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億元為困難民企“輸血”

合肥首隻民營企業紓困發展基金設立 首期5000萬資金將緊急支援受疫情影響民營企業

資金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血液”,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小企業“貧血”更加嚴重,“提高金融可獲得性”成為緩解中小企業發展困境、推動經濟社會復甦的重要舉措。

記者3月29日獲悉,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下,由合肥興泰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泰控股”)牽頭設立的合肥市首隻8億元的民營企業紓困發展基金(以下簡稱“紓困基金”)正式落地,為最大限度發揮“加油站”“及時雨”作用,與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合作的首期5000萬元金融產品資金,將重點用於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實現發展,跑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加速度”。

發揮“頭雁效應”,推動基金設立

據悉,合肥市出臺《關於大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設立民營企業紓困發展基金,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作為地方國有金融控股平臺,在合肥市金融局、合肥市經信局和合肥市國資委的指導下,興泰控股迅速落實政策部署、全力加快工作進度,組織專業基金運作團隊設計完成基金產品方案。

興泰控股積極發揮“領頭雁”作用,集聚平臺資源、產業資源和業務資源,發揮投貸聯動優勢,聯合高新區、新站區等全市10個縣區、開發區投資平臺,兩級聯動,握指成拳,相繼完成首期基金產品的資金募集、工商登記和備案工作,展現了“硬核”執行力。

在今年年初的合肥市政府第49次常務會上審議並原則通過的《〈合肥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實施細則》,明確設立民營企業紓困基金,實施中小企業培育工程,紓困基金“呼之欲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儘快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渡過難關,紓困基金落地的步伐加大,興泰控股基金運作團隊放棄休息,加班加點,實現紓困基金的最終設立。

提升效率,首期5000萬元即將投放

紓困基金的落地,可謂“正當其時”。紓困基金首期5000萬元資金將在短時間內陸續投放,優先用於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受疫情影響發展受阻但依然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為其“輸氧”“供血”,解決其短期發展難題。

針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緊急流動資金需求,興泰控股開啟“兩條線”並行推進工作模式,提升流程辦理效率,加快資金投放到位,解決企業燃眉之急。據介紹,一方面,興泰控股旗下興泰資本的基金管理團隊會同各縣區、開發區的平臺公司,做好基金設立前的前期準備工作,加快基金註冊設立進度;另一方面,由興泰資本協同興泰擔保梳理摸排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認真做好項目篩選和儲備工作,在基金完成註冊後,立即啟動首批項目的資金投放,切實發揮紓困解難的“及時雨”作用。

填補空缺,優化合肥基金髮展生態圈

在合肥市政策性基金的版圖上,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因其投資方向各有側重,互為補充。

從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成長角度去分析,不難發現,紓困基金的設立對於政策性基金鍊條的完善,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

如果把天使投資基金關注的初創企業看作是“嬰幼兒時期”,那麼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更多關注是處於“青壯年時期”的企業,紓困基金的特點定位則有效填補了介於二者之間的“少年時期”的企業,成為了企業從小到大、茁壯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加速力量”。

據介紹,紓困基金通過債權、股權等投資方式,全方位、多維度化解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幫扶其渡過難關。

紓困基金“撬動力量”顯著,首期到位的4億元資金,將能夠撬動不低於10億元規模的金融產品,向符合要求的中小企業發放中長期、低成本的資金支持,緩解企業融資困境。另外,紓困基金還可以通過投資合肥民營上市公司股權,幫助上市公司或實際控制人解決管理危機。

興泰控股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通過協調推進各縣區、開發區、擔保公司、商業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做好紓困基金的投資運作,引導和推動基金對合肥市優質民營企業加快投資速度,加大投資力度,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為全市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為區域資本市場的穩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通訊員 劉淑 陳睿 王雪嬌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