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牛人?《精進》給我們9條建議

“牛人”在以前似乎是離我們還比較遙遠的一群人。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一個有光環的群體似乎就在我們身邊。不說別的,像知乎,頭條這樣的平臺就誕生出了在我們看來很牛的一幫人,他們要麼在某一個領域有著一套非常強大的知識體系,要麼就是做了一些在我們看來很牛的事情,比如一年閱讀100本書,每天寫作幾千字,甚至有的已經開始寫書了,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跟我們一樣就是普普通通的程序猿,產品經理,英語老師等等。看到這些身邊的牛人們,你們有沒有偶爾悄悄的問自己:“為什麼他們能做到這些看起來這麼艱難的事情,而我卻似乎只有默默點讚的份”。這不,知乎上的網紅採銅老師在他的新作《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本書裡為我們揭露了這麼一群牛人們的成長秘訣:

改變思維模式


如何成為牛人?《精進》給我們9條建議

做有價值的事情

採銅老師引入了一個概念:半衰期。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對我們本身的影響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改變的。有些事情能給我們帶來一時之歡,比如網遊,比如吸毒,有些事情可能一時不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快樂,卻能在長時間給我們帶來心安,比如讀書,比如寫作,比如陪家人。我們和牛人之間的差距往往就在於我們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了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甚至是快感的事情上,而他們卻把自己的大部分黃金時間用在了那些真正能給他們帶來長期收益和意義的事情上。

當然,有些事情的半衰期是短還是長,並不僅僅取決於這件事情本身,還可能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待這件事情。就像採銅老師書裡說的,當我們旅行的時候,我們可以走馬觀花,吃吃喝喝,拍幾張照片發朋友圈向世人證明我們來過;我們也可以在旅行之前就做好調研,在旅行中能和當地人打成一片,積極參加當地的社區活動,體驗當地的文化,並融入當地的文化,回來後通過寫遊記或者分享的方式把自己的收穫記錄和傳播出去。


如何成為牛人?《精進》給我們9條建議

Just do it.

“我還沒準備好”,這句話會經常在我們嘴邊提起。當我們面臨一件我們並不是非常擅長,或者是並沒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時,我們時常會找到這個擋箭牌。

真的是這樣嗎?採銅老師根據這個問題引入了一個在互聯網創業圈非常流行的一個模型:MVP(最小化可執行產品)。該模型指的是,我們在設計一個產品的時候,並不一定要等到產品各項功能完全開發出來再推向市場,而是在產品部分核心功能完成的情況下或者是一個能滿足用戶核心需求的產品原型出現後就可以把它推到小規模的市場中進行驗證,看該產品是否真正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如果滿足,就迅速推廣到更大的市場;如果不滿足,也可以在成本很小的條件下迅速調整自己的方向。

對於我們自己的個人成長同樣可以採用MVP原則。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在做了一些最基本的準備後迅速投入到該事情中來,並儘快做出一部分可以看得到的成果,交給最值得你信賴的幾個朋友檢驗,並給予你一些有價值的反饋供你參考,從而可以進行有效的調整。通過這種不斷循環的行動-》反饋-》行動,相信你會更加容易達到你的預期。而如果只是一味的等待,等待你所謂的準備好了,天知道你什麼時候準備好,準備成什麼樣子才準備好,不要自己再欺騙自己了。

在實踐MVP模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幾個原則:

  1. 批評對我們來說是有效的反饋,僅此而已
  2. 我們要時刻進行復盤

這個對於自己也是非常有指導意義的,筆者知道自己現在的寫作水平還遠遠比不上頭條上很多作者的文筆,自己的演講水平也是很初級的階段,一上臺就會很緊張,可是筆者願意邁出這一步,不斷嘗試著寫文章,向頭條投稿,獲取反饋,向朋友徵詢反饋,調整,再投稿,再被拒。就這樣週而復始,通過這一步步的小成果來得到反饋和調整。同樣,自己通過一次次小分享,來提高自己臨場演講能力,並從朋友眼中得到他們眼中我演講的時候的問題,從而幫助我快速成長。


如何成為牛人?《精進》給我們9條建議

以問題為主導

想想我們如何選擇讀哪本書呢?大多時候都是聽的周圍朋友的推薦對吧。想想我們又是如何開始讀書的呢?按照目錄一頁一頁的讀,勾重點,記筆記對吧。大多數人還是按照學校裡劃重點的方式來讀書的。直到我們完全讀完一本書,我們才會根據自己記的筆記和劃的重點分析出自己可以從這本書中收穫些什麼,至於收穫的這些對於現在的我有沒有具體的用處,並沒有多想。似乎只要是金子總會閃光的時候,知識只要有價值,遲早都會有用上的那一天。真的是這樣的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對“主題閱讀”有了解。主題閱讀確實是一種功利性極強的讀書方法,它要求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圍繞著一個特定的主題在大量書籍中鎖定一部分和主題密切相關的內容,然後重點閱讀,其他部分一律忽略;但同時主題閱讀也充分調動了我們的主觀能動性,不再讓我們成為一個書奴,被動地接受書中的信息,而真正成為了書的主人;另外主題閱讀的人由於是主動性的讀書,所以他從書中收穫來的知識能更加有效地和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連接從而更加完善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構。

當然主題閱讀本身門檻比較高,不適合我們所有人。可是這種學習思路不是值得我們借鑑嗎,只有我們真正明確我們自己想從學習中得到什麼,我們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從大量的信息中篩選出那些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東西重點的學習,不是嗎。


如何成為牛人?《精進》給我們9條建議

整合信息才是王道

還是前面讀書筆記的例子,我們往往記了筆記畫了思維導圖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殊不知不管是記筆記還是畫思維導圖都僅僅是一種手段,幫助我們更加方便的整合信息的手段。而我們要整合新得來的信息,就一定要和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連接。採銅老師提出了四個問題幫助我們更好的疏通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

  1. 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我已具備了哪些相關的知識。
  2. 我又學到了哪些新知識?這些知識對原有知識進行了何種補充和挑戰?
  3. 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且這些東西我通過簡單的探索就可以瞭解?
  4. 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無法輕易獲得解答,同時又有價值成為我長期探索的問題?


如何成為牛人?《精進》給我們9條建議

整合後還需要解碼

我們這些直男在和女生相處的時候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當女生說出某句話後就真的以為對方表達的是內容本身比如“我病了”,而我們也往往針對內容本身做出回應,比如“多喝水”。結果呢,你懂的,活該我們終孤身了。同樣的,當我們學習某類知識的時候,如果我們僅僅關注內容本身而不去關注該知識生效的條件以及該知識的延展,我們就很難真正地運用該知識。

比如說我們學了番茄鍾工作法,如果我們僅僅學了內容,就可以了嗎?番茄工作法不就是說我們應該把我們的時間分成一個個番茄鍾,每個番茄鍾大概是二十五分鐘,番茄鍾之間是五分鐘的休息時間,在這番茄鍾內,我們只允許做一件事情,也只能做這麼一件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暫時放在一個清單裡,等下一個番茄鐘的時候再做篩選。那麼我們難道不需要研究番茄鍾工作法是不是適用於我們所做的所有工作呢?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它適用於什麼樣的事情呢?它又不適用於什麼樣的事情呢?我在這一個番茄鍾內如果有一個人突然有緊急的事情找我,我應該怎麼處理呢?這些都是番茄中工作法本身沒有告訴我們的,需要我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進行解碼或者是翻譯工作,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一套流程。知識不持久,技能才持久。


如何成為牛人?《精進》給我們9條建議

檢驗我們學習的某部分知識是否真正具有價值,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這部分知識是否能夠在我們有需求的時候得到調用。而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在現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知識爆炸的時代 ,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充斥到你腦子裡。那麼如何做呢?這個時候只有通過某種方式把我們學到的這部分知識轉化為我們的某部分技能的一部分,在我們平常的工作和生活能自然而然的運用上,這部分知識才真正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可是似乎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明顯的培養成某部分技能。採銅老師建議我們,面對這種類型的知識我們可以採用寫作操練,遊戲操練,設計操練的方式來讓這些知識成為我們培養思維技能的一部分。

上面也提到了,我每讀完一本書,都會在頭條上寫一篇和這本書相關的文章,把書中的內容融入到自己的寫作技能以及思考技能中,同時自己也會組織一些線下分享把自己從書中學到的東西通過分享的形式讓更多人知道,同時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反饋。


知識需要跨學科融合

還記得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學校裡會分文科班和理科班,我們也流行著像“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流行語,這些現象不知不覺在我們心裡留下了這麼個印象:這個世界是可以分為一個個學科的,我們只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學好幾個學科,其他的不用管太多。是這樣嗎? 採銅老師告訴了我們,上面的論點是我們從小就走進去的一個誤區。這個世界本沒有學科的劃分,所謂的學科只是我們人類為了推廣教育人為的進行分類,這樣就把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繫切割開來,給我們不明就裡的學習者造成了一種似乎學習某一樣就夠了的錯覺。

那麼我們需要怎麼做呢?首先當然是察覺到這種思維的誤區,保持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一旦我們發覺自己在面對一個新奇事物的時候一個小人告訴自己這不是自己應該關注的時候,另外一個小人就應該馬上跳出來趕走TA。保持好奇心是我們成長的必要條件。在這基礎上,有意識的把一些看似不關聯的事物或者知識列出來,嘗試把它們關聯起來。關聯的方式包括了遷移,印證以及互補。

當你手裡只有一把鐵錘的時候,看什麼都是釘子


如何成為牛人?《精進》給我們9條建議

合理的過濾信息

上面提到過,現在的社會信息爆炸,我們被太多信息充斥著大腦。所以採用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對信息進行過濾何其重要。

  • 精選可信賴的信息源
  • 不追逐當下流行或過熱的信息
  • 重事實信息,輕觀點和評論
  • 定期閉關,屏蔽外界紛擾


如何成為牛人?《精進》給我們9條建議


關閉不可能的聲音,擁抱一切可能

每當我面對一件事情,有個小人對我說“我不可能做到"的時候,另外一個小人也會跳出來對我說“還記得那個每次看視頻都會讓你感動的流淚的那個澳大利亞人力克胡哲嗎?”是的,就是這個可愛的澳大利亞人,一個生下來就無四肢的人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這麼一個道理:“關閉你腦中的不可能開關,你的生活就會充滿一切可能。”


有時候混亂一點也未嘗不可

一提到“混亂”一詞,我們往往嗤之以鼻,總是提倡任何事情都要事先做好詳細的計劃,按照計劃一步步有條理的完成。採銅老師在書中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也需要那麼一點看似雜亂無章的情況,幫助我們打開我們的思維。無論是波諾通過小蝌蚪聯想到如何培養教師的問題,還是村上春樹通過棒球聯想到要當作家的夢想,無一不告訴了我們:擁抱意外和混亂的情況,我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收穫。

選幾天故意調整自己習慣的作息時間,時不時整理自己的書櫃,改變各本書的位置,上下班的時候故意走一些自己少走的路,聽一些自己很少聽的風格的音樂,看一些很少看的電影,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每天給自己那麼一點點新鮮的刺激,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感受的。


寫在最後

當然,除了自己列出的這些外,採銅老師還介紹了不少幫助我們成為牛人的方法,比如思維導圖,思維矩陣這些幫助自己思考的工具,為自己的學習設置挑戰項目的方法。其實方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具備了牛人的思維了呢?當你真正具備了上面小7列舉的那些思維方式後,相信你已經在成為牛人的路上邁出了很堅實的一步了。小7也在成為牛人的路上前進著,請和小7一樣想法的朋友們在《精進》和頭條的陪伴下一路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