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發展的這幾大規律,如何把它們搞清楚?

身心發展的這幾大規律,如何把它們搞清楚?

身心發展五大規律,作為常考考點,也是考生的易錯點和易混淆點。在考試中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考查形式主要是啟示反選、案例反選、古語反選,還有簡答題,考查各個規律的名稱、涵義及教學啟示,如何把它們搞清楚呢?

01順序性

我們經常把人生比作一條長河,順序性強調這是帶有方向的長河,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並且方向是固定的,不能跨越,不能返回。

教學啟示:教育工作者應按照發展的序列進行施教,做到循序漸進。常考的古語有:拔苗助長、不陵節而施、學不躐等、雜施而不孫、盈科而後進等。

02階段性

人生還是一條長河,但是階段性,顧名思義是強調把長河劃分成不同的階段,比如小學、初中、高中。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注意跟順序性區分,順序性是強調方向,題幹往往有提示性文字:“從……到……”。

教學啟示:人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分階段進行,在教育教學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不能搞“一刀切”,還要注意各階段間的銜接和過渡。

03不平衡性

一是:同一方面不同速,即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比如身高,並不是每天平均長几釐米,而是會在兩個生長的高峰期嬰幼兒期和青春期長得快一些。二是:不同方面不同步,意思是不同方面所達到的某種發展水平或成熟的時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已經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較為成熟的水平。比如身高最高是青春期之後,而視力最好是小時候,兩者分別達到成熟水平,並不在同一個年齡階段,兩個方面的發展並不是齊頭並驅。

教學啟示: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適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地進行教育,常考一句話“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身心發展的這幾大規律,如何把它們搞清楚?

04互補性

互補性反映出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一方面是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另一方面,互補性也存在於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如身患重病或有殘缺的人,如果他有頑強的意志和戰勝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發展。概括起來就是“身身互補”、“身心互補”。

教學啟示:要求教育應結合學生實際,揚長避短,注重發現學生的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05個別差異性

個別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不僅是自然性別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其次,個別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徵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教學啟示: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