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種植: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病害規律分析

避雨栽培葡萄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由於葡萄具有豐富的營養,且味道適口,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因此葡萄種植產業能夠創造出較高的利潤,是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在葡萄種植技術中,避雨栽培技術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產量,使葡萄品質得到提升,而且該技術在防治病蟲害的成本投入方面也相對較低。本文將對避雨栽培葡萄發生病蟲害的規律特點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葡萄種植: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病害規律分析

1在葡萄種植中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病害規律分析

  • 1.1白粉病

在採用了避雨栽培技術後,夏季是白粉病的高發季節。由於棚內的溫度會比較高,而相對溼度下降,使棚內處於比較乾旱的環境下,其溫溼度條件為白粉病提供了滋生的基礎。同時棚內的光照條件相對較差,進一步加劇了白粉病的發展,使白粉病成為了避雨栽培中的主要病害。

在白粉病的發病初期,會在幼果表面出現星芒狀的黑色條紋。而當病情進一步發展時,就會有一層粉狀的白色物質覆蓋在果實上,造成果實的體積很小,而且其味道比較酸,最後果實會出現枯萎脫落的情況。在對白粉病進行防治時應儘量選擇在發芽的前後,噴藥時可以採用淋洗方式,均勻噴灑農藥,同時其用水量應控制在每畝250千克以上,以保證噴灑效果達到防治目的。

葡萄種植: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病害規律分析

  • 1.2灰黴病

避雨栽培技術雖然對雨水進行一定的控制,然而在低溫環境下葉片吐水仍然會造成棚內溼度的增加。而高溼環境為灰黴菌侵染果穗和花穗創造了前提。同時,葡萄在種植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留枝過多,就會造成架面的陰蔽比較重,使得處於葉叢紅的花穗也會被灰黴病菌所感染。在防治灰黴病時應選擇在開花前到採摘果實這一階段中進行。在防治時應注意保持架面的透光度和通風性良好,並降低棚內的溼度,同時可以採取速克靈或者施佳樂來進行藥物防治。

葡萄種植: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病害規律分析

  • 1.3黑痘病

一般來說,黑痘病的菌絲體會在患病組織內進行越冬,並在第二年春天發作,侵害葡萄的枝葉和花果等,並藉助雨水進行傳播擴散。在我國南方地區,春季降水較多,是黑痘病的發病高峰,需要採取藥物防治措施。

葡萄種植: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病害規律分析

2在葡萄種植中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蟲害規律分析

對葡萄構成侵害的主要有蟎類、夜蛾以及金龜子、介殼蟲等害蟲。在介殼類害蟲中以粉蟻為主,應在每年的五月到7月之間進行防治,這一時期的防治效果最好。對葡萄果肉造成侵害的主要是棉鈴蟲。二在每年的6月是金龜子的高發期間。蒼蠅、夜蛾等也都會對果肉造成損害。紅蜘蛛是對葡萄造成危害主要的蟎類害蟲,其主要侵害葡萄的葉片、莖梗等。

葡萄種植: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病害規律分析

3在葡萄種植中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防治技術

  • 3.1 採取綜合性的防治技術

在防治中應採取綜合性的措施,減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機肥的使用,每畝應使用1000到1500千克的腐熟糞肥。有條件的也可以使用沼氣液來追肥。另外在冬季應徹底進行清園,清除葡萄的落葉以及修剪下的枝條,並集中進行焚燬,以降低病菌隱患。還應在萌芽前對全園噴灑太強合劑進行消毒。種植中還應合理的進行疏穗和疏果作業,適當對葡萄產量加以控制,以提高果品的品質,增加其抗逆性。在花錢2周可以進行間疏作業。

葡萄種植: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病害規律分析

  • 3.2 合理進行農藥的常規噴灑

在採用藥物防治措施時應根據葡萄生長期的不同和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而相應的調整用藥種類和劑量,提高防治的效果。一般來說應儘量使用單一藥劑,在必要時也可以採用2種農藥進行適當的配比使用。殺菌劑可以與其他藥劑混合使用,但在混用時要注意合理性和科學性,防止藥害損傷果品質量。

葡萄種植:採用避雨栽培技術後主要的病害規律分析

4總結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調整,葡萄種植產業規模得到的迅速的擴大,尤其在我國的南方地區,葡萄種植更是成為了當地農村的重要產業之一。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種植技術的提高,目前避雨栽培技術被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其對於提高葡萄產量和品質,以及減少傳統病害都有明顯的作用,極大的推動了葡萄種植的發展。但也需要重點關注新技術的應用所帶來的病蟲害發生規律上的變化特點,種植戶要及時採取科學的防治措施,將病蟲害的威脅降到最低,以保證葡萄種植的穩產增收,從而實現可持續性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