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是中國人定的,還是西方人定的?為什麼和洋歷時間相近?

qSy112233864喜樂孩子


你這裡提出了洋歷,不知道是什麼歷。還有人提出了干支歷,更是不知所云一派胡言。

只有陰曆陽曆和陰陽曆。

陰曆就是根據月圓月缺來制定每個月的時間,直觀。陽曆就是根據日出日落來記錄一天的時間,準確。

但是,陰曆不能準確表達一年的時間,陽曆不能直觀表達一月的時間。

於是就有了融合二者的陰陽曆。

中國採用的就是陰陽曆。

那個說干支歷的哥們,說的是紀年,又弄不懂中國古代紀年的基本方法手段,所以發明了干支歷這個概念。曆法只是為了記時間。

簡單說吧,抬頭望明月,看月圓月缺,最容易記住一個月的時間。

可是也有缺陷,那就是,十二個月圓月缺,與真正意義上的一年,從日出日落為一天的角度衡量,差距很大很大。

所以我們聰明的先人發明了一種方式,用月圓月缺的方式記錄每個月的時間,初一十五,大家一說就明白,抬頭一看就清楚。然後用頒歷的方式告訴大家,今年有沒有閏月。

閏月就是每隔幾年就加上一個月,這樣就跟日出日落的一個迴歸年基本對上了。

春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採用19年7閏的方式,很準確了。

我們是農耕民族,需要根據日曆來指導農作,所以頒歷的主要目的是指導農耕。古代頒歷是個非常隆重的儀式,天子為諸侯頒歷,也就是給他們個月份牌,告訴他們初幾播種,初幾收割。

古人就知道幾時幾刻春分秋分,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清楚,太陽昇起的早晚、天長天短是有一個迴歸週期的。古人把這個週期分成24等份,每個等份叫一個節氣,相當於我們圍繞太陽公轉的15度。所以今天你看電視,主持人告訴你今天幾時幾分幾秒是什麼節氣,就是說地球此時到了這15度,非常準確。

二十四節氣根據的是太陽曆,我們聰明的祖先,採用陰陽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同時滿足舉頭望明月知道初一十五、記住節氣播種收割不誤農時的需要,很了不起吧?

現在,我們都用陽曆。用陽曆我們能大致知道節氣,比方說,上半年5號前後一個節氣,21號左右一個節氣,下半年,7號左右一個節氣,23號左右一個節氣。二分二至大家都能記得請,清明節基本都是4月5號,這些都是因為二十四節氣的依據是陽曆。


chiyinqi


中國人民的祖先定的,二十四節氣歌是中國人民的祖先定的,四大發明。地動儀。都是中國人民的祖先定的。


用戶姜愛國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祖先們智慧的結品。產生於我國的黃河中游地區。經過兩千多年的萌芽`探索、總結,到公元前132年就已定型。二十四個節氣名稱第一次出現在《準南子》一書中。國家首屆向全國推薦的優秀傳統文化圖書《中華二十四節氣》一書中有詳細解讀。二十四節氣是以太陽迴歸年劃分的,屬陽曆的範疇,與之相配合的還有七十二物候,是以自然界的動植物物象變化為參考依據的。這裡的節和氣是兩個概念,每月一個節氣,一箇中氣。前面的叫節氣,後面的叫中氣,合起來叫節氣。二十四個節氣有三個時間概念,一,節氣點,指交節氣那一刻,二,節氣日,指節氣到來的那一天,如清明日,三,指從上一個交節點到下一個交節點的這十五天。二十四節氣雖然只有四十八個字卻包含了天地物象的諸多信息,是純自然現象的定位。這是華夏古代農耕大國文化核心中的核心,節氣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妙不可言。希望大家多瞭解傳統文化中最重要和伏秀的內容,傳承好中華文化。




白雲藍天綠草地


這是我們的華夏文明,只有中國有。就像那麼多宗教,只有炎黃子孫的道教,講過三魂七魄的理論,超越任何文明,還有所謂的科學,感覺是在進步,實際大部分人類的智慧和身體都在倒退,你們小時候學的物理化學幾何,還有微積分能用多少,還有你們學的外語,關鍵每天能遇到外國人交流嗎?很多事情都在本末倒置。



廣佈通神壇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1][2]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3][4]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5][6]2019年7月,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與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正式成立。[7]


三僚風水傳承


二十四節氣可以說是非常準確的計算了一年的具體時間長度,這種算法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計算方式,可以說它的算法比農曆要早的很多,它們之間的用法和麵對的人是不同的呢。

二十四節氣是準確的計算地球公轉的時間的,這個是非常精確的計算方式,對於大眾老百姓來說,也是沒辦法具體生活中應用的。而農曆更偏向於大眾老百姓的應用,記錄日期。


炎戌先生


二十節氣,是我國特有,肯定是我國先人制定的,不是國外西方人定的。為何會與洋歷時間相近,那就要對曆法來源有所瞭解才弄得明白清楚了,也要對曆法概念不混淆才可。比如陽曆陰曆干支歷,新曆舊曆皇曆,公曆農曆,中歷西曆洋歷。


我國人歷來重視陰陽說。並把太陽定為陽,月亮稱為陰,以觀察太陽運行而制定的歷法稱為太陽曆,簡叫陽曆。以觀察月亮運行而制定的歷法叫太陰曆,簡叫陰曆。以干支紀時而制定的歷法叫干支歷。新曆舊曆是以一時間點劃定,之前的叫舊曆,之後的叫新曆。我國以1911年民國前稱舊曆,以後叫新曆。1911前是皇朝,曆法由皇家定,那時由皇家制定的歷會叫皇曆。中國的歷法叫中歷,中國之外的叫西曆或洋歷。農曆是我國特有的,是陰陽合曆。公曆是現世界通用的,實質上是從陽曆改造而成的。曆法用於紀時,各有特點,有的也有共通的,所以有人分辨不清。


曆法是按一定法則,組合年月日時等計算單位,構成單位之間換算的方法,以供計量時間之用。從古之今,世界各國通用的歷法,種類繁多,如古埃及曆,古巴比侖歷,古希臘歷,猶太曆,儒略曆,格里曆,伊斯蘭曆,印度歷等,我國有陽曆,陰曆,農曆,干支歷,以朝代論,有夏曆,周曆,漢歷,唐歷等

我國古人很早就會觀察太陽月亮的運行,並依此而制定陽曆陰曆。二十四節氣就是依據陽曆而定的,所以從陽曆看節氣誤差不大,較固定,僅有前後一天之差,易記。從陰曆看差異就大,不易記。現在使用的公曆,又可說新曆,或洋歷西曆格里曆,其實質就是從太陽曆改造而來,其前身是儒略曆,儒略曆也是太陽運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與我國的陽曆很近似,所以,我國使用的節氣時間與公曆非常接近。這也體現了我國古人的智慧。


樹德漢碩


當然是我們舊祖先發明的,我們有五千年文化歷史,


手機用戶25167669440


農曆也叫陰曆,是按月亮繞地球公轉週期計祘的歷法。二十四節氣是按地球繞太陽公轉週期推祘的,和陽曆同步。是農耕不可少的參照物,是我國古代先民從實踐中摸素,觀側制定的本土曆法,又經過歷代曆法家不斷改近而非常科學實用的歷法(時間表),由其在黃何流域,在西安非常準確。


品山103510031901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歷史上的老農或庶民根據時令,生產勞動經驗而發明的,特別適合黃河流域,也就是說是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結晶。如四立為氣侯四季的開始,二分,二至,芒種,穀雨,霜降,白露,暑相連,小大寒等等,表示天長短,天寒暖,作物播種收穫狀況及時間。

總之二十四節氣為中國之發明。[玫瑰][玫瑰][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