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精神永存!致敬"時代楷模"李夏紀錄片《生如夏花》

為落實中央紀委關於做好學習宣傳李夏同志先進事蹟的要求,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安徽省紀委推出"三個一"計劃,即拍攝一部紀錄片、舉辦一場事蹟報告會、創作一部戲劇作品,以期全方位再現李夏同志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受省紀委委託,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接了"一部紀錄片"——

《生如夏花》的創作。 該記錄片已於昨晚22:00在安徽衛視播出。

生如夏花,精神永存!致敬

李夏,一普通的基層幹部,終其一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撲下身子,一心為民。8年的時間,他把自己從一個城裡人變成了一個地道的村裡人,也讓自己成為群眾心中的"貼心人"。

2019年8月10日,第9號颱風利奇馬,在我國浙江省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6級,底層中心風力最高持續風速超過每小時240公里。受利奇馬的影響,位於安徽省東南部的績溪縣普降大到暴雨,尤其是距離績溪縣城70多公里的荊州鄉,3小時內降雨量達96.5毫米,多處出現山體塌方、道路中斷的險情。

洪水直接威脅著荊州鄉兩千多戶村民的安全,救災搶險,就是和颱風搶時間,與暴雨拼速度。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果斷放棄週末回屯溪與家人團聚的計劃,主動請纓衝向了一線。

從8月10日下午的3點35分開始,李夏和同事們就馬不停蹄,相繼趕往鄉敬老院和附近村民家,幫助轉移、安置群眾。確保了群眾的安全的同時,李夏自己卻遭遇不測,抗災途中,突發山體塌方,滾滾而下的泥石流將李夏瞬間埋沒。歷經13個小時的搜救,第二天人們在距離事發地點約2公里意外的王仙莊找到了李夏,並且確認遇難。

噩耗傳來,績溪縣長安鎮和荊州鄉的村民們悲慟萬分,人們無法接受親切的小夏書記就這樣離他們而去。

作為一名基層紀檢幹部,李夏的較真是出了名了,一直以來他以持久的耐心,善意的真誠,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起案件,讓辦案對象心服口服;作為一名扶貧幹部,李夏的熱心有口皆碑,不僅以切實解決貧困戶的生活困難為己任,更給予他們從未有過的尊重;作為一名聯村幹部,李夏的責任心有目共睹,自費請來菊花種植專家解決村民們的種植難題、修路致富、發展集體經濟,為群眾帶來"看得見"的實惠,真正走進群眾的內心。"有困難,找李夏"成為田間地頭口耳相傳的佳話。

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這是李夏寫在工作筆記扉頁上的這一句話,也是李夏同志奮鬥精神的真實寫照。因為喜歡和群眾在一起,李夏一次次放棄回城的機會,向偏遠山區"逆行",留給家人遠行的背影。雖然在績溪縣最偏遠的荊州鄉工作還不到1年的時間,但是李夏已經已經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認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走訪貧困戶、組織護收工作、辦理棘手案件,時時捧出一顆真心,他用真誠換來尊重,用實幹贏得信任,一步一個腳印,不辱使命,踐行初心。

把村民放在心上,把孩子養在手機裡,因為常年在外工作,李夏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數,但是他依然是妻子眼中溫柔的丈夫,孩子眼中無所不能的爸爸,媽媽眼中孝順的兒子。

英雄遠去,思念不竭。李夏離開後的一個月,李夏幫扶長安鎮高楊村的鄉親們種植擴大的千畝菊花盛開了,村民們將採摘的第一束菊花獻給遠在屯溪的李夏。白露時節,荊州鄉下胡家村的山核桃碩果累累,村民們第一時間想把豐收的消息捎給李夏,想讓李夏書記嘗一嘗他們親手加工的山核桃。女兒彈奏起爸爸生前最愛聽的鋼琴曲《送別》,和爸爸告別……太多的不捨,太多的思念,最終化為媽媽對兒子的殷殷囑託:"要是可以再重來一次的話,我希望兒子要把自己保護好,你只有把自己保護好,才可以保護更多的人。"

在李夏同志犧牲後,安徽省委追授李夏同志"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省委、省政府追授李夏同志安徽省"人民滿意公務員"稱號;省直有關部門追授李夏同志"全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安徽青年五四獎章"稱號;安徽省委將李夏同志先進事蹟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鮮活教材;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李夏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為了致敬時代楷模,發揮榜樣示範作用,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紀錄片《生如夏花》。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抽調精幹團隊,歷時兩個月,採用4K技術,完成多地拍攝,攝製組深入李夏曾經生活工作的地方,採訪他眾多他生前的同事、朋友和親人,用飽含深情的鏡頭,紀錄李夏同志閃光的足跡。該片選取李夏先進事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從工作、生活、情感、性格等多角度追溯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塑造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生動飽滿的"時代楷模"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