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頭、守路口!廣東首次開展森林防滅火“桌面+現場”應急演練

包山頭、守路口!廣東首次開展森林防滅火“桌面+現場”應急演練

森林消防隊員迅速集結,村民緊急疏散,滅火機、消防水車、通訊保障無人機聯合作戰,一個多小時後,熊熊大火全部撲滅。

3月27日,省應急管理廳指揮中心在場人員神情嚴肅,緊盯大屏幕,實時關注並通過視頻指揮現場滅火情況。

這是由省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省應急管理廳、省林業局、清遠市政府聯合組織,廣東首次開展的清明期間森林防滅火工作桌面推演。

省應急管理廳表示,清明節歷來是森林火災高發期。我省各地將採取“包山頭、守路口、盯重點、籤責任、打早小”等多項措施,加強清明節期間森林防滅火工作。

包山头、守路口!广东首次开展森林防灭火“桌面+现场”应急演练

緊急疏散+立體撲救

連州“山火”1個多小時撲滅

此次演練,採取“桌面推演+現場處置”形式,分為工作部署、值班值守、火源管控、火情處置、小結講評五個階段。重點檢驗清明期間各級責任人森林防滅火工作責任落實情況、基層森林防滅火工作措施落實情況,模擬發生森林火情後各級應對森林火災的動員能力和處置能力。

在最為“驚心動魄”的火情處置演練中,由於村民違規用火,不慎點燃樹木,火勢迅速蔓延開來,清遠市連州市保安鎮卿罡村“發生”森林火災!

該鎮值班領導緊急調度鎮村森林消防半專業隊伍,前往現場撲救。

然而,火場地形複雜,風力較大,植被為純松林,火強度大,已燃燒2個小時,火情一時難以控制。“鎮撲火指揮部請求連州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派出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支援滅火。”

“各位隊員,馬上集合!”數十名戴著頭盔口罩、身穿橙色森林消防服的隊員迅速集結,背上滅火機、坐上消防車奔赴現場。

“跟著我們,立刻離開!”與此同時,山裡的10名群眾正在田間勞作,火情發生後,在鎮政府、公安人員的幫助下,順利轉移到安全地帶。

抵達火場後,現場指揮官下達撲火指令:“第一中隊撲打1號區域,第二中隊撲打2號區域,第三中隊撲打3號區域。請馬上出發,注意安全!”

連州市專業森林消防隊伍衝入火場。風力滅火機呼呼開動、消防水車向火苗強力噴射、二號工具撲打地面火……一場立體的滅火行動鋪開。正在緊張之時,忽然間公網通訊“中斷”!這時,待命的通訊保障無人機升空,公網通訊恢復!

經過1個多小時的滅火奮戰……明火全部撲滅,無人員傷亡。現場指揮部部署專業隊伍清理餘火,半專業隊伍看守火場,防止死灰復燃。

“連州市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現有人員50人,分3箇中隊分別靠前駐防在保安鎮、星子鎮、連州鎮。平常每天開展體能訓練和機具實操訓練,同時對現有撲火機具進行了全部保養維修。”演練現場,連州市森林消防隊長陳秋理通過視頻,向省應急管理廳指揮中心報告。

在源頭防控上,該市已下達清明期間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通告,安排200名民警,在全市100個主要的森林防火臨時檢查點,對進山人員逐一登記、檢查攜帶物品;護林員加密上山巡查;鎮村幹部利用農村大喇叭、進村入戶等形式,開展森林防火宣傳。

包山头、守路口!广东首次开展森林防灭火“桌面+现场”应急演练

森林火災九成因掃墓引起

全省105支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向重點林區前置

清明節歷來是森林火災高發期。省應急管理廳火災防治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據統計,近五年來30%的森林火災集中發生在清明節期間,其中因為拜山掃墓燃放煙花爆竹、燒紙錢引發的森林火災佔90%。隨著清明節到來,上山祭祖掃墓人員的流動、聚集,會給森林防滅火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對此,我省各地將採取“包山頭、守路口、盯重點、籤責任、打早小”等多項措施,加強清明節期間林區的防疫和森林防滅火工作。

在源頭管控方面,基層護林組織、護林員、森林公安以及村社幹部等一線力量,深入開展“拉網式”大排查風險隱患。各進山入口設置臨時檢查站,對進山人員測量體溫,檢查攜帶火種、香燭紙錢,發放森林防火告知書,登記聯繫人、聯繫方式,嚴控火種上山。

在宣傳和教育引導方面,我省將通過鎮村幹部深入林區機關、社區、學校、企業、農戶開展面對面、人盯人的精準宣傳;清明前全省中小學上一堂森林防火公開網課;通過運營商給全省手機用戶發送短信,提醒森林防火安全事項。

各地職能部門將開展聯合會商和風險隱患的分析研判,確保火險早預報、火情早發現。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將堅持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全省105支專業森林消防隊伍6500多人全部向重點林區前置,保持戰備狀態,確保一旦發生火情,迅速出動,重兵撲救。

省應急管理廳呼籲廣大群眾開展綠色文明祭掃,採取清明獻花、植樹等方式表達對先人的追思和緬懷,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降低森林火災風險。如果上山祭掃的話,嚴格控制參與人數,不帶火種進山,禁止燒紙錢、燃放鞭炮。一旦發現森林火情,撥打“12119”或“110”電話報警。

包山头、守路口!广东首次开展森林防灭火“桌面+现场”应急演练

【記者】謝慶裕

【通訊員】粵應宣

更多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等應急管理資訊

【作者】 謝慶裕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