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四十,公立學校就像一潭死水,留下還是離開,孰是孰非?

愛上文言文輕鬆寫作文


三石觀點:我看不少朋友建議題主換個環境,但我的觀點恰恰相反,我認為題主應該留下。

題主年近四十,估計教齡應該不少於15年吧。這個時期,老師產生職業倦怠也是正常現象。在某些一潭死水的公立學校,這種現象可能會更嚴重。收入低,壓力大,工作重複無趣,就會產生離開的想法。

為什麼我不建議離開呢?說幾點實實在在的想法。

1.教師雖然收入低,但總歸是穩定的職業

正常來說,收益和風險應該是成正比的。

說句實話,教師的工資雖然持續在漲,但還沒達到高收入的水平,基本處在“比上很不足,比下略有餘”的狀態。但穩定性呢?在所有職業分類中,單論穩定性,恐怕沒有幾個職業能超過公立學校的教師。一般來說,教師不出現師德師風問題、違法違規問題,就是一輩子的飯碗。

就像我的一位朋友,前幾年辭職去辦輔導班,確實也賺了不少錢。可今年趕上了疫情,學生遲遲無法開學,輔導班更是沒有營業的希望。跟我打電話時,言語裡總透出後悔之意。

路是自己選擇的,想要高收入,就要承擔相應係數的風險。

2.四十歲,壓力最大,容不得選擇失誤

四十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贍養老人,孩子上學,房子還貸,日常開銷,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作為教師,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基本能夠應對。

如果離開了,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呢?不說太長時間,就說一個月吧。以前每個月有幾千塊錢的工資,覺不出來這些錢有什麼用。可少了這幾千塊錢,立馬就能感覺到生活的壓力。如果一年半年的沒有收入,這個日子該怎麼過?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可以沒有這些顧慮。年近四十,肩負這麼多的責任,還是不要衝動了。

3.離開後去幹什麼,題主想過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選擇離開,想好去幹什麼了嗎?如果題主已經有了切實可行的謀劃,或許可以嘗試一下。如果沒有想好就選擇離開,是不理智的行為。

年近四十的老師,如果離開公立學校,能幹什麼呢?

  • 去辦輔導班?今年的情況,這條路就不要想了。
  • 去私立學校?收入會大幅提高,但工作強度、工作壓力也隨之加大。已經習慣體制內的人,是否習慣體制外的規則?
  • 去找工作?恐怕年齡這一關,就不大好過。
  • 自己創業?說句實話,老師的教學時間越長,教學經驗自然是越來越豐富,但其他方面的技能是逐漸退化的。比如說人脈資源,老師認識的,除了老師就是家長,圈子其實是很小的。比如說人際關係,老師常年與學生、老師、家長打交道,人際關係比較簡單。到了社會上,以老師的單純,能否應付複雜的人際關係?

沒有想好以後的去向,還是不要先離開了。

4.現在離開了,老了怎麼辦?

已經年近四十,也需要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了。如果是公立學校的老師,可以退休,退休金雖不是很高,但養活自己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現在選擇離開,以後的二三十年,就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打拼。要不然的話,晚年幸福只能是奢望了。四十歲能打拼,五十歲能打拼,六七十歲呢?

只看現在,不想以後,不是理智的行為。

5.不離開,就不能幹點別的了?

很多事情,並不是只有離開才能做的。除了教學,老師還有不少的工作可以做。

比如很多老師選擇在頭條上發展,發發文章,寫寫問答,分享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在結交朋友的同時,也獲得了不菲的回報。如果你走進頭條,會發現生活原來如此多彩。

當然,教師的“兼職”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不要去觸碰紅線。

結語

按理說,教師這個職業,需要比其他行業高尚一點。但老師也是普通人,食人間煙火,也要生活,也會有煩惱。所以,以上說的內容,並沒有扯上情懷奉獻等等,只是說了點實在話。我比題主小几歲,真不建議題主離開。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交流探討。我是三石學堂,專注教育領域。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關注。


三石學堂


年近四十,正是年富力強,成熟穩重的時候,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挪挪窩未嘗不可。

但這個挪窩,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第一,改行創業。我這裡有一個例子,有個老同事,在一所鄉鎮中學當教導主任,也是覺得教師生活單調吧,將近四十歲的時候,辭職了。他老婆是開店做生意的,夫妻就一起打拼,現在生活過得很不錯。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一點,如果你想改行,得有外力的支撐,如果完全沒有方向,是零起點重頭來,這太難了,不建議走這條路。

第二,不具備走第一條路的條件,又想離開現在的環境,最好還是幹回老本行。各地方都有一些好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不妨向這方面努力。也不容易,你得有實力,如果你是名師或者學科帶頭人等等,不妨試試,特別是貴族學校,成功的話,你的收入會倍增,物質生活會大大改善,但工作也會相當辛苦。

如果你是一般的老師,考慮到沒有年齡優勢,又不具備以上的挪窩條件,建議你還是不要輕易放棄這份工作。

首先,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待遇會不斷提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生活會慢慢改善的,要相信這一點。

第二,將近四十歲的年紀,其實也經不起折騰了,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出去打拼,孩子可能就有所照顧不到了。

第三,把名利看淡一些,做好本職工作,看著自己的學生成長,其實內心還是挺踏實的,人生不一定要驚心動魄,歲月靜好也是一種生活的滋味。

總而言之,要離開現在的環境,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內部和外部條件,三思而後行!


泥巴驛站


都說四十不惑,四十歲就像一道門檻,不到四十覺得自己年輕,總想著道路還有千萬條,驛動的心,難以安頓;年過四十,頓覺不惑,種種可能性似乎都變成確定性,人生如此,一條道走到黑吧,即便不喜歡也走到半道了,熬唄。

留下還是離開,都是出路,沒有孰是孰非、誰對誰錯,只有誰好誰差、誰更適合誰不適合,只有你敢不敢、行不行。

公立學校就像一潭死水,不是該留下還是該離開的主要理由。學校如湖,教師如魚。身在湖中,怨不得湖。其實大多數的湖都是死水有餘、活水不足。中小學校則更像是池塘。這都由學校生活和教師工作的特點決定了的,宏觀視之,圈子很小,工作單純,週而復始,未來一眼看得到頭——高級教師;微觀視之,教書育人,主觀能動,活力無限,生生不息,挑戰常新,成就他人感動自己——桃李天下。即便死水,也能有微瀾。

留下還是離開,抉擇的依據在於你的決心與實力。

年近四十,經驗豐富,年富力強,未來可期。認為公立學校就像一潭死水,表明你不滿現狀,渴望改變。有段話說得好: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如果改變了公立學校的環境,要麼適應它,要麼改變自己,離開它。

想不想離開與能否離開是兩回事,兩者間的差距在於實力。元好問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云:“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若有蛟龍之實力,終非池中物,一躍而起,飛龍在天。實力超群,自不必瞻前顧後,裹足不前;實力不足,則未必自覺圍城,進退維谷。

有人會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其實,留下還是離開,只是一念間,只要能接受最差的結果,也就大可不必糾結。夢想總是被現實絆住腳步,追求夢想就要少一點現實權衡,多一點情懷詩意。

只是先要想好,離開公立學校,去往何處:離開公立學校去私立學校?離開學校去辦培訓機構?離開教育去考公務員或事業編制?離開體制去自主擇業、創業?

三十多歲,拼搏乘年華,無論留下還是離開,都留不住年輕,都離不開拼搏。



咬文嚼字的魚


我是朱老師!

年近四十.公立學校就像一潭死水,離開還是留下,該怎麼選擇?其實進了公立學校就猶如錢鍾書的<>。外面的人想進去,在裡面的人想出來。為什麼呢?雖然編制看起來穩定衣食無憂,但是卻是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有社保,但是工資並沒多少。尤其是男老師,到了40歲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一個家庭要花錢的時候。

有合適的機會不可錯過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她畢業的時候進了一所公立小學當老師。由於教法受歡迎,教學效果也很好,所以,被當地一家辦的很不錯的私立學校挖走了。我有跟她打聽過待遇、工作強度什麼的。雖然和在公立學校相比工作強度比較大,一週只休一天半(公立學校休2天),但是,待遇是公立學校的2倍多,公積金,醫保社保照樣交。她過的比在公立學校的時候滿足多了。並且,她有晉升機會,很可能有機會當副校長。

所以,公立學校確實是沒多少錢,一個老師單純靠工資是很難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的。


40歲,正是人生正當時,如果在公立沒有好的發展,跳槽要趁早

一般這個歲數,職稱什麼的應該都上去了吧,可以說比較無憂無慮了。如果你所在的學校職稱職數緊張,或者很不好評,繼續留下來自己也不好受。因為自己的教學成績、科研成績得不到認可,自然幹起來就沒勁。不去,跳槽到別的學校,要想多賺點可以選擇去私立學校。私立學校除了工資,還有一塊補習的費用。再就是教學兼任行政,實現收入多種化發展。


如果當膩了老師,可以選擇別的行業

老師創業成功的案例其實很多,這個可能跟老師的職業特徵相關。老師精打細算,是個做生意的好苗子。但是創業也要選準和自己熟悉的方向才可行。我有一個研究生同學畢業後就特立獨行的開起了教育培訓機構,我們都紛紛考公立學校。但是,不到一年時間差距特別大。他的機構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市區有3家分校,還有往城郊發展的計劃。他現在一個暑假營業額可以達到100多w。這就是師範生創業的成功典範。


人生千姿百態,當老師只是為了謀生,並不能大富大貴,更不可能指望依靠這份工作讓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溫飽罷了。


朱老師說事兒


這不是孰是熟非的問題,而是敢不敢的問題,選擇總是很難,但應該去承擔風險。

1.別在讓人頹廢之地尋求未來。

公立學校條條框框多,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如果再加上生源不佳,很難有上升晉職晉級的好機會,能力排不過資歷,大家在這裡都沒有事業心,沒有追求,更沒有激情,更沒有好的收入和發展,如同一潭死水一樣,消磨和頹廢人的鬥志。

在這裡,你看不到任何希望,那就別在一個不適合的地方浪費了好時光,沒有朝氣和激情的地方不是奮鬥和上進人的安居之地,樹挪死,人挪活,別讓一群養老的人廢了你的後半生。

2.與其在一個沒有奶酪的地方乾耗,還不如在迷宮裡尋找。

四十歲,正值盛年,精神旺盛,思想已成熟,正是大展宏圖的時候,只要你想幹、肯幹就一定有希望。

想想那些沒在你們學校工作的人,不照樣幹得風生水起,所以,現在你的學校只是你工作和餬口之地,天下這樣的地多的是,只要你有能力,求上進,機會總是一大把,你可以邊幹邊準備考調,也可以直接到心儀的學校去應聘,如果你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且膽大,對教育工作完全沒有興趣,也可以裸辭去幹你想幹的事。

3.未來是不可準確預知的,任何選擇都有風險。

選擇總是很難,任何選擇都有風險。難就難在前途未知,事情不明朗,而且換環境,換個工作之後還有段空窗期,讓人失落,迷茫,難以適應。

所以,在挪窩之前,應好好評估一下,自己真的想幹什麼,能力是什麼,特長在哪裡,哪些工作和領域適合自己且幹起來有激情,一旦想清楚,你就有了方向,也就不會有太多顧慮,只要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希望,就可以下手。

選擇不是找沒風險的路,而是如何在選擇之後還能有效管控風險。


思路生活


我來回答,因為你現在就是當年四十歲的我。

四十歲的我。在我的母校,縣一中任高中語文教學。時至2000年教齡已25年,妻子沒有工作,女兒上初中。職稱是中教二級。當年教高三畢業班,語文成績較好。工資600多元。

辭職原因。思想原因:美國前總統林肯的一句話:40歲之前的相貌上帝負責,40之後的相貌自己負責。生活原因:一個人的工資收入維持生活捉襟見肘,不能給女兒最好的教育條件;蓋樓有一定的外債。工作原因:二級晉級苦熬了8年,晉升無望;教學管理教條,壓抑個性。

辭職條件。外部條件:全國各地私立學校方興未艾,只要你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就能有學校聘用。工作環境:能夠堅守專業,不用從頭再來,這是立身之本;私立學校管理,教師憑實力吃飯,學校教學管理,淡化職稱,張揚個性,利於發揮自己優勢;工作狀態是苦累並缺樂。自身條件:年富力強,性情幽默,教學方法靈活,把握教材有獨到之處,駕馭能力強,無因能力而被辭退之憂;妻子無工作可以照顧女兒,無管理之憂。

辭職後果。利:工資是原工資的三倍,家庭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女兒進入了最好的初中;工作愉快,能夠按自己的意志教育教學,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進修;危機意識增強,視野不斷開闊,思想更加活躍,不斷充電,讓自己工作能力更上層樓。弊:生活條件艱苦,校舍是租用的,和學生同吃同住,休息不好,對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困擾;工作強度大,生源平均素質較差,教育管理重於教學管理,難度大;工作相對動盪,不用妄想在一所學校幹到老,一是你看到更好的學校自己想跳槽,一是不斷有新的競爭者應聘,加之年齡越來越大,或出現工作失誤等,有可能被淘汰;生活單調,工作全力以赴,迫使離開自己的家和親人,缺少溫馨的生活氛圍,同時也失去對自己女兒學習的監管。

骨幹的年齡。40歲,已至不惑之年,但硬是站在了人生困惑之中,一到50歲,辭職應聘只能想想罷了。辭,辭所必辭,因為不辭就是雖生猶死;辭,辭必有就,因為辭職是條不歸路;辭,辭有所依,依靠就是能力,就是身心強大,因為辭就是放下現在的飯碗有能為端起另外一隻更好的飯碗;辭,辭必無憂,因為辭就是辭妻別子,須更好地為子、為夫、為父;辭,辭必可辭,因為辭後更好是辭職的充要條件。

綜述。辭職是辭舊迎新,辭職是人生轉身;辭職是沒有返程的列車,辭職是革除困擾的壯行。對你來說,不辭,就在死水中堅守,雖得過且過,但不至成涸轍之鮒;辭要重新審視自己,是否真的有自由遨遊的夢想,是否是披風斬浪的水手。40歲,時不我待。不辭,就按死水規,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辭,毅然轉身,化蛹成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老樵


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在很多地方,在你這個年齡,應該評完了高級,瞬間失去了很多奮鬥的動力。公立學校嘛,慢慢變成了吃大鍋飯的地方,工作失去了激情。

如果說要考量留下還是離開,無非主要是考慮以下幾點:

問題的關鍵我想主要是去哪裡,能有多少收入。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每個月都有固定開支,咱們是家裡的頂樑柱,工作不能隨便亂換。如果你在內陸地區教書,換工作無非兩個方向:一是私立學校,二是跳槽去其他地區的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的話主要是看能到多少收入,如果你現在年收入到手10W+,那麼去私立至少要有20W+才行,因為私立的工作強度大,且不穩定,五險一金交的都很少,沒有什麼隱形福利。沒有兩倍以上的工資不能隨便去,一旦離開體制再想回去就難了,私立學校要開你,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而且你的年齡不下了,容錯率小。

第二種看你有沒有勇氣去新的地區開始新的生活,跳槽離開,去長三角、珠三角。目前看,珠三角還可以,廣州招教師就是40歲作為門檻的,你不到40,可以考慮,珠三角的工資水平應該是全國領先的,在廣州深圳公立學校,如果你是高級教師,且能聘上的話,那收入是非常讓人驚喜的,當然,競爭很激烈,看你自身實力,還要看你有沒有勇氣離開原來的舒適區,到一個新的地方開啟新生活。

如果以上兩種你都不能抉擇,那麼我想在目前的公立學校待著,做做副業應該是不錯的選擇,把自己的知識變現,在互聯網的時代,也能獲得不少收益,至少賺個家庭生活費不難。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可以私信我繼續探討。


珠三角教育觀察


非常感謝大家的回答,每一個建議我都認真的看了,有的建議真的讓自己是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是這樣的,我在我所在的縣級市普通高中,當初重本考入省重點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時也曾想去外地,但最後種種原因吧,還是回到了老家,縣級市的普通高中。

教學這麼多年,我自認為我是個很重情重義的老師,偶爾也喜歡發表個小感慨,偶爾同事會誇讚才女,當然不過井底之蛙,也曾在第一次全校出課上一鳴驚人。那些年學生誘惑少,沒有手機,生源也還可以,付出努力,看到孩子們的變化和感激,自己也很欣慰!最近幾年,重點高中擴招,把四分之三的學生招入其中,普高生源差的六七科加起來體育分30分是最高的,學生高考走的都是高職單招,根本不用參加考試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的那種,他們知道基礎在那,好好學也考不上本科,不好好學也照樣能考大學。說句更實在的,重點高中學生,穿的是最差的,卻極其重視學習,怎麼重視,各位老師都懂的,而我呢,可以說這麼多年就沒有一個有這方面要求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家長在外打工,我做班主任,多點班主任費,但是學生很難管理。

有時同學聚會,有好心同學,包括同事也有,建議我,以我的能力不必再在這裡,這裡只會耗費我的時光、激情,最後不會有任何改變。定級要按資排輩,連到市裡出個課都是副校長的親屬,公立學校,能力永遠為人情讓步!看到大家有人建議我,照顧好自己孩子是最重要的,我愛人患有十大慢性病之一的疾病,現在在家一是照顧孩子,二是不能勞累,每個月還要吃著抗癌的高價免疫抑制劑等。

說實話,如果十年前也許一切都來的及,可是現在,雖然閱歷有了,但是教學相長,學生已經無法再讓你提高,換個地方呢,又代價太大,不知還有沒有更好的出路,不管怎樣,謝謝大家的回答!


愛上文言文輕鬆寫作文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年近40有時也會有和你一樣的想法。

這種感覺的由來整體上說是自我價值的體現與現實不能滿足自身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個人渴望成長成就與按部就班前路一望就能到底的恐懼感挫敗感又無能為力的糾結。

首先,這種想法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都說不想功成名就的男人不是真男人。每一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匹夢想的烈馬馳騁草原,但由於現實種種不得不做出很多違心選擇。當我們意識覺醒,就自然有了一種衝破牢籠再戰人生的衝動!

其次,與衝動同時而來的是真的突破後對未來前途的迷茫和如果失敗了的恐懼,不管怎麼說,公立學校錢不多,安逸無風險還是非常令人嚮往的。如若失敗,那麼怎麼養家餬口?如何向家人孩子交代?是否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也是真糾結的點。

其實風險和收益並存,什麼時候都一樣。可以看看你曾經的同學,有可能很多原先比不上你的現在卻都在趕超你,因為他們承擔風險更多。所以,如果你真的厭倦了,那麼起碼先找到一條你要重新走的路,到底是從商還是如私立或者創業,做好準備再行動,成功概率會更大,而不是一時血熱回頭難。

如果你狠不下心,那麼就給自己設立新目標。在不斷挑戰中獲得自我價值的體現。可以嘗試講一節好課,可以嘗試去改變一名差等生,可以進行一個教學科研項目的研究等等,排除無所適從的空虛感,獲得付出後的新成就。

人生在世,短短30年不到的工作能力精力的巔峰期,把握住,不要年老才去悔恨當初沒有走出那一步。相信你會有適合自己的決斷。






小叮噹20170519


年近四十,正是一個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可你認為公立學校是一潭死水,對要走要留的問題,猶豫不決,瞻前顧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有本事。所謂的本事,不僅僅指的是人際關係,資源背景,自己還要有技術,有本領。如果沒有技能,有關係有背景也無法立足。要走,得有走得起的資本。

2.上進心強烈。你認為在公立學校工作,沒有動力,沒有激情,沒有奔頭。說明你還是有一定的上進心的,不想在一個老地方浪費時間,想另尋他路。想走,有強烈的上進心是必須的,沒有上進心,只是一時衝動,走了也是後悔。

3.膽大。有了本事和上進心還不夠,還得膽大。想走,就要下定決心,乾脆利落,不思前想後。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去做自己認為有動力,有激情的事,就會幹得好,幹得樂。就會看到一片希望。

如果你擁有以上幾點,可以大膽地走。如果沒有,請慎重考慮再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