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快到了,各地都禁止上山焚燒,應採取什麼方式祭祖比較好呢?

雨霏260


清明節快到了,各地都禁止上山焚燒,應採取什麼方式祭祖好呢?

清明節是中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隨著春天的到來,桃紅李白,柳綠風輕,萬物復甦,人們在清明時節帶上祭品踏青郊外,掃墓祭祖,悼亡思懷,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之情,往往連身在外地的人們都會在此時紛紛趕回老家祭祖掃墓。這一萬民重視的節日,也得到了國家的體恤,特意為之放了公假,使這一傳統文化節日得到了更好的傳承。

然而,掃墓祭祖的舊有流行做法是在墳地墓前擺上供品,點燭燒香焚紙錢,以求先祖保佑。這方法煙熏火燎,汙染環境,傳播迷信不說,還有一個極大的弊端,就是在事後容易殘留火種,而春天又是天乾物燥、風大易燃的季節,常常因此引起山林火災的發生,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生命財產的安全隱患,因此近年來各地都在禁止進山焚燒祭祀,提倡綠色環保的文明祭祀。

其實我覺得,清明掃墓祭祖著重於表達人們的追思和緬懷,重要的是親情的延續,這是內涵,有心則可,心誠則靈。而用什麼供品、怎樣祭拜不過是一種形式和載體。人們可採取多種形式進行祭拜。例如 :一、在墓前擺一捧鮮花黃菊,供一盤水果糕點,奉一盞小酒清茶,或再點對電子香燭,其優雅品味,相信祖先逝者也是很喜歡的。二、網絡祭拜。可以手機、電腦為載體,發一些有關陳年舊照片,撰一篇有關先祖逝者的文,寫兩句悼亡寄意的詩,點一柱心香,抒滿腔情懷,也不失為清明祭祀的好方法,尤其是對那些身居外地不能返鄉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今年清明,我囯還處在疫情特殊時期,人們都宅家抗疫,響應政府號召不大規模集聚掃墓,在網絡上進行祭拜就顯得更加合理有效了。

隨著時代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改變,我的家鄉多年前就已邁開了文明祭祀的步伐,我們家也已堅持了多年清明節文明環保祭祀,我這樣寫,也是這樣踐行的,有以下詩、圖為證:

七律·壬辰清明

劉亞平

鶯歌燕舞柳絲黃,水秀山青草色香。

日暖風輕春正媚,桃紅李白蝶尤忙。

虛逢美景心難賞,每至清明情更傷。

老冢新墳飄淚雨,肝腸寸斷恨閻王。

2012.4.

七律 己亥清明

劉亞平

夢裡依君故地遊,蜂飛蝶舞日光稠。

十年漫漫黃泉路,盡夜綿綿澀淚流。

細柳邀風驚鳥唱,杜鵑沐雨惹人愁。

歡欣小子成家業,告慰亡靈不愧羞。

2019.4.

七絕 梅花山掃墓

劉亞平

每到清明痛斷腸,焚香化紙屑飛揚。

而今改作文明祭,果餅鮮花悼念忙。

2015.4.

七絕.父親生日掃墓

劉亞平

踽踽前行向遠巒,父親生日恐孤單。

黃花灑淚兒親奉,寸草春暉欲報難。

2012.11.

戊戌清明

劉亞平

清明

心雨瀟瀟

思念無邊蔓延

一如瘋長的芳草

時光匆匆

眨眼十年

記憶

卻定格在從前

廣場上

風箏仍在高飛

碧水間

釣竿彎弓是誰

這四月

彼岸花開了麼

抑或忘川也會盪漾

——懷念之波

2018.4.5.


梧葉飄黃劉亞平


因噎廢食,就因為有時候會引起火災就禁止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一年下來,有多少人死在車禍?是不是理解為汽車也要禁止?迷信,你可以不信,但不能濫用公權力去阻止別人相信吧?所以傳承下來的東西必然有它存在的意義,要不然,端午節祭什麼屈原?九月祭什麼軒轅黃帝?難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國家的含義是什麼?不就是你我他組成?


用戶6588447002671


在清明節的時候,掃墓祭祖,焚燒錢紙是禁止不了的。那是古代遺傳下來的迷信方式,,如果不燒紙錢,肯定做不到。只能說告訴大家少燒,或者是除非各地商店沒有賣,那就必須禁止生產錢紙,就完全沒有人燒了。

現在,只有用花祭祖實際是很好的,又很漂亮,美觀,氣派,大方是最好的選擇。





快樂25225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各地的風俗可能不一樣,但主題都是祭祖掃墓,在我們這裡叫上墳。陽曆三月份就開始了,在自家先人的墳墓添一些新土,做個墳頭,這叫添墳,要中午前完成,再燒些冥幣。我們這裡不會引起火災,因為墳地都在麥田中,而且上墳人的必須在冥幣燒完後才能離開。自家的墳上過了,還要給親戚家上墳,有些親戚平時不太走動但墳必須上。我們這裡,無論離家多遠,工作多忙,在清明節前都回到家鄉在先人的墳前燒把紙錢,這不是迷信是真誠。


超易學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到清明都不由自主地想起杜牧這首詩。作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從小是反對清明祭掃的,認為這是在搞迷信活動。但長大後,多讀了幾本書,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了,我現在更願意把清明祭掃看作是中華文明的一種習俗,一種對祖先對家人的緬懷。

由於各地的風土人情,鄉約民俗不同,所以清明的祭掃方式不同。但都是大同小異,香、燭、紙錢、花、爆竹、三牲等是必備的祭品。問題來了,根據樓主提出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分以下幾種情況區別對待。

一、對於當地政府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確實有些地方因清明燃放煙花爆竹和焚燒紙錢過度而連年引起火災,以致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的,多年來都有報道,所以當地政府不得已才禁止的。如湖南嶽陽平江縣,好像清明祭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焚燒。所以基於此,應該遵守當地政府規定,除煙花爆竹、紙錢、香燭外,備一些其他的祭品上山祭掃。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備一些電子煙花爆竹上山(在允許的範圍內)也未嘗不可。

二、當地政府沒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不是全國所有的地方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我們在祭祀時也應該文明祭掃,不要亂攀比,好像你燒得紙錢多,我要顯得有錢,燒得比你更多。你放的煙花爆竹多,我為了顯擺有勢,我要放得更多更響。這其實是一種虛榮的表現,一種擾民的行為。不提倡!

三、 前往公墓山祭掃的。這是大多數的情況。這個情況又分兩種,一是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焚燒紙錢的(大多數),二是允許燃放煙花爆竹和焚燒紙錢的(少數)。這兩種情況可參照前面的回答,但要注意一點的是避開高峰,相互理解謙讓,減少摩擦,文明祭掃。

四、關於網絡祭掃。現在的確是網絡時代,有的人覺得不必要現場祭掃,在虛擬的網絡上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我不贊同!因為這是一種中華文明的習俗,幾千年來傳承下來,以節日來界定它,我們的政府也以多種形式加以鼓勵,如這一天高速免費等。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傳下去就必須現場祭掃。現場清理一下祖先及父母的墳頭的清草,獻上一束花,遙寄一縷哀思。這也是中華孝文化傳承的一部份。在祭掃時約上兄弟姊妹們,帶上孩子們,又加深了家族情感,這也是中華家族文化的一部份。我們作為中華兒女有責任和義務傳承下去。


漁翁釣寒江


提一個燒紙桶一路跟著走,不用放鞭炮和禮花之類,香可插但不用點燃,蠟燭就用電子燭,如果用供品就用裝子或果盤盛放,供了馬上帶走。


桂梅傑


沙沙小觀園,我來試試答。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懷念亡去的親人節日。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弊端多多。燒紙汙染環境,在春季風大時更易有火災發生。

現在提倡的鮮花祭祀方式非常好,也出現了網上祭祀的方式懷念亡去的親人。可以說我們傳統上的許多觀念和習慣,都在隨著社會的進步,還有科學的發展,可以改變。

但傳統的觀念和習慣,有時是最難改變的。特別是祭祀亡親時,傳統的觀念和習慣,更難一下子去徹底改變。去逝的亡親,多為父母等長輩,一生辛苦,生養之恩,最讓人去要感恩懷念。用傳統的方式,含義多,希望已進天堂的親人,有錢花,有福享,更安好。況且我國依然是農村人口眾多,傳統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影響根是很深很深的。要讓億萬農民改變過清明節的習慣,一刀切去做太難做好。

不如從思想和文化方式上去教育引導,改變的更有效果,再輔以必要的行政法律規定。過一個更文明,更有意義的清明節,讓大多數人從心裡去接受,真正認可,最好不過的。


沙沙小觀園



自在瞭然1


去陵園和親人的墓地不得放鞭炮和點蠟燭及燒紙錢(防止引起火災)。


用戶6078806051754彭


上山祭拜但絕對注意火災。尤其是有山林作物之地更應注意放鞭燒紙錢等方式。因為在清時節因放鞭燒紙發生火災燒燬樹和農作物之事時有發生。所以儘量避免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