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1950年,馬爾克斯滿23歲的前一個月,媽媽喊他一起去把家裡的唯一一棟房子賣了。這棟房子是馬爾克斯外公外婆的老宅,馬爾克斯出生於斯,8歲以後再沒去過。

賣房子是件大事,賣掉家裡唯一一棟房子,則是比大更大的事。這可能意味著,這家人的生活已陷入窘境,到了非賣掉房子不可的地步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當此之時,將滿23歲的馬爾克斯剛從法律系輟學,每天所做,是與謀求生計無關的文學活動,比如讀書背書,比如給《先驅報》寫寫稿子,賺些聊勝於無的稿酬,比如繼續跟朋友創辦一本窮途末路的雜誌。他一心想著積累小說創作技巧,儘管囊中羞澀。

去老宅,需要兩天的旅費。媽媽說錢不夠,馬爾克斯說,我的那份兒我自己出。這樣說,只是礙於面子。

路費問題沒法解決。他想預支薪水,報社經理告訴他,你已經債臺高築,還是想想欠下的50多比索什麼時候還吧。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他轉身來到經常路過的書店旁的一家咖啡館,在門口,截堵了書店老闆,伸手借10比索。這是一次不那麼成功的行動,老闆全身上下,只有6比索

謝天謝地,32比索,他和媽媽湊到了這個錢數。如果不能按設想將房子賣掉,這個錢數,無法保證他們回到生活之地——巴蘭基亞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前往出生地阿拉卡塔卡的路途有些遠,他們需要坐汽艇穿過航道,穿過沼澤,轉乘列車。

汽艇上的見聞讓這個將滿23歲的小夥子印象深刻。吃人的蚊子,和汽艇上做皮肉生意的姑娘們一樣,精力充沛地飛來飛去。鄰近的客艙縱情聲色,折騰到半夜。船身抖得厲害,讓人無法入睡。

船上的馬爾克斯捧著此時他心中最牢靠的精神導師福克納的一本《八月之光》,如飢似渴。精疲力竭後,坐在媽媽身邊抽菸。接下來,迎接他的是地獄般的時刻。

“你爸爸很傷心。”媽媽說。

這他是知道的。爸爸一直希望馬爾克斯能幫他圓了大學夢,拿回一張畢業證,好掛在牆上。但馬爾克斯卻中途輟學,放棄學業。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因為賣房子,他要途經貫穿《百年孤獨》之始終的香蕉園馬孔多,回到出生地,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他感激自己離鄉多年,卻並未將鄉愁理想化浪漫化。眼前的故鄉一如往昔。鎮子前那條湍急的河流流淌依舊,光滑潔白的卵石鋪在河床。

一幕幕景象,鑄就了多年以後他在《百年孤獨》中起筆寫到的那段享譽世界的句子: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床裡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這輩子我只想當作家,也一定能當上。這句預言,從脫口而出到成為現實,經歷了不少時日。這些時日,其實都是對以往生活的再次照亮。回鄉賣房子的經歷,則為照亮日子提供了契機。

下了列車,他和媽媽看到了十幾年後的阿拉卡塔卡。


鎮子死寂,空無一人。沒走幾步,燙腳的塵土捲進涼鞋。馬爾克斯看著自己和媽媽,想起了小時候在阿拉卡塔卡看到的一個小偷的妹妹和媽媽。小偷被人在某天凌晨3點擊斃於一戶人家的門口,當時他正準備行竊。那是馬爾克斯見過的第一個死人。一個星期後,年幼的馬爾克斯趴在窗口,看見小偷的媽媽帶著一個12歲左右的女孩,手捧花束,走在前往墓地的路上。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十幾年後,再次走在故鄉滾燙道路上的馬爾克斯,看著自己和媽媽,回想起這一幕,“我才意識到當年那對母女厄運之下,尊嚴猶在”。後來,故事被他寫成《禮拜二午睡時刻》。這是一個短篇,不足以涵蓋這一次回鄉給他的全部震驚。他的野心是,為“童年時代所經受的全部體驗尋找一個完美無缺的文學歸宿 ”。

這個歸宿他找到了。沒有懸念,正是《百年孤獨》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1966年8月,經過長達251天的寫作,一部在腦子裡醞釀了多年的作品終於完成。馬爾克斯衝入傾盆大雨之中,狂叫,哭,號,聲嘶力竭地笑,所有的所有的苦與樂,只有馬爾克斯知道

次日,去郵局,稿子590頁。稱重,需要82比索,但他的全部家當,是53比索。無奈之下,只能寄走所有希望和夢想的一半。他回到已經無力續租的房子裡,回到那個所有家當都已經典當得差不多的房子裡,才發現,寄走的是下半部

1967年,《百年孤獨》出版。景仰大師的馬爾克斯也成了人們眼中的大師。而這位大師在《百年孤獨》付梓之前,還是一個連鍋都揭不開的窮光蛋。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1967年8月16日,馬爾克斯和妻子梅塞德斯飛抵布宜諾斯艾利斯埃澤薩機場。一週之後,馬爾克斯應邀參加一本書的首發式。會中突然有人認出他來,不禁大喊:“他就是《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身為大師的成功喜悅,心情頓時比激動更激動。他努力停頓了一下,像是猶豫,又像是震驚。最終,他學著大師海明威的樣子,朝那人舉手回喊:“再見——朋友——”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馬爾克斯的後半生,誠如博爾赫斯所言,是在“榮譽的強光”照射下生活的。報端頻見他的大名,閃光燈下身影蹁躚。他奔走於各國首腦之間,出席各種慶祝。他的作品,成千上萬版地印刷

1982年,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領獎時,發表演講《拉丁美洲的孤獨》。他講述了拉美的沉重過去,為的是告訴人們,它還有未來。演講最後幾句是這樣的:


愛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那些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也終於永遠地享有了在大地上重生的機會。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2011年《百年孤獨》正式授權發佈會上莫言說他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把《百年孤獨》讀完,而且這二十年來,“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很痛苦”。

著名作家餘華也曾經講:《百年孤獨》非常的震撼人心,他曾將馬爾克斯評價為“”在世作家中最偉大的作家。”

著名作家蘇童說:我對《百年孤獨》有非常真實的、崇敬的感覺。這樣的作品會不停地賣,一代一代的人都會讀,是暢銷書。我沒有辦法預測如果重新出版的話是否會轟動,當年文學青年幾乎人手一本。

《百年孤獨》對於孤獨所作出的種種吶喊,可以通達整個拉美地區。他的字字句句,寫的是重複、是孤獨、更是落後,缺失與無助。

如果帶著這樣的心情再看《百年孤獨》,也就不難理解學者們對於這本書的痴狂了。讀完這本書書你會覺得:

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環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

1950年,馬爾克斯陪媽媽去賣房子,從此埋下了《百年孤獨》的種子

這本書《百年孤獨》,只要46元,一張電影票的錢就能讓你感受到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