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字新說


“衙”字新說

“衙”字在百度百科中釋義為古代官署稱,形容列隊前進的樣子。文字之美在於他形象的表達、豐富的內涵和獨一無二的字形架構,在秦朝以前,文字的字形歷經多種變化,就是在大秦朝同一文字之後,也有著不同的變化。誠然,“衙”字的內涵也因著不同的解讀而不斷被豐富。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我的幾點認識:

“衙”字,“吾”即為我,“吾”字在其中心的位置,即意為“做人做事要保持公平、中正”。在筆者幸得的基層見聞中,不管是小矛盾,還是大信訪,更多的時候是“置氣”,那麼“氣”從何來?就是一部分村、鎮幹部難以保持時刻的公平、中正,不穩地“氣”壓差,就由小積大、由舊積新、由近積遠,給惠民政策落實及相關建設發展製造了無形的壓力。“些小吾曹州縣吏”,作為一名“衙”官,必然身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公平、中正的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事。

“衙”字,中間又為“五口”,“五”就是多的意思,“五口”一方面是“很多人說”,這就要求我們要“多聽聽群眾的意見”。“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這句話,說到了群眾的心坎裡,也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怎樣做工作才不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呢?才能讓群眾滿意呢?那從群眾出發,去聽聽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事;另一方面,“五口”就是“很多人吃飯”,我們都吃到,民以食為天,吃飽飯是群眾最基本的保證。換而言之,這就是責任。責任是一個很好的推進器和矯正器,既能讓我們明白工作怎麼做、做什麼、做成什麼樣,還在無時不刻的告誡自己不能做什麼。在我們看到落馬官員的專題紀實片時,不難發現走入歧途的開始,便是責任意識的喪失。

“衙”字被“行”字包圍,意思是要將行動貫穿全程。在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的孫連城,可以說是一個沒有行動作為的典範。為官不為往往是長期之害,有的人“臉好看事難辦,一個證明來回轉”;有的人在同一崗位一待就是數年、閒適無憂,位子坐得穩穩當當,這不覺中更令人倍感後怕。

毛主席曾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的確,“認真”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是永不退色的標籤,作為黨員幹部,我們將“認真”注入行動的魂海,不妨就實實在在認真一些,標準量化得細一點、監督落實得有效一點、懲處進行得果斷一點,切莫再作空談、隱忍放縱。

“一枝一葉總關情”,基層幹部身居“衙”內,便秉“衙”情,立足崗位、廣聽善諫,處事公正、為人中正,為民服務、踏實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