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縣級市——太倉

太倉市,江蘇省縣級市,蘇州市代管。因吳王及春申君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太倉”。南朝時為信義縣。元初改為太倉衛,明初為太倉州,民國初年改太倉縣,1993年撤縣建太倉市。


百強縣級市——太倉

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地處北緯31°20'~31°45'、東經120°58'~121°20'。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西連崑山市;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北接常熟市。總面積809.93平方公里,長江水域面積143.97平方公里,陸地面積665.96平方公里。

地處長江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高4米左右,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年降水量1017毫米,年均氣溫15.3℃。沿江高速、蘇崑太高速、204國道以及多條省道過境。鄰江近海,有多座萬噸級碼頭。水道有瀏河、楊林塘、七浦塘西接太湖,北入長江。古蹟有宋、元、明、清歷代古建築60餘處,其中元代石拱橋(周涇橋、州橋、皋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天妃宮、墨妙亭、張溥故居、雲山塔等,其中天妃宮為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遺蹟。

1996年,太倉市轄22個鎮:城廂鎮、沙溪鎮、瀏河鎮、瀏家港鎮、浮橋鎮、嶽王鎮、南郊鎮、板橋鎮、陸渡鎮、新塘鎮、牌樓鎮、九曲鎮、時思鎮、璜涇鎮、鹿河鎮、王秀鎮、歸莊鎮、老閘鎮、新毛鎮、直塘鎮、雙鳳鎮、新湖鎮。市政府駐城廂鎮

2003年,沙溪、歸莊、嶽王3鎮合併設立沙溪鎮;璜涇鎮與鹿河鎮合併設立璜涇鎮;浮橋、瀏家港、金浪3鎮合併設立浮橋鎮。調整後,太倉市轄7個鎮:城廂鎮、沙溪鎮、陸渡鎮、瀏河鎮、浮橋鎮、璜涇鎮、雙鳳鎮。


百強縣級市——太倉

2011年,撤銷陸渡鎮,將原陸渡鎮所轄區域與城廂鎮惠陽、東郊、太平、洋沙、朝陽、香花橋、太東、太勝、濱河、婁江10個居委會和花北、小橋2個村委會,以及沙溪鎮嶽南村委會區域合併,設立婁東街道。

2019年末,全市有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6個鎮、科教新城區、婁東街道辦和74個建制村(行政村)、2909個村民小組、74個居民委員會。

2019年末戶籍人口49.40萬人,比上年增加7049人。其中,男性23.84萬人,女性25.5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11‰,死亡率為8.28‰,自然增長率為-1.17‰。年末常住人口71.92萬人,城鎮化率為67.40%

太倉為漢族聚居地區,少量少數民族散居。至2019年年末,全市有蒙古、回、藏、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畲、水、東鄉、納西、達斡爾、仫佬、羌、布朗、仡佬、錫伯、俄羅斯、鄂倫春、赫哲等31個少數民族,共有常住少數民族904戶1528人,其中以回族、滿族和土家族居多。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公安居住登記)10706人,以土家族、苗族、彝族、回族等為主


百強縣級市——太倉

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36.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98億元,下降3.6%;第二產業增加值875.47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820.27億元,增長7.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55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0.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6%。

2019年,太倉市共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5.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稅收收入139.52億元,增長14.3%;稅收佔比為90.0%。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2.59億元,比上年增長4.8%。

交通

上海地鐵11號線-嘉定北站到太倉市區有太嘉快線連接,用時只需20分鐘;上海地鐵7號線-美蘭湖站到太倉市瀏河鎮亦有滬瀏快線連接,用時40分鐘。此外,太倉市公共交通卡現可在長三角範圍內的上海、無錫、蘇州、崑山、常熟幾市通用,亦可在安徽省阜陽、淮南兩市使用。


百強縣級市——太倉

公路

在太倉市區北部,太平北路與南京路交匯處建有全國縣級市最大

太倉市區位圖的公共汽車客運站。太倉交通四通八達,現過境的幹線公路有204國道與339、338省道。沿江高速和蘇崑太高速在境內互通,離滬寧高速蘇州出口僅20餘公里。太倉汽車站發至全國各地有近千條客貨運專線。

太倉港區的國際客運站現已開通由太倉港發至日本下關港,臺灣基隆港、臺中港等地的客貨運專線。太倉全境河道密佈,水上交通便利。

鐵路

正在修建的滬通鐵路已敲定的有9個站,江蘇境內分別是平東站、南通西站、張家港北站、張家港站常熟站、太倉港站、太倉站等7個站,上海境內有安亭站、黃渡

太倉市區客運站站2個站。這其中,由於滬通鐵路與規劃中的沿江城際鐵路共用張家港至安亭部分,所以在常熟還為沿海城際預留了常熟東站。

港口

太倉港地處長江入海口南側,太倉市東部。口岸位於長江白茆沙南水道,上至白茆河口,下至瀏河,中心位置在七丫口,即北緯31°37′00"、東經121°14′00"。口岸線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線25公里,距吳淞口僅13海里,是距長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港區範圍內岸線基本平直且邊灘穩定,終年不凍不淤,深水區開闊、穩定,能滿足5萬噸級船舶迴轉水域的要求。


百強縣級市——太倉

特產

大致有:中華絨螯蟹、新毛芋艿新毛芋艿-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名錄 [29]、太倉“三豆”、美術奇葩麥秸(杆)畫 、工藝鞋、紅木雕刻、太倉香蔥、太倉全羊宴、太倉糟油、太倉肉鬆、板橋西瓜、肉鬆骨頭、燠雞、太倉灶頭畫太倉太師餅、長江四鮮、太倉白蒜、豬油米花糖、太倉珍蔬紫葛葉等。

風景名勝

金倉湖公園

金倉湖是太倉市新建的溼地公園,規劃總面積6平方公里。園內河塘密佈,中央60萬平方米的中心湖面,是蘇崑太高速公路建設時集中取土形成的,周邊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是一個難得的溼地區域。太倉金倉湖溼地公園獲批列入省級名錄,至此,蘇州省級溼地公園增至6家,總面積超過5.6萬畝。

金倉湖公園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建設前提是保護大面積水體、林地、自然景觀、生園景物資源和鄉土文化。並以各種溼地動植物生存條件及生棲環境的保護和不斷改善為原則,適度開展遊覽觀賞、科考教育和休憩度假等活動。全區設“一核一帶五區”。一核即金倉湖,一帶即縱貫園區的主幹道,五區分別是溼地生態保育區、溼地體驗區、金倉湖遊覽區、溼地農業觀光區、休閒度假區。休閒觀光區還設有水上花園、蘆葦迷宮、藝術家村等景點。該溼地公園由城廂鎮政府投資,概算總投資3.53億元。自然環境周邊除蘇州市級河道——楊林塘以外,還有橫瀝河、陶家港、李家浜、朱涇河、石浦塘、石涇河、牛東涇、和尚浜等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是一個難得的溼地區域。


百強縣級市——太倉

張溥故居

張溥故居,是太倉眾多名人故居中的著名文物旅遊景點。張溥故居該景點包括古代建築實體和主人張溥的陳列。前者展示的是江南民居的建築特色。故居始建於明代天啟年間,距今約400年,是張溥生活及活動的場所。後者系統地介紹張溥的生平事蹟。張溥是名代著名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五人墓碑記》的作者,復社的領袖。故居是一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落三進的尚書府第,其中有官帽廳,堂樓和後樓組成的通轉走馬樓,俗稱“迷宮”,建築特色非常獨特,古建專家稱其具有較高建築藝術價值和歷史紀念價值。內設縣博物館與唐文治、俞慶棠事蹟陳列室。還設有復社紀念堂、文物陳列館、太倉名人館和“四王”紀念館等。


百強縣級市——太倉

鄭和公園

鄭和公園位於太倉港口開發區,佔地面積122公頃,整個公園建築風格以還原鄭和船隊遠洋的歷史文化為主,並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再現了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船隊七下西洋的壯舉。它是太倉市的第一座主題公園,是一個“多元一體化”、“體驗式”新型綜合性濱江公園。

鄭和公園內最醒目、最具有紀念意義的景點是鄭和紀念館,它是以鄭和精神為核心,從不同視角展示鄭和航海文化,突出反映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太倉的特色,採用了國內領先的聲光電技術,在展示效果與互動實用的完美結合下,大家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鄭和長達近三十年的下西洋之旅。

南園公園

蘇州太倉市南園公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太倉市的南園為明代萬曆年間首輔王南園公園錫爵賞梅種菊處,原佔地十八畝,距今四百多年曆史。清初,文肅之孫畫家王時敏增拓其園,特邀當時疊山大師張南垣主持營造,畫師與匠師,兩位高手合作,使南園成為造園與繪畫融為一體的歷史名園。現今有"門樓"、"繡雪堂"、"香濤閣"、"大還閣"、"鶴梅仙館"、"寒碧坊"、"潭影軒"、"長廊"和橋亭等原有景點

沙溪古鎮


百強縣級市——太倉

沙溪古鎮佔地面積41.3平方公里,是一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古鎮歷史悠久,古時又稱沙頭,早在宋、元時已集市成鎮,到明清時,大批商人應運而生,臨水建築拔地而起,成為太倉一大鎮。俗稱“東南十八鄉、沙溪第一鄉。”其中沙溪老戚浦兩岸的古宅民居(清、民建築)錯落有致、鱗次櫛比,綿延1.5公里。“兩蒼夾一河”的明清古街景點眾多,有庵橋、新橋、義興橋這三座單孔石拱橋;新建的橄欖島公園,巧妙利用河岸地形植樹栽花、建亭築榭。這裡,是觀賞“虹橋夕照”的最佳點。

太倉現代農業園

太倉現代農業園到西邊的蘇州和南邊的上海的距離差不多,都是50-60公里左右太倉現代農業園。農業園的正門和遊客中心在東部靠中間的位置,園區內有6個館(園),以看植物為主,附帶有度假村,5月-10月是最佳遊覽時間。來農業園的遊客有很多是全家出遊,玩起來不累,適合老年人;奇特的瓜果、鮮豔的花卉很受孩子歡迎,零星的動物、遊樂設施也足夠讓孩子高興半天。

鷺園生態溼地館在遊客中心南邊,館內佈置成溼地環境,植被蔥鬱,還養著鸚鵡和金色的魚。遊客中心北邊的現代農業展示館裡有用先進農業技術培養出來的奇瓜異果,彩色辣椒、巨型南瓜等令人印象深刻。農業館西邊是花卉園藝展示館,裡面有許多盆栽。恩鈿月季公園在園區的西北部,是露天的,可賞五顏六色的月季。親子園裡有羊駝和一些兒童遊樂設施。百竹園裡可以看竹子。

太倉現代農業園有玫瑰莊園、鷺園生態酒店、盛興一水間酒店、豔陽農莊酒家等可以住宿。豔陽農莊有貼近自然的小木屋客房。玫瑰莊園為歐式建築,非常漂亮,酒店自帶的娛樂項目很多,有兒童遊樂設施、草坪燒烤等。


百強縣級市——太倉

弇山園

即憩園又名人民公園,舊址是南宋“海寧寺”,前身是梁“妙蓮庵”,弇山園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原為明代大政治家、文學家、大文豪王世貞的私家園林。

現弇山園是根據明代築園大師張山人的《弇山園》真跡白描圖重建。2003年進行了全面改造擴建,恢復了“弇山堂”、“嘉樹亭”、“點頭石”、“分勝亭”、“小飛虹”、“九曲橋”等20多處景點。公園面積現有的110畝,是探詢太倉古韻的重要旅遊景點。

園內人文古蹟眾多,墨妙亭為弇山園內最值得一看的景點。另有宋代花綱石遺物“望海峰”、明洪武年開鑿的“通海泉”、元代大型“鐵釜”等眾多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