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方法引導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大熊貓的小蠻腰


想要引導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首先要看孩子的心裡狀況和情緒產生的原因。通過題主對孩子的描述能感覺到這是一個敏感的孩子。

孩子敏感的原因

1、天生性格原因。通過觀察一些小孩子就會發現,有的孩子非常外向,喜歡聊天,與其他人互動;有的很內向,傾向於自己一個人玩。而第二種孩子有很大幾率是高敏感的孩子。作為家長要在一開始就意識到孩子的性格特徵,如果他是內向的孩子,家長要給孩子的心理更多呵護,保護他敏感的心,要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去傷害他,因為同樣的話他受傷的幾率會比較大。

2、家庭環境原因。並不是每個父母都在生小孩時做好了準備,有的父母本身就很不成熟。而在撫養孩子過程中,他們不成熟的行為會讓孩子對一些事情敏感。比如孩子本來不怕蟲子,但是他的母親每次看到蟲子都要大喊,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也對蟲子有了相同的反映。或者是感情不和的父母也會讓孩子非常敏感,因為父母的不良情緒都在影響孩子。如果是因為家庭原因讓孩子的性格過於敏感,父母要先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再把不良的情緒傳遞各孩子。

如何幫助孩子排解情緒

高敏感的孩子往往會很好的隱藏自己的情緒,一些微小的情緒很難被成人察覺到,但一定會有所表現。作為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觀察孩子,通過觀察父母能夠及時感知到孩子不明顯的情緒,耐心積極的和孩子溝通,而且要抱著去幫他解決問題(排解情緒)的態度溝通,而不是以父母的身份高高在上的問,這樣會讓孩子把情緒藏得更深。如果孩子不願與家長溝通,家長可以去尋求其他孩子信任的人的幫助。及時有效的溝通是排解孩子的情緒好方法,更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包包鋼琴小課堂


大部分寶寶好像有的時候情緒不好控制,都會有這個問題,特別生氣的時候,他就安靜不下來,特別興奮的時候,他也難以去平息。有的時候會興奮到自己停不下來,回到家之後睡不著覺,然後亢奮狀態不停哭鬧,然後惡性循環,直至自己精疲力盡,有些家長可能會選擇打他一頓,然後等他哭著哭著最後不哭了,就著淚睡著了。我也親眼目睹過的這麼一個過程。那麼我們怎麼辦,還有其他辦法嗎?怎麼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在情緒方面,能夠良好地收放呢?我講幾點,因為下面可能給大家補充一些細節。首先,第一個就是運動的方式來釋放情緒,現在已經是非常公認了,而且不需多講,大家都知道了,我們大人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大腦皮層是全面活躍的,沒有任何一種活動和遊戲方式可以超越運動對於大腦皮層活躍的這種效果,所以平時不管是孩子的性格,他是外向的還是內向,其實都有符合於他的運動形式,運動的方式有非常多種,大家說平時我們平時在街邊跑跑步,或者小區裡邊跑跑、溜達溜達,去玩那些健身器材,或者是去淘氣堡。

第二個就是韻律,韻律指的就是給孩子唱歌,給孩子聽音樂、舞蹈,有多少家長在家裡邊給孩子做這樣的遊戲互動?這個應該是從小就要做的,從在肚子裡邊就要開頭去做。這個為什麼要跟我們的小孩子要有韻律的這個互動呢?這個韻律它是影響人的潛意識的,潛意識是跟顯意識難去做一個對比的。意識是由人來控制的,潛意識不由你控制。而音樂就能這樣神奇地去影響你的潛意識,這個它在我們的心理學裡面,音樂療法其實大幅度使用的這種音樂潛意識的這種功能。包括催眠曲,就是一個典型的音樂潛意識的功能。旋律和韻律,它這個有節奏的東西,對孩子有這麼大的一個影響,尤其是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會給孩子聽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比如三四拍或者四二拍,比較穩定節拍,不是快節拍,比較穩定節拍音樂,是特別能夠幫助孩子舒緩他的情緒的。以上提供的幾種方法家長不妨試一試。


積木育兒


對於一個8歲,內向、懂事、膽小的孩子來說,引導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

8歲的孩子屬於小學階段,已經有了很好的表達能力,個人認為,引導孩子釋放情緒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說出來和做出來。

一是,讓孩子說出來。

我們都知道,不良情緒長期積壓在心裡,會對孩子的身體及心理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而性格相對內向膽小的孩子,有情緒更不願表達出來。

如何讓孩子說出來,就需要父母與孩子平時有良好的溝通,和親密的親子關係。

平時家長要多拿出時間陪伴孩子,這種陪伴指的是有質量的陪伴。

大人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平時會很忙,很辛苦,但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很煩惱,再忙也要哪怕每天拿出幾十分鐘,做到有質量的陪伴。

1.多跟孩子聊天,形成規律跟習慣,每天比如晚飯後,睡覺前等,跟孩子放鬆的聊聊天,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給孩子傾訴的時間和機會。

2.陪孩子一起閱讀,在讀書讀故事過程中,遇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一起聊一聊,能觀察到孩子近期的情緒,同時讓孩子打開心扉,引導孩子把想說的話慢慢說出來。

二是,讓孩子做出來。

1.大人要抽時間陪孩子多運動,我們都知道,運動是很好的解壓方式。

引導孩子多運動,培養他的運動技能,小學的孩子,一般來說,跳繩、跑步、打球、登山……

只要是有益的運動,都可以陪孩子多參加。

2.多陪孩子做手工,做遊戲。

對於性格有些內向的孩子,有些事情不願表達,尤其是語言方面說的少,那麼家長可以通過做的方式,讓孩子的情緒有一個很好的表達渠道。

在做孩子喜歡的運動、遊戲、做手工……過程中,孩子會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物,放鬆心情,緩解釋放緊張情緒。

綜上,無論是讓孩子說出來,還是做出來,前提都是父母要保持平穩的情緒,不要著急,避免給孩子造成緊張情緒,因為有時,孩子的緊張情緒也與大人有關。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要心態平和,不要給孩子過多壓力,成年人健全的心智,會讓我們自我排解緊張情緒,而小小的孩子,沒有太多能力自我排解,所以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多觀察、分辨,幫助孩子排解煩惱,釋放情緒,有一個健康的成長模式。





小屯


我是育兒領域創作者皮爹,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一起探討一下。以下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孩子因為心智還不健全,對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孩子的情緒表達基本上是本能表達。孩子有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內心的真實反應,因此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首先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情緒。釋放情緒是緩解心理壓力的一種方式,如果情緒一直得不到釋放就會影響到身心健康,家長應該特別注意。家長要教會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乾溝,比如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充分的表達就是釋放情緒的最佳方式,避免情緒積壓,影響孩子的省心健康。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這不僅是一種很好的親子互動方式,也有助於釋放情緒。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角色扮演遊戲、玩玩具,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還有適當的運動也是緩解和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在運動過程中,不僅身體得到鍛鍊,心情也會得到釋放。

總之,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產生情緒的根源,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能壓抑孩子的情緒。父母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是孩子最好的心靈安慰劑。

以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


九石講故事


我兒子一直是外公外婆帶著,雖然學習成績是中等,但是性格算是比較開朗,和同學之間也相處的很融洽!

兒子是二年級轉到我爸媽那邊開始上學的,那時候他是插班生,語言和其他同學有一點不一樣,所以下課很少和孩子們玩,怕別人笑他說話口音!因為我們平時在廣州工作又不在他身邊,剛開始去外公外婆家時候每天晚上哭,我爸心疼的問他:你別哭了,要不我送你回家吧(就是爺爺奶奶家)?兒子說:外公我不能回去,我媽說我奶奶得了癌症爺爺要在醫院照顧奶奶,沒有人照顧我,爸爸媽媽要賺錢!

每次晚上爸爸給我打電話就說他一個人躲被窩裡哭!當時我心如刀絞,又沒辦法!後來我每天晚飯時準時和他視頻,讓他講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剛開始他說沒同學跟他玩,我告訴他,以後你帶的零食牛奶下課了要和同學分享,玩具也是!就這樣慢慢的他開始有了朋友!到四年級時我讓他參加學校組織的藍球和足球比賽,五年級又讓他學游泳!讓他除了學習還能運動,這樣又交了朋友!

現在上初一了,每週末都得自己去補習老師家一對一補習英語,然後一個人打車回來,雖然他成績不算很好,但是能長成性格開朗,陽光,情商高的大男孩我也知足了!(圖中右一)



zengqin2018


孩子的性格跟生活環境有關係,我家孩子小時候也是這樣。我兒子小時候,我和婆婆公公,還有奶奶在一起生活,老公常年在外,在家的時間數的過來。

我們的家庭是個有愛的家庭,孩子從小在長輩們的寵愛裡長大 所以他很懂事。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包括老公,還有我的公公婆婆,我們都屬於不善言辭的人,但我們在一起生活依然是其樂融融。

記得孩子八歲的時候,在自家門口玩,一個比他大的孩子,從我家孩子跟前走過,把孩子手中的玩具奪過就跑。當時,我家孩子“哇”的一聲就哭起來。

看到孩子哭,我心疼,從門後拿起棍子跟孩子說:“太欺侮人了!敢搶我家孩子的東西,我拿棍子揍他一頓。”

孩子見狀,使勁拽著我:“媽媽,媽媽,你別去,你打不過他們的。”

“咱家還有你爺爺奶奶,老奶奶,咱家人多,不用怕!”我給孩子壯膽。

兒子一邊哭一邊說:“我爺爺奶奶,還有老奶奶都老了,他爸爸在家呢,我爸爸不在家打不過他們。萬一他爸爸把你打壞了,我就沒有媽媽了。”

“那怎麼辦呢?我們的玩具就讓他搶去了? ”我問兒子。

“媽媽,你放心,我會報仇的,但是現在不行,我打不過他,他總是欺侮人,在學校總是搶別人的東西,都不喜歡他,我會找機會的。

後來,有一天,聽別的小朋友說我家孩子在學校打架了,我有點不敢相信,我問兒子是怎麼回事,原來那個小朋友又惹他,把孩子惹急了,拿起鉛筆刀向那個孩子扎去。

被追的孩子本能的躲閃,我家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把那個淘氣的壞孩子狠狠揍了一頓,從此我家孩子就沒有受過氣。

在我的心裡,我家孩子一直是個膽小的人,因為父親不在身邊,所以從小不和人吵架,怕吃虧。

我家孩子,懂事,內向,膽小。現在已經長大成人,回憶小時候的事情,我家孩子會說:“因為父母不夠強大,所以孩子就膽小,(因為爸爸不在家,所以從不敢去招惹別人)更多的是言傳身教,身邊的環境影響著孩子。

我家孩子現在很優秀,他曾經和我說:“在外面交一個朋友很難,為了維護身邊關係,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就得管住自己的嘴,少說多做。”

我理解孩子,感覺孩子說的每句話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家人口碑好,都是屬於內向型的,但我們依然生活的很幸福。


為夢想書寫人生


我覺得引導孩子發洩出不良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玩!任何形式的玩!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去兒童樂園瘋玩,八歲的孩子可以跟父母一起去郊外,叫上朋友一起瘋跑瘋玩,在安全的情況下家長不要有任何管束,讓孩子盡情釋放。如果孩子比較內向不喜歡太激烈的遊戲,家長可以問問她想玩哪種遊戲,想和誰一起玩,家長只要陪伴就可以了。

我的孩子五歲多,曾有一段時間因為經常生病和對自己要求太高寫作業不能完美而情緒崩潰,一晚上洗手十幾次,我當時非常心痛而又不知所措,想了很久之後覺得孩子應該是太壓抑了,所以我利用週末帶她去兒童樂園瘋玩了兩天,情況一下子就改善了,但是追求完美和經常洗手需要長時間的引導,我是帶她一起看書,多跟小朋友一起玩,多經歷,多遇到情況,多跟她一起解決,慢慢孩子的接受度就提高了,覺得有些事沒什麼大不了,現在這種情況就改善很多了。

八歲的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首先家長要能接受,同時引導孩子接受,告訴她這沒什麼大不了,如果孩子敏感內向,告訴她這沒什麼不好,內向只是一個特點而已,並不是缺點,平時多跟孩子聊聊天,從跟她聊天的內容中家長就可以知道一些她的想法,再針對這些想法適時的引導,可以給她找找相關的故事書,看看相關的電影,多交交朋友,朋友是最好的傾訴對象,孩子再大一點有些事不願意跟家長說,但是會跟朋友分享,這也是傾訴的方式之一。

還有家長不要太焦慮,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應付很多問題,會越來越強大的!


桃子媽愛生活


【我的看法】

孩子是很情緒化的,教育的時候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情緒的釋放需要奇正之道】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可是這個社會是有規則和潛規則一說的,不能隨時隨地都情緒化,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孩子在社會上鋒芒畢露就會吃虧,而且有可能惹出亂子來,甚至由於自己情緒一時沒控制好而違反法律的底線,這樣的話就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大過錯了。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做以下幾方面的引導:

1、引導孩子讀書,多讀古今中外控制情緒做的好的例子,也可以適當進行反例教育,這樣讓孩子知道情緒化是需要控制的;

2、家長要以身作則,遇事首先不能自己先情緒化,要控制好自己,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要耐心教導;

3、孩子情緒化時要及時和孩子做思想上的溝通和感情上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切不可漠視;

4、孩子情緒化控制的好時,家長要給予口頭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孩子也會有動力繼續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化;

5、孩子情緒化導致的後果要讓他自己去承擔,這樣他下次就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了。

【結束語】

每個人的情緒都是可以控制的,千萬別認為脾氣改不了,情緒無法控制,這都是給自己找藉口,只要努力去做了就會有改變,每天一小步,日積月累就會有一大步。





仰望星空的讀書郎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引導作用是非常大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所以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因性格的不同而隨之改變。

1、有的孩子性格比較要強,那麼父母就要用比較溫柔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這類孩子是吃軟不吃硬的,就拿我個人舉例子,我就是屬於吃軟不吃硬的這一類人。小時候寧願捱打也不願意低頭認錯,把父母氣的。但是到後來呢父母也發現了這一點,也不會硬逼我認錯,就慢慢地給我講道理,加以引導,這樣我也會更好地和他們溝通。



2、有的孩子比較文靜,大部分都是女孩子。這類孩子是比較內向,社交能力弱,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和一些陌生的朋友玩,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假以時日。孩子的性格肯定會越變越好,家長也能夠更好地與孩子交流。


行曉江


你好,我是IT管理小哥,首先在引導孩子釋放情緒的時候,要先知道到孩子為什麼會有情緒

第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情緒,每個人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很多女性朋友喜歡跟男朋友鬧,吵架、吃零食來釋放情緒,大家都知道情緒需要釋放,當一個人心情不好正鬧情緒的時候,你給他說任何道理基本都是講不通的,特別是人做錯事帶情緒的人,你這時跟他講你哪裡做錯了要求他立刻改正,並且還真要懲罰他,那真的就是火上澆油,這道理人人都知道,可是把鬧情緒的成人換成小孩,結果就不一樣了。

年齡小的孩子,通常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什麼?生氣?難受?激動?或是害怕?很多孩子會用極端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哭鬧或者打罵來表達,而父母們對這樣一種行為都顯得不知道應該怎麼解決,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父母的接納,反而覺得孩子脾氣差,不懂得父母辛苦。其實,每個人的情緒都是需要被接納的,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的是糾正他們錯誤的行為,幫助孩子事情情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情緒管理。

第二、面對孩子的情緒,正確的做法是:接納情緒——釋放情緒。情緒需要理解,更需要理解之後的疏導。

第三、作為小孩子,他的表達能力有限,不知道如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如何釋放自己的情緒,作為父母,我們通常的做法是:為什麼作業做錯了,為什麼沒考好,為什麼玩具不收好,為什麼不聽老師的話,為什麼調皮搗蛋,為什麼要嫉妒弟弟妹妹,為什麼不能好好聽講,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在說這些為什麼的時候,忽視了他只是一個孩子,他通常自控力不足、能力有限、不知道方法、沒有對錯的標準等等。

正確的做法是:

1,對孩子的要求要合理

2,說出孩子的感受

3,用肢體語言連接孩子的情感

4,處理問題

孩子遇到難題,父母需要耐心引導,接納孩子的情緒,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你很傷心,知道你也很想考班級前幾名,你現在沒考好,爸爸媽媽知道你也盡力了,然後我們再一起來找一找原因,看看這次沒考好都錯在哪裡了,下次我們就能避免同樣的錯誤了。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當孩子遇到困難後,父母及時的引導,孩子的情緒得到接納,他的表現一定是很好的。

如果還有疑問的可以關注或評論留言我,我會詳細為你解答的,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