件事,需要把它看做一種優先級最高的事,而不僅僅只是期望。

4.離開學校最後一堂課: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

離開學校不是讓你更好的生活,而是讓你過的更辛苦,讓你拋棄你的天真,和對這個世界的嚮往。

別相信有人說能帶你發財,也不要相信你的父母,有多少好學生從小就聽父母的話,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學校,找一份好工作,然後重複你父母的經歷過的一切,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不,我不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嘗試上一代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最後,再送你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小青年——大文


第一,不要到了職業瓶頸才想起做職業規劃。職業規劃要趁早,工作時多做覆盤,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快速提升。

第二,做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不要變成工作機器。花時間拓展自己的生活面,與花時間學習充電同樣重要。要過有質量的人生。

第三,不要自以為是,不要意氣用事,職場最應該修的是心。用心做一個有格局的人。


星星人資研究員


我自己總結了下:一是畢業時以為自己努力工作就好,多年後才發現努力了不一定有用。二是畢業時以為自己可以吃苦,多年後才發現比起別人,我那不叫苦。三是畢業時以為只要錢多哪裡工作都可以,多年後才發現離家近點錢少點更幸福。四是畢業時以為自己是人才可以大展宏圖,多年後才發現那時候的自己啥都不是。

做人一定要低下頭,因為有太多優秀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