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前言

關於忠孝仁義,老子曾說過一句讓很多人費解的觀點: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本文著重來探討下忠孝仁義為何伴生邪惡,以及幾個大義滅親的跌宕小故事。


01

步入中年的小明最近攤上一大麻煩。

她本是公司炙手可熱的業務骨幹,

正是財運旺、桃花也旺的時候。


誰知道,她的朋友小紅跳出來了,

在他們共同的朋友圈子裡,

抖出小明六七年前的一段黑歷史。

被扣上一頂道德的帽子後,小明倍感窒息。

於是小明跑去與小紅理論。


小明:“做過這件事情,就說明我是壞人嗎?”

小紅:“傷風敗俗,垃圾就是你”


小明:“好,就算你是對的,但那是我六七年前的事啊,六七年前的壞人到現在就一定還是壞人嗎?”

小紅:“大是大非,公序良俗面前,豈容你這種貨色強詞奪理”


小明:“好,即使你是對的,但是作為朋友,你完全可以私下批評我,而不是繞開我直接去公開揭發,不僅我身敗名裂,而且還連累到了我的家人、同事和公司”

小紅:“小我感情豈能凌駕於道德,大義當前,需割袍斷義”


小明:“你毀了我”

小紅:“對不起。但是我沒有辦法”


這不是我的杜撰,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經歷過或者耳聞過類似劇情:


什麼老同學爆料小北曾經不擇手段你要多小心小北這個人啊;

什麼小南跑到好閨蜜的異性圈子裡爆料該閨蜜的整容史啊;

什麼小西被早已絕交的前男友之現任老婆跑到共同的熟人圈子裡說小西勾引她老公啊。

……


站在道德制高點,繞到背後捅你一刀。

捅你一刀之後,再說句“sorry人家不是故意的,哎,我也是沒辦法”。

TA知道吃瓜群眾向來都篤信:無風不起浪。

嘿,反正毀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然後我還道歉了,我道德更完美了,

你丫以後再叫冤,就顯得是你不夠寬容。


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02

某國企有兩大紅人,

A部門負責人侯總和B部門負責人周總。

侯總和周總的關係不錯,

他倆的部門之間合作共贏,而且又住同一個小區,所以經常一起喝酒擼串。


有一次酒過三巡,

侯總說起集團公司大老闆的一件陳年八卦,

這個大老闆曾經跟C部門負責人的表妹談過戀愛哦,

無奈郎有情妾無意,最終人財兩空被這個表妹傷得透透的,

誰知道大老闆竟遷怒於C部門負責人,把他開除了。


周總聽到此處,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但為了不冒犯老闆,所以也不予置評。


侯總第二天就去大老闆那裡舉報了:

從周總嘆氣這事兒,說到了周總在B部門任人唯親、公費旅遊、中飽私囊(雖然周總並沒做過)。

大老闆一聽氣死了,也不做調查,

直接把周總開除並送進了局子。


7年後,周總的兒子小周找到大老闆,

哀求大老闆放過周總,

大老闆靈感起,決定玩個惡作劇,

於是便把小周殺了,

做成肉包子,然後送給周總吃了。


——我沒有杜撰。

這是《史記·殷本紀》中關於周伯昌(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周文王)、崇侯虎和紂王的真實故事: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憙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辨之疾,並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


這位崇侯虎估計是我國曆史上告密者的鼻祖了,

後被周伯昌所滅。

這似乎也奠定了古往今來的告密者容易悲涼收場的基調。




03

而上面周文王兒子被做成肉包子吃掉的事情,

聽起來是不是特drama?特不真實?


其實很真實。近在60年代還發生過。


我看過《WX縣WG大事件》的史料記載,在這個地方的WX中學,眾學生在舉報和批鬥完自己的老師之後,將他們剖腹肢解,架設爐灶,烹煮至熟,然後分而啖之。


這讓我想起魯迅的《狂人日記》: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魯迅為什麼對”仁義道德“如此毒舌?

那是因為歷史一直在循環播放著同樣的劇情:

大義。舉報。批鬥。食人。




04

然而魯迅其實還不是最毒舌的,老子就曾曰過這麼一段話: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翻譯過來就是: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就盛行了;家族出現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於混亂,才能有忠臣產生)


很多人讀這節會覺得莫名其妙。

忠孝仁義難道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嗎?

為什麼老子要說忠孝仁義反而伴生邪惡呢?


那是因為忠孝仁義掛嘴邊正是聖人力圖規避的,

在老子看來,

“子有孝而不知其為孝,父克慈而並忘其為慈”才是大道,

慈、孝本就是天道人倫,

是再正常不過的、根本不值得吹噓的事情。


當有一天一發現對父母孝順、對朋友仁義、對國家忠誠的例子,

就能被萬民驚呼和表彰,

這說明天道人倫已經被破壞了,

說明孝順和仁義早已不是社會主流了。

就好像當“嫁給愛情”能引起全民豔羨和嘆息時,

就說明愛情早已不是婚姻的基石了。


另一方面,忠孝仁義放嘴邊,往往能使作惡使壞之人如虎添翼,

這個世界上的明白人其實遠比看起來多,

很多人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有了仁義道德這面大旗,

他們便可罔顧事實和理性,隨意踐踏你、折辱你。

你敢反駁,便扣你一頂道德或大義的帽子,

掀起眾怒,群而攻之。

此時你不僅要閉嘴,

最好還要哭著跪下。


愛國有用就披一面紅旗,

混進那些真正的愛國者的隊伍,

然而他行的卻是精明利己主義

比如那些砸日系車的,

不轉不是中國人轉頭就欺負弱小的。


善良有用就帶一頂慈善的帽子,

若口頭慈善就能收穫利益,

那麼打打嘴炮對他而言就是終局

比如那些明星詐捐門,

那些不吃小兔兔的口蜜腹劍小女子。


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慕仁義者竊其名,假仁義者行其詐,雖仁義尤是,而作為壞矣。

忠孝仁義、莫掛嘴邊,這才是當代青年的應有好姿勢。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