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期救市,上層對樓市、土地市場到底是什麼態度?

2月底以來,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疫情的扶持、放鬆政策。

這其中,包括歷次被上層駁回的一日遊政策,諸如駐馬店降首付比例、廣州放鬆商服用房的限購、寶雞降首付比例等等,一次次試探均被駁回。

這說明,上層站在全國房地產調控立場上,“房住不炒”的態度堅決不變,不允許調控大放鬆、不允許刻意刺激市場、不允許各地的“因城施策”脫離主線。


疫情後期救市,上層對樓市、土地市場到底是什麼態度?


前兩天,最新LPR利率報價保持不變,並沒有繼續下調,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這段時間,各個城市發佈的政策幾乎都提到了對土地、對房企的放寬和支持,因為條款太多,不做一一詳述,在此我們選幾個典型城市為例。


疫情後期救市,上層對樓市、土地市場到底是什麼態度?


上海,受疫情影響,未能按合同約定繳付土地價款和交付土地的,不作違約、不計滯納金和違約金,可申請延期繳付或分期繳付;

無錫,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期間無法現場交付土地和按期繳納出讓金的,企業可申請延遲交地和延期繳納出讓金,最遲可於一級響應措施解除後5個工作日內辦理;

蘇州,對受疫情影響未能按期開竣工的,用地單位可申請延期並簽訂補充協議,一級響應期間不計入違約期;

福州,疫情一級響應期間內應繳納的土地出讓金,延緩至結束疫情一級響應後 10 日內繳交;

焦作,疫情防控期間,新出讓土地競買保證金降低至起始價的 20%,出讓合同簽訂後一個月內繳納50%,餘款可分期,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

……

由此看,各個城市對於土地市場的支持,除了約定時間不同、細節略有差別外,其實本質上大同小異,無外乎降低土地競買保證金、放鬆土地出讓金繳納期限、分期繳納等幾點。

早在2019年,眾多房企就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債務壓頂等多重圍堵中苦不堪言。2020年開局,這場疫情的影響,更大大加劇了房企的缺錢程度。


疫情後期救市,上層對樓市、土地市場到底是什麼態度?


2月份以來,雖然政策上並沒有明確放寬房企融資的條例,但從實際操作來看,當前監管層對房企的融資監管的確有放鬆的態勢,而且融資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這種情況從2月中旬開始出現。

去年同期,哪怕是前5強房企,融資成本也基本在8%-9%之間;

但如今保利發展、珠海華髮、首開股份、美的置業、濱江集團、金科、時代中國等房企密集融資,利率最低僅僅2.89%,最高也不過6.3%。

去年同期,多家房企海外債的融資利率都超過10%,甚至達到15%;

但近期,多家房企發行的海外短債,最低利率為4.80%,最高為8.75%。

房企融資成本降低了一大截兒。但即便這樣,擺在房企面前的大難題絲毫不減——極度缺錢。

就目前形勢來看,一邊債務壓頂,一邊銷售遇阻、資金回籠困難,大的一線房企尚能通過高成本融到些錢,但一些實力本就孱弱的本土小房企,2020年更難融到錢了。


疫情後期救市,上層對樓市、土地市場到底是什麼態度?


所以,對於普通買房人來說:

1、地方小房企的唯一盤、唯二盤,真的不要再買了!不要再買了!

這種房企資金實力本就弱,抗風險能力極差,加上疫情影響,融資又比較困難,稍有不慎就離破產倒閉不遠了,風險太大太大。

2、2020年很大可能會出現抄底機會,要盯緊本土品牌流量房企!

這種房企都有幾個特點:深耕本土城市,土儲量大、在售盤多,且8成以上為流量剛需盤,降價走量特別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