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全文主要寫什麼?

用戶371459710263


《呼蘭河傳》全書由七章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1一2章)蕭紅用細膩的筆觸寫了呼蘭河小城的風土人情。有跳大神、放河燈,四月初八娘娘廟大會,扭秧歌等。

第二部分(3一4章)蕭紅詩意地寫了我祖父和後花園所構成的三位一體的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5一6章),生動地描述了小城的故事。具體有小團圓、二伯、馮歪嘴子的故事。它打破了傳統小說對人物、情節、結構的處理方式,以情貫穿全篇。是一部無主要人物,無連貫情節,無確定主題典型的“三無小說。”

用蕭紅自己的話

說就是:有各式各樣的生活,有各式各樣的作家,也就有各式各樣的小說。”

通讀全文,我感覺生活在呼蘭河的人們,向世人傳達出這樣的一些心理狀態:

1,迷信愚昧無知。

2,自私自利,自掃自家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小農經濟狹隘的意識。

3,冷漠,麻木不仁。

4,看客心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喜歡幸災樂禍,把別人的痛苦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

蕭紅(1911年6月1日一1942年1月22日),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被譽為20世記“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

她乳名榮華,本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有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她幼年喪母。

1932年,結識蕭軍。

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

1935年,魯迅先生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

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

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

總之,蕭紅童年不幸,長大後,個人感情生活也磨難多多,所謂“千古紅顏多薄命”,“情深不壽”,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支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雲淡風清1883506


《呼蘭河傳》,寫的是蕭紅小時候在呼蘭河村的生活。慈愛的祖父,嚴厲的祖母,愚昧的鄉民,可憐的婦人與女孩,東北特有的氣候風土環境……

這部作品,很難嚴格地界定,到底是小說還是散文。作者用散淡的筆觸,記錄下幼年時一個一個的場景,既沒有明確的主題思想,更談不到“革命性”“鬥爭性”,就像一個青年,與朋友講述幼年時的點點滴滴。

但是,作品寫得實在是美。並且完全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很少居高臨下的批判,更讓作品有一種真實得令人心疼的美感。

人到中年。再讀《呼蘭河傳》,仍會不自覺地跟著作者,穿越回到自己的童年。


棲鴻看紅樓


是作家蕭紅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太約寫於一九三八至一九四零年 。以作者童年的生活經歷為線索。描寫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情世故風土舊俗等方面內容。 揭露了封建社會的一些陳規陋習造成的社會災難。著中主要人物為我,二伯,馮歪嘴,祖父,小團員媳婦等人物。


東方禮讚


回憶童年生活時光的長篇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