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宁静。我现在回头看

我在巴西长大,我的印象中没有什么东方哲学的书好读,全是西方的典籍。从最早希腊的苏格拉底、《圣经》,到当代法国、德国或当地的作品。

小时候读书很快,学校或公立图书馆有什么书,几乎全都让我看完了。九岁到十几岁之间,我们住在巴西北部滨海的海西菲,学校图书馆所有的书,从第一本到最后一本,我都看过。

回想起来,我对那位图书馆员特别感激。我记得,学生最多只能同时借三本或四本书。然而,这位金发的女士,当时应该有五十多岁,每次都让我拿两个大袋子,带几十本书回家。不到两三天,我就回去,再重复一次。

她很好奇,认为我不可能看得完那么多书。有一次,她忍不住拿了其中两、三本书,一本是莎士比亚,一本是她很熟的文学作品来考我。

我记得自己不光是答出书里的细节,还跟她讨论书的意义,以及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或那么写。我看见她不可思议地摇摇头,笑了起来。接下来,她再也没有考过我,而让我继续把图书馆的书一袋又一袋地借回家。

我记得当时我自己一个人在图书馆,或者在家里看书,有时往窗外看,别的小孩都在玩。那时,心中好像在找,但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看懂,却同时知道那不是我在找的东西。就连我所读到的所有哲学作品,包括苏格拉底,都不是我想找的。

唯一比较接近我心里所追求的问题的,是《圣经》。

心里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宁静。我现在回头看

不光《新约》,还包括《旧约》〈创世记〉〈诗篇〉〈箴言〉。我自然被耶稣所讲的话吸引,尤其钦定本的文句(詹姆士王译本,King James version)。我认为耶稣的话特别美,每一个福音的经句,我会重复再重复去念,甚至在心里全都背起来了。

然而,我并不是透过读把它背起来,而是这些话对我个人有很深的共鸣,就好像验证了我心里早就明白的。所以,不费力就记起来了。有一阵子,甚至哪句话出在《圣经》哪一个章节,我都知道,都说得出来。只是后来几十年没有用,也就不再去记了。

对,是验证。我突然发现,其实,我在找和验证是同一件事。就好像透过耶稣的话,可以验证我最内心想表达的一切。而这一切,好像不符合一个小孩子在人间体会得到的现实。也就这样子,读到耶稣的话,让我心里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宁静。我现在回头看,也只能将它称为是一种欢喜。

不过,耶稣在《圣经》里所讲的话,虽然我心里都可以听懂,但也同时让我得到一种没办法解答的悖论。从逻辑的层面,我总觉得自己好像少了什么工具,没办法把耶稣的话解开,也才会一再重复地读。

有个印象相当强烈,十岁左右,我总觉得好像有一把熊熊的烈火,在我头顶上烧。这个追寻,对我,就是有这么急迫。好像我一直在找,但是,在找什么?问题是什么?连我自己都不清楚。只是,心很急。

一直在找东西,但找的内容也不清楚。只是一直觉得来不及。

我随时随地,不管在玩足球、讲话、念书,只要有个空档,这种急迫感又回来,好像总有一把火在烧。

这个问题,到后来,对我已经比任何一切都更根本、更重要。

其实,就像前面所讲的,这种急迫感,最多也只是想得到验证。我老早就知道自己体会的现实和一般人都不一样,自然不断地希望能得到验证。这种心情,除了我母亲之外,我也不方便跟别人分享,包括我的弟弟和姊姊。我知道这些问题和其他人都不相关,只会被别人觉得奇怪、嘲笑或当作小孩子胡说。所以,最多是把这些问题藏在心底。

回头看,我也是相当感激我的父母。他们两位给我一个很简单、平凡的家庭环境,又刚好在巴西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成长,才会有这样的条件,让我可以追寻生命最大的一个形而上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