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無意間看到一份小學二年級語文試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也有模有樣的“考”了起來,結果做完之後發現,這試題太難了!!!有的完全不會,有的似懂非懂,我疑惑起來,這真的是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試卷嗎?想當初我上二年級的時候,似乎沒有這麼難,現在試題這麼難,孩子能適應的了嗎?其實轉念一想,分析試卷的出題方向,也會變相給我們一些家庭教育指導方向,我開始慶幸可以提早看到這份試卷,希望你讀完這篇文章也有這樣的感觸。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本文我將從語文試卷的分析、孩子經常出錯的幾個點、如何“超前學習”提高孩子學習語文成績3個部分進行綜合分析,談談在重壓之下,如何進行家庭教育,讓孩子“輕鬆”負重前行。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試卷分析:6大題型啟示錄丨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從這份試卷來看,語文試卷一共分為6種題型,拼音、選擇題、判斷題、古詩詞、閱讀理解和看圖寫作。

1.拼音,是對字的考察,有些字很容易受到網絡文化的干擾,導致孩子出錯。

2.選擇題,考察字詞的用法,量詞的用法和邏輯順序

3.在判斷題中,考察孩子對字句的理解能力

4.閱讀理解,考察孩子對文章的理解能力與自我輸出能力

5.古詩詞,培養孩子的記憶能力

6.看圖寫作,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想象力、思維拓展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試題的測試主要考察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考察孩子的理解能力,考察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維拓展能力。這些能力雖然與天賦有些關係,但終其根源,他們都可以通過後期訓練習得。如何訓練呢?兩個字:閱讀。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讀書並不是一個單純通過視覺閱讀文字的過程。在人類的精神活動中,讀書可謂是最複雜的活動之一。20世紀80年代,M.C維特洛克(M.C.Wittrock)博士針對讀書說明如下:

“閱讀文本時,我們不僅閱讀單詞的字面意思,還創造新的意思來促成理解。閱讀文本的同時,我們啟用包含了知識和經驗的記憶,來構建文字與句子、段落和文章之間的關係,賦予文本以意義。”

這段話意在明確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構建孩子的邏輯思維,增加孩子的詞彙量,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陶冶情操。

可能大家都比較疑惑,為什麼閱讀可以解決孩子的語文問題,接下來我們從孩子經常出錯的幾個細節進行綜合剖析。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哪些題是常錯題/易錯題,為什麼?

1.漢字部分。

錯題分析:漢字部分包括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義,掌握漢字的筆畫名稱、筆順規則、偏旁部首等,其中字音、字義、書寫是比較容易出錯的部分,之所以會出錯,除了家庭環境中可能存在家人發音不標準的情況外,主要是對於字的含義不瞭解。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每個字都可能有幾種釋義,不瞭解很正常,而閱讀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的、得、地”,三個字都是de ,但是其字義卻有所區別,用法也天差地別。我們可以從閱讀中,讓孩子慢慢清晰他們的用法,一次可能不夠,但是看得多了,自然就記在腦子裡。

2.字句順序。

錯題分析:排序題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必考題,這種題型雖然分數不多,可能只有2分,但是卻是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考察。排列順序的句子一般都有特點,有的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排列,有的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還有的是按照地點的變換排列,句子與句子之間都有明顯的邏輯關係,這種邏輯關係其實跟閱讀是一致的。你可以看一下,好的書籍一般邏輯關係都是很強的,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建立強邏輯思維,培養孩子的語感,邏輯不混亂,順序不會錯。.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3.閱讀理解能力。

錯題分析:閱讀理解是一道非常主觀的題,但是再主觀的題,“中心思想不會變”。有的孩子做起來很容有的卻差強人意,總是點不到點子上,讓人著實著急。但其實閱讀是解決這部分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我們的思考方式和思考內容是建立在我們以往從閱讀得來的見識和想象的基礎之上的。書讀的越多,思維就會越開闊,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就越強。閱讀的本質是理解,閱讀問題其實是理解能力的問題。

4.看圖寫作。

錯題分析:為什麼有些孩子看圖寫作能力往往是滿分,而有些孩子卻很容易跑題得零分?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看的不夠多,腦子裡沒有多餘的存貨。這個時候你需要閱讀書籍來提高孩子的看圖寫作能力。

誠然,閱讀可以解決語文學習上的大多數問題,但是如何閱讀才能更高效呢?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4種閱讀方法,1個習慣,超前進行閱讀鍛鍊,給孩子打好基礎。

在這裡首先提一下,超前鍛鍊≠超前學習。這裡的超前鍛鍊指的是在孩子入學之前(7歲之前),用好的閱讀習慣打通孩子學習的任督二脈,為學習打好基礎。這裡鍛鍊的是閱讀腦的鍛鍊,而不是1+1=2 的死板式記憶。

在孩子入學之前,我們可以先從多讀、慢讀、觀讀、先讀4種閱讀方法入手,解鎖孩子的不同技能。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第一、多讀:多讀書,讓大腦變成讀書的大腦。

沒有天生會讀書的大腦,但是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發展心理學者讓·皮亞傑(Jean Piaget)發現,6歲的孩子缺乏對事物分門別類的能力,9歲的孩子則具備了分類的能力。那麼孩子們6~9歲期間發生了哪些變化呢?事實上,許多現代心理學者們都認為,文字對兒童的精神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當兒童讀書時,其腦部造影顯示,大腦的活動程度高、活動區域廣泛。兒童為了識別文字和單詞並理解其意思,需要使用大腦的許多領域。當孩子多閱讀書籍時,閱讀這個動作會讓大腦反覆記憶,進而形成習慣,讓大腦成為不讀書就難受的讀書腦。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① 多樣閱讀,用好奇心解鎖認知。

多樣閱讀,是指不限定某一個主題或體裁,廣泛閱讀書籍。在陪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孩子選擇不同種類的圖書進行閱讀。接觸不同領域的不同書籍,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思想,在眾多的思想中,可以拓展孩子的視野,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讓孩子瞭解除了家庭和學校以外的世界。比如,我們可以選擇習慣養成繪本,也可以選擇安全意識繪本,也可以選擇一些科普類的。每一種繪本都能激發孩子內心的好奇心,讓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得更多的知識。

②重讀,用次數解鎖閱讀理解能力。

熟讀百遍,其義自現。有的書值得我們讀上百遍,比如四大名著。其實6歲之前的孩子,讀1遍孩子可能並未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有時候孩子會要求反覆閱讀,這時,父母不要嫌煩。其實反覆閱讀,也是一個孩子理解的過程,在一遍一遍的閱讀中,孩子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孩子,從對全局的把握到對細節的探索,每一遍都是一次新的成長。如果覺得重讀比較枯燥的話,可以看一下文章,會讓你對重複閱讀有新的認識:

③在固定的環境中多讀書。

讀書也需要一種儀式感,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不固定的書籍。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讀書角,避免分心物,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讀書。比如每天9點,開始讀書,孩子讀書的時候,把電視關掉,一起陪孩子讀書,營造一個全家讀書的氛圍。

第二、緩慢閱讀,解鎖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2014年韓國EBS電視臺的節目《慢讀——培植思考的力量》和專家們一起,嘗試在韓國推行橋本的慢讀教育。在教師的指導下,小學5年級的學生們用6個月的時間學習樸婉緒的《那麼多的酸模都讓誰吃了》一書。遇到不會的單詞,孩子們就查字典,並使用該單詞造句。他們還親身去體驗書中出現的多種場景,寫關於此書的讀後感並當眾講演、分組討論,或用圖畫表現。6個月後,孩子們紛紛表示這種學習方式很有趣,他們變得很喜歡讀書。

在慢讀的過程中,會發現之前速讀無法發現的過程,這個過程跟重讀有點像,不同的是重讀在6歲之前比較側重父母的親子共讀,而緩慢閱讀更側重孩子的自主閱讀,讓孩子在自主閱讀中探索成長。

讀書,既要求量,也有求質,通過慢讀,可以培養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善於發現,主動學習的能力。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第三、帶著觀點去閱讀,解鎖孩子的探索欲

帶著觀點去讀是在目標清晰的前提下,用閱讀促成目標的實現,這個過程其實是用閱讀滿足孩子內心的好奇心。之前九兒看爸爸玩植物大戰殭屍的遊戲,她無意中喜歡上了木乃伊,於是就特別想了解木乃伊的製作手法與木乃伊出來的故事,於是我給她找了一本相關的書,當翻開書的那一刻,她目標就很明確,要看木乃伊製作的過程,當我們看到過程的時候,我能很清楚的看到她眼裡的光。她過程看的特別投入,看完之後還提議製作木乃伊。當看到沒有木乃伊出來的故事,她的失落很明顯。

帶著目標去閱讀,會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目標明確,自然很容易在閱讀中找到答案,但實現之後如何尋找新的目標才是關鍵,這需要我們不斷激發孩子的興趣,用持續的興趣解鎖孩子的探索欲。比如在九兒瞭解完木乃伊的製作過程之後,我會引導她去關注木乃伊的起源,木乃伊的發展等內容,到最後,她在木乃伊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孩子們中“專業級別”的存在。

第四、讓孩子先讀並複述,解鎖孩子的看圖寫作能力和想象力

讓孩子先讀並複述再由父母進行親子共讀,這種閱讀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看圖寫作能力。給孩子一本書,先讓孩子自己看,學前班的孩子不識字,但是他可以通過圖畫了解大概的情況,當孩子先翻完一本書,試著讓孩子複述繪本上的內容,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看圖寫作的能力,然後再進行親子共讀,當讀到意見相左的時候,不要輕易以對錯來判定,你可以問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想,順便把你的觀點告訴孩子。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情,我們允許差異的存在,更要有允許孩子犯錯包容與耐心。

第五、堅持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黃庭堅曾經說過: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培養孩子閱讀能力,首先得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就算孩子有一天不想讀書了,也請幫孩子堅持下去,可以換種方式,換不同類型的書進行閱讀。堅持一種習慣不容易,但是打破習慣卻很簡單。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讓閱讀像吃飯一樣不可或缺。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詠的時候,對於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


一張試卷背後的啟示: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讀書是將腦的多種信息源,尤其是將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概念的部分,與記憶和感情部分統籌結合的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閱讀的過程,是大腦不斷進化的過程,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別忽視了親子共讀的力量,越早開始閱讀,對孩子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