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以下文章來源於IP法 ,作者民訴庭審技能群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IP法

律師的個人公號,關注TMT領域和知識產權問題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苟琳莉律師:震驚,願逝者安息。各位律師同行,愛工作,更要愛自己愛生活,保重身體!

鄭律師:照顧好身體

廣東L律師:我的同事說,她的一個朋友在XX(律所)。之前試過為了趕項目,連續73小時沒有睡過覺,沒有怎樣吃東西。後來再問她,她說那個朋友上次試過90小時這樣工作了,破了上次73小時的記錄。

鄭律師:11點鐘以後睡覺,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我會跌入谷底


苟琳莉律師: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我覺得還是不能本末倒置了,健康才是第一的,從這次疫情也看出來了無常是常,要愛惜自己啊!

鄭律師:是的~

張三:紅圈所累成這樣年薪也不過百萬左右吧,賣麻辣燙也能達到這個收入。

苟琳莉律師:其實我理解,對於律師,尤其是年輕律師可能還真不光是錢的事情,真的是特別希望積累經驗,工作價值得到肯定。

廣東L律師:@苟琳莉律師 有的時候還真不是這麼簡單,我們無論小年輕,油膩中年大叔(例如本人),都面臨這巨大的經濟壓力,比如每個月的房租,房貸,小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家庭開支,各種各樣的壓力都已經把我們壓得透不過氣來。

張三:歸根結底還不是為了收入

苟琳莉律師:所以定期體檢很重要啊大家關注自己的健康

甲乙丙丁:也不是吧,就是擔心自己沒有一直在進步,然後被時代拋棄吧

廣東L律師:現在想了一下,我是今天上午9點才回來加班,起碼昨天晚上能睡覺,也算是幸福了。

張三:所以還是為了收入

甲乙丙丁:尊重生命和自然

苟琳莉律師:對收入壓力肯定是都有的,但是這麼拼命工作,不可能是僅僅為了收入。尤其是很多剛入行的,能夠加入這種頂級所的青年律師其實。大部分職業自豪感是很強的,責任心也是很強的,所以真的很可惜。

張三:其實歸根結底真是,無論是為了積累經驗還是其他。積累經驗也是為了以後收入更有保障。

苟琳莉律師:雖然收入,業績確實是衡量一個律師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但是我覺得能夠這樣廢寢忘食工作的一定是對這份工作有著熱愛或者是對自己有著很高要求的人。

甲乙丙丁:大部分這種投入是有回報的,死亡風險也沒有那麼高,畢竟早積累早上升。

張三:因為只有兩種選擇,完成項目或者辭職,一般人覺得這個工作機會來之不易吧。

甲乙丙丁:選擇這樣生活的人根本樂在其中。

苟琳莉律師:我覺得就像你剛剛講的,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人也是動物,要吃飯要休息,你沒有把身體狀態照顧好的話,工作效率其實也是高不起來的。

鄭律師:有時候是自身給自己的壓力,我們這行這現象就很明顯。

甲乙丙丁:而不是像我們覺得是被逼的。

李林律師:突然去世,身體之前應該也發出過警告了,感覺疲憊一定要放慢工作速度。

甲乙丙丁:我的觀點是自己是主要責任人

李林律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苟琳莉律師:有可能真的就是意外猝死,就跟之前有個演員,高以翔也就是很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所以我覺得大家一定還是要注意身體啊,不管什麼年紀的人

李林律師:高以翔是自己逼自己,為了節目效果導致…

廣東L律師:所以我昨天已經立好了公證遺囑,避免將來我愛的人出現爭財產的麻煩。

張三:如果沒有人知道你的公證遺囑怎麼辦?

苟琳莉律師:對啊,藝人這個行業更是高度競爭高危啊,誰樂意這樣自己逼自己呢,加上可能他對自己之前的這個身體狀況有誤判,覺得自己身體好,所以大意。

廣東L律師:不會沒有人知道的,因為我的遺囑會直接交給繼承人一份。

杭州江志鋼律師:2017年走出象牙塔,他順利入職紅圈所,不僅薪酬高(2017年的萬元所,如今兩萬了),而且辦公環境寸土寸金,當時他必定是同屆畢業生中羨慕的對象。哪有百萬,只有月薪2、3萬。

杭州江志鋼律師:就算紅圈所的待遇其實也是兩級分化,資源和業務還是少數合夥人強,其他是薪金待遇,如有百萬應也是資深律師了執業幾年,有年薪30、40萬就不錯了…

鄭律師:這行的業務分佈不僅僅是28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苟琳莉律師:是的 量力而行 保重好身體才有來日方長

杭州江志鋼律師:還是做個提成律師自由,想做就做,不想做也沒人強壓。但是提成律師的壓力更大,自我創業,年輕律師真的沒必要羨慕頂級律所的文化,我個人認為律師是個人價值的打造,中小律所可能更鍛鍊律師的生存能力。

鄭律師:其實有車有房無貸款的話,整體的壓力會小很多。頂尖律所聽說等級制度森嚴。


廣東L律師:我們這些剛執業幾年的小年輕,沒有背景,沒有能力,沒有關係,一年頂天了也才十來萬創收,還要扣除各項開支,實際跟外面打工差不多。

鄭律師:大部分的年輕律師都如此…

Y律師:我和北京一些出來做提成律師的年輕人聊過,基本上都表示出來的實際情況比自己當初想得要好。

甲乙丙丁:賣水果的一年也比我們賺的多,關鍵沒啥心裡鴨梨,最多身體累一點。

Y律師:沒有能力,沒有關係,不就是隻能和打工差不多嗎?

鄭律師:半獨立的模式挺適合年輕律師,老闆相當於客戶,自己的客戶正常提。

Y律師:

紅圈所的薪資吸引力主要體現在前三年,三年以後性價比逐漸降低。

廣東L律師:打工也沒有關係啊,反正我的人本來就很頹廢,應聘的時候已經跟主任說明過自己的想法的。

Y律師:(我就是北京紅圈所的)

張三:@Y律師 透露一下收入?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鄭律師:30k至少

張三:我聽說的,半數過百萬,求闢謠

大連鄧律師:一般律師年收入15萬元

民警同志:我現在在體制內一年就是十幾萬,正準備去做律師,大咖們別嚇我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鄭律師:授薪模式幹得再好,一年收入也不多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大連鄧律師:看你所在城市,我說我們大連的情況:超過30萬就算中等生。

Y律師:說說紅圈所的待遇問題,基本上現在北京的紅圈所給新人的月薪在2W左右,摺合年薪就是大概在25W左右(稅前)。這在律師界新人來說是屬於高薪。但是,紅圈所漲薪幅度有限,基本上一年後月薪漲2-3K的居多,即便到三年以後一般也不會超過30K(稅前)。差不多可以理解為紅圈所合夥人之前的月薪待遇在工作年限×10K左右(例如,五年工作經驗的月薪50K)。這種平滑的遞增曲線,在後期吸引力會逐漸下降。

杭州江志鋼律師:@Y律師 所以和一些做的好的提成律師報酬上有差距。

廣東L律師:@Y律師 如果當打工的話還是不錯的選擇。

民警同志:@大連鄧律師 反正我和體制內出去的一個副所長聊,他們所的律師最低一年也夠十幾萬。

鄭律師:@民警同志 哪個城市?

民警同志:廣西沿海

張三:所以執業五年以上,年薪半數過百萬也不是謠言。問了盈科和大成的律師,他們說差不多,不知道真假。

Y律師:當然,即便是後期逐漸下降,薪水依然是屬於行業比較高的水平。但是,你得同時考慮另一個因素,那就是紅圈所的入門門檻和要求。紅圈所基本上都是四五家目標院校的碩士畢業生,很多非訴部門還需要海外留學經歷。這個時候你能對比的就不應該是律師行業的整體收入,而應該是對比的是那些和他們同樣教育經歷的自由執業的同行。

杭州江志鋼律師:

律師行業最有難度的是如何拿到資源和信任委託,而承辦業務反倒作用其次。所以薪金律師永遠會有天花板。

張三:那是,門檻太高了。

Y律師:同時,你還得考慮一個因素,投入的時間。紅圈所的工作時間基本上在一年2000個有效工作小時以上。這種工作強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自己的判斷是,紅圈所前三年的待遇是可以跑贏市場的,三年到五年之間的可能持平,五年以後會逐漸跑輸同等教育水平的同行。

杭州江志鋼律師:風險與待遇成正比。時間是衡量工作成果很重要的指標,所以工作時間只會越來越長,年紀大的不如年紀小的俏。

鄧超律師:紅圈所確實門檻太高了

Y律師:五年以後的性價比不高還體現在自由度和工作強度上,紅圈所一個特點就是工作強度基本上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不會下來。這導致沒有背景的律師無法開拓自己的案源,對於平臺的依附程度越來越高,最終只能被平臺同化。許多客戶首先考慮的是平臺,平臺裡的哪個合夥人、律師他們並不是很在意。

鄭律師:@Y律師


鄧超律師:我記著原來XX的管理合夥人說想給律師漲工資,因為當時有些所入門工資漲了不少,XX薪酬不屬於前列的。

張三:今天還看到一位妹妹,名校畢業,美國llm,進了所謂紅圈所,月薪一萬五。

Y律師:也就是說,如果客戶將一個案子交給你幹,這裡的信任度是100分的話,對於你個人的信任度可能只有20分。

鄭律師:所以每個律師都想著獨立是有道理的,給人打工永遠沒有案源。

鄧超律師:但是後來合夥人商量一圈,決定不能漲。因為現在XX的招人比可能就1/100了,漲不漲工資都有的是人削破腦袋都進不來。

Y律師:XX的薪水確實不是行業最好的。

鄭律師:@Y律師 實際上案子基本上都是下面人做哈哈。

張三:感覺知識產權和法律都是坑,前面那個坑深一點,不過各行各業都不容易

杭州江志鋼律師:哪個行業都一樣,資源和思維是王道

鄧超律師:對,哪行都不容易。絕大部分律師的年創收不到30萬。鐵打的市場,流水的律師。

鄭律師:每個人都覺得別的行業容易賺錢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就像很多人覺得知產特別賺錢

Y律師:律師的准入門檻並不高,考律師執業資格的要求只要本科學歷即可。所以整個行業的正態分佈會非常明顯。

鄧超律師:但是我看十多年前的老律師聚在一起談,也是說市場飽和,律師太多,和現在的話題如出一轍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張三:然後我發現律師群還是比代理人群闊綽

鄧超律師:十多年前的座談、會議啥的,不是現在談

張三:又發現金融類律師群更闊綽一點

N律師:@鄧超律師 哈哈,這個確實扎心了

Y律師:所以對比整個行業是沒有價值的,要對標的還是基本同一個教育層次的人的平均水平。

鄭律師:所以和10年前大佬們在預示知識產權的春天來了是一個道理。此時此景已是物是人非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Y律師:非訴律師高大上的假象騙了不少新人,但是這種假象現在也逐漸新人群體裡被戳穿。律師業規模一直在擴大,看看每年的案件增幅就知道。

鄧超律師:嗯,還是在GDP增速之上的,所以可預見的未來還是增量市場。

張三:我個人覺得,律師中的知識產權類還是比較窮的。

N律師:@Y律師 非訴律師羨慕訴訟律師,一個案子根據標的收費,抵他們好多份盡調報告。訴訟律師羨慕非訴律師,一天空中飛人的高大上啊。

Y律師:我倒不怎麼羨慕非訴律師,如果做律師還是訴訟律師更有趣一些。收入其實同層次的非訴律師並不比訴訟律師高(例如將同一個律所的訴訟部門和非訴部門人均創收比較)。

鄧超律師:@張三 知識產權的話比較國際化,國外客戶肯出錢,一般可能有國內客戶的5倍10倍。並且橫向對比,中國知識產權律師比美國歐洲的律師還便宜好多。但國內客戶也可以了最近…

SS:我前年離開XX的,我走後聽一個前同事說,後來有個新同事入職,因為剛去不久,可能工作量不是很多,她晚上七點多做完工作就下班了,當時領導還沒走,第二天那個同事就被領導約談了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Y律師: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非訴律師基本上集中度很高,對平臺的人身依附更強,不可能成為獨立的自由職業者。可以說,非訴律師的天花板是典型的現代社會金領,而訴訟律師還保留一絲成為自由職業者的可能性。這是價值觀的問題。

金京:智力勞動 在國內 基本都這樣吧

張三:剝削文化

Y律師:紅圈所基本上都崇尚加班,雖然我在紅圈所,但是這一點是我所深惡痛絕的。

金京:所以以前很多四大的幹幾年就去企業了

SS:當時我們所裡,感覺除了外籍律師,中國律師加班都挺多的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Y律師:很多律師上班時間效率並不高,就是加班成為習慣,尤其是人到中年,回家可能比在辦公室加班更沒有吸引力。這簡直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社會學課題。

鄧超律師:但作為一個組織,肯定是大家越拼組織越成功。要是都像提成律師那麼自由那麼懶散,組織肯定沒有競爭力。

E.A:看到有同事經常在朋友圈發加班信息,就學了鴕鳥,屏蔽該人朋友圈,這樣我就可以下班時間到了就拍屁股走人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Y律師:其實律所這種組織,不像工廠的組織,兩者差別巨大。現代化生產效率的提高在於流水化作業和分工的細化,但是律師做案子基本上還是小團隊工作。在所謂的公司制組織下,內涵還是傳統的律師行業。所以,公司制的律所才沒有消滅鬆散的合夥制律所。

E.A:工作量超過正常上班時間所能承受時,是不是變相強制加班?

Y律師:律所的公司制,本質上還是人數的簡單數學相加(最多多一些規模效應),但是並不是流水化作業和分工的那種效率質變。

甲乙丙丁:領導也不得不表揚加班的人,畢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E.A:我沒有加到領導微信,所以就不曬加班了,在自己手裡的案子,哪怕加到地老天荒也得做出去,效率低只能花時間頂上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張三:前天還跟同學討論了一個案例,他說打贏一年接這一個就夠了

鄧超律師:但是我覺得要想在組織內出頭還是得展示自己,不能光悶頭幹活以為老闆會注意到

Y律師:是這樣

青鳥:組織內的制度問題設置不合理,定期考核

鄧超律師:對,但是晉升不是民主選舉,還得看老闆的喜好。1.工作做好;2.多在高層面前曝光。

曬太陽的小老太:還是想單幹,法院門口的那種律師過得不比我差

青鳥:如果一家律所,靠老闆一言堂,這種律所,沒有傳承性。

鄧超律師:@曬太陽的小老太 但你拉不下臉

曬太陽的小老太:我要,我試著

張三:多參加一些行業協會

曬太陽的小老太:如果我真幹了,同學中第一人啊,想想也挺刺激的

Y律師:

張三:還不如去派出所門口

鄧超律師:真是這樣,俞敏洪當年不也到樓道貼傳單嘛,沒啥不好意思的

青鳥:問題是,俞敏洪的成功不是靠“發傳單”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曬太陽的小老太:什麼成功?做案子,吃飯,生活不錯!


N律師:目測Y律師應該是已經有家有口的人,簡直是經驗之談。可以媲美自家小區車庫停車熄火後的那幾秒出神安靜。

張三:聽說律師很多大齡單身?

曬太陽的小老太:主要是窮,我是說我自己哈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能怎麼辦,接受自己


李林律師:那麼問題來了,律師這個職業到底是不是一個坑呢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青鳥:是坑,也不是坑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張三:比專利代理好

Y律師:沒有成家

青鳥: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靠腦子賺錢的行業,需要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律師付出的是思維邏輯和經驗,預判能力等。

一輩子那麼長,每天學習成長,走過的坑,成了腳印。束縛自己,原地踏步,走過的坑成了牢籠,自我捆綁[旺柴]

李林律師:對,停不下來

青鳥:眼睛看的到,身體力行才是最重要的。盲目學習,跟有目的的學習,兩碼事。結果,效果也不一樣。

謝彩娣律師:我覺得在我們鄉下,做個律師還是比其他職業好一點兒。女律師還可以照顧下家庭。

Mike:紹興可不是鄉下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謝彩娣律師:@Mike 我在XX,小鄉鎮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鄭律師:XX可不是小鄉鎮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謝彩娣律師:我只做刑辯,知產和離婚,一年也夠自己活,還能帶兩娃。

鄭律師:那你收入不錯了。

謝彩娣律師:沒有人帶娃,只能佛系接案,收入不高,養活自己就夠了。

Mike:紹興市,嘉興市可能是性價比非常高的執業地區了。客戶價值高,溝通成本低,付費能力強,司法環境好,幸福度高。

謝彩娣律師:還是要保重身體,以前我一年開三百多個庭,半夜不是在機場就是在高鐵站,後果就是整整休養了半年多才緩回來,從此就佛系接案了,身體第一。

謝彩娣律師:@Mike 對,我們這邊真的還挺有付費意識的,司法環境相對真的好很多,比較幸福,歡迎來跟我做鄰居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鄧超律師:經濟發達地區確實付費意識更好,不禁想起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諮詢……

曬太陽的小老太:沒去過什麼看守所,紹興看守所是我目前去的第二家看守所,有種我被關押的感覺。刑事律師是我佩服的!

Mike:要得。

曬太陽的小老太:付費了嗎?

鄧超律師:沒有,拿錢兌換金幣可以,但付律師費得琢磨琢磨

鄭律師:未接受委託之前,對於案子不做深入瞭解,這個月可能太閒,沒有委託之前就把案子研究完了,最後報價高沒委託。

曬太陽的小老太:那就讓他給你金幣 @鄧超律師

鄭律師:話說一半,我全說了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可能太閒了。

謝彩娣律師:@Mike 感覺碰到老鄉了,四川的哇?

Mike:不是

謝彩娣律師:

@曬太陽的小老太 還好吧,我們都習慣了,市看也挺體貼

Mike:四川話親切呀。

一位蒙冤者的代理人:有沒有認識刑事大律的,我這裡接觸一個無罪的案子,法援律師想退出。最好是上海的大律。

謝彩娣律師:多少預算?

苟琳莉律師:@一位蒙冤者的代理人 有啊,我就在成都哈[偷笑]歡迎大家疫情過後來四川旅遊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N律師:都找了法律援助律師了,還能出得起費用?@一位蒙冤者的代理人

一位蒙冤者的代理人:可以,但是必須是能量強大的

謝彩娣律師:@苟琳莉律師 想回成都耍

苟琳莉律師:@謝彩娣律師 成都歡迎你回來~

N律師:@一位蒙冤者的代理人 XX律師啊,在上海。

一位蒙冤者的代理人:能介紹一下嗎?

大連鄧律師:@一位蒙冤者的代理人 XX也在上海,500萬起步

N律師:500萬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大連鄧律師:他要找大律,上海就是這個價

一位蒙冤者的代理人:沒有什麼難度,但是行政壓力大

謝彩娣律師:難度還是要看了案卷說話,主要還是看報價

D:我昨天還給山東一客戶,說是找北京大牌律師。我估計預算才50萬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謝彩娣律師

C:這些主做刑事的上海都有所,XX這些所上海也有刑事團隊,還有一些公檢法出來的人做的精品所,還是看案子的具體需求是什麼。

謝彩娣律師:城裡大牌律師貴呢

C:律師不是大牌的就好,花大價錢找的律師可能百分之九十的工作都是助理在做,大律師只負責出出庭,大家都是圈內人應該都懂

最真實律師吐槽大會,不信來看!

D:可是,很多客戶不知道深淺,開口要大牌。我知道的真正大牌,紅圈所的,的確是500萬。低於這個數,就不是他本人做了,轉給他助理

D:@C 客戶不懂,我們也不好明說。而且,這個時候說,客戶也認為我們在騙TA。所以,就不說了。隨緣吧

C:花費特別高的刑事案件,要不就是工作量極大,要不就是客戶特傻,要不就是行賄詐騙你選一個。

大連鄧律師:@C 你是真懂滴

D:這種大牌,自己做(就算是隻出庭)就做知名大案啊!非富即貴的客戶

C:“貴”的客戶很多都是賠錢做的,為的是名,“富”的案件賺錢,大牌精力有限,全身心投入的一年不會有幾個。

卡夫卡律師:@一位蒙冤者的代理人 我不太明白箇中邏輯,既然有錢,能找的起能量大的,為啥最開始要找法律援助呀?這個節骨眼上才捨得花錢找大狀,而且強調能量要大,那就算給錢,估計也太燙手,可能沒幾個大狀願意賺這個麻煩錢。

苟琳莉律師:雖然我不是刑事辯護律師,但是我真的不太理解當事人對於刑辯律師“能量大”的要求的點在哪裡,不可能要律師知法犯法啊。


民訴庭審技能群是以律師為主,包括法務、法官、學者的法律主題微信群。


以上內容均經發言人本人明示同意,在去除敏感信息後以發言人決定的署名刊出。部分發言人的發言未刊出,但不影響內容的連續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