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乙肝治癒”,你瞭解多少?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自發現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儘管在HBV感染的預防工作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慢性HBV感染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慢性乙型肝炎(CHB)可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或者肝衰竭,需積極採取措施來降低CHB進展風險。目前,HBV相關疾病的進展可以通過有效的治療來控制,但CHB的治療仍然充滿挑戰。

根據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CHB滿意的治療終點為:HBeAg陽性患者,停藥後獲得持續的病毒學應答,ALT復常,並伴有HBeAg血清學轉換;HBeAg陰性患者停藥後獲得持續的病毒學應答和ALT復常。而理想的治療終點,還要求持續的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HBsAg消失,伴有或不伴有抗-HBs的陽性轉換。

下面主要從乙肝治癒的相關定義,臨床標誌物以及治療藥物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關於“乙肝治癒”,你瞭解多少?


“乙肝治癒”的相關定義

1.完全徹底治癒(complete sterilizing cure),即血清HBsAg檢測不到,HBV DNA被清除,包括肝內共價閉合環狀的DNA(cccDNA)和整合的HBV DNA。

2.功能性治癒(functional cure),即在完成有限療程後,血清中檢測不到HBsAg和HBV DNA,有或無抗-HBs血清學轉換,殘留的肝損傷恢復,隨時間延長髮生肝細胞癌(hepatocelhlar carcinoma,HCC)的危險性降低。

3.部分治癒(partial cure),即在完成有限療程後,血清中仍可檢測到HBsAg,但持續檢測不到HBV DNA。

表1 乙型肝炎治癒的定義

關於“乙肝治癒”,你瞭解多少?


HBV臨床治癒標誌物

(一)傳統的HBV臨床治癒標誌物

1.HBV DNA載量:HBV DNA載量的檢測是過去幾十年來,被最為廣泛接受的監測治療療效的判定指標,其下降的水平及速度,反映了抗病毒治療是否有效,治療結束的病毒學應答定義為HBV DNA低於敏感檢測試劑的下限或檢測不出。

核苷(酸)類似物(NAs)治療過程中,持續的HBV DNA檢測不到,被認為是HBV的複製被完全持續抑制,替諾福韋和恩替卡韋均能達到這一治療指標。同樣在干擾素治療中,HBV DNA的檢測不出也是判斷臨床治癒的指標。

2.HBsAg定量檢測:HBsAg是由cccDNA轉錄翻譯而來,其基因由Pre-S1、Pre-S2及s區組成,進一步合成主蛋白、中蛋白和大蛋白,構成了病毒的包膜。可隨著病毒釋放至血清中,血清HBsAg水平被認為是可反映肝內cccDNA水平的另一指標,也是判定抗HBV治療後病毒學應答的一個重要指標。

3.HBeAg定量檢測:HBeAg是HBV複製過程的產物,是判斷HBV複製和傳染性的又一個指標。血清HBeAg的水平反映了HBV病毒複製的活躍程度,定量檢測HBeAg的水平能夠預測抗病毒治療後HBeAg發生陰轉或者血清學轉換的幾率。

4.其他指標:另一個常用的治療監測指標是是否發生HBeAg的血清學轉換,即血清HBeAg檢測為陰性,抗-HBe為陽性。但此項指標只能用於HBeAg陽性的CHB患者的療效評價,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cccDNA的清除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癒的最可靠指標,但由於其檢測樣品來源於肝組織,肝活組織檢查目前治療乙肝的藥物操作具有創傷性,有一定風險,不能被所有患者接受。

(二)新型標誌物

1.HBV RNA:血清HBV RNA僅來源於cccDNA的直接轉錄,不會從整合到基因組中的HBV DNA轉錄,故比HBV DNA和HBsAg更能反映cccDNA水平或者活性。血清HBV RNA水平有可能成為預測停藥安全性的一個新的指標,但尚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證實。

2.核心相關抗原(HBcrAg):HBcrAg包括HBcAg、HBeAg、p22cr三種蛋白,它們均具有由C基因編碼的149個氨基酸序列。血清的HBcrAg與HBV DNA相比,其水平更準確地反映了肝組織內cccDNA的含量,可作為肝組織內cccDNA滿意的替代物,成為觀察患者體內HBV複製和抗病毒治療過程中病毒監測的有效指標。

3.乙型肝炎核心抗體的定量檢測:乙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是HBcAg刺激B淋巴細胞產生的非保護性抗體,是最常用的診斷HBV標誌物之一,其陽性是病毒感染的有力證據,幾乎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c均呈陽性。以往臨床上抗-HBc檢測普遍使用定性方法。近年的一些研究報道抗-HBc的定量檢測有可能成為預測抗病毒療效一個新的指標。

現階段臨床針對慢性HBV感染治療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即核苷(酸)類似物(NAs)和干擾素(IFN),包括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TDF)和聚乙二醇干擾素α(Peg IFNα)等。

NAs單藥治療能有效降低HBV DNA水平,但是由於其作用靶點為前基因組RNA逆轉錄為DNA的過程,對HBV cccDNA和HBsAg的清除無直接作用。因此NAs單藥治療發生HBsAg血清學轉化的概率極低,患者需長期甚至終身服用藥物。

IFN在治療慢性HBV感染時,除可發揮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外還可發揮免疫調節功能,較NAs有更高的HBsAg和HBeAg血清學轉換率,但治療往往也伴隨著較強的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影響甲狀腺功能和抑鬱等。

現行乙肝抗病毒治療的優點為:NAs抑制HBV複製力強,可使肝臟炎症和纖維化逆轉,可防止進展為肝硬化和肝衰竭,降低HCC風險;不足之處有:現行抗病毒治療不能清除cccDNA和整合的HBV DNA,HBsAg消失率低,需要長期治療,但仍有發生HCC的風險。

新一代的抗HBV的藥物主要有直接作用於HBV的藥物(DAA)和作用於宿主的藥物(HTA)。

DAA直接作用於HBV複製過程的各個靶點,抑制病毒複製。DAA主要有6類,分別為HBV進入抑制劑,靶向作用於cccDNA抑制劑,HBV轉錄抑制劑,核衣殼組裝和pgRNA包裝抑制劑,HBsAg釋放抑制劑以及聚合酶抑制劑。目前,這些藥物多數處於臨床前和臨床試驗階段。

HTA的作用機制是提高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力,清除HBV。HTA主要分類2大類,即作用於宿主功能的藥物和免疫調節劑(見圖1)。

關於“乙肝治癒”,你瞭解多少?


圖1 作用於宿主的藥物

治癒乙肝不僅要抑制HBV複製,降低HBV DNA和HBV抗原水平,還需要恢復特異性T細胞免疫應答。今後治癒乙肝潛在的策略是聯合治療:首先用DAA減少HBV複製和改善固有免疫功能;其次用第二個DAA減少HBV抗原量,糾正免疫耐受;最後用免疫刺激劑上調T細胞介導的免疫,清除感染的肝細胞,糾正免疫損傷,減少不良反應,維持停藥後持久應答。此外,還需要大力研發針對不同靶點的抗HBV新藥,使CHB的治療具有更多選擇,同時通過將不同機制的治療策略進行聯合,使絕大多數患者在未來才有望實現CHB功能性治癒。

1.Jia-Horng Kao.Hepatitis B: From control to cure.J Formos Med Assoc. 2018 Oct;117(10):868-870.

2.莊輝. 乙型肝炎治癒的現狀與進展.中華肝臟病雜誌,2018,26(8):561-564.

3.王曉美,牛俊奇.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癒的監測指標及新血清學標誌物.中華肝臟病雜誌.2018,26(8):565-568.

4.章曉莉, 賈紅宇, 蔡歡, 等.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癒率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2018,11(4): 254-260.

5.申川,汪 菁,趙彩彥,等.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癒的現狀與展望.《臨床薈萃.2016,31(7):697-700.

6.EmeryJS, FeldJJ.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with combination therapy now and in the future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17,31(3): 347-355.

7.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中華肝臟病雜誌,2015,23(12):888-9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