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一局建成的德陽二重廠萬噸水壓機主廠房車間內景

華西集團在三線建設前夕矗立的系列豐碑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作為大國工匠雲集的四川華西集團,在國家三線建設正式開始之前,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西集團前身又歷經了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呢?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一局建成的德陽二重廠重金工車間廠房內景

首次廳局合併,力量併合兩撥

1960—1962年8月期間,四川省建設廳(第一次廳局於1958年合併後)的職工隊伍為第一大系統的施工力量,主要承建成都、重慶、川東、川北、川南、雲南、昆明、貴州等地的建築工程;由建築工程部第一工程局為第二大系統的施工力量,主要承擔一機部德陽工業區的第二重型機器廠、水利發電設備廠、德陽汽輪機廠、江油鋼鐵廠、江油礦機廠、江油火電廠、江油水泥廠等工程的續建、擴建施工任務。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西南四公司、重慶二公司、化建七公司等單位承建的長壽化工總廠廠區外貌

二次廳局合併,架構形式大變

1962年5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建築工程部黨組和四川省委初次醞釀研究,為迎接新的建設高潮到來,決定以四川省建設廳和建築工程部第一工程局為基礎,合併成立建築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史稱“第二次廳局合併”)。

1.二次廳局合併前期的預調

第二次廳局合併後統一領導西南地區部屬建築安裝隊伍,歸口管理西南地區的建材生產和城市建設。四川省建設廳與建工部第一工程局第二次廳局合併成立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後繼續進行原來續建工程的施工

1962年6月14日,四川省建設廳首先報建工部決定:省建六公司同一局一公司合併組成西南工程管理局一公司(駐成都),省建一公司同一局三公司合併組成西南五公司(駐自貢)。

1962年7月,四川省建設廳和建築工程部第一工程局第二次廳局合併進入熱議及前期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直到 8月28日, 第二次廳局合併成立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正式下文付諸實施,合併後的建築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架構形式為:下轄12家建築施工企業: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西南工程管理局所屬單位等承建的重慶鋼鐵公司廠貌遠眺

2.合併後的下屬單位組成

西南一公司(建工部一局一公司與省建六公司合併組建)、西南二公司(省建二公司更名)、西南三公司(省建三公司更名)、西南四公司(省建四公司更名)、西南五公司(建工部一局三公司與省建一公司合併組建)、西南六公司(建工部四局二公司更名,駐貴州)、西南七公司(建工部一局四公司更名)、西南第一工業設備安裝公司、西南第二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將省第一、二、三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和建工部一局安裝公司合併組建為西南第一、第二兩家工業設備安裝公司)、西南建築機械化施工公司(建工部一局機械化施工處、四川省建築機械化施工總站、建工部五局第四土石方公司第四十一土方大隊合併組建)。後因多種原因籌備延期至1965年1月正式成立的西南八公司(西南一公司二處、西南三公司三處合併組建,駐重慶永川)、西南九公司(1965年4月,由西南一公司三處、西南二公司二處、西南三公司二處合併組建駐成都成華街)。這期間,局下轄12家施工企業。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一局承建的德陽水力發電設備廠正在進行15米立車基礎混凝土澆灌比武大會

3,合併後的附屬事業單位組成

同期另成立了西南建築科學研究所(駐成都)、建築工程學校(駐德陽)、建築職工醫院(一醫院駐成都、二醫院暨職工療養院駐德陽)、連同西南工業建築設計院、西南勘察設計院、四川省城市建築設計院、在成都的子弟中學、子弟小學、在德陽的子弟中學、子弟小學等附屬事業單位。這期間,局下轄7家附屬事業單位。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西南三公司、建工部一局一公司等單位承建的新都機械廠(420廠)飛機組裝車間內景

二次廳局合併,動態調遷鉅變

1.西南工程管理局組建

1962年8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批覆西南工程管理局關於建工部所屬在西南地區各企事業單位黨的領導關係的報告。決定四川地區以西南工程管理局黨委領導為主,雲、貴地區以該省省委領導為主。

12月5日 局黨政聯合發出指示,認真執行1962年編制的建安工程統一勞動定額。1962年年末,西南工程管理局共有職工2.2萬人,全川建築業共有職工3.4萬餘人,

1963年2月,經中央批准了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黨委書記、副書記人選。經中共中央西南局批准,由19名同志組成西南工程管理局黨委會,黨委常委會由9位同志組成。

2.整風、反右傾與平反

1963年3月30日 局黨委轉發中共綿陽地委文件,給在1959年10月至1960年5月“整風”、“反右傾”期間,原一局一批領導幹部受到錯誤批判、作錯誤結論和受了處分的同志予以平反,並在原批判範圍內宣佈。

3.建一局一公司演變為西南一公司

1962年7月31日由建工部一局一公司為主體單位承建的成都420廠大部分車間已竣工交付廠方進行驗收。1963年底基本完成建廠任務。是月,經一機部批准,二重廠3萬多平方米的大型金工車間四跨廠房破土興建,由1962年8月第二次廳局合併後的西南工程管理局一公司承擔土建施工任務。

4.西南一公司組建情況

由建工部一局一公司(由原建築五師十三、十四團的力量,即建工部直屬工程公司所屬的第三、第四工程處組成)再與四川省建六公司(原建築四師部分力量)合併組建,其下屬單位組建有:第一工程處由一公司101工區、104工區合併組成;第二工程處由六公司一工區、二工區合併組成;第三工程處由一公司103工區和六公司四工區合併組成;第四工程處由一公司102工區改組而成;管道工程處由一公司106工區改組而成。加工廠、木材廠、機動站分別由原一、六公司的加工廠(預製段)、木材廠、機動站(機械站)合併組成。西南一公司時有職工達11000人。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西南三公司、建工部一局一公司等單位承建的新都機械廠(420廠)大型發動機試車臺廠房內景

四川省建設局分離成立

1962年8月,在省建設廳與建工部一局合併組建西南工程管理局(即第二次廳局合併)後,四川省委、省政府從原省建設廳抽調部分幹部及工作人員,另行組建成立了四川省建設局;並從西南工程管理局的施工隊伍中抽調了部分職工,另行組建成立了4家建築工程公司:即省建一公司(由原省建一公司改名)、省建二公司(1964年2月,在省建五公司撤銷組建四川省建設局直屬工程處的基礎上改建)、省建三公司(由1965年下放四川省的西南五公司二處與四川省建設局機械改土隊合併組建)、省建四公司(由1965年西南二公司二處下放四川的四川省建設局成都工程處改建),共有職工1.2萬人。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西南五公司、省建五公司、六公司等單位承建的江油(二郎廟)水泥廠廠區

建工部一局建制首次撤銷

1962年8月14日,建工部一局建制第一次在德陽工業區撤銷,完成了她從東北轉戰到西南的第一次歷史使命。一局機關全體幹部,包括辦公用具、交通工具等遷往成都市解放北路940號,歸入西南工程管理局建制,德陽原建工部一局遺留有關事宜由西南工程管理局德陽基地管理處負責處理。

建工部一局隊伍自1958年南下四川以後,由過去基本上是在一個大的現場施工變為在若干個點分散施工,施工對象也由以往的機械製造擴展為冶金、建材、化工等多種產業,使隊伍經受了新的鍛鍊。另一方面,由於國家處於三年困難時期,一些主要工程停工緩建,開展支農活動,又精簡下放數千職工,加上管理體制、機構幾次大變動,使隊伍施工能力的發揮受到較大影響。

一局南下德陽後,建工部又陸續調走一些領導骨幹和技術業務幹部充實其他建工企業。1960年又決定,以一局二公司為主調出8104名職工和二分之一的機械設備,組建成建工部第六工程局,重返東北建設大慶油田及煉油廠等工程。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一局承建的江油火電廠廠房工程及雙曲線冷卻塔外景

二次廳局合併,施工重點轉移

1962年8月,建工部第一工程局與四川省建設廳合併成立建築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後,即確定由西南第一建築工程公司在繼續負責德陽二重廠、水力發電設備廠等工程續建施工外,還要派出施工力量,承擔江油水泥廠、成都 420廠、空軍11廠(飛機修理廠)等工程的建設任務。不久,又決定將西南一公司二處(原省建六公司一工區、二工區)全部施工力量調出,在此基礎上擴充機構編制,擴大職工隊伍,組建成西南第八建築工程公司到重慶永川地區承擔施工任務。

西南工程管理局成立後,原省建設廳所屬的省建二公司恢復西南第二建築工程公司名稱。

作為第二次廳局合併後的施工勁旅——西南工程管理局成立後,面對德陽工業區的主要建設項目,局屬各單位廣大職工投入了德陽二重廠、水力發電設備廠、江油鋼鐵廠等工程施工。1959年,中央工作會議把二重廠確定為當年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初期建廠進入全面開工階段。工廠實施“先小後大,先熱後冷,先地下後地上”的建設原則,集中力量突擊重點。全廠當年施工總面積24萬㎡,竣工面積9.7萬㎡。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一局三公司、四公司承建的江油四川礦山機械廠1號生產車間內景

三年自然災害,基建全面停工

1960年後國家發生了連續三年自然災害,基本建設戰線全面停工。1961年5月,二重廠進入三年緩建時期,建工部一局施工單位撤退去成都施工。冬去春來,度過了調整緩建時期,1964年9月中央決定二重廠上馬續建。建工部一局一公司已經改為西南第一建築工程公司(由建工部一局一公司與四川省建六公司合併組建),原班人馬又從成都420廠返回二重廠迅即投入施工,11月份完成了水壓機廠房鋼結構吊裝,12月份完成了第二個37米井式爐混凝土井壁封底澆搗施工。

1960年,二重廠也新開工11萬㎡施工面積,2月份,電爐鑄鋼、水壓機兩大車間同時開工,全年施工總面積達到了26萬㎡,鑄鐵、粗加工、模型、電爐鑄鋼等車間相繼投入生產;熱處理車間37米井式爐油槽地下工程基本完工。

1961年5月,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決定二重廠下馬緩建,除一金工廠房外,其它10多個在建項目在完成一定部位後都已停建工廠在工序安排上貫徹了"集中力量,保證重點"的方針,全年15個主要施工項目基本建成8個,鑄鐵等車間相繼局部投產;水壓機車間31.5MN水壓機投入安裝,鍛壓車間12.5MN水壓機安裝基本完畢,熱處理車間30m井式爐油槽地下工程基本完工。從1958年到1961年,二重廠累計完成總投資1.1億元,初建取得了很大成就。完成外殼廠房近 13萬㎡,其中9萬㎡局部投產,安裝各類設備900多臺,建成宿舍區14萬㎡,到1961年確定緩建,全廠未完施工面積達19萬㎡。

1961——1963年,二重廠也開始了三年緩建人員精簡時期。由於國家遭遇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1961年5月,二重廠被正式確定緩建,進入了建設低潮和最困難的階段。由於建廠總規模向下調整,工廠設計有了較大修改,隨著蘇聯專家全面撤離,原先俯瞰為五星形的工廠建築佈局也相應縮小調整,施工現場十多個在建項目被迫停建,人員也大量縮減。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一局承建的德陽水力發電設備廠大電機廠房內景

二重廠建設重新上馬

度過了調整時期,1964年中央決定二重廠建設上馬,在軍民結合的原則下投入續建。並且組織-個建廠復工後的殲滅戰。這是國家在度過困難時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的大好形勢下作出的決定,它關係到加強大三線建設的戰略部署。9月14日,西南工程管理局與廠方在二重廠水壓機車間召開了建廠復工萬人動員大會,在施工的項目安排上,分批、分期打殲滅戰第一,在殲滅戰中要實現施工、安裝、試車和試生產“四個一次成功”。

1964年9月,西南工程管理局一公司從成都返回二重廠迅速投入施工,11月份完成了水壓機廠房鋼結構吊裝,12月份完成了第二個37米井式爐混凝土井壁封底澆搗施工。續建了鍛壓、鑄鐵、製氧、平爐、清理、輔助、1號、2號、3號、4號等10個軍間,以及中央試驗室、試驗樓、熱電試驗樓、機 車庫、冷卻塔、水塔、軟化水站、儲水池等工程。

在“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作戰,切實打好1964年底的基礎仗,鼓士氣仗,迎接1965年建廠高潮前哨仗”的宣傳和動員下,西南工程管理局職工們煥發出沖天的勞動熱情,三大關鍵工程告捷——1964年11月完成水壓機廠房鋼結構綜合吊裝,12月完成第二個30m井式爐砼井壁封底和一金工鏜床平臺的安裝。 30m井式爐的三個深井分別處在負7m地下水位線以下31m 和28m, 110天的凍結計劃只用了88天就提前完成,為井式爐工程沉井施工在年底勝利封底奠定了良好基礎。

經過1961年至1963年以維護為中心的緩建時期,1964年至1966年大打殲滅戰的緩建時期, 中國二重主要生產車間的土建已基本完成,水壓機、 電爐、鋼清、減速器、 一號、四號、五號、鑄鐵、鍛壓等九個車間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建築工程部第一工程局、西南工程管理局數萬名建設者為二重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整個二重廠的全面建成後總資產達到了229億元,在冊職工1.32萬人。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一局承建的德陽二重廠鍊鋼平爐車間主廠房內景

二次廳局合併,施工勁旅形成,工匠隊伍重組

1962年8月,建工部第一工程局與四川省建設廳第二次廳局合併成立建築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後,較快地形成了西南建築業的施工強勁力量,僅據1962年生產報表的不完全統計,全部正式職工57540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39563人,當年承包工作總量10345.88萬元,自行完成工作量(當期產值)10308.67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622919㎡,

西南第一工程公司:正式職工6027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4430人,以成都為中心,幅射周邊各縣、德陽、江油等地,當年承包工作總量2150.56萬元,自行完成工作量1535.58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92790㎡;

西南第二工程公司:正式職工6499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4704人,以成都為中心,幅射周邊各縣,當年承包工作總量1600.31萬元,自行完成工作量1575.13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18473㎡,

西南第三工程公司:正式職工6037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4083人,以昆明為中心,幅射雲南、貴州部分州縣,當年承包工作總量909.7萬元,自行完成工作量905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98032㎡,

西南第四工程公司:正式職工3526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2332人,以重慶為中心,幅射周邊各縣、市,當年承包工作總量678.38萬元,自行完成工作量595.13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9925㎡;

西南第五工程公司:正式職工4716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3134人,以自貢為中心,幅射周邊各縣、市,當年承包工作總量與自行完成工作量877.7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59850㎡;

西南第六工程公司:正式職工2651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1627人,以貴陽為中心,幅射周邊各縣、市,當年承包工作總量與自行完成工作量484.29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5183㎡;

西南第七工程公司:正式職工1195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854人,以無錫為中心,幅射常州市,當年承包工作總量281.57萬元,自行完成工作量276.69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41㎡;西南工業設備安裝公司:正式職工4347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2759人,以成都為中心,幅射周邊各縣、市,與土建密切配合,當年承包工作總量與自行完成工作量1029.72萬元;

西南機械化施工公司:正式職工2576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1718人,以成都為中心,幅射周邊各縣、市,與土建密切配合,當年承包工作總量與自行完成工作量200.13萬元;

貴州工程總公司:正式職工9434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6012人,以貴陽為中心,幅射貴州全省,當年承包工作總量與自行完成工作量1278.91萬元;

雲南工程總公司:正式職工10532人,其中建築安裝工人7910人,以昆明為中心,幅射雲南全省,當年承包工作總量與自行完成工作量1526.39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02882㎡。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一局承建的德陽二重廠配套廠房內景

1963年到1965年作為第二個五年計劃到第三個五年計劃的過渡階段,中央要求用3年時間對國民經濟繼續進行調整。由於全黨帶領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經過1963—1964兩年的調整,已經大見成效,為迎接1965年國民經濟開始走向復甦的光明前景,奠定了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第二次廳局合併後,西南工程管理局在成都、重慶、川東、川北、川南、雲南、昆明、貴州等地,完成了一大批重點和有影響的建築工程,形成了四川乃至整個大西南建築界的施工勁旅。為國家1964年開始大規模進行三線建設,創造了前期開先河的先決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8)

由建工部一局承建的德陽二重廠鍛造分廠主廠房內景

建設者築跡 專稿 華西集團在三線建設前夕矗立的系列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