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詞是先有意後選牌,還是牌在意先?

慕斯威亞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經過多年的學習,自己認為是先有意後選牌,提出幾點理由和大家商榷。

首先,弄清“詞”的起源和“詞牌”的定義。“詞”起源於樂府民歌,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兩宋。“詞牌”是詞的格式名稱,每個詞牌都有自己的格式,有的只有一種格式,有的還有多種變格,存在“一詞多牌,一牌多名”的現象。即一首詞可以有多個不同變格,同時,一首詞可以有多個詞牌名稱。詞人就是根據這些格式填詞的。

其次,不同的詞牌名,表達“詞”的意境不一樣。不同的詞牌名規定不同格式的字數、句型,不同的平仄句式,所表達作者的思想內涵就不一樣。如“蝶戀花”和“滿江紅”表達內涵不同,“念奴嬌”和“點絳唇”作品表達的思想、敘述事物也不一樣。所以,不同的詞牌名,表達作者主旨不同,表達的意境也不同。

再次,詞按字數分為小令、中調、長調,58字以內為小令、59至90字數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詞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不同的詞牌不同的格式,所以,表達內涵也不一樣,詞牌名也不是詞的題目。

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讓我們大家一起學習詩詞文化吧!(網絡圖片)





葛諸亮


我是書香墨染文學,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寫古詩詞也才有一年的時間,剛開始是亂寫,靈感一來就寫了,起初沒有考慮平仄和押韻,思想上也就沒有太多的束縛,創作數目也不少,但可想而知,質量著實不高。


後來,慢慢地對質量也有要求,開始研究詞的平仄格律,按要求來填詞。一開始確實無從入手,從《浣溪沙》到《浪淘沙》,從《鷓鴣天》到《如夢令》,想表達的也就一個意思,但是為了滿足格律和押韻,換了一個又一個的詞牌名,有時候還不了了之。


前不久和幾位前輩交流,他們給的建議是:關於平仄不必過於嚴格,朗朗上口即可,但是韻腳一定要做到。想好了內容,立意後選擇一個不太長的詞牌名開始填詞,先是按字數填,暫時不管格律,寫完後修改,先滿足韻腳,最後對照平仄,沒有相差很大即可。

寫古詩詞遠遠沒有寫現代詩來得容易,需要投入更多的心思,需要更多的底蘊。怎麼看都覺得自己寫的東西都不行的時候,眼界就提升了。然而也是瓶頸,創作是一種臺階式的過程,而不是波浪式地發展。當創作達到的瓶頸,不要著急,停下腳步多讀書多積累,底蘊自然而然就有了。

分享最近寫的一首詞,希望文友提出批評指正:


浣溪沙·遊鄉偶成

一碧晴空柳樹新,紅棉海棠競相繽。喧囂市井漸絕音。

暮靄紅塵雲雨散,農田曠野馬牛吟。人家煙火入鄉親。

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帶去些許的啟發,謝謝!


書香墨染文學


常規是現有意後選詞牌

詞人的寫作能力是日聚月累的積澱,靈感的產生往往是瞬間的。這種靈感就是所說的意,也可以簡單理解為詞人要表達的一種情感和意願,這個時候如果詞人想填詞創作,他就會根據內容的多少和情感的基調選擇一個恰當的詞牌來填詞。

也有一些詞人喜歡或善用某個詞牌

一個詞牌的韻律和格局往往在一個詞人腦海中形成烙印,或者有些此人特別喜歡某首詞章而相對固化的喜歡某個詞牌,然後有靈感的時候經常運用該詞牌。詞牌的選擇也與詞人的風格有關。一些詞人的風格相對固話,他所選用的詞牌也可能相互固化。另外,對於一些有深厚積澱的詞人來說,有了所謂的“意”後他們完全有能力靈活處理將其填在喜歡的詞牌中。對於詞人來說,填詞應該是很隨性的感覺,所以先定詞牌也未嘗不可。

詞人會友或採風時偶有“命題”式填詞

詩詞協會偶爾舉行一些採風活動,詞人之間也常會友小聚,小酌後興致被激發起來,常有人提議以同題填寫固定的詞牌。雖然“意”和“詞牌”都被固化,但是詞人們往往會創作出風采各異意境非凡的佳句。

小結

填詞作為一項藝術創作多遵循一般規律,但是文人的創作又常常喜歡自由和隨性。所以填詞有根據意去選擇適合的詞牌,也有先確定詞牌而後確定意者。


俗人老李


言由心發時,自然是先有意,有了靈感,有想寫的內容,才會去選擇合適的詞牌。

詞意是低沉、哀怨、婉約的,就不能選激昂明快的詞牌。

如果詞意是痛快淋漓、激情四射的,就應該選《念奴嬌》、《沁園春》等詞牌。

當有意練習某一詞牌,或者唱和,次韻他人,或活動、聚會指定詞牌,則根據詞牌特點去發揮才華了。這就有點類似於命題作文。因為詞牌一旦確定,格調、格律、用韻就受到限制,對意境發揮或多或少會產生影響。



野風狂生MrWildWind


《詩法》中說:“總而言之,一詩之中,必先得意;一意之中,必先得句;一句之中,必先得字。先得意,後得句,不待求索者,上也。若先得句,因句之所在而生意,或先或後,使意能成就其句之美者,次也;若先得字,因字而生句,因句而生意,意復與句皆成其字之美者,又其次也。”所以,決定詩作的高下,關鍵是看它能否達到“意先言後”。


雪狼先生


如果想創作出好的詩歌(詞為詩的一種)或其他文學作品,必須首先立意。

靈感未至而勉強進行詩歌創作,就成了"為做詩而做詩“。

只有靈感觸動,或心中已有滿意的句子,然後根據構思或所形成的句子的需要,再選擇合適的詞牌去填詞,才能填出情景交融的佳構。


四維求索


心中無意怎填詞?

詞牌在表達情感內容時是各有所屬的,憑著新詞的內容去選擇相應的詞牌是為妥當。書法講究意在筆先,愚以為詩詞亦是如此。

如果先選詞牌再去創作,那隻能是填詞練習,以熟習詞牌為目的,是心中無意的寫作,難出意境。


粵北空谷


填詞先意後選牌

“詩以意為主,文辭次之。”這是宋劉貢父在《中山詩話》中說的。王船山在《薑齋詩話》中也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煙雲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又錢良擇在《唐音審體》中雲:“……(詩)以命意為主。命意不凡,雖氣格不高,亦所不廢。意無可採,雖工弗尚,所謂寧可為有瑕玉,勿可為無瑕石”。又袁枚《隨園詩話》,引述吳西林處士言:“詩以意為主人,以詞為奴婢;若意少詞多,便是主弱奴強,呼喚不動矣”。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亦指出:“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太修飾也是好的。”“詩主一意”,這是我國傳統創作論中的一貫主張。

一篇文章,一首詩,必以意串,無“意”之作,必定神情散漫,雜亂無章,只是語言材料的堆砌而已。詩詞講究立意,還強調“意在筆先”。元黃清老在《詩法》中說:“總而言之,一詩之中,必先得意;一意之中,必先得句;一句之中,必先得字。先得意,後得句,不待求索者,上也。若先得句,因句之所在而生意,或先或後,使意能成就其句之美者,次也;若先得字,因字而生句,因句而生意,意復與句皆成其字之美者,又其次也。”所以,決定詩作的高下,關鍵是看它能否達到“意先言後”。


博古通今寓強哥


其實填詞是先遊意後有詞牌,還是先選詞牌再填詞都是存在的。如果偶得一句或一意,感覺創作不了比較長的,就會選擇小令或中調。感覺心中所要表達的較多,就選擇一個長調。

有時候作詞,就是純粹喜歡某一個詞牌,或者希望寫一個什麼詞牌,然後再開始進行創作。

這個不必要糾結,根據自己當時的具體創作心情和具體情況安排就好了。


無心隨墨


填詞應該先選擇詞牌,詞牌定下了,再按照詞牌的不同內容,也就是“意”。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句數,不同的結構,不同的平仄,不同的韻式,不同的篇章,這些不同的因素,決定了詞牌的不同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