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作文引名句表示堅貞、高潔、節操高尚,下面哪首會獲得更高的分數?比這倆還好的是啥?

佳思佑語文


你好,我認為蘇軾的《贈劉景文/冬景》更合適用於大考作文中。

《贈劉景文 / 冬景》

宋代•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下面我們分析三首詩中,為什麼我認為蘇軾的《贈劉景文/冬景》會更合適一些。

一、《寒菊/畫菊》一詩的意境並不適合作用於大考作文中。

《寒菊/畫菊》是首鄭思肖的詠物抒情詩,詠的是菊花,抒的是己情。

我們來看一下當時這首詩的創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寫於南宋滅亡以後,詩人是一位南宋末年的愛國詩人,在南宋滅亡後鄭思肖一直隱居蘇州的一處寺廟中,終身沒有在新朝中出仕為官,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忠於故國的高尚情操和絕不俯首新朝的崇高氣節。

“寧可抱香枝頭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詩人運用隱喻的手法表達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凌然氣魄。這句詩的意境是完全由詩人那一腔愛國熱血和忠於故國的情感所構成的,如果引用這首詩在大考作文中,會略有偏激感。

二、《白梅》一詩所表達情懷並不適用於當下社會所需要的情懷。

想要真正理解一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一定要了解詩人本身。

王冕是一位出身貧寒的詩人,他是依靠自學成為了畫家和詩人,但王冕一生都不曾出仕為官,因為王冕鄙棄上層社會的汙濁,所以他一生布衣,歸隱田園。

“不同桃李混芳塵”表達的詩人不願意與世俗同流合汙,將自己比作白梅,又講為仕之人反比作桃李,表達了不願獻媚世俗的高尚情操。

這首詩,詩人通過自比、反比、對比表達了自己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生態度。

詩人追求的是什麼?是隱士,是歸隱田園,一介布衣的出世生活,所以這首詩表達的情懷並不適合當下社會需要的情懷。

三、《贈劉景文/冬景》合適於大考作文中,合適在哪裡?

1、合適在積極向上同時又保持高尚情操的表達情感上。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荷花和菊花都是歷代詩人經常引用詩中引以自喻的花。詩人同時用荷花、菊花同時比喻,前後形成鮮明的相襯效果,表達出了鬥傲風霜、尤然勁節的高尚情操。

2、合適在詩的平穩,踏實。

這首詩中第一句的“枯敗”同第二句“繁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並沒有引用過多的情感和詠物去表達情感,給讀者一種踏實穩重、恰到好處的讀感。而這樣的感覺,並不會給讀者一種過於偏激和極端的處世思想,所以這樣平穩、踏實的態度更適用於作文中。

3、合適在詩的意境更適用於在作文中表達。

這首詩的意境上,是積極向上的,並非為表達高尚情感而就要做出“與世獨立”的人生態度,而是鼓勵,激勵人要在世俗中保持本心,保持高尚的節操,這才是當下社會需要的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所以更適用於作文中。

以上僅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感官在感知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