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是被迫的還是自願的?

閒來聊史


昭君出塞是自願的。

王昭君,又名:王嬙,字昭君,都知道(昭君出塞)這個故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昭君出塞的具體情況和原因不一定都清楚。

下面,我來說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王昭君是西漢的一名宮女,由於長相貌美,性格比較高傲。就因為這她一直見不了皇上。因為當時皇帝挑選宮女,都是根據畫工畫出的像來挑選的,這個畫工名叫毛延壽。但是好多宮女都主動給毛延壽送禮物,他就給誰畫的美一點,王昭君看不起這一套,從不送禮,於是毛延壽就把她畫的不美,還有意醜化她。所以王昭君入宮多年來一直都沒有被選上過。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打敗,向南遷移到長城塞下,想同漢朝結好,三次進長安,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當時,管事的大臣正在著急沒有人應徵,有見識的王昭君說她去,大臣趕快告知漢元帝。漢元帝就吩咐大臣擇個吉日,讓單于和昭君在長安成親。單于得到這樣年輕貌美的妻子,高興的沒法說。單于和昭君向漢元帝謝恩時,漢元帝看到昭君這麼美麗漂亮,又捨不得了,想留下昭君,但是已經晚了。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來氣,就拿出昭君的畫像仔細看,一點都不可愛。漢武帝當即就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到了匈奴後,單于寵愛有加,匈奴人都很喜歡她、尊敬她,她也和匈奴人相處的很好。王昭君還勸單于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文化傳給匈奴,從此,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戰爭。這就是王昭君一個“和親使者”的膽識和貢獻。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漢匈雙方都認為是一件政治上的大事。後來單于死後,昭君又嫁給單于的兒子(是單于的兒子),單于兒子死後又嫁給單于孫子(是單于的孫子),因為當時昭君嫁過去的時候才19歲,而單于70多歲了,昭君嫁過去三年單于就死去了,按照匈奴的繼婚制度,昭君又嫁了幾次。而另一方面也是處於對匈漢關係的考慮。老單于死後,王昭君曾經請求漢元帝返漢,但是收到的是:隨俗吧。昭君連嫁三次,中間也有第二任丈夫努殺王昭君和老單于的兒子的紛爭。到了第三任丈夫的時候,王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了,最後是服毒自盡的。就這樣,時代相傳變遷著王昭君和她的後代子孫們的故事。這位風華絕代的美女王昭君,為漢代江山的穩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如今我們沒有史料來解讀王昭君的內心世界,遠嫁匈奴是不是幸福。但是,我們直接能看到的是在那樣的年代,按當時的情況,她寄居北地起碼比繼續待在漢宮囹圄更幸運。

為了看看王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的歷史記載的原始材料,去年7月份,我專門到達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小住了幾天,在雨後的晴朗的一天,來到了昭覺墓地和王昭君文化紀念館。


阿英嘎


匈奴在漢宣帝時候走向衰落,公元前57年,匈奴出現“五單于”爭位的混戰局面。後來呼韓邪單于與哥哥郅支單于勝出,於是匈奴又分裂為南北兩部,呼韓邪為南匈奴。接下來兄弟倆又開始火拼,呼韓邪被擊敗,於是率部投奔漢朝。

公元前44年,漢朝西域都護甘延壽、陳湯率西域聯軍將遷移到康居的郅支單于消滅。隨後,漢朝派呼韓邪回到漠北接管匈奴領地。為了表示對漢朝的永遠臣服,呼韓邪於公元前33年向漢朝提出和親意願。漢元帝恩准,送出五位宮女讓呼韓邪挑選。結果,呼韓邪單于對王昭君一見鍾情,於是雙方喜結良緣。

那麼,王昭君是自願還是被逼的呢?答案是自願,並不存在逼迫。

一、呼韓邪單于沒有主動權。呼韓邪單于是主動到漢朝討“老婆”的,目的是抱漢朝的大腿,並不是在匈奴打了光棍兒,娶不到女人。所以,主動權並不在匈奴,漢朝會在人選方面徵求女方的想法,即遵循自願原則。

二、王昭君想要自由生活。漢元帝后宮佳麗過萬,是漢朝最“闊綽”的皇帝,重要的是他很還懶,並不親眼挑選臨幸對象,而是“以畫取人”。但凡進宮的女子都想得到皇帝的雨露,懷上龍種,迎來出頭之日。但在漢元帝這裡是遙遙無期的,如果不想枯死深宮,只能找機會出去。

三、有前輩們的光環可以仰慕。漢武帝時期曾與烏孫國和親,三位漢家女子(細君、解憂、馮嫽)都青史留名。王昭君是一個有想法、不平凡的女人,她也想通過出嫁匈奴實現人生價值。那怕是曇花一現的光芒,也比老死深宮,默默無聞一輩子強。

總結:昭君出塞雖被放在和親之列,但與漢武帝之前的漢、匈和親有很大的區別。之前,和親的標準有個硬性要求,即必須是公主身份,即便不是真公主(皇帝親生女兒)也要由貴胄宗室之女代替。所以,被選中的和親公主都很被動無奈,而呼韓邪單于不敢有“非分之想”,反而沒有濃烈的政治氣味,所以於漢家女子多了一份從容。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昭君出塞的歷史典故由來已久,王昭君的美貌和功績在我們現代人的眼中依然偉大。王昭君促進了中原地區與匈奴之間的和諧共處,也為中原地區的和諧與安定建立了良好的基礎,其中功不可沒的王昭君做出了偉大貢獻。我認為王昭君應該是自願的也必須是自願的。因為古代女子一般都是包辦制的婚姻生活,因而女子一旦進入宮廷之內,很難再抉擇自己的人生後路了。所以說在政治面前,王昭君不得不嫁,就算王昭君再怎麼不情願,王昭君也得自願自發的去出嫁。

王昭君作為平民家的子女,可能在對匈奴並不太瞭解。

很多人會說王昭君是不得已被迫才嫁入匈奴的,但我認為王昭君更有可能是自發自願的去嫁入匈奴。古代女子一般都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而王昭君作為平民家的子女,肯定對基礎地理教育知識有所欠缺。對於匈奴這個地方來講,王昭君肯定也不太可能瞭解多少。就講個最現實的例子就如我自己的母親,我母親也是一個沒有學問的人,在我母親的基礎觀念和概念裡面全世界就只有一箇中國。我們現代化的科技時代,我的母親依然都只認識一箇中國,更何況是在古代時期的女子對這些地理基礎知識肯定更為欠缺。

王昭君在出嫁前,可能都未曾見過求取中原女子的匈奴人。

未出嫁王昭君有可能對匈奴的地理位置和風土人情不太瞭解,再加上我們中國封建社會下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觀念,王昭君在出嫁前可能還蓋著紅蓋頭,完全也看不到匈奴人的樣子,去到匈奴后王昭君也回不了頭了。而且王昭君身份還只是個“待詔掖庭”,在後宮中也沒什麼地位,但嫁到匈奴卻也不一定不如中原好。王昭君就算成為皇帝的妃子,後宮爭鬥,也是個高危的位置,常常只見新人笑,舊人哭。

王命難違。

昭君出塞就算王昭君認知到去匈奴後的一切可能,王昭君心理有被迫感,王昭君也不可能說自己是被迫感。因為王朝制度下君命難為,俗話說得好“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臣子尚且得聽君令,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弱女子。皇上的指令,一旦下發,王昭君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如果反抗的話,惹毛了一言九鼎的皇帝陛下,苦果也只會是王昭君自己受,為更有可能會累及家人。所以王昭君不可能說自己是被迫出塞,王昭君只能順應天心,完成國家使命。

文學創作者大多為當代政治輿論所服務。

文史工作者皆為當朝政治所服務,用知識力量為君王穩定朝局,安定民心。昭君出塞的事蹟是為國為民的好事,文學工作者也不會傻到說昭君出塞是被迫的,這樣的情景百姓接受不了,君王也不會允許這般的言論出現。所以歷史上的昭君出塞,是君王有點後悔讓美麗動人的王昭君出塞。

結語:

無論王昭君出塞是被迫的還是王昭君自個樂意前往,至少可以肯定王昭君為匈奴和中原人民的交好做出了奉獻和努力。王昭君的功績在世人的口口相傳中繼承至今,我們相信未來的以後還會我更多的民族英雄和友好跨國婚姻出現。只是當下的女性更多更好的自由選擇權,也希望無論是跨國婚姻還是本土化的婚戀都能為世界和平多做貢獻。

原文盜版者必究其責。

在下:“寫紅塵作夢語”,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寫紅塵作夢語


依留存的史料分析,應該是自願的。

1.呆在漢宮無前途。

昭君是漢元帝劉奭朝的宮女。元帝自幼喪母,體弱多病,沒到不惑之年,牙齒就已全部脫落。說明他力不從心,無龍虎精神。

而昭君在後宮做服務嬪妃的粗活,無身份與地位。長年累月生活在深宮大院內、生活枯燥乏味!如無皇上臨幸,將永無出頭之日。

王昭君入宮時,漢元帝已經37歲了,對自己宮中奼紫嫣紅的眾嬪妃都無能為力,更不說對一個宮女降雨露了。昭君出塞才幾個月,元帝就去見先帝了。可見,昭君的選擇何其英明!

2.昭君出塞,有了相比較好的歸宿。

王昭君如不出塞,就在後宮中操勞一生,到老都是奴隸!嫁給呼韓邪單于改變了命運,起碼是一個相對好的歸屬。

呼韓邪作為大單于,有權有勢。又在匈奴女人地位比較高,婦女甚至可以執掌家政。所以昭君如果不飛向遼闊的塞外,根本享受不到自由的生活,今天的我們根本也領略不到她的風華。

3.昭君出塞也時響應和親政策的結果。

王昭君年代,大漢是倡導和親政策的,朝廷當時精挑細選 優秀的女子去執行和親使命,王昭君有幸被選上,她自己積極配合,不辱使命,才有了現在的名垂青史。就是說王昭君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有其偶然性,得益於當時人西漢政策。

兩千多年來,人們懷著美好的心願,把“昭君出塞”的女主角塑造了成了一個民族女英雄。其實,在當時的具體條件下,昭君是沒有選擇的,或許,其初衷就是想離開活墳墓似的漢宮,過一種普通人的生活!只是後來上升到民族團結的理論高度,她也就身不由己地光彩照人了。至於“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也可以當作她遠嫁的理由之一吧!

昭君到匈奴後,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她很會來事,與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展現了自己的魅力,又把漢文化言傳身教給了匈奴人,作為和親使者,工作做得很到位。昭君後來在匈奴頤養天年,壽終正寢,匈奴人為她修建墳墓,並神化了她,有生榮死哀的意思。客觀地說,昭君選擇成就了她自己的人生!


希望星晨58298869


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絕非自願。

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維護漢匈關係穩定達半個世紀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而民間傳說和記載,王昭君入宮以後,由於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將王昭君畫的並不是十分美麗,因此沒有被選入漢元帝的後宮之中,就有了後來的昭君出塞。

現在我們無法考察到當時的情景,也只有王昭君本人知道。換位思考,我想她並非自願,無非生存所迫,給自己活下去找一個出口,遠離宮廷是非之地,遠嫁匈奴,語言不通,飲食不習慣,水土不服…等等,但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活著才會有希望,昭君無奈之舉,卻給後世流下了千古流傳的故事。

王昭君的悲劇命運從出身就註定了,女人沒有自主權,只能隨父母,隨君王任意擺佈。造成這一悲劇命運的結局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催殘制度。

我們現在的生活總有不如意,依然要開心的生活下去。沒有人能預知未來的命運,但我們可以用愉悅的表情面對命運。

古詩參考

詠懷古蹟(其三)

——杜甫(唐代)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三月生活記


昭君出塞,是個人行為能力被提升到政治高度,不管是不是自願,或者是統治者的強力安排,昭君只能算是一枚政治棋子!用來緩解國家之間的相互關係而已,所謂個人只能服從於國家意志了!


川人闖常州Vlog


王昭君主動求見掖庭令,主動要求嫁給呼韓邪單于,也就是說,王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完全出於自願,並沒有人逼迫。傳說中將一個昭君出塞說的悲悲切切,將一個王昭君說的那麼可憐,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在此之前,大漢與匈奴、烏孫等國和親基本上已成慣例。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漢族,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中文名:王嬙 別名:王昭君、明妃 國籍:漢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南郡秭歸 職業:宮女,閼氏 主要成就:維護漢匈關係長期穩定 代表作品:《怨詞》 配偶:呼韓邪單于,復株累若鞮單于 兒子:右日逐王,須卜居次,當於居次 典故:昭君出塞 陵墓:一說內蒙呼和浩特一說晉西北朔州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與呼韓邪單于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併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 王昭君出塞取名伊督智牙師(也作伊屠牙斯),封為右日逐王。婚後的第三年,即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逝世。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于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精選專欄


不是自願,也不是被迫,是出於無奈


MARY姐姐


王昭君嫁給單于是自願的!王昭君自幼家境貧寒,她被當做秀女選入宮中,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被皇帝寵幸而飛黃騰達!但因為家境貧寒,沒有金錢打點宮廷的畫師,所以,畫師故意把王昭君畫得非常醜陋,所以,王昭君在這段時間裡,無人問津,如果不是呼韓邪單于的和親,王昭君即使再天姿國色,也要老死深宮了!

當時漢匈和親由來已久。到了漢宣帝的時候,匈奴分裂為東西匈奴,東匈奴的單于呼韓邪被兄弟打敗,無奈只好和漢朝和好,聯手對抗西匈奴。所以要求和漢廷和親。以前和親都是皇室的宗親嫁到匈奴,現在匈奴主動來和親,就沒必要把漢室宗親的女子嫁過去了!於是漢宣帝讓畫師把所有的秀女的畫像拿過來挑選,結果就把平凡醜陋的王昭君選出來了!而王昭君被選為和親對象,本人是非常高興的!不管嫁給誰,終於有出頭之日了!

在王昭君出塞的時候,漢宣帝親自送行,在看到驚若天人的王昭君時,饞得口水直流。但無奈木已成舟,只好禮送昭君出塞。

呼韓邪抱得美人歸,自是樂不可支!感恩於漢庭的恩寵,真的在沒有騷擾漢庭邊塞。

但王昭君在匈奴過得並不是一帆風順!嫁給呼韓邪單于之後,兩個人恩愛有加,王昭君給呼韓邪生了個兒子,但呼韓邪自從得了王昭君之後,日夜笙歌,不久就醉死在溫柔鄉了!呼韓邪死後,因為匈奴有個野蠻的習俗,就是父親死後,父親的妃子要下嫁兒子,在漢人看來,這就是亂倫!所以,王昭君派使者告訴漢庭要回國。而此時的漢宣帝已死,繼位的漢成帝為了維護和匈奴的關係,要求王昭君入鄉隨俗,沒有答應王昭君回國的請求。

王昭君無奈,不得不再下嫁繼子,並和繼子生了兩個女兒,不久這個單于也死了,王昭君又下嫁給繼任者,最後因年老色衰,在匈奴鬱鬱而終。

王昭君是四大美女裡最悽慘的一個!昭君出塞永遠是一曲悲歌!








閒人管中窺歷史


王昭君實際上是普通百姓人家出身的女孩,當時是屬於被選進宮中,王昭君性格比較高傲,入宮以後並沒有得到皇帝的青睞。

由於處於皇宮中,如果不能夠被皇上重視的話,在宮中只能坐等老死,恰巧當時漢元帝要與匈奴人結好,所以要選一個人嫁給匈奴單于,王昭君是自告奮勇要嫁給匈奴人,所以當時是處於這樣的情況下才嫁過去,應該不算是完全的自願,還是處於當時環境下的一個被迫選擇。

王昭君是非常有才華的一個女子,對於匈奴與漢朝友好相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當時漢朝與匈奴已經有很多年的戰爭了,昭君出塞後,讓兩國能夠和平共處,而且也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為匈奴也帶來了很多漢朝的文化,改善了匈奴人很落後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