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說到普洱,首先人們想到的就是普洱茶,其次想到的是雲南有個地方叫普洱,那裡盛產普洱茶的地方。是的,普洱是一種茶名,一種茶樹學名,也是一個地名。“普洱”有種說法來自哈尼語,意為“水邊的村寨”,非常美好的寓意,但是否和這座城市相匹配呢?

和普洱的結緣,確實因為普洱茶。記得第一次到訪雲南是2006年。那時我還是大學生,懷著對世界的新鮮感和好奇心,踏足多彩雲南這片土地。當時除了想感受昆明的春城盛景,享受大理麗江的私奔快感外,就是喝一次普洱茶!

而準確來說,普洱茶主要產自雲南省西南地區普洱、臨滄、西雙版納三市,沿著瀾滄江流域,幾百年來這裡的少數民族以茶為生,沿著茶馬古道為世界送去珍貴的普洱茶。

我真正到訪普洱,是在2013年,智綱智庫為一位普洱籍的老闆在普洱市區進行一個茶山村寨項目的策劃。中國的商人骨子裡都有事業有成之後,衣錦還鄉,為家鄉建設做貢獻的情懷。這個老闆也不例外。這個項目就是想在普洱市區的門戶位置,做一個能真正展現普洱城市氣質和形象的項目,展現普洱的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以及依山而建的民族村寨建築文化。真正展現“水邊的村寨”的美好意境。

這次與普洱的結緣,除了讓我愛上普洱茶之外,更是愛上了普洱這座城市。


城以茶名,城因茶名

2007年4月7日,雲南有個地級市花了幾個億元,把原來的城市名改為普洱市,它的原名叫思茅市。它位處雲南省西南部,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國接壤,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約佔雲南省面積的11%,相當於兩個昆明的面積。它因盛產普洱茶而知名,更因曾是普洱府衙所在地而得名。

這樣花重金改名,其背後是這座西南邊陲城市在向世界宣告:這座城市曾經是輝煌的,這座城市曾經是有地位的,這座城市是有文化的,這座城市是有特色的!他在向世界孔雀開屏,希望吸引世界的目光來關注這座城市。地方百姓和政府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2007年4月7日晚,雲南省思茅市舉行了市名更名授印揭牌儀式

曾經的輝煌——1729年設立普洱府

普洱曾經的輝煌是從1729年設立普洱府開始。清·雍正七年(1927年)時任雲貴總督鄂爾泰倡議設立普洱府,推行流官制。設立普洱府的核心就是管理普洱茶的流通貿易,為朝廷增加稅收和進貢普洱茶。

直到民國二年(1913年),普洱府撤銷,統改為省、縣兩級制,歷時184年。而這一時期也是歷史上普洱茶產業發展最鼎盛的時期。普洱成為茶商雲集的地方,也成為了茶馬古道的源頭。普洱府城一度車水馬龍,歌舞昇平,廟宇、會館、茶莊、飯莊、酒肆、客棧、歌樓、妓館、匠鋪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普洱府城內一派繁榮的景象。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普洱府繪圖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清末普洱府街景

這樣的輝煌也許和中原大地的天朝腳下的輝煌不可相比,但對於邊疆少數民族來說,普洱府是瀾滄江流域的最高的管理機構,下轄思茅廳、六大茶山、橄欖壩、江內六版納。普洱府的設立是化外蠻夷之地變為化內王治之地,使中原同滇西南邊疆聯繫更加緊密,也是中原文化與邊疆少數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時期。

而這就是普洱,特別是普洱市區思茅與周邊少數民族自治縣的不同之處。而這些可以從普洱菜裡略見端倪。

如果你去過普洱,版納等滇西南地區,對比當地的飲食文化,你會發現。少數民族地區多數的烹飪方法比價簡單,主要以燒烤,包燒,燻乾等為主,而中原常見的燜、燒、燉、煎、炒等烹飪方法是很少見到的。但普洱的菜式就相對豐富,更多的融合了中原地區的飲食口味。這也是為什麼外來客商,對於滇西南的普洱茶讚美有加。

普洱美食的形成受普洱古府的影響,在南來北往的官員、客商的帶動下,融合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食材,同時融合中原的烹飪方式和飲食文化,融合創新,才有了豐富的普洱美食。

這與雲南很多地方的美食特色不同。普洱有大家都熟悉的烤蟲子,烤蜜蜂等原生態食品,也有一些山珍如菌子,瓢雞等山野珍品。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普洱“八大碗”

可能很多人沒發現,甚至很多普洱人都沒發現,普洱茶其實最大的特點不是他有哪些特產,有幾道特色菜,而是相比於滇西南地區,其烹飪方法多樣,兼有朔北、江南、湘、廣、川、滇諸口味和古府口味,並由其特色的宴席文化。

而這或許也是王志綱老師對普洱美食情有獨鍾的緣由吧。

現在的困惑

整體來說普洱還是西南邊境的少數民族地區,歷史上就和中原聯繫緊密,曾經是統領滇西南的普洱府,但現在特色上比不上西雙版納的傣泰風情,冬日避寒,普洱茶產業逐漸被版納,臨滄超越,春城中的春城,相比昆明知名度不高,相比滇西南,還有個競爭對手臨滄主打恆春城。普洱的發展該何去何從?

  • 普洱的底色是綠色?

普洱自2013年以來,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也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試驗區。不從GDP考核的角度,從綠色發展,生態友好的角度,普洱圍繞“綠色發展”做了十多年的努力,一直圍繞低碳城市、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水生態、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進行持續性的發展。

普洱擁有云南最大的國土面積,全境幾乎被山地覆蓋,山地面積佔據98.3%,連綿不絕的山巒給世界創造了許多美景,且普洱處於溫帶與熱帶交界的區域,森林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豐富,可以說是世界地理學家、植物學家、生物學家的天堂。

  • 山地地形豐富,北面有哀牢山和無量山,西南有瀾滄江橫切形成的大山大水;
  • 森林覆蓋率高,高達68.7%,北有溫帶針葉林,常綠闊葉林,南有熱帶雨林;
  • 生物多樣性高,有亞洲象、印之虎、黑西冠長臂猿,馬來熊,綠孔雀以及圓鼻巨蜥等極小種群野生動物;
  • 擁有最大的普洱茶產量。普洱是雲南四個普洱茶主產區之一,普洱茶產業是主要的GDP貢獻產業,擁有165萬畝現代茶園,略高於其它版納、臨滄兩個產區。
  • 擁有國內最大的咖啡產量。
    雲南每年咖啡產量十幾萬噸,佔全國的95%,而其中一半產值普洱。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普洱茶三大產區的數據對比

如何將青山綠水變為金山銀山?一直是普洱市在思考的問題。雖然普洱一直在探索綠色經濟,綠色GDP的發展道路,這是否就是普洱持續發展的底色?

  • 丟掉了風情,哪來的玩味?

普洱這座城市,作為在一二線城市的都市人來說,對於它的認識,第一那裡有普洱茶,第二那裡有點遠。其它的印象幾乎很少。普洱其實在城市宣傳上其實一直不遺餘力,包括花幾個億把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和雲南其它城市類似,也不斷的在推廣城市,推出“世界茶源,曼妙普洱”的城市口,普洱綠三角等重點旅遊產品。但是現在憑一個城市口號,一條旅遊線路打天下的時代過去了。而是要打組合拳,是天地人和,立體出擊的時代。

雖然普洱因為普洱茶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從認知,到感興趣,到前往還需要一個過程。除了動用各種關係,各種人才,各種渠道去招商引資,通過各種推廣渠道對外營銷城市,吸引旅遊、商務等外來人口之外,你給世界展現出來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就顯得至關重要。就像你找工作面試,你通過各種渠道聯繫對接,獲得了面試的資格,但當你第一次和麵試官見面的時候,所呈現的形象,談吐和你所有之前的描述不符,或者打折扣的話,這個面試成功的幾率就非常低了。

一樣的道理,一個城市給外界呈現的第一印象對一個城市品牌的樹立是至關重要。也就是過去為什麼很多城市通過穿衣戴帽,整體改造街道,重視城市主要交通路口的形象工程。

對於普洱市區思茅區的城市形象工程不做評論,但對於其下面一個縣的城市風貌倒是印象深刻——西盟佤族自治縣。估計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這個地名,西盟是在普洱的西南部,是一個佤族自治縣。但確實讓我印象深刻,驅車數小時,夜裡抵達西盟縣城,被整個縣城的風貌和夜景驚豔到,就像進入一個佤族風情園一樣,街道兩旁的建築佤族風情和元素非常濃厚,那種沉浸感,令人震撼。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西盟縣城風貌

因為西盟縣的知名度非常低,所以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確實有驚喜!

但普洱市是雲南少數不是單一民族或者幾個民族為主的城市,不能向西雙版納的城市凸顯傣泰風情,也不能向西盟突出佤族風情。而在雲南這樣多彩民族的聚集地,而普洱的風情卻不獨特。那麼丟掉了風情,該如何玩味?

  • 中老鐵路通車的窗口期,如何抓住機遇?

交通改天換地,對於西南邊陲城市來說,高鐵的建成將給這些城市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局。2021年中老鐵路的國內段玉磨鐵路將建成通車。普洱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站點。

其實普洱從交通發展上來說,不算落後,有高速,有機場。高速6小時到昆明,航班有飛往昆明,上海,北京、成都以及老撾等城市。機場不大,航班頻次也不算多,運力有限,費用較高。

而鐵路的開通不是點上的變化,而是以線帶面的變革。鐵路的開通將改變滇西南的城市格局,普洱作為滇西南的門戶城市,普洱有望從高速帶來的通道和過境地,升級成為由鐵路帶來的進入滇西南的樞紐服務平臺。

而這樣的窗口期,不是鐵路通了就能抓住,需要普洱政府及企業建立區域發展的整體意識,海陸空一起,搭建區域服務平臺,特別是在旅遊行業發展上,如何實現從過境地,到集散地,再到目的地的華麗升級,有待重新思考。

未來的機會——普洱向何處去?

普洱這座城市其實如它的名字一樣美,它是北迴歸線上的綠洲,綠色是城市的底色,五彩是生活的顏色,它擁有四季都適合度假的氣候,沒有酷暑,沒有嚴寒。四季春城賽過昆明,缺沒有昆明冬日寒冷;有西雙版納的溫暖,缺沒有西雙版納的夏日酷暑。

普洱擁有中國最適合度假的氣候!

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普洱的地理特徵叫“低緯度內陸型“氣候。普洱是位處北迴歸線上,緯度和臺灣,古巴等是在統一緯度,緯度比較低,與他們不同的是,普洱位處內陸,四面被山水包圍,瀾滄江穿山而流。海拔從317-3370米之間,中心城區海拔在1300米以上。

這樣地形所形成的氣候就比較獨特!

因為緯度低,海拔高,所以普洱年均氣溫15攝氏度-20.3攝氏度,沒有酷暑,也沒有嚴寒,年無霜期在315天以上。因為有部分處於熱帶,所以和西雙版納一樣會分雨季和旱季,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降雨量大。如果以體感來分一年的季節的話,我想可以分為乾涼的季節和溼涼的季節。就是如果在溼涼的季節,一般在4月份到次年10月份,這裡幾乎每天都會下雨,但一般都是在夜裡,或者晚上,白天就是不下。而如果在乾涼的季節,一般在11月份到次年3月份……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昆明全年溫度曲線圖,降雨天數133天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普洱全年溫度曲線圖,降雨天數160天

普洱是個四季如春的地方,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溫暖溼潤,特別適合人類居住,因而普洱的任何時間均適於旅遊。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貴陽全年溫度曲線,降雨天數157天

這樣的氣候其實不是很多地方擁有的,人們喜歡去版納避寒,確實是中國能避寒的地方最好的兩個地方,一個是海南,一個是西雙版納。而四季避寒的地方除了普洱,還有哪裡?

近些年隨著雲南全力打造“三張牌”,推動數字雲南的發展,普洱在生物科技、綠色能源、數字經濟領域也做了很好的嘗試,例如推出普洱雲,希望在數字產業領域做些嘗試,對於像普洱這樣曾經錯過工業經濟,知識經濟時代的城市,或者說在前兩個時代不具備優勢的城市,下一階段反而更具優勢抓住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浪潮。特別是基於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逐步拉進,城市與鄉村的差異逐漸縮短,人的流動不在受制於交通距離,基礎設施,生活配套,政策環境的背景下,在這樣生態良好,氣候優越,交通便利,生活友好的城市,反而對高端人才更具吸引力。而通過環境吸引人口,人才,從而推動產業,就業的發展也許是未來可以嘗試探索的新路徑。

如果說碧海金沙是世界人民最愛的度假地,那麼綠色山林就是中國人最愛的休閒地。

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描繪了中國傳統的理想生活方式。而元朝張可久的“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煮茶”,不就是普洱這座滿山是茶,滿城是茶的山城生活的美好表達。

記得在東南亞旅行的時候,遇到旅居當地的美籍巴西人和英國人的夫妻兩,和他們聊起下一個準備旅居的地方?是不是會考慮去中國上海?他們說不喜歡上海這些大城市,大城市交通擁擠,環境汙染,生活節奏太快。他們喜歡中國,但希望在中國找到一個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自然生態的地方生活,非常向往電影《臥虎藏龍》裡場景。

其實普洱有這樣的品質,有這樣的條件代言中國打造讓世界嚮往的度假生活。

當你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找個氣候溫暖的地方,一山一水一杯茶,一個院子一條狗,生活不就是這樣簡單愜意。


普洱——散發著老貴族氣息的邊陲城市

坐落於普洱思茅區野鴨湖畔的普洱茶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