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儒學班喜歡自稱國學班?

麥吻斌


  近些年來,中國文化不斷的向世界傳播,其中最多的就屬儒家的孔子學院了,以至於我們自己都快混淆什麼才是真正的國學了。

談論國學的人,一談國學就只說儒家學論(也就是儒學),以為除了儒學,就沒有國學了;或是認為,只有儒學才是真正的國學。

曹聚仁先生當年就指出,如果“根本上沒有明白國學是個什麼,也沒想到要去研究國學的原因,只不過因循的盲從,胡亂提倡些國學,做冒牌的聖人之徒”,那“是很危險的”。

國學,顧名思義,就是國家之學,也是國人之學。古代中國的國家觀念是不斷變化的,但無論怎麼變化,都可以稱之為中國或華夏。也就是說,國學應當是中國或華夏曆朝歷代學術文化的總稱。

從歷史來說,國學不侷限於儒家之學,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儒學只是與道、墨、法等諸家相併列之一家學說罷了。

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係,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或顯性或隱性的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學領域的道家、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家……)等等。

而儒家學說是古代君王用於維護統治的教化學說,並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為老百姓服務的學說。

因此,如果只以儒家來代表中國傳統文化,那麼就相當於把除了儒家之外的其他的優秀文化也一併全盤丟棄。

當然,並非全盤否定儒家文化,而是說,如果將中國傳統文化全部或是主要看作是儒家文化,不僅全盤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而且也將儒家文化中消極的因素給肯定了。這顯然不是儒家文化的本來面目,更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真正面目。

現在的儒學班喜歡自稱國學班,不過是受現代社會的影響,老想趕快出名去教育別人,不肯用心鑽研,急功近利;再加上封建社會皇權的不斷荼毒。才演變成今天的“國學”即“儒學”。

好了,小編的回答就到這裡,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有什麼問題,歡迎指正。


墮落小迷


我對儒(奴)學深惡痛絕。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儒(奴)學的興起並不是歷史文化發展的自然產物。而是因為皇權的統治需要,通過政治權力的強行推行的政治產物。皇權為什麼會選擇儒(奴)學作為治國之思想學術?是因為儒學的奴化思想正好符合統治者的統治需要。只要懂點中國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中國的封建皇朝就沒有超過三百年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目的就是看到了儒學的那套思想,儒家學術的思想就是要人們意識到,人與人是存在高低貴賤的等級關係的,這種等級關係是天命所註定的,也就是儒家學術所講的天命所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都是天命所歸,是不可能改變的。所以,中國的皇帝就被儒家稱之為天子。只要天下人的思想都被儒家思想洗過以後,天下人就會安於自己的等級身份了,人的思想平穩了,這個社會就可以穩定下來。因為只要人心不動盪,這個社會就不會動盪。那麼大漢朝就可以萬世傳下去。但讓漢武帝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死後不足百年,他的祖先所建立的大漢朝就被一個叫王莽的大儒給奪去了權力。

從歷朝的儒家仕大夫的表現來看。儒家思想都是虛偽的。飽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儒家仕大夫並沒有表現出對皇朝的忠誠。看看宋明兩朝的儒家仕大夫吧,他們不僅沒有表現出對皇朝的忠誠,反而是對皇朝挖各種坑。最終是坑死了兩朝。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吧,中國在獨尊儒術以前,其思想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在獨尊儒術以後,中國的思想文化就死氣沉沉了,再也沒有了那種活力。在慈禧太后臨死之前廢除儒學以後,中國在思想文化上在那時所表現出來的空前活躍。前後不過幾年時間,簡直就不像是處於同一個時代,可見變化之大。可想而知儒學對中國的思想文化壓制的有多厲害。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到慈禧太后廢除儒學的這近兩千年可以說是中國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

儒學的盛興只不過不到兩千年時間,儒(奴)學有什麼資格說自己就是中國的國學?說儒(奴)學是國學的人和韓國的那些把中國的文化說成是他們韓國的文化是一個心態。這種人是極端的不自信的人,自卑中又帶有一種盲目的自傲和偏見,以滿足自己的虛榮來聊於自慰。在中國的儒學以前中國還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你這些鼓吹儒學的人就把之前的那三千年的中國的文明文化都踩在腳下並掃進垃圾堆嗎?

歷史已經證明了儒家思想是一套非常有害的思想文化。不管是在政治層面還是人的精神層面都是有害的。拋棄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必然,否則,中國將走不出歷史的循環。

中國真正的國學應該是周朝所建立的那套禮儀。周朝的那套禮儀文化才是我們應該去研究挖掘的文化。


胸懷若谷73084494


因為自春秋時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以來,儒家便是歷朝歷代帝王推崇的國術而大力推廣。因其提倡敬“天、地、君、親、師”符合統治階級利益,哪怕朝代更迭,孔子及儒家卻被不斷加封,傳承至今。所以儒學被稱為國學也就名正言順了。近年隨著中華復興,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復興等也越來越受到歡迎。國學理所應當的受到家長推崇,國學院也相應遍地開花。


某音彭老七


國學,是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精粹。

儒家學說,以

齊家治國安天下為主線,倡導孝,忠

其行為規則對當今人們的行為也有指導意義。

儒學,歷幾千年的風雨洗禮,深為百姓所接受。故稱其為國學,一點不為過。

有人認為,儒學倡導忠君,所以才被歷代統治者推崇

其實、這是有此思想的人,對漢字的內涵理解的狹隘,

君,不單指最高統治者,而是代表一個國家,忠於祖國,是世界任何國家的人的憲法義務。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已的孩子不孝順,不忠於自已的國家,不使自己更優秀,所以,儒學稱為國學,是名至所歸。


尋悟人生


為什麼儒學班喜歡自稱國學班?

因為國學是以儒學為主體的。儒學和所謂“國學”的關係,是主體部分和整體的關係。

“國學”的出現是在民族文化受到極度擠壓的情況下,一些學人在傳統文化前加上了一個增強民族認同的“國”字而形成的。因此,“國學”就是傳統學術的一個別稱,但裡面瀰漫著一些悲慘和無奈的味道。

而在傳統學術中,儒學毫無懸念的是這個文化的主幹部分。自然地,儒學也就成了所謂“國學”的主幹部分。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統治階級思想就是儒教,幾經變革,為何保留至今,一面是革新的對象,一面是維護秩序的規範。

由於儒學是國學的主體,所以儒學班喜歡自稱國學班。


謝謝大家閱讀至此,我是正經人講正經事,文化領域創作者,評論轉發關注,一樣兒也別少。

歡迎大家互相學習交流,若有其它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模小范創業


國學指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指儒家思想。在1840年以前,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中國人看來就是普世價值,中國是文明開化之地,周邊是未開化的夷狄。中國人甚至沒有民族國家的概念,秉承的是天下觀念。自從鴉片戰爭英國打敗大清,西學東漸,中國傳統文化逐漸衰落,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傳統文化幾乎被國人拋棄殆盡。改革開放40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家要找回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自信,就將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學稱之為國學。“國學”這個詞其實是傳統文化處於弱勢,區別於世界主流文化價值的一種稱呼。將來中國國力強盛,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為全世界所接受,成為普世價值,“國學”這個詞也就推出歷史舞臺了!


Blackma73


什麼叫自稱,易經也是國學,道德經也是國學,大學中庸也是國學,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你們是不是地毯文看多了??覺得是儒家導致近代這麼落後的???這完全就是自欺欺人,無中生有,


蒣瀟瀚180644942


中國幾千年,統治階級的文化傳承,之所以被稱為國學是當今文化對古代思想的一種認可。


時訊早班車


國學是個筐什麼都能裝,連女人們發洩感情的課程都叫國學了,就這麼荒謬


輝哥創業訪談


儒學是中國人的思想,而且內容比較精粹,拿出來為人處事,治國治民都能勝任,可以說在中國地位極高,固然是國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