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鄭三位農民支援武漢雷神醫院凱旋而歸!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3月29日,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3名新鄭市農民馮建軍、馮永軍、曹俊甫,結束在湖北省武漢市的醫學隔離觀察回到新鄭。

今日,新鄭三位農民支援武漢雷神醫院凱旋而歸!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在武漢

他們都有什麼見聞經歷

讓我們傾聽他們的故事

今日,新鄭三位農民支援武漢雷神醫院凱旋而歸!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初到武漢

馮建軍、馮永軍是新鄭市梨河鎮高新莊村村民,曹俊甫是新鄭市梨河鎮黃甫蔡村村民,他們都是建築工人。2月17日,馮建軍接到中建三局友成勞務公司領導打來的電話,詢問其是否願意召集河南建築工人到武漢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

馮建軍答應後告訴家人,遭到他們反對。“當時武漢疫情形勢嚴峻,俺老婆孩子都不同意我去。”馮建軍說,“光這個怕,那個怕,雷神山醫院咋建起來?”

事急不宜遲。馮建軍趕緊打電話聯繫,召集了8個河南人,其中兩個是新鄭人馮永軍、曹俊甫。2月18日,他們就驅車前往武漢。

在京珠高速出口卡點,他們坐上了前往雷神山醫院的專車。當時坐在車裡,他們心中有了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路上,冷冷清清,幾乎看不到行人。當抵達目的地時,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當時已是晚上9點多了,可建設現場依然燈火通明。有的人正從車上搬運物資,有的在房頂作業,醫務人員不停忙碌。看到這樣繁忙的景象,他們幾個非常感動,心中更是充滿了幹勁。

工地見聞

2月19日,開始第一天的工作。按照安排,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的他們需要為醫院加蓋彩鋼瓦。

“我們做的屬於二期工程。醫院房頂放置有儀器設備。”馮建軍說。為了避免下雨下雪淋溼設備,工人們趕工期在房頂加蓋彩鋼瓦,有時晚上加班到12點,甚至通宵。“平時穿防護服會出一身汗,下雨加班時,工友們鞋子裡都是水,可還是埋頭幹活,沒有抱怨。”馮建軍說,“能堅持就堅持,我們來就是為了幹活,能盡力就盡力。”

他說,大家好像都攢著一股勁幹活。他對2月26日晚上的情景記憶猶新。當天晚上,他值班,天空下起了雨,氣溫較低。他仰起頭來回在彩鋼瓦下面轉來轉去,發現漏雨的地方就做上標記。“咱幹活就得幹好,質量得過關。要是有漏雨的地方,儀器設備就有可能被淋溼。”他說。第二天,他和工友們一塊兒修補漏雨的地方,保質保量完成了工程。工程通過審核那一刻,馮建軍激動地在抖音上錄製了一段視頻,並配上了文字“武漢雷神山醫院建醫院即將完工,我們也快回家了,祝武漢加油”。雖然語句邏輯上有問題,這條短視頻卻被廣大網友隔著屏幕點了許多個贊。

在馳援武漢的8天中,他們還往返幾十公里前往武漢方艙醫院支持建設,雖然辛苦,可他們沒有怨言。相反,他們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內心感受

今日,新鄭三位農民支援武漢雷神醫院凱旋而歸!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來武漢後,讓馮永軍一直牽掛的是自己兩歲的孩子。他說:“我老婆不會發視頻,每次給他們打電話時,聽著孩子在電話那頭叫‘爸爸、爸爸’,卻看不到他的模樣,心裡不是味。”他說,“這不算啥,我們在這,政府也不虧待我們,管吃管住,晚上加班有夜宵,工作後有人為我們消毒,沒有後顧之憂。”馮永軍認為,對於志願者後勤保障這塊,政府做得不賴。

馮建軍同樣也有感動的事情。“我感動的是很多人都在幹,都在支援。還有就是在艱難的時刻,政府還能保證我們吃好。”他還分享了自己的另一個見聞,“幹活時,有時候眼睛不經意瞥見救護車。它們一輛輛,來來往往,有的是運送病人,有的是康復出院。”看著他們的“忙碌”,他說:“我很心痛,但是我想,只要有白衣天使和我們的共同努力,武漢就會好起來。”

緊張的作業、繁忙的場面讓大家難以忘懷,可讓曹俊甫難以忘記的還有一些場景。“每天工作前,負責人就給我們講如何防護自己。大家還齊聲高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他說,喊著口號,自己感覺心中充滿了力量,全力投入到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