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遷都西安,對西部有什麼好處?

硬核之殤


這問題上本身就有問題,不能叫遷都西安,因為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政權夏到唐朝,主要的都城就大概在這一位置。但安史之亂,特別是五代十國之後,因經濟東移動和南移的問題,加上當時交通的限制,京杭大運河已經沒法滿足大船運輸的通行。所以在唐之後,長安已經不再適合做統一王朝的都城。雖然之後宋明甚至是新中國在考慮定都哪裡的時候西安都是備選城市。但卻最終因經濟交通防務等方面不利於控制全國而再沒哪個王朝定都於此,還有古代的長安並不等於現在的西安


李二郎的街邊歷史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大興、西京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多、歷史最久的城市之一。討論定都西安對西部地區的好處,我們可以從哪些強盛王朝一窺究竟。

自秦朝開始,在西安建都的強盛王朝

西安一直有十三朝古都之稱,秦漢之前的周不在討論之列,在西安定都大一統的強盛王朝有:秦、西漢、隋、唐。

定都西安的大一統強盛王朝,對於西部地區有哪些影響

秦朝:統一天下二世而亡,其一直致力於對付北方匈奴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賈誼《過秦論》中說道:“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雖然秦朝同一時間較短,但是其修築長城,對抗匈奴為後世開發西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西漢:漢武帝時期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同時命衛青與霍去病徵討匈奴,解除了匈奴對西域的控制,與西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公元前68年,漢朝派遣鄭吉屯田西域,公元前60年漢朝正式建立西域都護府,西部地區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範圍。

隋朝:對於突厥實行“離強合弱、遠交近攻”等政策,同時與吐谷渾保持良好的關係,同時大力發展西部隴右地區生產力,確保了西部地區的安定。

唐朝:唐朝在西部地區設立了六個都護府:安西、安東、安北、安南、北庭、單于都護府。都護府並不只是文官統治,更是有兵力部署。

《舊唐書》記載:“安西都護府鎮戍兵二萬四千人”。

同時加上部署在都護府附近的軍鎮、烽火臺、戍邊軍士,唐朝在兵力對於地廣人稀的西部地區起到了很大震懾作用,確保了西部地區安定與文化交流。

岑參《與孤獨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詩句中寫道:“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藩王能漢語”。

該詩體現了當時唐朝與西部地區的文化的高度融合。

在安史之亂之前,西部地區一直歸屬唐朝統領。後期由於安史之亂導致唐朝對西部地區掌控能力減弱,才導致西部出現新的文化擺脫了中原王朝的統治。

總體來說,定都西安的王朝促進了西部地區與中原地區的文化、政治、經濟上的交流,促進了西部地區的發展。


風吹下的洛夜


如果真的遷都西安的話,西部經濟覺得比現在好太多,西安成為首都後,肯定把西安周邊的城市合併了,比如咸陽和渭南,中國絕大多數央企總部也會在西安,西部的交通也會比現在發達,交通達到了,經濟自然不會差,對西北五省的輻射也是不可估量的。


小兵歷史學堂


西安之所以能成為千年古都,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必然性:

1、最早的部落和部落聯盟都生活在農耕文明發達的地區。西安就是這樣的地方,而且地形也較有利於防禦外敵。

2、中心位置。在黃河農業文明圈裡,西安和河南一樣,都處於較為中心的位置。這有利於對以此為中心的大農業圈的輻射。

偶然性:

1、來自西陲的周朝戰勝了商朝。

其實說起來,河南當時比西安還要中心一點。但那是商人的地盤。來自西陲的“小邦周”戰勝了“大國商”,雖然周人自己也承認河南是“中國”,即中心之地,但政治中心還是會偏向西邊的周人發源地了。因此,雖然,周人在河南也建立了都城“成周”,但豐鎬作為國都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而周朝的長期立國,形成了國人心目中關中為帝王之都的意識。

2、來自西方的秦國戰勝了關東六國。

秦在當時的七國中,文化是最為落後的。它憑藉護送周平王去洛陽的功勞,獲得了對周朝故地(當時已落入戎人手中)的所有權,和戎人一場場惡戰,奪來了這帶著王氣的大好沃土,開始變得底氣十足。它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強有力的行政效率戰勝了文化先進的關東六國,秦都咸陽成為國都也就順理成章了。而如果是東方的齊國統一六國,也許都城就在臨淄或洛陽了?

3、即然事實證明關中就是王者之地,那末後來的漢和隋唐在此定都就一點都不奇怪了。更何況,隋唐兩朝的創立者都是從這裡發家的?關中本位政策,是這些朝代歷來奉行的原則。


苦瓜歷史


遷都西安,你指的是遷到西安,還是從西安遷出來,如果是遷到西安的話,這個是不管是哪朝哪代都城在哪呢?附近都會繁華,對經濟會有很大的拉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