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那麼喜歡拖雷,為什麼不直接把帝位傳給他?

閃擊伯爵2


成吉思汗,作為一代天驕,英明神武,戰功顯赫,創立蒙古帝國的牢固基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震古爍今。

公元1227年,一代天驕成吉思征服西夏,突然病逝,臨終遺囑,傳位於三子窩闊臺。拖雷作為成吉思汗幼子,少年時隨成吉思汗出征,能征善戰,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為蒙古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有卓越的軍事謀略和軍事才能,相比其他三位兄長,作為幼子,拖雷是幸運的,曾一度得到成吉思汗的賞識和器重,位居監國要職。為什麼成吉思汗那麼喜歡和賞識拖雷,臨終遺囑卻沒有傳位於拖雷呢?

1.成吉思汗四子優勢比較

成吉思汗共有四位嫡子: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

長子朮赤 戰功顯赫,但血統不正,身份存疑,成吉思汗不可能傳位於他。 話說朮赤出生前,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兒帖(朮赤生母)被蔑兒乞人搶走,被迫成為別人的妻子(蒙古部落向來是戰亂搶掠人財),而後其母被成吉思汗奪回,在歸途中就生下了朮赤。因此流傳,朮赤很可能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兒子。所謂 名不正則言不順。察合臺曾因此與朮赤言語衝突,直接辱罵朮赤為雜種,攻擊朮赤的血統,不配做汗位繼承人。後建立欽察汗國。

次子察合臺 。 心性急躁,有勇無謀,心胸不夠宏大,不懂情義二字,不是汗位的合適人選,後封國 察合臺汗國。

三子窩闊臺 。他具有政治 野心,對國君說 ,野心 是最大的優點。 日後勵精圖治,不滿足於現在的功績,開疆擴土,必將大有作為,對蒙古未來走向強大有益處。這些特點成吉思汗清楚的看到。

拖雷。 具有卓越軍事才能,帶兵打仗,攻城略地,正是擅長領域,成吉思汗很清楚拖雷的這些優勢。 因此在成吉思汗繼位候選人中,窩闊臺和託雷最有可能繼位!

2.窩闊臺善於政治謀略,野心極大,具有雄才大略,成吉思汗選他為繼承者,是慎重考慮後的決定。

窩闊臺相比朮赤和察合臺,具有很強的政治才能,心機很深,善於隱藏心機,見識強大,手段強硬。 後期他得到察合臺勢力的支持。正是看中了窩闊臺的政治才能和野心,與自己類似,具有領導蒙古走向輝煌的才能,成吉思汗審時度勢,因此才臨終遺囑傳位於窩闊臺。

從歷史事實來看,窩闊臺確實具有政治才能,在成吉思汗死後,順利滅掉金國。開疆擴土,大有作為。

3.拖雷為人善良,仁義,直爽,但不善權謀,不足以駕馭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死時,蒙古帝國正日益強大,對外戰爭不斷,戰爭年代,汗位繼承人必須具有強有力的政治手腕,必須有野心有權謀。而拖雷太過仁義,太過善良,要他駕馭龐大的蒙古帝國,恐怕他難以勝任。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帝王,自古成大事者,必須具有狼子野心,必須善於權謀,可惜這些對於年輕的拖雷來說不具備。

4.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器重賞識的幼子,曾出任監國輔政。但成吉思汗深知拖雷仁義,不會與窩闊臺爭位,選窩闊臺繼位,利於蒙古大局的穩定。

拖雷在成吉思汗時期就出任監國,軍國大事均有涉及,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錘鍊和施展,軍事才能很突出,軍事實力雄厚。“拖雷之功,著在社稷”可見拖雷功績之大。

他在成吉思汗平定蒙古內亂統一蒙古部落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他攻破金國首都開封,立下汗馬功勞。

據蒙古的風俗,長室中的幼子應成為其父的繼承人,有幼子守灶之說。拖雷按理說,深受父汗的賞識,很有可能繼承汗位。

成吉思汗遺囑中將蒙古的二十萬精銳部隊交付於拖雷,可見對拖雷是多麼的信任,器重和偏愛。

他知道拖雷不會與窩闊臺爭位,才會安心將精銳部隊交給拖雷統領管轄,事實上,拖雷在有生之年,不負成吉思汗期望,心繫大局,維護團結,確實也做到了。

5. 窩闊臺上位後忌憚拖雷的軍事實力和影響力,欲處之而後快。

拖雷雖未繼承汗位,但是擁有精兵二十萬,掌握蒙古的大部分軍隊兵馬。對窩闊臺政權造成極大威脅,窩闊臺對其早就心存芥蒂,忌恨逐漸加深,欲除之而後快。於是自編自導了後續的謀殺大戲。

6.拖雷之死。

話說窩闊臺生了重病,請來巫師作法,巫師說蒙古大汗大量屠殺金人,殺戮太重,需要要親王代死以救窩闊臺,需要有人喝下薩滿巫師準備的巫水,以解巫術,於是身旁的拖雷喝了巫水,窩闊臺病癒,而拖雷身亡。 這其中其實是個陰謀,元史有記載說明。

《元史·睿宗傳》:“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禱於天地,請以身代之,又取巫覡祓除滌疾之水飲焉。居數日,太宗疾愈,拖雷從之北還,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

另據

《蒙古秘史》記載,拖雷喝下"詛咒的水"是巫師有意安排,且窩闊臺大汗直接批准,且當時只有拖雷在窩闊臺身邊,這種情況下拖雷沒有別的選擇。而喝過這杯"詛咒的水"後不久拖雷便死去了。說明這杯"詛咒的水"本身就是毒水,證明此案是由窩闊臺大汗精心策劃的謀殺。

拖雷難道不知道其中的陰謀嗎?拖雷用隱忍犧牲換來和平。

(1)仁義之舉。除去窩闊臺謀殺之嫌,拖雷與窩闊臺既為兄弟,又為君臣,兄弟同胞情深,君臣仁義,拖雷替兄長君王受過領死,實乃大仁大義的英雄之舉。

(2)窩闊臺大汗存心陷害,以拖雷的聰明智慧,豈能不知?

但胳膊拗不過大腿,此時若與窩闊臺正面衝突,必定遭到官方打擊,嚴重的話,不僅會使蒙古陷入內訌戰爭之中,自己的部族將受到致命毀滅性打擊。

拖雷自幼心地善良,與世無爭,況且身後有幾十萬軍隊和兒子部族,與其部落兒子被殺,不如自我犧牲,換來長遠利益也就是後代的安寧

(3)拖雷死後,窩闊臺履行對拖雷的臨死承諾,並沒有對拖雷家族進行屠殺和清洗。使得其部族子弟得到喘息發展的機會,此後日益強大,為後來的重新掌權打下堅實基礎。

7.拖雷後世家族重新掌權,一統蒙古江山。

中國有句古話說父母積善,福廕子孫。正所謂好人自有好報吧。

拖雷之子:蒙哥,旭烈兀,阿里不哥,忽必烈。

拖雷死後9年,窩闊臺大汗死後,汗位傳給長子貴由,貴由大汗在位僅僅兩年就病死了。

在蒙古繼承人選汗大會即忽裡勒臺選舉上,拖雷家族得到朮赤之子拔都的支持,拖雷長子蒙哥繼承汗位,蒙古大權此時重新回到拖雷家族。 蒙哥戰死沙場,其弟忽必烈繼汗位,勵精圖治,開疆闢土,最後建立了大一統的元朝帝國。

以上是我的個人分析,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


十里春風喜相逢


我們知道,成吉思汗有四個嫡子,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就是拖雷。成吉思汗最喜歡的是四子拖雷,最不喜歡的是長子朮赤,而朮赤在成吉思汗駕崩前就已經病逝了。但為什麼成吉思汗會選擇窩闊臺作為繼承者。

立儲,對於封建王朝來說,就是選擇皇帝的接班人。這件事關江山社稷的大事,歷來是封建王朝中最敏感的問題。歷朝歷代,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曾經上演過多少刀光劍影、你死我活的爭鬥,曾經有多少人成為皇權鬥爭的犧牲品。在那無數次的爭鬥中,人世間最可貴的親情被可怕的慾望掩蓋了,被血淋淋的屠刀斬殺得無影無蹤,人的靈魂也被徹底扭曲了。

可以說,封建時代的許多皇帝,是踏著親人的屍骨而爬上那個寶座的。

作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同樣犯了嚴重的錯誤。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則,通常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嫡長子朮赤應該是成吉思汗的合法繼承人。但是,成吉思汗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選定了三兒子窩闊臺為自己的接班人。

成吉思汗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原因有兩個

第一,成吉思汗傳位給窩闊臺,是互相妥協的結果。

當成吉思汗召集幾個兒子討論汗位繼承問題,朮赤和察和臺幹起架子來的時候,成吉思汗已經不可能把汗位給其中的任何一個人了。因為不管給哪個人,必然會在後代挑起戰爭,形成分裂。而拖雷呢,雖然是幼子,不過成吉思汗要傳給他的,是真正的老業,是漠北的祖居之地,是軍隊,而傳給他軍隊,也可以發揮他的特長。

至於朮赤和察和臺,成吉思汗也準備在發動西征,打下土地以後,立刻就對他們進行分封,總之是不會虧待他們。

這麼一考慮,因此就把汗位給了第三子窩闊臺。窩闊臺雖然獲得大汗之位,但成吉思汗給他的封地很少,只有幾小塊夠他養馬的地方,也不是說給了他特別的恩寵。

這樣一妥協,汗位就給了窩闊臺。

第二,成吉思汗認為窩闊臺的性格好,具有很好的協調能力。

在成吉思汗看來,他的江山最大的問題,不是容易被別人給搶奪去,不是有人會把他的國家給佔領。成吉思汗有強大的自信,他對他的兒子們也有強大的自信。他覺得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人能夠戰勝他的兒子們。他唯一擔心的,就是他的兒子們不團結,會鬧矛盾,自相殘殺。所以要選汗位繼承人,不是選能力強的,而是選有協調能力的。

朮赤沉默寡言,察合臺性烈如火,這兩個人已經結下了樑子,矛盾很深沉。因此他們任何一個人都不具備協調能力。拖雷也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而且拖雷嗜殺,這種人更不適合當大汗。

窩闊臺是個好好先生,性格上也比較寬厚,幾個兄弟也比較聽他的話。窩闊臺和朮赤的關係一向不錯,窩闊臺也從來沒有說過朮赤是“野種”之類的話。察合臺性格很烈,但是他也比較聽窩闊臺的。拖雷的兒子蒙哥過繼給了窩闊臺當養子,他們兩兄弟的關係非常不錯。

總之,窩闊臺和幾個兄弟的關係都是最好的,由他來當大汗。其協調能力肯定是不差的。

就因為有這兩方面的考慮,所以最後成吉思汗把汗位給了第三子窩闊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

歡迎大家評論討論!


黑白史


請不要以中原帝位傳承的套路來認證草原帝國史,成吉思汗,他並不是中原的皇帝;拖雷,也不是中原的太子。你不能覺得,中原皇帝有權把帝位傳給太子,成吉思汗就有權把汗位傳給他喜歡的某個兒子。

實際上,在成吉思汗那個時代,草原之上“汗”的產生,並非中原模式的父子繼承製,而是一種通過一個類似部落聯盟大會的機構,即所謂庫裡勒臺製,實施某種類似投票的方式加以選舉產生的制度。

譬如說,在成吉思汗之前,有“古兒汗”,即“汗中之汗”、“最牛的汗”。鐵木真的安答札木合,就曾經被部落聯盟大會授予這個稱號,而參與這個大會的部落,是哈答斤、塔塔爾等十部。所以這個“古兒汗”,真正的意思,其實是”十部之汗”。

當時的草原之上,還有一個“王汗“,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這樣的:王汗其實是克烈 部落的汗,但是因為得到金國的支持,特地給他冊封了一個王爺的頭銜 ,於是他便把中原的”諸侯王”頭銜與草原的“汗 ”結合起來,有了這麼一個稱呼。

所以你也發現了,草原之上有兩種汗,一種是世襲的部族汗,另一種則是大家公認、民主選舉的部落聯盟汗。而成吉思汗,顯然就是後者。正因這個緣故,誰來接替鐵木真的位置,就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事,而必須得到大會的批准通過,換句話說,就是要得到各個部落的一致認可。

那麼咱就回到拖雷這個話題之上,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兒帖生有4個兒子5個女兒: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幼子拖雷。依照部落聯盟大會的相關規則,女兒自然沒有繼承權,而長子朮赤,二字是"客人"的意思。從他的出生開始就不斷有人懷疑朮赤的血統,尤其是二弟察合臺和三弟窩闊臺常因此與其衝突。但《蒙古秘史》正史,又說孛兒貼在被捉之前已經懷有身孕,她被蔑兒乞惕部人擄走的時間不超過九個月,因此朮赤是成吉思汗的兒子。

因此在《秘史》中,朮赤享受到的絲毫不亞於同母三兄弟,更不用說和其他兄弟姐妹比較,地位高於成吉思汗任何一個汗別妻所生子嗣!也有記載說,當初成吉思汗曾有讓長子朮赤繼承汗位的想法。

但是,這個時候,察合臺便跳了出來,堅決反對。

兒子反對老爹,這個時候,成吉思汗為什麼不堅持自己的主張?很簡單,因為察合臺的背後,是一大批反對朮赤的部落酋長。換句話說,如果鐵木真推舉朮赤做自己的接班人,必將導致這個部落聯盟的極大分裂。而這,顯然是鐵木真不願看到的。


那麼,最大的朮赤不行,為什麼最小的拖雷也不行呢?要知道,草原上存在一種舊制,就是由最小的兒子來繼承父親的家業——事實上留在父母身邊,繼承父親在斡難和怯綠連的斡朵兒、牧地和軍隊之人,也真的就是拖雷。

然而,時代不一樣了。鐵木真明白,此時的四個兒子,都是手握龐大軍隊與領地的人,如果處理不好關係,必將演變成內訌。立朮赤,察合臺反對;立察合臺,朮赤會反對;立拖雷,察合臺反對。所以,最終選項便只有窩闊臺,他是其他三個兄弟都能認可的人。這,便是成吉思汗的最後選擇。

那麼在部落聯盟大會上,意見又會如何呢?

事實上依舊有人主張立拖雷——這也證明部落聯盟大會(庫裡勒臺製)的強大作用,並不以成吉思汗的最終遺言為準。於是大會爭論了整整四十天,關鍵在於這個時候,朮赤已經搶先老爸一步病死了,所以拖雷便失去了一項重要的聲援。察合臺全力支持窩闊臺,二對一的結果,拖雷便只能服輸了。

但是,回過頭來,成吉思汗自己的那部分私產,其實還是完全給了小兒子拖雷。這也是後來他的兒子蒙哥、忽必烈等能陸續上位的緣故。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如果用一個公平的尺度來評價鐵木真,稱他為一代戰神毫不為過,元朝的武功,在整個中國的戰爭史上,無出其右,任何一個王朝都沒有達到元朝的兵鋒之盛!


鐵木真崛起於草原的事蹟,堪稱奇蹟。公元1162年即紹興三十二年,鐵木真出生於漠北斡難河的上游地區,他出生時,沒有任何異像,沒有風雨大作、沒有晴空驚雷,沒有蛟龍騰空,也沒有夢熊虎入懷。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人將來會成為一統天下的一代天驕。在1184年,即淳熙十一年,他成為蒙古乞顏部的可汗,有了稱霸漠北草原的武力基礎,開始了統一蒙古諸部的征伐。


歷經二十餘年的血火刀兵、生死歷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從此,這個偉大的汗王和他的騎兵,將征服的馬蹄踏遍了中原,征服了中亞、東歐的黑海。


一個龐大的帝國版圖,在弓箭、駿馬、彎刀的揮舞下,永遠載入文明史冊。


創業難,守業更難,如此一個龐大的帝國,誰來繼承就成為了一個讓所有帝王都寢食難安的天大的難題。


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家”“國”不分的治理模式,是元朝國家架構中最不穩定的底層錯誤


即使是在中國數千年的帝國王朝的一把手中,成吉思汗也堪稱帝王中的不世人傑,由他一手開創的元朝帝國,亦是王朝史上的異數。


以大元武力之盛,卻僅傳五世十一帝,歷時98年,未及百年即轟然倒塌。


原因很多,但是元朝從成吉思汗開始,始終沒有確立一個穩定、合理、科學的皇位繼承製度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


一個組織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後,權力如何穩定地交接就是頭等大事。一個公司如此,一個國家亦如此。其實就是一個如何選擇繼承人的問題。


如果,我是說如果,那個年代有計劃生育,問題就好解決了,只生一個嘛,沒爭沒搶的,順理成章的事。


可惜,每個皇帝少則三五個,多則近百個子嗣啊!好南!事實上,發源於黃河流域的漢文明,早已經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無論有多少紛爭、無論有多少宮廷內鬥、無論有多少刀兵血火,最後總能有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


或者,是有一個最為強力的勢力,能夠掌控一切,甚至決定帝王的生死與王朝更替。例如阿瞞和趙老大這樣的。


但無論如何,在王朝繼承人這個問題上,都奇妙地契合了一條若隱若現的“潛規則”——家就是家,國就是國,家事解決好,再談國事。


然而,成吉思汗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整個元朝傳承五世十一帝,始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一個組織的治理結構,是在建立初期就要解決的問題,然而,蒙古人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皇權交接和繼承製度。


當部落規模比較小的時候,這樣的問題並不顯得太平生,可一旦擴張為一個疆土廣袤的大帝國,皇權的繼承問題就很嚴重了!鐵木真始終沒有將皇權的繼承方式用律法文書的形式確定下來,仍然要靠忽裡勒臺大會來推薦。


問題在於:怎麼推薦?看誰的支持者多?看誰更能打?能不能杜絕拉票刷票?


最終,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那就是每一次汗位的繼承,最終都演變成了一次大元的內戰。每一次汗位的繼承,都變成了大清洗和大洗牌。


守業,穩定壓倒一切啊!


成吉思汗的奇葩決定,埋下了元朝內亂紛爭的種子


人的年紀一大,就要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了。


繼承人,無論賢愚,想要繼承皇位,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權力的高度集中!這是上一任領導人所要解決的問題。


縱觀歷代皇圖霸業,開國帝王在傳承皇位時,一定會有鐵腕,掃清前面的障礙。不可一世的權臣、手握重兵的猛將、權傾朝野的輔宰、不好控制的邊將、不臣之心的朝官,哪怕有一點點不穩定的“可能性”,都要扼殺在萌芽階段。


火功功臣樓、誘殺韓彭英諸王……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開國的前幾代,相對來說要更直接、更殘酷。等到朝局穩定之後,相對來說要緩和得多——這並不是說權力鬥爭不殘酷了,而是因為皇權穩定之後,他們已經翻不起大浪了。


殺功臣這樣的事,說出來不太好聽,那些帝王也不是傻子,可他們還是幹了!你以為朱重八、劉亭長願意背上這樣的黑鍋嗎?不得已而為之啊!


所有這一切,就是為了保證繼承人沒有任何障礙平穩接手啊!


鐵木真偏偏反其道而得之!


首先,它將汗位傳給了窩闊臺,確認了窩闊臺法理上的合法性,可是,他為啥給給窩闊吧四千騎兵?這特麼跟光桿司令有多大區別?


其次,它按照幼子守爐灶的傳統,把蒙古本部,12萬大軍中的10萬全部給了拖雷!


在蒙古,一般一個蒙古家庭會有多個兒子,為了家族的興旺,除了小兒子留在身邊照顧父母養老送終之外,剩下的兒子在成年後都需要離開家庭自力更生。父母去世後,家庭的財產全部由小兒子繼承,這一制度叫做“幼子守灶”。


可是,家和國,能一樣嗎?在中國的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會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決定——這不是在鼓勵兩個兒子打個你死我活嗎?


身在汗位的窩闊臺,想著拖雷手裡面的十幾萬精銳,他能睡個安穩覺嗎?手握重兵的拖雷,他能安安心心地當個安樂王爺嗎?


無論他們願意不願意,歷史進程總會把他們推到那一步,無法避免。弄死對方就成為了他們心裡拔不掉的那根刺!


很多年後,有個叫努爾哈赤的,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居然想出了八王議政這樣牛逼的治理模式。


成吉思汗,糊塗啊!所以,在忽裡勒臺大會上,很多貴族主張擁立拖雷繼承汗位,大會爭議了40天,最後託雷主動退後,表示尊重父親遺願,擁立兄長窩闊臺繼承汗位。


選誰,都沒有錯,老大說了算,可是你得把真正的權力給人家啊!


皇權交接,穩定壓倒一切

成吉思汗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朮赤,察合臺,元太宗窩闊臺,拖雷。


朮赤是首先被排除在外的!雖然朮赤長期作戰,戰功赫赫,卻有著血統的問題。在蒙古語中,“朮赤”一詞的含義是“客人”或“旅人”,成吉思汗為啥給老大起個這樣的名字?在討論問題時,察合臺甚至說出了“朮赤為蔑兒乞種,豈可以辱社稷”這樣的話!


而且,朮赤性格剛烈,又特能打,萬一他即位,只怕要跟察合臺打個你死我活,這是成吉思汗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按照傳統將朮赤分封到距蒙古本部最遠的欽察草原自行統治,算是補償吧!


,一旦性格剛烈的朮赤即位,朮赤與察合臺系之間必然爆發內戰,不利於維護大蒙古國的穩定。因此,成吉思汗按照傳統將他的長子分封到,算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朮赤首先出局。


那麼,次子次子察合臺呢?他的可能性是最低的。察合臺性格暴躁、喜怒無常,而且有勇無謀、異常衝動,缺乏成為大汗所必須的政治素養和個人威望,並且由於他和朮赤劍拔弩張的關係,更不可能考慮察合臺了!


察合臺出局。


我們讓拖雷提前出場!論軍事才華的威望,拖雷都是比較合適的人選,很多貴族也支持他,成吉思汗也異常喜歡這個小兒子。然而,拖雷有一個讓人不太放心的地方,那就是他過於嗜殺。


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千年古城只落得民無噍類,城中遺骸達到驚人的140萬!最近有學者從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數字統計,四川被蒙古人屠殺後,人口由1300萬減少到60萬。

所以拖雷得了一個“屠城大師”的“美名”,這個外號,總讓人寢食難安!


與拖雷相比,窩闊臺的優勢就出來了:


第一,窩闊臺同學性格溫厚,待人以寬,支持者眾多。
第二,窩闊臺人緣好,和其餘的三個兄弟,沒有太大的衝突和過節。
第三,窩闊臺行事穩重踏實,處理政事得心應手。


從一個父親的角度出發,成吉思汗肯定不忍心看到兄弟相殘!從一個統治者的角度出發,成吉思汗更多地要考慮到政治的鞏固、政事的平穩、帝國的和平。


綜合權衡之下,窩闊臺順利即位!


脂肪故事


成吉思汗那麼喜歡拖雷,為什麼不直接把帝傳給他?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從我們後世歌頌的內容來看,這位七百多年前的大帝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讓我們失去對他的喜愛。相反,我們隨著歷史的沉積對他產生了更多的敬意。

蒙古人雖然比較流行小兒子繼承家產,但是拖雷他不具備繼承汗位的潛力,這是為什麼呢?

還是要從拖雷這個人的出生和性格開始說起。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個兒子,在蒙古人眼中,他是大汗的最小的一個兒子,獲得了自己三個哥哥所不具備的愛意。

  1. 長子朮赤對拖雷帝位的繼承一點阻礙都沒有,因為他的出身一直被當時的人詬病,也就是說大家都懷疑他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兒子,因為他的母親早產,而且還被敵人搶走過一段時間,後來才生下朮赤,鐵木真一開始就不信任他,當然也不可能把帝位傳給他。



  2. 和拖雷競爭位置最大的對手是窩闊臺,他一直表現的很忠厚,一副慈祥的樣子,使得成吉思汗也不忍心廢除他,而拖雷這個人為人又比較放蕩不羈,喜歡按照自己的性格行事,經常為了美色和享樂而荒廢國家大事,所以不能將全部遺產傳給拖雷。

窩闊臺背後的支持者勢力十分巨大,成吉思汗不想讓蒙古帝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每個國家發展到一定規模都會發生爭奪儲君之位這種情況,而每個具有資格的候選人後面都會有一大批支持者。

  1. 當時繼承成吉思汗汗位呼聲最高的是窩闊臺,而不是拖雷,拖雷雖然被成吉思汗所喜歡,但是他的能力和才華卻不被大臣們認可,古人最看重的就是資歷和年紀了,但是這二者拖雷都不如他哥哥窩闊臺。
  2. 雖然說成吉思汗是全蒙古的最高統治者,但是他也不能完全不顧及大臣的想法,如果他一味的用武力帶拖雷上位的話,最終只會造成蒙古帝國的分裂,在忽必烈後期就是這種情況。

對於這種情況,成吉思汗想出了兩全其美的主意,但是卻付出了拖雷的生命。

大臣的反對使得成吉思汗暫時妥協,可是他心中的想法並沒有熄滅,只是埋在了心裡,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

  1. 到成吉思汗死的時候,他決定採取軍政分家的方式,把自己的軍隊和牧場中的大部分留給了拖雷,而把汗位留給了窩闊臺,這樣使得蒙古帝國軍政分家。

  2. 看似很美妙,但是手裡沒有軍權的窩闊臺又算得了什麼蒙古大汗呢?在忍耐一段時間以後,他利用弟弟拖雷貪圖美色的弱點,利用西域美女讓拖雷一個人前來,下毒將弟弟毒死了,軍政再次合為一家。

歷史的最終走向還是沒能讓成吉思汗如願,一切分裂國家的想法和主意都只會在統一的大勢中被消滅掉。


無根樹花正孤


成吉思汗最喜愛的兒子是脫雷,按照我們漢人的情感小兒子最受寵。脫雷不論外貌還是行為都酷似成吉思汗,但有一點不足是缺乏心機。

窩闊臺是長子為人看似忠厚,實質奸詐,有些像曹丕。在父汗面前表現得盡善盡美,又能盡孝,又疼兄愛弟。頗有政治家的風範。成吉思汗做為一代雄主也很難選擇將汗位傳給誰。

有一天,成吉思汗去打獵,碰見兩隻雄鷹飛在高空中爭搶食物。一隻稍大,一隻稍小。成吉思汗暗中許願:大點兒的鷹獲勝就傳位窩闊臺,反之傳住於脫雷。

哪知稍小的雄鷹搶過食物,凌空展翅而飛。成吉思汗心裡有了主意。於是在臨終之際將兵權,財富,草原都傳給了脫雷。

可是成吉思汗內心也有害怕漢人那套廢長立幼的慘景,而窩闊臺又無可挑剔。成吉思汗來個一分為二,把汗位傳給窩闊臺,軍隊傳給脫雷。一個政治中心,一個軍事中心。

利益最大的還是脫雷,得了老父的財產,軍隊,草原後整日花天酒地。他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酗酒。喝起酒來不要命。窩闊臺很窩囊,雖然有汗位卻無實權,這政治中心怎麼運營。

要說窩闊臺很有計媒,一邊奉承著脫雷,一邊培育著自己的力量。有一天他託人給脫雷送信,說有從西域進貢的美女,美酒,要不要享受享受。

脫雷嗜酒如命,又是兄長請客,沒有懷疑就去了。窩闊臺在脫雷的酒中下了毒了。脫需一喝就中了毒了,沒幾日暴斃。

成吉思汗最後也是暈了,俗話說國無二主,搞雙規別隻能毀一世前程。


劍指歷史


我是夜半屋簷,我來為你解答問題。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一生南征北戰,將蒙古鐵騎的威名傳向世界。但是隨著年紀的增大,他也不得不面臨一個嚴峻的難題——繼承人的選擇。

成吉思汗一生一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大兒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

首先大兒子朮赤和二兒子察合臺就因為昔日他們的母親孛兒帖被敵人俘虜一事淘汰出局了。原來在成吉思汗和孛兒帖結婚不久,蔑兒乞率領大軍前來導致孛兒帖擄走。而大兒子朮赤便在這一時期誕生下來,成吉思汗也不知道這個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

而二兒子察合臺在爭奪大汗之位時拿這件事作為攻擊朮赤的證據,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直接被成吉思汗淘汰出局。



那麼接下來只剩下窩闊臺和拖雷了,那麼為什麼最終成吉思汗把帝位傳給了窩闊臺呢?我認為原因有三點。第一點,拖雷政治才能過低

在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拖雷可謂是戰功赫赫,但是在蒙古人內部他的聲望卻不及他的哥哥窩闊臺,甚至還在朮赤之下。這是因為他的個人主義太強,在與蒙古各大部落首領的交往中太過隨心所欲,絲毫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而成吉思汗在考慮繼承人的過程中也不得不聽從各大部落首領們的意見,於是他的缺點也讓成吉思汗大失所望。


第二點,拖雷為人殘暴不堪

在跟隨成吉思汗西征過程中,拖雷肆意屠殺被征服之地的軍民。雖然蒙古軍隊有屠城的行為,但是這都是為了震懾敵對勢力,而並非成吉思汗天生殘暴不堪。

假如拖雷繼承大汗之位,將來以他的性格勢必會對蒙古內部進行一次大清洗,而同樣身為成吉思汗的兒子們也必將受到拖雷的毒手。這一切是成吉思汗所不希望看到了,正如同很多父親一樣,他也希望兒子們能和睦相處。

第三點,拖雷太過容易相信別人


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後,根據蒙古人”幼子守灶“的習俗,拖雷繼承了成吉思汗大部分的軍隊和草場,以至於他的勢力遠遠大於可汗之位的窩闊臺。

結果如何呢?拖雷最終死於窩闊臺的毒酒之下,這也許是成吉思汗早就預料到的。所以他才不合常理的交給拖雷大量的軍隊想保住他的一條性命,可事情還是發生了。

哪怕讓拖雷繼承大汗之位綜合以上所述,總有一天拖雷也會被拉下大汗之位,到時候蒙古必將受到巨大的創傷。所以在親情和蒙古人的未來之間,成吉思汗以蒙古大汗的身份選擇了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以為人父的身份給予了拖雷最大的保護,這也是他能做的所有了。


夜半屋簷


作為蒙古帝國創始人的成吉思汗,共有後妃40多人,一生留下各類子嗣無數,但照蒙古族的習慣,只有正妻所生的孩子,才算是首領真正的子女。所以歷史上成吉思汗的後代,記載的就只有他與正妻孛兒帖所生的嫡子四人。但最後被他訂位繼承人的卻是三兒子窩闊臺。成吉思汗這麼做的用意是什麼呢?

在我們說說成吉思汗的繼承人問題之前,下述歷史背景同樣不容忽視:

1、蒙古人普遍奉行幼子繼承製,有幼子繼承家業的傳統。這與中原王朝奉行的嫡長子繼承製迥然不同。

2、按蒙古傳統,長子通常會被分封到最遙遠的地方自行開拓疆土。這也是朮赤的封地距蒙古本土最偏遠的原因。

3、雖然成吉思汗繼承汗位時並不符合幼子繼承製,但他在安排繼承人問題時更傾向於遵照傳統。

4、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有明顯的派系之別。朮赤與拖雷較親近,察合臺與窩闊臺較親近。

成吉思汗和他的正妻孛兒帖所生的四個兒子分別是:

長子朮赤(1177-1225年)

次子察合臺(1183-1241年)

三子窩闊臺(1186-1241年)

幼子拖雷(1192-1232年)

成吉思汗選擇以窩闊臺繼承汗位,主要是為了維持大蒙古國內部的政治平衡和諸子之間的利益平衡。從個人才能角度考慮,性格較為持重、理政才能突出的窩闊臺也是相對更合適的人選。

據蒙古史料記載,在也遂皇后的建議下,成吉思汗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召集諸子和兄弟討論立儲事宜。最終確定了由窩闊臺繼承汗位,並由拖雷接管大部分軍隊的方針。若我們對成吉思汗四位兒子的能力和相互關係有所瞭解的話,便會發現立窩闊臺為繼承人是成吉思汗最好的選擇。

長子朮赤 — 血統存疑

長子朮赤的可能性較低;雖然朮赤參加了1190年代之後的幾乎所有重要戰爭,可謂諸子中戰功最多者,但朮赤的血統問題始終充滿爭議。長期以來他都被懷疑是蔑兒乞人的後代,這極大影響了他的即位正統性。

在蒙古語中,“朮赤”一詞的含義是“客人”或“旅人”。這個名字似乎表明,成吉思汗在朮赤降生時並沒有把他當成自家人。另外,朮赤與察合臺勢如水火,察合臺在討論繼承人事宜時甚至說出了“朮赤為蔑兒乞種,豈可以辱社稷”這樣的話。

既然連親兄弟都對朮赤的身份如此懷疑,那麼當時其他的蒙古貴族和民眾自然也不會例外。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性格剛烈的朮赤即位,朮赤與察合臺系之間必然爆發內戰,不利於維護大蒙古國的穩定。因此,成吉思汗按照傳統將他的長子分封到距蒙古本部最遠的欽察草原自行統治,算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次子察合臺 — 性格能力難堪大任

察合臺的可能性最低。相較於朮赤而言,察合臺威望稍遜。而且他本人有勇無謀、性情暴躁,缺乏一個統治者必要的素質。更重要的是,察合臺與朮赤的矛盾也成為阻礙他繼承汗位的最大隱患。如前所述,假如察合臺繼承汗位,朮赤一系顯然不會善罷甘休。因此,出於安撫朮赤和維護政治穩定的需要,成吉思汗絕不可能讓諸子中才能最缺乏的察合臺繼承汗位的。

三子窩闊臺 — 綜合評價最高

窩闊臺的優勢在於,他本人性格溫和與另外三位兄弟都沒有明顯的過節,所以人緣最好。另外,他也是成吉思汗四子中最擅長處理政治事務的,行事穩重的風範也因此深得成吉思汗信賴。對新興的大蒙古國來說,窩闊臺的政治才能更有利於鞏固政治秩序,強化對征服地區的控制。

窩闊臺唯一的缺點則是貪杯酗酒。據《史集》記載,成吉思汗曾長期猶豫應選擇窩闊臺還是拖雷繼承汗位。這或許表明他在立儲時已經將朮赤和察合臺排除在外了。

四子拖雷 — 最受成吉思汗喜愛

拖雷的優勢是長期與父親相伴,更受父親的關愛。立拖雷為繼承人也符合蒙古傳統的幼子繼承製。從成吉思汗將大部分軍隊和民眾劃歸拖雷統轄的情況來看,拖雷顯然是很受他喜歡的。據《史集》記載,成吉思汗曾對拖雷說過這樣的話:由你來擔任掌管我的禹兒惕、大帳、軍隊和帑藏的職務,對你更好一些,你也可以更安心一些。因為你將擁有許多軍隊,你的兒子們將比其他宗王們更為獨立和強大。

除了幼子身份之外,拖雷同樣具有不俗的軍事能力。他在進攻金國和花剌子模時都立下了諸多戰功,日後也成為消滅金國的第一功臣。不過,相較於三位兄長而言,在討論立儲事宜時拖雷資歷最淺,而他也同樣有酗酒無度的缺點。

這樣分析下來,其實只有窩闊臺和拖雷適合繼承汗位。兩人各方面的差距也並不大。成吉思汗選擇窩闊臺,主要是為了平衡諸子的利益。朮赤和察合臺已經有了自己的大塊封地,能夠自行發展。幼子拖雷又有軍權在手,控制著大部分蒙古軍隊。那麼將汗位繼承權轉給窩闊臺也是各方都能接受的結果。拖雷掌管軍事,窩闊臺掌管政務,也能夠各展所長。

因此,當由窩闊臺繼承汗位的建議一經提出,便得到了朮赤、察合臺和拖雷的同意。而從窩闊臺後來的政績來看,成吉思汗的選擇也是正確的。他繼承了父親的志向,繼續開疆擴土,完全征服了華北和中亞地區。長子西征更是令歐洲人聞風喪膽。另外,他任用耶律楚材、以較為寬容的政策對中原地區進行統治,也鞏固了大蒙古國的統治基礎。


重岐真好


大家好,我是歷史的影子!今天和小夥伴們聊聊成吉思汗為什麼不傳位給託雷,而又把最精銳的軍隊給了託雷!

成吉思汗是善戰的,他的一生也是偉大的,具有非凡成就的,可是再偉大的人也逃不過生老病死,成吉思汗也一樣,對於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來說,死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汗位的繼承問題,畢竟自己打下的是一個龐大的江山,一個合格的繼承者就顯得尤其重要。

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他的三兒子窩闊臺繼承了他的汗位,而小兒子託雷是成吉思汗最喜愛的兒子,為什麼沒有繼承他的汗位?

成吉思汗與皇后孛兒帖生育了四個兒子: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小兒子託雷。多年來,四個兒子都跟隨他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各有所長,並且都在軍中極具威望。早在第一次西征之前,成吉思汗的皇妃也速倫提出:大汗即將遠征,如果發生什麼不測,誰來繼承汗位?成吉思汗接受了也速倫的提議,但是,對於繼承人的問題,他一直猶豫不決,不知道該立誰為好。

其實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之間已經形成了兩大陣營:察合臺與窩闊臺聯手,主要是對付老大朮赤,因為他們的母親孛兒帖早些年被蔑兒乞部落俘虜了一段時間,後來被救出來,朮赤才出生,所以他們倆公開對朮赤的血統表示懷疑,反對立朮赤為繼承人。而朮赤的妻子和託雷的妻子是親姐妹,所以他們倆互相支持。

其實成吉思汗也是忌諱長子朮赤的血統,基本被他否定了。而察合臺也因為繼承人的問題,一直和朮赤鬧不合,在西征攻打玉龍傑赤的時候,朮赤和察合臺各自為政,導致戰事受挫,直到窩闊臺接任指揮後,才取得了勝利,為此,成吉思汗很是不滿。察合臺也看出父親對他的不滿,索性順水推舟,向成吉思汗表示,自己與朮赤都不做繼承人,推薦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當然朮赤也不願善罷甘休,在軍隊中不斷提升自己威望的同時,並且讓母親孛兒帖澄清自己的血統,然而他身體不爭氣,在1223年就得病死了。

在三子窩闊臺和小兒子託雷之間,成吉思汗一直猶豫不決,窩闊臺謹慎堅定、老成持重、擴宏大量、穩定大局、軍中威望甚高。而小兒子託雷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戰功卓越,少有過失,率性仁義,剛毅果斷,勇猛卻無計謀。而根據蒙古人的傳統習俗:幼子是家庭財產的守護者,也就是說託雷可以掌握蒙古的軍隊和財產,掌管國家事務,成為監國者。成吉思汗從大局上著想,認為託雷一定是一個很好的輔佐者,而不能做好一個國家管理者,而窩闊臺早已經展現出了國家管理者的才能。

所以在成吉思汗臨終前,他只把窩闊臺和託雷留在身邊,囑咐他們,強調把汗位傳給窩闊臺,而把軍隊和財產交給託雷,讓他掌 管國家事務。

正如成吉思汗所想,窩闊臺繼位後,託雷全力輔佐他滅了金國,掃清了消滅南宋的後顧之憂,然而隨著託雷在軍隊中的聲望不斷高漲,引起了窩闊臺的猜疑,最終死在窩闊臺和巫師聯合導演的詭計中。


歷史的影子


樓主問的問題就要從好幾個方面分析了,首先成吉思汗能夠成就霸業最厲害的一點就是識人這個古今無人能比的,成吉思汗說過非常多的有哲理的話,其中有一段就是說的是識人的原文我是背誦不出來了,大體的意思就是什麼樣的人,他有多大的才就讓他幹什麼樣的事情.窩闊臺性格更適合統治帝國,性情比較溫和,又具有政治家的頭腦.而拖雷脾氣比較暴燥,而且最大的缺點就是酗酒如命.在有一個就是從成吉思汗親情上來考慮的,我感覺這個更重一點,舐犢之情人人有之,就連如此偉大的人也是難免的,成吉思汗最喜歡的就是他的老兒子.應該說拖雷和成吉思汗的性情相同的大一點.但是在頭腦方面確和成吉思汗相差很多.成吉思汗在臨死的時候把拖雷叫到身邊.和拖雷說的你就是我心竅裡的肉,但是我不能把汗位傳給你,因為你本性純厚根本不是你哥哥的對手.所以我把我的財產和軍隊全部給你,給你大大的領地,讓你快樂的過日子.成吉思汗的這番話就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疼愛他的小兒子的.他也是想讓拖雷不受汗位的限制能夠快樂的生活.有的時候當一個帝王也不是什麼快樂的事情.所以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繼承了汗位但是什麼權利都沒有,而實際上還是拖雷掌管著實權.成吉思汗的本意是好的,但卻可以說是最後還是害了拖雷,其實也被成吉思汗預感到了,拖雷還是鬥不過他哥哥的,拖雷最後被窩闊臺用酒毒死.權利完全被窩闊臺掌握.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