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去年一整年播出的古裝劇數量明顯減少,開年的一部《知否》和暑假上映的《陳情令》算是大爆款。

到了2020年,純愛劇《錦衣之下》以及仙戀劇《三生三世枕上書》殺出重圍,既贏得口碑又博得收視。

但筆者還是刷起了老劇,從《甄嬛傳》到《如懿傳》,看得熱火朝天,同一個作者寫的故事卻包含不同的主題。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不過沒想到,《甄嬛傳》賺得盆滿缽滿,《如懿傳》卻讓製作出品方新麗傳媒血虧。

2018年原打算上星的《如懿傳》突遭變故,只能選擇網播,然而高達3億的製作費卻沒有換取可觀的收入,最終新麗傳媒因資金迴轉問題被騰訊收購,誰也沒有想到曾經出品過大熱劇《我的前半生》的影視公司會因一部古裝劇就此折戟沉沙。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目前《如懿傳》的豆瓣評分僅7.4,跟同期上映的《延禧攻略》只差0.2分,但它沒有《延禧攻略》的高熱度,甚至一度被網友狠批劇情不行。


怎麼說呢?隨著相關話題帖的減少,1年多以後再看這部宮鬥劇,我必須要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國產劇。


一、主題架構—帝后婚姻


文學創作強調藝術真實,即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再創作


跟《延禧攻略》相比,《如懿傳》中的乾隆與繼後的關係並不符合歷史原貌,但作者流瀲紫從兩個歷史斷面出發,即烏拉那拉氏“斷髮”和她因“形跡瘋迷”被廢,重新塑造了一個在深宮圍城中清醒自知

、不妥協不改變的女性形象。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跟以往宮鬥劇中的逆襲、大開金手指情節不同,《如懿傳》放棄了觀眾最鍾愛的大團圓式結局,整部劇瀰漫著濃濃的悲劇意味。


換言之,《如懿傳》是將局部歷史事實和人性真實巧妙結合,在這一層面上,該劇的立意已經突破了普通宮鬥劇的範疇。


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國人婚姻的常態,連帝后也不難避免。《如懿傳》的主題架構很獨特,跳脫了朝堂臣子以及後宮爭寵,把家庭的觀念嵌入宮廷之中。


像第一集中,青櫻(周迅飾演)直接稱呼雍正為姑父。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假設說《甄嬛傳》是少女在宮廷中成長並失去愛的過程,那麼《如懿傳》則是追求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如懿在長期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慢慢失去希望的故事。


二、細節真實,極具生活感


《如懿傳》的情節不算緊湊,在這裡你看不到所謂的升級打怪,相反有很多閒筆。


閒筆不是注水、湊時長,而是讓人物的情感表達更加具有生活感。像劇中如懿多次獨坐深宮暗自垂淚,沒有一句臺詞就已叫人為之動容。


周迅細膩的演技與導演的鏡頭完美搭配,營造出寂寞空庭、金屋無人見淚痕的美學意境。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另外,劇方為打磨生活質感,從運鏡到道具佈景皆煞費苦心。如海蘭(張鈞甯飾演)和如懿在宮內閒談,鏡頭從遠到近又漸漸拉遠,觀眾既像旁觀者又像劇中人。


還有木蘭秋獮時展現的遼闊草原風貌,如懿乾隆南下時的江南風情,行宮中亭臺樓閣,后妃用的簪子獨具匠心……


三、覺醒的女主角


有人曾說如懿太懦弱,不去爭不去鬥。可實際上如懿是覺醒的古代人,她一旦參與陰謀詭計,如懿就不是如懿了,她不認同宮裡的生存規則,妻子、戀人、家人的身份是她最看重的。

所以如懿會對乾隆說:“我會陪著你走上無人之巔,讓你不再孤獨”。她敢於挑戰君權和夫權,在爾虞我詐的後宮中,如懿只求真心愛人、真誠待人。皇后的虛名對她來說只是泡影,你若情意不再,我便斷髮絕情。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如懿從來沒有輸,她看得比誰都明白。


四、遇上“中年危機”的男主


乾隆(霍建華飾演)在劇中被網友調侃為“渣龍”,因為他嘴上說著愛如懿,背地裡卻寵幸了一個又一個宮妃。帝王的痴情玩笑成分居多。


在人人臣服的皇權面前,乾隆不可能為一個女人守身如玉。如果說前期的他是有些少年意氣,重情重諾,那麼後期的他完全遇上了“中年危機”。


無論是對寒香見的痴戀,還是自願飲下“鹿血酒”,乾隆的種種行為更多是壓力之下尋找新的刺激,情慾取代真情。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這種設定雖然不符合觀眾的期待,但是又符合現實人性。在如懿和乾隆的悲劇故事中,我們一方面痛恨無奈,一方面高度“共情”、理解釋然。


五、關注女性話語


這幾年來,大女主戲日益增多,以女性視角出發的電視劇、電影越來越多,然而大部分還是男性話語下的想象女性。


正如英國著名女作家所說,主流文學中女性的聲音微弱,即便一些影視劇以女性為主角,實則傳達男性話語。像近期熱播的《完美關係》,女弱男強,女性永遠要靠男方來拯救,還有《娘道》以一個母親的口吻說出:“男尊女卑,出嫁從夫,傳宗接代”的封建價值觀。


《如懿傳》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就在於如懿的抗爭,她自始至終抗爭的都是封建婚姻制度。像她與郎世寧第一次見面時,如懿就談到一夫一妻和離婚,這在她看來是一個女性應該有的權利。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乾隆覺得無比荒唐,他覺得如懿變了,不夠聽話、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而如懿在乎是少時的那個郎君,說好要相攜到老,永不離心,當她發現眼前人不復當年,如懿執意斷髮,即便乾隆手裡握著她的生命和前程,她也要與其斷絕關係。


這一舉動無疑驚世駭俗!這是如懿與甄嬛的最大差別,甄嬛是看透了帝王的無情和後宮的規則,她漸漸默認並開始絕地反擊,而如懿則是至死都不願意臣服這個冷漠無情的制度,她以“自棄”的方式做了一次決絕無望的反抗。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正是這樣,魏嬿婉(李純飾演)更恨如懿,恨她的不屑、恨她的勇敢,說到底,更恨自己做不到如懿那樣。


在最後一集,如懿坐於庭院中回憶往昔,她把容佩叫到身邊讓她坐在對面,隨即念起那些曾與自己為敵的妃子,她一遍遍地說著:“魏嬿婉、高晞月、金玉妍……”沒有一句提到她們的名分、地位,在如懿看來,她們都是人,是悲苦的女人。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流瀲紫這次的創作比上次更有野心,但是為何觀眾不買賬?《如懿傳》的口碑遠不如《甄嬛傳》,甚至讓新麗傳媒扭盈為虧。


六、《如懿傳》被詬病的原因


實力撐不起野心或許是最大原因,《如懿傳》的主題立意顯然更加高級,可在劇情創作上有點心有力而餘不足。


就好比一棵粗壯的大樹,雖紮根數十丈,但枝葉不繁茂路人也不會被吸引過來。


《如懿傳》有不少敘事硬傷這點必須要承認。像宮鬥橋段,俗套又沒有技術含量,魏嬿婉如同開了外掛,無論是欽天監還是宮中產婆全部被她收買。自60集開始,如懿無心無力宮鬥,20集的戲碼更像是魏嬿婉一人的獨角戲,顯然冗長無趣。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其次,後宮妃子除了如懿性格飽滿外,其他人有臉譜化的趨勢,像海蘭,她是如懿的好姐妹,她在行為上支持如懿,卻也慢慢融入皇權體系,兩人漸行漸遠。

虧損到賣公司?但我還是想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宮鬥劇

最後就是貫穿全劇的“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便斷腸”,但如懿跟乾隆前期的感情描寫過少,以致於觀眾很難快速入戲,不能理解如懿為何成為帝王最愛的女人。


結語


總結來說,《如懿傳》的優點大於缺點,它被觀眾忽視和遺忘都是不該的,在女性話語和女主角的性格設定上,該劇的突破在宮鬥劇甚至古裝劇內都是值得一誇的。


瑕不掩瑜,《如懿傳》真的被低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