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患者當親人朋友,做好康復驛站的“站長”

楚天都市報3月30日訊(記者 李月媛 通訊員 徐卉婷 金齊天 季子力)在這次疫情中,東西湖區人大代表、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朱從海有了新身份——金銀湖街莫林酒店康復驛站的“站長”、臨時黨支部書記。他常常工作16小時以上,指揮部一條條指令逐項落實,街道提出的困難問題隨時響應,現場調度、突發情況、防疫消毒等事務繁多。他說:“我們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重視,感受到被關心和關愛。”

“有事就找他”

莫林酒店從1月31日啟用,115個房間,基本處於滿員狀態,一共有383名隔離人員先後入住接受隔離觀察。朱從海進入隔離酒店起,就再也沒有離開。

“接收發熱疑似患者的那些日子是最難的,就跟打仗一樣,一天至少200個電話。”朱從海說。整個2月,他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指揮部一條條指令逐項落實,街道提出的困難問題隨時響應,現場調度、突發情況、防疫消毒……最多的一天要接收112個病人,手腳不停地忙到凌晨。

最初的收治流程並不完善,送來的發熱病人中多半核酸檢測為陰性。為了避免病人在隔離點交叉感染,朱從海向指揮部建議,由街道安排發熱人員先去發熱門診初篩,嚴把入口關,隔離點專門集中收治高度疑似的患者,大大減少了患者週轉的麻煩,也提高了分類救治的效率。

上門查看隔離人員情況時,朱從海總是準確地叫出他們的姓名,並把自己的電話留給幾個病情較重的患者,告訴他們自己就住在隔離點,有困難隨時可以找他。

“有事就找他,又過細又耐心耐煩,都給我們解決了。”朱從海的手機號碼陸續在隔離人員中傳開了,一些從隔離點送入醫院的出院病人還打電話給他,問能不能安排再回到莫林酒店康復隔離。

他把患者当亲人朋友,做好康复驿站的“站长”

朱從海正在仔細記錄工作中的注意事項。

“衷心感謝您”

2月初,一對父子進入隔離點,父親病情相對重一些,兒子錢先生要求,安排父親和自己一起送到同一家醫院治療。當時,醫院床位非常緊張,優先安排危重患者,而其父親當時的情況未達入院條件。情緒激動的錢先生認為工作人員辦事拖延、慢作為,堅持要求儘快滿足自己的需求,否則將投訴他們。得知情況後,朱從海第一時間與錢先生及親屬溝通,耐心解釋工作流程,爭取他們的理解,同時積極協調解決錢先生父親的入院問題。

他把患者当亲人朋友,做好康复驿站的“站长”

朱從海(左二)和隔離點工作人員一起搬運物資。

隨著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投入運行,入院緊張的狀況得到緩解,在朱從海的努力協調下,錢先生父親轉入火神山醫院治療,錢先生也轉入方艙醫院。不久前出院回家的錢先生,給朱從海打來電話,向他道歉說。“衷心感謝您不計前嫌,熱心豁達地幫助我們,等疫情過去,我再當面致謝!”朱從海說,多體諒患者的難處,為他們解決好問題,最終都能得到理解,病人的生命重如泰山,相比而言當時的那一點委屈和曲折,就不值一提了。

“再辛苦也值得”

3月17日,有54名新冠肺炎康復病人回家,朱從海忙著打電話聯繫街道派車前來接居民,電話兩頭都是愉悅輕快的聲音。

他把患者当亲人朋友,做好康复驿站的“站长”

朱從海正在核對報送病人信息

“3月2日,這裡變成了康復驛站,15天接收的112名康復人員中已回家的有80人,明天還會有一部分人離開,我們也要開始準備打掃戰場,迎接勝利的曙光。”朱從海說,“忙和累的日子都過去了,病人康復出去時,都是一聲聲發自肺腑地感謝,因此同事們都覺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