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三國的司馬炎,為什麼有人說他後半生,把手上一把好牌給打爛了?

大馬哈魚12


其他朝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加強集權、嚴懲貪腐、與民休息,只有晉朝一朝,如同奇葩的存在,開國之君即為昏君,不僅分封天下,還縱容貪腐享樂,把晉朝打炸。

為何說司馬炎手握一手好牌,首先看東漢末年,中原地區民不聊生,經過曹氏幾代的人的努力,中原經濟恢復,人口增長,政治清廉,一片欣欣向榮之貌,由於曹魏皇帝的短命,讓司馬懿很容易掌控了魏國的大權,接著經歷了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殺戮呢,曹魏內外已無魏臣,到了司馬炎繼任晉王之時呢,蜀漢集團已經覆滅,曹魏集團名存實亡,東吳集團強弩之末,司馬炎零難度的在280年統一中國。按照正常的流程,司馬炎下一階段肯定開創“XX盛世”,就是來不及開創,那也能奠定個“盛世”,再不濟,搞個“之治”,萬萬沒想到,司馬炎開創的是個“災禍”。

從他280年統一中國,到他290年病逝,這十年中,帶頭驕奢淫逸,帶頭不理政務,無聊到和大臣天天比誰錢多,無聊到天天和后妃玩羊車,上行下效,晉朝的賣官鬻爵十分嚴重,官場風氣腐化突出,民間嗑藥鬥富層出不窮,著名的“石崇王愷鬥富”就是晉朝的故事,西晉名臣劉毅評價司馬炎,堪比桓靈,還不如桓靈。

“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可想而知,司馬炎政權腐化到了何種地步,關鍵病逝前,是腦子壞了,還是非主流,立了一個傻子當皇帝,接著在291年,爆發“八王之亂”,一直打到306年,還沒歇一年呢,又爆發“永嘉之亂”,五胡開始入華,接著皇帝被俘虜,西晉滅亡,這一亂,一直亂到589年,隋朝統一,這個鍋都應該讓司馬炎來背。

一手好牌何止打爛,直接打炸。


曹老師xixi


一般來說,能當上開國皇帝的男人,這能力都不算差。哪怕司馬家這皇位來路不正,不是戰場上真刀真槍打下的天下,但這論起政治手腕都是個頂個的好手,從司馬懿算起,再到司馬師司馬昭,最後到司馬炎,這都挑不出有什麼毛病。

司馬炎在他老爹司馬昭死後繼承晉王之位沒幾個月,就把魏元帝曹奐給拉下馬來,自己跑去坐皇位去了,還改一國號叫大晉,整個成了開國皇帝了。

司馬炎剛上臺那是相當的勤政,勵精圖治,一心想要一統江湖,他也確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進農業生產,提高人口數量,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來了那麼一炮“太康之治”。

然而,司馬炎同樣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其在位中後期朝廷綱紀廢弛、官僚士族奢靡成風,社會民不聊生,其歷史聲望那跟唐宗宋祖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對於這極大的反差,我想套用丘吉爾的一句話,沒錯就是那個英國愛抽雪茄愛喝酒的胖子,他說過:“往回看得越遠,往前才能看得越遠。”

很顯然,司馬炎眼睛不好使,跟我一樣摘掉眼鏡就是瞎子。

司馬炎只看到了曹魏皇室孤弱,朝廷大權旁落權臣,也就他爺爺司馬懿之手,才讓他撿了便宜。所以司馬炎一看像曹魏這麼搞是行不通的,於是他為了避免重蹈曹魏喪失政權的覆轍,大肆分封宗室為王,還讓他們掌握兵權。你看看是不是和後世的朱重八很像?

事實證明,後續發生的事情也很像。等司馬炎一死,他那傻兒子司馬衷哪能鎮住這些手握兵權又名正言順的潛在對手。於是八王之亂轟轟烈烈的就上演了。當然司馬炎拍屁股走人了,這些他也看不見了。

這就是司馬炎眼神不好,不僅看不長遠,就連近在眼前的曹魏他也沒看明白。曹魏皇室孤弱人家那是自己打壓的結果,曹丕這小機靈鬼怕有人奪他權,所以開始了瘋狂的手足相殘模式。司馬炎看到這就開始大肆分封諸王,那是短視。

至於大肆分封功臣士族倒還是小事,說大了是縱容了世家大族奢靡成風,導致社會分配不均,說小頂多就是引起點農民起義,死個把農民在這些當政者眼裡都不是個事。

司馬炎其實第二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在繼承人問題上出現了極大的誤判,他竟然立了一個近乎白痴的兒子,雖然你說他考慮政治利益也勉勉強強,但是這可是人治國家,最高首腦是個腦殘,其他人能不抓住這個機會嗎?

所以,司馬炎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碎,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短視,看事情只看眼前利益。他倒是和唐玄宗還不一樣,雖然後期唐玄宗也打的稀碎,但那是唐玄宗把腦子舒服糊塗了,而反觀司馬炎他還一直打著小算盤,兒子智商不夠孫子來頂,他覺得孫子司馬遹和他爺爺司馬懿一樣都老奸巨猾,不是,聰明才智和司馬懿一樣。為了能保司馬衷能平安過渡到司馬遹這小機靈鬼,還重用外戚。

然而呢,一地雞毛。


邯鄲醉


首先,司馬炎有個好老爸司馬昭,當然更準確的來說是有個好爺爺司馬懿。司馬懿先是耗死了蜀國的名相諸葛亮,再是奪取了魏國的軍政大權,而司馬昭則是進一步掌握了魏國的大權,所以到了司馬炎這裡,魏國基本上已經是姓司馬的了,當然司馬炎也毫不客氣的取曹而代之。

當然劉禪和孫皓的老爸也很給力,給他們留下了西蜀和東吳這麼一大片區域,可問題在於自己是否有能力來治理。

如果說司馬懿和司馬昭奪取魏國江山,是給了司馬炎一個堅實的基礎,讓他出生就含著金鑰匙。那麼鍾會和鄧艾兩人,則是三國後期的一“龍”一“鳳”,讓司馬炎扶搖而上,劍指天下。

司馬炎可以說是“富三代”和“官三代”了,而西蜀方面一直是和魏國勢不兩立的,尤其是繼承了諸葛亮衣缽的姜維,也是一心要伐魏。可正如司馬懿剋制諸葛亮一樣,姜維的計謀屢次被鄧艾所識破,雖然最後的詐降成功了,但也不過是在垂死掙扎罷了。當劉禪在魏國宮中說出“樂不思蜀”的典故時,西蜀已經就已經成了司馬炎的一片屬地了。

至於東吳方面,沒有了西蜀作為盟友,在司馬炎的大軍壓迫之下,也是很快就選擇了上書投降。

古代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能實現一統天下的明君沒有幾人。而司馬炎與眾不同的是,他的“仁”。取曹魏而代之時,司馬炎沒有殺死魏帝;大破西蜀,劉禪就跪在眼前時,司馬炎沒有處死他;接收東吳的投降時,司馬炎沒有為難吳主。

司馬炎給了曾經的敵人莫大的恩賜,封王或者當侯,讓他們一一善終,當然這也造成了君弱臣強的局面,引發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大胖講歷史


晉武帝 司馬炎 公元236年~公元290年,晉朝開國皇帝,265年逼魏元帝禪讓,前期統治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繁榮,有“太康之治”美譽,滅吳統一全國後,司馬炎便縱情享受,荒淫奢侈,上行下效,導致全國攀比之風盛行

下面主要從司馬炎各種荒唐舉措進行分析

1.司馬炎本人奢靡腐化,縱容手下大臣,競富爭豪,此種現象怎有不亡國之理。

據《晉書·后妃傳》稱:司馬炎“多內寵,平吳後,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使宴寢。

因而其作為開國之君,本應自我表率,厲行節儉,自己卻開奢侈之風,使得朝堂風氣敗壞,所以晉武帝的行為已為亡國埋下隱患。

2.晉武帝大搞宗王政治,本想加強皇族實力,確不曾自己死後,自己建立的王朝在骨肉相殘中走向滅亡,招致後來八王之亂,因而說晉武帝分封制埋下的禍根,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社會經濟也因此敗壞。

3.收歸地方軍權,削減地方軍隊 晉武帝為防止地方叛亂,增加宗王統領軍隊權力,其結果是中央無力鎮壓農民起義和宗王爭奪皇位統治權,邊疆遊牧民族 趁西晉內亂之際,大舉內遷,導致後來發生五胡亂華之局面。

總結 晉武帝后期的種種舉措,可以說在一步步把自己建立的王朝推向深淵,因為有人說晉武帝把一手好牌打爛。





景粼玖序


我是亙古懷念說史,我來回答。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鬥智鬥勇了半個多世紀,卻都沒有笑到最後,反而被司馬家篡奪曹魏政權而建立的西晉政權竊奪了最後的勝利果實。


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其祖父司馬懿。父親司馬昭等三代人的苦心經營下,建立起了大一統的王朝。歷經百年戰亂的中原大地似乎迎來了長久的和平曙光。


但事實上西晉王朝卻是一個短命王朝,他的大一統時間僅維持了37年而已,天下百姓不僅沒有獲得渴望已久的和平,反而繼續深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西晉王朝的短命與晉武帝司馬炎的一系列舉措有著難以分割的關係。本意要搞權力平衡的晉武帝司馬炎因為做了兩項錯誤決定把西晉王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一.立白痴兒子司馬衷為儲君,併為其選了一個惡毒兒媳賈南風

晉惠帝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尤其是那句“何不食肉糜?”簡直是貽笑千古。晉武帝司馬炎卻因為對已故的楊皇后的眷戀,你就選擇了這樣一個人來做王朝的繼承人。



不僅如此,晉武帝司馬炎更是為了平衡世家大族的勢力,給司馬衷選擇了一個相貌醜陋,心腸惡毒的賈南風作為兒媳婦。最後正是因為司馬衷的無能,貪戀權力的賈南風一系列作死的操作打破了司馬炎苦心經營的權力平衡。

二.大肆分封同姓諸侯,卻對諸侯王的權力不加以有效限制。

晉武帝司馬炎吸取了曹魏政權被篡奪的教訓,重新恢復了分封制度,一口氣分封了27個同姓諸侯王,並允許這些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國內掌管一定數量的軍隊和地方的財政大權。

司馬炎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用同姓諸侯王來對抗世家大族,確保司馬氏家族統治穩定。但卻不想白痴皇帝司馬衷怎麼有能力去搞這些權力平衡。

白痴皇帝司馬衷沒有這個能力,他的皇后賈南風卻敢這麼幹。賈南風先是聯絡了趙王司馬倫誅殺了皇太后楊氏以及家族,後來又幹脆殺掉了晉惠帝司馬炎。



不擇手段的賈南風引起了眾怒,各路司馬氏諸侯王以此為藉口率軍勤王又殺掉了賈南風,之後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皇權爭奪戰。

八王之亂徹底摧毀了西晉王朝的統治根基,動搖了中原政權的主導統治地位。最終虛弱的西晉王朝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頻繁入侵中走向了滅亡。

綜上所述,晉武帝司馬炎雖然作為西晉王朝的開國皇帝,但是他的一系列舉措卻為西晉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錯誤的接班人選擇,毫無節制的諸王分封以及世家大族的縱容和錯誤的民族政策讓西晉王朝最終走向了滅亡。


亙古懷念說史


不要聽那些歷史評論者瞎咧咧,司馬炎當時有他自己的苦衷,我們沒生活在那個時代,不知道當時是怎麼個情況,我總覺得,所有朝代的歷史事件,都是當時那個時代最好的選擇,即使歷史重演,仍舊如此。歷史沒有假如,也沒有如果,命運!


悠然見南山221


司馬炎,諡號武帝,說明在武功上還算不錯,在任期內最大的功績是滅掉了東吳統一了中國,平定了鮮卑禿髮樹機能的叛亂等。包括前期還比較節儉約,也能聽聽不同意見,僅此而已。

怎麼打爛這一把好牌呢,主要是幾方面

一、好色

司馬炎天下太平後也不免俗飽暖思淫慾了,聽說南朝金粉格外鮮妍,正好滅吳後吳宮中的伎妾都被將士搶了回來,就下了一道旨意要求將所有的吳宮美女嬌娃,一股腦兒送進宮中,司馬炎仔細檢查留下大概5000名左右,每個都是雪肌花貌玉骨冰肌,再加上之前採選的公卿之家以下的女兒,不下萬人,為了避免選擇障礙,下朝後就乘坐羊車,在後宮遊歷,只要羊車停住,自有美人謁駕,司馬炎端詳要是有可意的人兒,自下車徑入,設宴賞花,酒下歡腸後招幾名麗姝,同入羅幃,當真是樂此不疲,好像花間蝴蝶一般在後宮任意徘徊,只是萬人的粉黛,要趕上小羊正好停在門口,幾率也少之又少,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狡猾的宮女想出一個法子,因為羊喜歡吃草,有喜歡鹹味,有草有鹽,小羊往往停下腳步,粉黛才能有機會被皇帝臨幸。所以宮女宮人就在房門上插上竹葉,把鹽汁灑在門口,引得羊車停在自己的門口,史稱羊車恣幸。

二、奢華鬥富

因為司馬炎統治前期政治相對安定,國家統一,宗室、外戚貴族都聚集了很多的財富,但隨著司馬炎好色縱慾,荒怠政治,社會風氣逐漸敗壞,公卿貴族開始賽富,如大家所熟知的石崇和王愷的鬥富,大臣何曾每天吃飯用一萬錢,還“無處下箸”。為了維持奢侈生活,可以想象這些公卿貴族一定會貪汙受賄,政治怎麼一直保持清明?

三、擇嗣有眼無珠

要說司馬炎前期眼神還不錯,能重用羊叔子,估計後期老花眼了,導致選擇接班人的眼光差的太遠,直接選擇了晉朝皇族中的第一白痴司馬衷還為其娶了短醜悍的賈南風;

四、重用佞臣當道

終武帝一世,賢臣不少,如羊祜羊叔子、杜預、張華等;但佞臣更多,且多位居中樞,如賈南風的老爹、司馬家忠實走狗賈充及其狐朋狗友荀勖(xu)、馮紞等;外戚三楊:晉武帝后楊氏的父親楊駿及其弟楊珧(yao)、太子太傅楊濟等、

五、偃武修文、罷州郡兵,直接導致洲府兵力空虛;

六、大封宗室,期望萬一有難,宗室能出來幫忙抗衡,以及對抗士族,避免自己想曹魏家族也被士族所欺,但不想最後是窩裡斗的各亂七八糟。

七、中正取士等等,導致也不能為國家選擇賢良。


歷史小士


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天災不斷,漢朝皇室衰微,中原大地也出現了諸侯爭霸的局面,而這個諸侯爭霸的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三國時期,這個時期一度持續了100多年,而至於為什麼被稱為三國,原因是在諸侯爭霸的過程中,最終三個最龐大的勢力脫穎而出,佔據了整個中國,他們分別是劉備的蜀漢,孫權的東吳以及曹操的曹魏,而且在這100多年中,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最終司馬家族通過數代人的隱忍,逐漸的奪取了曹魏的基業,最終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統一了三國,從而建立了晉國。

說到這裡就有人疑問,不是說三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是劉備,孫權以及曹操嗎,為什麼最後的贏家反而是司馬家族呢,這不得不從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說起,司馬房原先是漢朝重臣,有很大的影響力,在三國這個亂世中,他曾經資助過曹操起兵,所以曹操對司馬氏的待遇非常優厚,但是司馬防的兒子司馬懿卻是一個很有野心的政治家,但是司馬懿卻很會隱忍,一般人察覺不出司馬懿的政治野心,但曹操確實也是一個梟雄,他看出了司馬懿的野心,但由於司馬懿家族的勢力比較龐大,他要統一全國,還要依靠司馬家族。

曹操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雖然想要除掉司馬懿,但是由於司馬懿非常善於隱忍,沒有被曹操抓住過把柄,而且由於司馬家族的勢力比較龐大,所以曹操對此也無計可施,直到他去世的時候,也沒能除掉司馬懿,只能囑咐自己的後代不要重用此人。可惜到了曹丕的時候,他的能力遠不及曹操,如果不用司馬懿的話,就沒有辦法打敗諸葛亮,於是他就開始重用司馬懿,但是他在重用司馬懿的同時,對他也是有一定防護心理的,只要司馬懿打了勝仗班師回朝之後,就想辦法削去他的兵權,讓司馬懿沒有辦法對曹魏造成威脅。

如果一直這樣持續下去的話,司馬懿到死也是沒有辦法發動政變的,但是可惜的是,曹丕和曹睿父子雖然能力不及曹操,但也算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不過他們兩人的壽命都非常短,曹丕活到了40多歲,而曹睿更是年僅30多歲就去世了,留下年幼的曹芳繼位,這時候曹芳身邊也沒有更好的輔政大臣,韜光養晦多年的司馬懿,總算是等到了時機,成功的發動政變奪取了曹魏的政權,然後在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兩代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曹魏政權完全被司馬家族所掌控,最後到司馬炎掌權的時候,沒過多久就建立了晉朝,並且統一了三國,讓百姓重新免於戰亂之苦。

而司馬炎作為開國皇帝,而且政績也還不錯,卻為何被後世一直唾棄呢?這要從三點說起,首先就是司馬炎在登基稱帝之後,一口氣封了司馬氏27個王,為什麼要封這麼多王呢?原因在於司馬炎認為曹氏政權之所以會被取代,是因為曹丕在位的時候打壓宗族勢力,才會造成司馬家族在發動政變的時候曹魏家族無人出來反抗。司馬炎認為,只有把權力下放到自己宗族人的手裡,自己和後代才能夠高枕無憂,可是這樣也會晉朝埋下了隱患,就是內亂的發生,因為諸王的權力太大,自然也就會生出一些野心龐大的人,於是在司馬炎去世沒多久,西晉就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讓還沒有安定多久的百姓又重新飽受了戰亂之苦。

其次,司馬炎在後半生沉迷酒色,並錯誤的選擇了繼承人。縱觀司馬炎的一生,在前半生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在司馬家族幾代人鋪好的路上,司馬炎順利的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晉國,但是司馬炎在統一全國之後不久,就變得過度膨脹,沉迷酒色。司馬炎在去世之前,要開始選太子,他有一個最寵愛的兒子叫做司馬衷,司馬炎準備立司馬衷為太子,但是司馬衷為人卻昏庸遲鈍,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但是司馬炎卻全然不顧,執意立司馬衷為太子,而司馬衷繼位之後,不理朝政,緊接著就爆發了八王之亂。

最後,司馬炎在對待少數民族的態度上猶豫不決,從而造成了五胡亂華,給中華人民帶來了數百年的黑暗浩劫。從漢朝時候開始,一直就有著胡人內遷的政策,尤其是曹操成為北方霸主的時候,中原大地的胡人已經到了一個很可觀的數量,而到了司馬炎時期,這個數量更是大規模的增長,這時候有人建議司馬炎早作出應對之策,可是司馬炎卻猶豫不決,因此在司馬炎去世不久爆發八王之亂的時候,這些胡人就趁機作亂,趁著中原局勢的混亂,大肆屠戮中原百姓,可以說給當時的漢族人民帶來了滅頂之災。綜合以上三點不難看出,司馬炎雖然統一了全國,但是沒過多久,天下又再度混亂,而混亂程度比三國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說司馬炎之所以遭後人唾棄是有原因的。




千古一輪相思月


司馬炎在位期間,滅了東吳,一統三國,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暫時獲得安寧。

司馬炎,作為晉朝的開國皇帝,前期勵精圖治,所以享有“太康之治”的美譽。但是後期,卻熱衷於享樂,終將一手好牌打爛。

1、司馬炎統治後期,好色縱慾並且懈怠朝政,上行下效,使得社會風氣逐漸敗壞,王公貴族的生活也跟著日漸奢靡。

一個好的國家離不開賢明的君主,或許是因為前期的成就成為司馬炎驕傲的資本,再加上他本來就好色,後宮佳麗甚至超過一萬,所以越來越懈怠,慢慢就無心打理朝政,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奢靡。

王公貴族最會見風使舵,君主既然如此作風,下面自然紛紛效仿,社會風氣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想要維持奢靡的生活,必然需要金錢的支持。錢財沒有了怎麼辦?便出現賣官的現象。這樣能好的了嗎?必然會將前期的富貴慢慢耗完。

2、大封皇族為藩王,這樣就分散了中央集權;罷州郡兵,雖說減輕農民負擔,不過地方治安卻不能正常維持;這也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為什麼司馬炎要這樣做?鑑於前朝宗室衰微,士族叛亂沒有藩王幫忙,如果重任宗室,便不會出現類似事件。將家族成員大封藩王,也能展現家族優越性。不過這樣做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很容易出現藩王割據現象。

罷州郡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恢復生產。但是沒了這一層武力保護,地方治安受到威脅,後期的八王之亂更不能抵禦。

3、一意孤行選擇司馬衷作為繼承人。

司馬衷這個人被認為是白痴,卻受司馬炎寵愛,所以他力排眾議選擇司馬衷作為繼承人。沒有頭腦的司馬衷繼位以後,完全沒有治國策略,最終加速八王之亂的爆發。

就這樣,好好的晉朝又開始了戰亂,黎民百姓又陷入水深火熱中。


一縷守候


司馬炎也是一代享樂皇帝,治國理政之術並不精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