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九品巡檢歸誰管?怎麼樣?

寫作情緣


巡檢這個官職出現於宋朝,但真正成熟則是出現於明朝。按照明朝的規定,在全縣的交通要道上設立巡檢,一般來說,每個縣都有兩三名巡檢。每個巡檢擁有100多官兵,這是巡檢的強悍之處,比縣衙的武裝力量還強。巡檢負責緝拿罪犯、檢查私鹽、維持治安等工作,類似於民兵連。從品級來說,正七品的知縣比正九品的巡檢高出很多,但按照朝廷的規定,知縣不能直接管理巡檢。

換句話說,巡檢不在知縣的管轄範圍之內。由於是九品官,在朝廷的眼裡,屬於最低級的官員。無論是吏部還是兵部,都不會理會這樣的微末官員。因此,逐步養成了一個慣例。巡檢一輩子不可能升官,一直都是九品,但是能夠世襲,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其他的親戚。這一點非常重要,由於能夠世襲,巡檢逐步成為了盤踞一方的土皇帝。對於那些鄉紳們來說,寧可得罪知縣,不願意得罪巡檢。知縣都有任期,基本上幹幾年就調走了。最壞的打算就是幾年內老老實實,熬走這一任知縣。但是巡檢的情況不一樣,由於能夠世襲,一旦得罪了巡檢,自己家族從此很難安寧。

巡檢能夠世襲,久而久之,形成了地方勢力。雖然這種勢力非常小,但對於朝廷的統治不利。知縣對巡檢需要客客氣氣,因為因為自己有可能需要巡檢的幫助。尤其是進入王朝統治後期,已經出現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依靠縣衙的衙役,根本就擋不住數量眾多的農民。在這樣的時候,需要巡檢率領部隊鎮壓。當然,如果農民起義的規模太大,巡檢什麼作用也起不到。雖然巡檢僅僅是九品官,但比七品把總的日子還舒服。自己的關係在地方上盤根錯節,有的巡檢甚至擁有自己的生意和店鋪。對於巡檢尾大不掉的情況,朝廷並非不知情,但已經無暇顧及。這樣的情況直到清朝入關以後,最高層才開始改革。

清朝入關以後,發現了巡檢的問題。在清朝的統治局面穩定以後,清朝開始改革巡檢制度。當地人不能在家鄉擔任巡檢,最少需要距離家鄉300裡,防止出現家族勢力。巡檢都有任期,和其他的官員一樣,由朝廷任命和調動。


綠色軍衣1968


在歷朝歷代的官員體系中,有這麼一個職務,是我們平時所不注意的,那就是九品巡檢。看到“九品”二字,我們想到的就是九品芝麻官,確實這個官位是最低的品級,但是就這樣一個九品官吏,就是七品的縣令也管轄不了,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為什麼七品縣令管不了九品巡檢。

1、巡檢的由來

巡檢也叫巡檢使,最早設立這個官職的是五代時期後唐的唐莊宗李存勖,當時跟隨李存勖的張廷蘊能征善戰,很受後李存勖的寵信,在後唐同光初年,在收復汶陽後,封張廷蘊為檢校尚書右僕射,並擔任魏博三城巡檢使。這就是最早關於巡檢的記載。具體詳見《舊五代史·卷九十四(晉書) 列傳九》。

2、巡檢的演變

到了北宋時期,在京師的東西兩路個設置了都同巡檢二人,京城四門巡檢各一人,並且又於沿邊、沿江、沿海置巡檢司,主要掌訓練甲兵,巡邏州邑,職權頗重,後來才受到所屬縣屬的縣令節制。南宋時期設置了都巡檢使,主要掌管禁軍等招填教習之政令,以巡防扞禦盜賊等。元朝時期,巡檢司通常為管轄人煙稀少地方的非常設組織,除了無行政裁量權之外,也沒有常設主官,其功能性以軍事為主。明朝時期,巡檢司又分為文武官管轄兩種,如洪武廿年為防範倭寇即在福建設置五衛十二所四十二巡檢司。府州縣巡檢司亦設有巡檢司,歸地方官管轄,但其設置、裁撤、考核皆由兵部掌管。清朝沿用明制,基本和明朝類似,但是清朝的巡檢不能在自己的家鄉擔任巡檢一職。

3、九品巡檢權力

巡檢原來是由兵部直接管轄,所在地的縣令進行節制。但是到了明朝,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縣令是正七品,官不大,管轄的地域也不大,但是在自己的管轄區內,縣令就像土皇帝,縣令下面還有八品縣丞和九品主簿。按理說,縣令管九品巡檢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事實恰恰相反。就拿明朝說,一個縣一般配置兩三名巡檢,每個巡檢有100多官兵,主要負責緝拿罪犯、檢查私鹽、維持治安等工作,甚至說比縣衙的武裝力量都要大。另外最重要的是九品巡檢官職雖小,但是按照朝廷規定,縣令不能直接管理巡檢。並且由於九品巡檢品級太低了,無論吏部,還是兵部,都不會理會這樣的官員,這就形成了一個慣例,九品巡檢不能升官,但可以世襲給兒子或者親戚。就這個形成的世襲慣例,逐步的讓九品巡檢成為了盤踞一方的土皇帝,也就有了“寧可得罪縣令,也不能得罪巡檢”的說法。畢竟縣令過幾年就要換人,而巡檢卻一直在。清朝入關後,沿用了明制,但也發現了巡檢的弊端,就下令要求當地人不能在家鄉擔任巡檢,最少需要距離家鄉300裡,防止出現家族勢力。就這樣,九品巡檢淪為了地方普通官員。

4、九品巡檢的優秀代表人物

暴方子,名式昭,字方子,河南滑縣牛屯鎮南暴莊人,自幼苦讀經史,並著有多本著作,但因不願意學習八股文章和蠅頭小楷,所以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清光緒四年(1878年),暴方子出任江蘇震澤縣平望司巡檢。在任期間,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後遭吳江縣令誣告,丟官回家,清貧度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暴方子自告奮勇前往湖南巡撫吳大澄處,後奉命到塞外買馬,因積勞成疾,病故於關外,時年30餘歲。

小結:九品巡檢官職雖小,但是在明朝時,其關係在當地盤根錯節,家族勢力極大,就好比當地的“地頭蛇”,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很多事情縣令要有求於九品巡檢,而縣令一般任職幾年就要調離,九品巡檢卻能待待世襲,當地鄉紳也不願得罪九品巡查。並且按照朝廷規定七品縣令不能直接管轄,只能節制,因此就造成了七品縣令管不了九品巡檢這一怪象;到清朝時,九品巡檢勢力範圍調整,必須到離家300裡外任職,並打破了世襲制,因此其勢力嚴重削弱,淪為了當地普通官員。


胡亂看一點東西


按照明朝的規定,在全縣的交通要道上設立巡檢,一般來說,每個縣都有兩三名巡檢。每個巡檢擁有100多官兵,這是巡檢的強悍之處,比縣衙的武裝力量還強。

巡檢負責緝拿罪犯、檢查私鹽、維持治安等工作,類似於民兵連。從品級來說,正七品的知縣比正九品的巡檢高出很多,但按照朝廷的規定,知縣不能直接管理巡檢。換句話說,巡檢不在知縣的管轄範圍之內。

由於是九品官,在朝廷的眼裡,屬於最低級的官員。無論是吏部還是兵部,都不會理會這樣的微末官員。因此,逐步養成了一個慣例。巡檢一輩子不可能升官,一直都是九品,但是能夠世襲,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其他的親戚。這一點非常重要,由於能夠世襲,巡檢逐步成為了盤踞一方的土皇帝。對於那些鄉紳們來說,寧可得罪知縣,不願意得罪巡檢。知縣都有任期,基本上幹幾年就調走了。最壞的打算就是幾年內老老實實,熬走這一任知縣。但是巡檢的情況不一樣,由於能夠世襲,一旦得罪了巡檢,自己家族從此很難安寧。

巡檢能夠世襲,久而久之,形成了地方勢力。雖然這種勢力非常小,但對於朝廷的統治不利。知縣對巡檢需要客客氣氣,因為因為自己有可能需要巡檢的幫助。尤其是進入王朝統治後期,已經出現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依靠縣衙的衙役,根本就擋不住數量眾多的農民。在這樣的時候,需要巡檢率領部隊鎮壓。當然,如果農民起義的規模太大,巡檢什麼作用也起不到。雖然巡檢僅僅是九品官,但比七品把總的日子還舒服。自己的關係在地方上盤根錯節,有的巡檢甚至擁有自己的生意和店鋪。

這也就是巡檢


追風箏的人何


“九品巡檢”這個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陌生,儘管它也是一個官職,但是與宰相、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來比,似乎真的有點提不起來,去年,在河南紀檢監察部門倡導下,河南豫劇院二團推出的河南豫劇《九品巡檢暴式昭》,在全國巡演引起列轟動,尤其是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間引起了強烈共鳴,這位暴式昭就是九品巡檢的代表人物,下面【孤竹閒客】就帶你您瞭解一下九品巡檢的前世今生:

一、九品巡檢的設置

巡檢又稱巡檢使,最早有相關記錄的史書《舊五代史•卷九十四晉書列傳》中,描述這個官職出現在五代時期的後唐,當時叫三城巡檢使。

宋朝時期,在比較重要的邊境區域、沿江、沿海等各州縣設置巡檢司,主要任務是訓練兵丁、城防巡邏,這一時期屬於武職指揮官,職權比較重要,屬於一個地區的武裝最高指揮官。

明、清以後的巡檢司逐漸分為武職和文職兩種,各府、州、縣均設置巡檢司,改變了宋朝時期只在邊境設置的慣例,官職為九品。

二、九品巡檢的隸屬

巡檢司最初設立的時候,屬於武職指揮官,隸屬於兵部直接管轄,明,清以後分為武職、文職兩種官員,分別隸屬於兵部和吏部管轄,所在地的地方官吏進行節制。

三、九品巡檢的職責

巡檢司最初設立的時候,因為屬於武職官員,隸屬於兵部,主要的職責就是訓練兵丁,城防巡邏。明、清時期,巡檢司分為武職和文職以後,各府、州、縣的巡檢主要負責地方治安、緝捕盜賊,在主要的水路、陸路交通要道設置路卡,負責盤查往來奸細和走私販鹽的商販。

四、九品巡檢的權利

明朝時期,一個縣的巡檢司配置官兵大約在二百人至三百人之間,有時甚至比縣衙的地方武裝要大。關鍵是還有一項特權,就是抓走私,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食鹽屬於國家專管,這樣一來,走私食鹽就變成了暴利,而巡檢司正是打擊走私的要害部門,所以一些商販和生意人都十分懼怕巡檢司。

由於明朝時期的吏部和兵部都不願意考核巡檢的政績,索性就把巡檢的職位固定死了,不能升遷,但是可以世襲,自己沒有兒子可以傳給親戚,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鐵打的巡檢,流水的縣令”這樣的局面,逐步讓官居九品的地方巡檢成了各地的土皇上,因而坊間甚至流傳“寧可得罪縣令,不可得罪巡檢”的傳言。

清朝時期,這種局面有所改觀,為了防止出現家族勢力,禁止官員在自己的家鄉擔任巡檢,因而巡檢的權力被大大削弱。

五、九品巡檢的代表人物

九品巡檢的代表人物--暴式昭,河南滑縣牛屯鎮南暴莊人,自幼勤奮好學,苦讀詩書,因而寫了好多書,但因不願意學習八股文和蠅頭小楷,所以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清光緒四年,暴式昭出任江蘇震澤縣平望司巡檢。在任期間,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後遭吳江縣令誣告,丟官回家,清貧度日。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暴式昭自告奮勇前往湖南巡撫吳大澄處效力,後奉命為官府到塞外一帶買馬,因積勞成疾,病故於關外,年僅三十餘歲。

最後總結

【孤竹閒客】認為,九品巡檢官職雖小,卻是和百姓息息相關的官吏,一個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巡檢可以為百姓“去汙除垢”,給百姓帶來安居樂業的生存環境;相反,一個稱霸一方、為害一方的巡檢,則會留下千古罵名。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老百姓都需要“暴式昭式”的巡檢!


孤竹閒客


在古代,巡檢的官職很小,小到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股級幹部。

清代在各州、縣的關口、渡頭等要衝之地設巡檢司,掌緝拿響馬、盤詰奸偽之事,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巡檢司的巡檢為從九品官。

從品級來說,正七品的知縣比正九品的巡檢高出很多,但按照朝廷的規定,知縣不能直接管理巡檢。

清朝入關以後,發現了巡檢的問題。在清朝的統治局面穩定以後,清朝開始改革巡檢制度。當地人不能在家鄉擔任巡檢,最少需要距離家鄉300裡,防止出現家族勢力。巡檢都有任期,和其他的官員一樣,由朝廷任命和調動。經過這一輪改革,曾經盤根錯節的巡檢被連根拔起,淪為了地方上的普通武官。在明清時期,由於縣衙的人手有限,根本無法深入各鄉各村。因此,知縣基本上需要依靠各地的鄉紳們維持各地的穩定。在農村地區,如果發生一般的矛盾,根本不需要去縣衙,而是找當地的鄉紳評理。鄉紳們德高望重,而且有一定的家產,為各地百姓評斷是非。


聚焦世界熱點


明朝時期,中央設立錦衣衛,地方設立巡檢司。在個外地州府縣關卡要塞的地方均建立了巡檢司,設立巡檢和副巡檢,都是從九品,手下有差役和少量軍隊,負責屬地範圍內緝拿盜賊。在交通要道之處設立的巡檢司則專門負責盤查往來奸細和販賣私鹽的人。巡檢是九品官,所以沒有專門的衙門。

一般來說每個縣城都會設立三名巡檢,每個巡檢擁有100多官兵,從當時的品級來說正七品的知縣比九品的巡檢高出很多 ,但按照朝廷的規定,知縣不能直接管理巡檢,還有就是九品的巡檢可以世襲,可以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親戚,由於能夠世襲,巡檢逐步成為了盤踞一方的土皇帝,對於當時那些鄉紳來說,寧可得罪知縣也不得罪巡檢。

清朝入關以後,發現巡檢的問題,在統治穩定後,清朝開始改革巡檢制度。當地人不可以在家鄉擔任巡檢,最少也要去距離家鄉300裡以外的地方任職,防止家族勢力的出現,巡檢也不再世襲,和其他官員一樣,有朝廷任命和調動,曾經盤根錯節的巡檢被連根拔起,淪為普通的地方官員。

巡檢個人理解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長。


湮滅的歷史


巡撫直屬於中央,上司是皇帝

巡撫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從數千、數萬平方公里甚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權力大於今日僅負責行政事務之省長,統籌地方行政、軍事、司法權力。

巡撫官制出現在1371年的明朝。明太祖以宰相胡惟庸糾結地方勢力意圖叛變為藉口,除了廢除中央的宰相制度外,太祖也積極改革地方制度,將本來一行省一人獨享的的軍事、行政、司法權力分拆成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部份。後來出現的“巡撫”正是統籌此三部分的首長,尊稱為“撫臺”、“撫軍”。

1391年,太祖遣太子朱標巡撫陝西,“巡撫”這個名稱開始被使用。爾後,皇帝常遣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巡行地方,撫鎮軍民,事畢覆命,名義稱巡撫。明宣宗時,各省常設巡撫漸成制度。巡撫節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實際掌握著地方軍政大權。同時,巡撫每年要赴京師議事,也體現了朝廷對地方統轄權的加強。

明英宗在1457年奪門復辟後,一度廢除巡撫制度,到次年才恢復。

巡撫的職責主要是稅政、水利、內政,不過通常也有調動兵力的權力,不過並不一定,端看各省需要。在管轄區域來講,14世紀的巡撫所轄區域大小存有很大的分別,大者統轄兩省十數萬平方公里,如浙江福建區等,有些則只有數座城府,甚至只得一、二府,如大同、宣德、順天等。至15世紀後,發展成以省區為單位,配置一位巡撫。

1644年清兵入關,入主燕京的清朝承襲明朝的巡撫制度,並沿用舊名稱。清朝在全國設立了16個巡撫,為常規官位,但並不等於今日之省長。今日之省長,只管轄一省行政事務,大致相當於清代的布政使。


奇聞異事大搜尋


巡檢這個官職出現於宋朝,但真正成熟則是在明朝。

巡檢的職責是負責緝拿罪犯、檢查私鹽、維持治安等工作,每個巡檢擁有100多官兵,類似於民兵連,且駐紮在本縣的交通要道上。

從品級來說,巡檢屬正九品,但按照朝廷的規定,正七品的知縣不能直接管理巡檢(防止地方坐大威脅中央)。

巡檢歸屬兵部和吏部官理,但由於巡檢品級太低,無人理會,因此逐步養成了一個慣例:巡檢一輩子不可能升官,一直都是九品,但是能夠世襲,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其他的親戚。這樣一樣,巡檢逐步成為了盤踞一方的土皇帝。

清兵朝庭入關以後,發現了巡檢的問題,因此開始改革巡檢制度。規定當地人不能在家鄉擔任巡檢,最少需要距離家鄉300裡,防止出現家族勢力。並且巡檢都有任期,由朝廷任命和調動。

經過這一輪改革,曾經尾大不掉的巡檢被連根拔起,淪為了地方上的普通武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