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聯盟總部為啥建在埃塞俄比亞首都?

_玖玖喵咪


非洲聯盟的前身是非洲統一組織,它於1963年5月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宣告成立。

2002年7月,非統最後一屆首腦會議與非洲聯盟首屆首腦大會在南非德班聯袂舉行,正式宣告非盟取代非統成為全體非洲國家的最高組織形式,總部依然設在埃塞首都。

2012年1月,非洲聯盟啟用亞的斯亞貝巴新落成的總部大樓,這一耗資兩億美元的項目由中國援建,成為埃塞首都最高建築(高度100米)。

從非洲統一組織到非洲聯盟,這個標誌著非洲團結和邁向一體化的國家間最高組織一直落戶於埃塞首都,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方面:

埃塞歷史和文明既具非洲特徵,又有其獨特性

埃塞2018年末人口1.09億,在非洲僅次於尼日利亞。它族群眾多,共有76個;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埃塞東正教、原始拜物教和基督教等;據稱全境有286種語言或方言,上述特徵代表了非洲文化的本土性和多樣性。

1974年、1994年和2018年,國際考古學家相繼在埃塞首都東北約350公里的阿法盆地,發現距今320萬年(露西)、400萬年直至約44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埃塞成為舉世公認的人類起源地。

而在公元4世紀,當地國王及臣民就開始信仰基督,這迥異於其他非洲國家的被征服或傳教士教化。在埃塞,有一座歷史久遠、甚至超過歐陸大部分地區的教堂,擁有古老的禮拜語言和以該語言寫成的聖經典籍,埃塞大多數地名和人名來自該典籍。《聖經·舊約》中有公元前10世紀,當地的示巴女王與以色列王所羅門時墜入愛河並生下王子的記載......

埃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多年。公元前975年,孟尼利克一世建立王國。公元前後阿克蘇姆王國建立,13世紀起開始阿比西尼亞王國時代。1889年孟尼利克二世稱帝,他建都亞的斯亞貝巴,在把疆域擴大了一倍的同時奠定了當今埃塞的版圖根基,被描述為“由那些令人敬畏的勇士用長矛和彎刀刻下的”。

埃塞是非洲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榜樣,也是兩個未被歐洲人征服的國家之一

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戰役中以斃敵1.1萬人、俘虜4000的戰績完勝意大利侵略者,後者承認埃塞完全獨立,這是西方瓜分非洲時代唯一的民族解放勝利之戰。

1935年10月,墨索里尼以50萬大軍侵入這個封建弱國,埃塞人一如既往,頑強而持續地抗擊侵略,直到1941年底祖國光復。

各種版本的非洲史高度一致:埃塞作為獨立國家的歷史在非洲僅次於埃及,以沒有中斷及從未被西方殖民(墨索里尼通過侵略強行將埃塞吞併,皇帝塞拉西流亡英國堅持抗爭,這段歷史不構成殖民經歷)引以為豪。

上世紀60年代,埃塞皇帝塞拉西斡旋彌合非洲國家間矛盾分歧,成功將非統組織落戶亞的斯亞貝巴

現代埃塞傳奇皇帝海爾·塞拉西於1930年加冕,頒佈第一部憲法廢除了奴隸制,在教育、文化、社會和經濟等諸多領域做出一系列的改革,把一個與世隔絕的封建王國推向現代化征程。20世紀60年代,他成功調解非洲兩個國家集團的矛盾,使非洲31個國家於1963年5月25日在亞的斯亞貝巴簽署“非統憲章”。

埃塞在非洲既不是經濟強國,也沒有“政治野心”,非統/非盟總部落戶其首都是各方平衡的結果

20世紀60年代至今埃塞的經濟實力均乏善可陳,2018年其GDP僅為843.5億美元,遠不及尼日利亞和南非的3972億、3663億;它也沒有北非幾個國家人數眾多、裝備齊整的軍事力量,除了塞拉西,再沒出現叱吒非洲的政治人物(唯一的“例外”是現任總理阿比獲得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而在國際舞臺上,埃塞因為不是英法等的殖民地,歐美大國沒有一個“垂青”它。

也許正是綜合實力一般、政治人物低調、國際地位平平,使得埃塞能夠成為非洲各方一致接受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