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項目強投資 確保“落地生根” 濟寧瞄準“製造強市”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在3月20日召開的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暨提升幹部執行力動員大會上,提出把建設“製造強市”作為濟寧市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篩選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重點培育,發揮高大優項目的示範帶動作用。現今濟寧市重點培育的產業項目有哪些?進展情況怎樣?今後如何加快推進?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邀請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進行分析解讀。

以“豐”補“歉”,全年任務目標不變

“按照十大攻堅行動工作要求,我們將以改革攻堅打頭陣,把攻項目強投資作為優存量、擴增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全力服務保障總投資3408億元的321個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建設。”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王亞棟表示,作為政府綜合經濟部門,我們將在“實”字上下功夫,在“幹”字上動真格,主動擔當、加壓奮進,全力全速推動各項部署落地見效。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重點產業項目建設造成了一定影響。對此王亞棟表示,“力爭一季度全力復產、二季度以豐補歉、三季度加速增長、全年任務目標不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以上,最大限度發揮有效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確保實現高質量發展。”

多頭並進,實施重大項目攻堅

“321個新舊動能轉換項目今年計劃投資710億元,其中207個項目年內建成投產,預計完成投資390億元。”王亞棟介紹,儘管疫情影響了部分重點項目開復工,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指揮和相關單位的努力下,一季度107個集中開工項目要全部開工建設,總投資420億元,今年預計投資175億元。下一步將實施重大項目攻堅,多頭並進,推進各類項目建設。

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市將集中打造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實施好瑞城宇航高導熱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化、加睿晶欣半導體功能材料、中北潤良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恆信新型炭材料及高溫煤焦油資源綜合利用、中國金鄉數字農展交易服務中心等一批“四新”項目,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奮力向“製造強市”目標衝刺。

以此次疫情為鑑,我市還將努力補足城市規劃建設和治理短板,特別是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快落地建設濟寧市公共衛生重症醫學中心、濟寧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濟寧市公共衛生檢驗檢測中心、濟寧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設,以及微山縣人民醫院醫養結合綜合體等一批重大社會民生項目。

都市區融合離不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引領和支撐。我市著力推進棗菏高速、京杭運河“三改二”工程、內環高架、王母閣路跨線橋、城區智慧停車系統、城鄉供水一體化等35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產城融合發展。

強化督導,全力全速推進項目建設

王亞棟表示,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全力擴大有效投資。以“四個一批”項目管理為抓手,每季度篩選確定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投產項目、開工項目、儲備項目和謀劃項目,每月調度、通報項目進展情況,構建滾動推進項目建設的運行機制。

圍繞省級重點項目和市級“十強”產業、城建、交通、水利等重大項目,繼續實行領導包保制度,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推進機制,建立工作臺賬,加強督導調度,確保項目儘快投產達產。

王亞棟說:“我們將充分利用新舊動能轉換平臺問題直通車,及時掌握制約項目落地建設的堵點卡點問題,列出清單,銷號管理,運用重大項目落地協調機制和可視化督導服務平臺閉環式跟蹤流程,會同相關部門限時拿出解決意見和措施,確保項目各項手續壓茬推進。”

為推動重點項目早落地、快建設、早見效,市發展改革委將加大督導調度,加強重點項目全週期管理,堅持半月調度、月度通報、季度實地查看制度,全面及時掌握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採取掛圖作戰、“藍黃紅”牌管理制度,全力全速進行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