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作文引名句表示坚贞、高洁、节操高尚,下面哪首会获得更高的分数?比这俩还好的是啥?

佳思佑语文


你好,我认为苏轼的《赠刘景文/冬景》更合适用于大考作文中。

《赠刘景文 / 冬景》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下面我们分析三首诗中,为什么我认为苏轼的《赠刘景文/冬景》会更合适一些。

一、《寒菊/画菊》一诗的意境并不适合作用于大考作文中。

《寒菊/画菊》是首郑思肖的咏物抒情诗,咏的是菊花,抒的是己情。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写于南宋灭亡以后,诗人是一位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在南宋灭亡后郑思肖一直隐居苏州的一处寺庙中,终身没有在新朝中出仕为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忠于故国的高尚情操和绝不俯首新朝的崇高气节。

“宁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人运用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凌然气魄。这句诗的意境是完全由诗人那一腔爱国热血和忠于故国的情感所构成的,如果引用这首诗在大考作文中,会略有偏激感。

二、《白梅》一诗所表达情怀并不适用于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情怀。

想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一定要了解诗人本身。

王冕是一位出身贫寒的诗人,他是依靠自学成为了画家和诗人,但王冕一生都不曾出仕为官,因为王冕鄙弃上层社会的污浊,所以他一生布衣,归隐田园。

“不同桃李混芳尘”表达的诗人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将自己比作白梅,又讲为仕之人反比作桃李,表达了不愿献媚世俗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诗人通过自比、反比、对比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诗人追求的是什么?是隐士,是归隐田园,一介布衣的出世生活,所以这首诗表达的情怀并不适合当下社会需要的情怀。

三、《赠刘景文/冬景》合适于大考作文中,合适在哪里?

1、合适在积极向上同时又保持高尚情操的表达情感上。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和菊花都是历代诗人经常引用诗中引以自喻的花。诗人同时用荷花、菊花同时比喻,前后形成鲜明的相衬效果,表达出了斗傲风霜、尤然劲节的高尚情操。

2、合适在诗的平稳,踏实。

这首诗中第一句的“枯败”同第二句“繁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并没有引用过多的情感和咏物去表达情感,给读者一种踏实稳重、恰到好处的读感。而这样的感觉,并不会给读者一种过于偏激和极端的处世思想,所以这样平稳、踏实的态度更适用于作文中。

3、合适在诗的意境更适用于在作文中表达。

这首诗的意境上,是积极向上的,并非为表达高尚情感而就要做出“与世独立”的人生态度,而是鼓励,激励人要在世俗中保持本心,保持高尚的节操,这才是当下社会需要的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更适用于作文中。

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官在感知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