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的等級制度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在印度,人分三六九等,等級森嚴,不同階層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甚至高階層的女人不會嫁給低階層的男人,即使他們結婚了,生下的孩子,也被叫著雜種姓。

因為,印度的這種等級制度,稱為種姓制度,兩個階層,也就是兩個不同的種姓,兩個不同的種姓結婚生子,當然就是雜種姓了。

當然了,低階層的女人要想嫁給高階層的男人,得付出高昂的嫁妝,這也導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出現為了嫁妝謀殺妻子的現象。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民眾


都說投胎是門技術活兒,在中國,你可能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可能偶爾會抱怨為什麼沒投胎在有錢人家。

但生在中國已經很幸福了,雖然出生在窮苦人家,但只要肯努力,也能夠走上人生巔峰,引娶白富美。

在印度,投胎那才真的需要技術,一旦出生在下流階層,一輩子都難以改變這種身份,一錘定音,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印度電影《起跑線》剛開始的時候,在服裝店內,老闆拉吉對店員說:“我說過很多次了,喬圖,你要了解顧客,在介紹前要先了解她們的階層,她們老家是什麼地方,她們喜歡什麼款式,哪裡顏色適合他們,這個時候再拿出商品,她們的防範之心就融化了。”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電影《起跑線》劇照


這部電影看似在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實質上是在探討印度森嚴的等級觀念,且不說影片中拉吉與太太米塔的女兒面臨的上學問題,就連買個衣服也要分等級。

在中國,一個貧困山區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名校,那麼他將很快融入那個圈子,成為天之驕子。

而在印度,就像電影《起跑線》講述的那樣,低層階級孩子,別說很難進入名校,就是進去了,也基本不可能融入進去。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電影《起跑線》劇照


從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佈大幅提高"保留配額"比例,以便增加社會低種姓群體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在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以及全印醫學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將來自低種姓家庭的入學名額從原來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學則提高到27%。

此舉竟然引發了高種姓學生抗議逆向歧視。

相比起來,中國的高考,那真是公平得不能再公平了。

那麼為什麼印度會有這麼森嚴的種姓劃分呢?

這事兒還得從頭說起。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人


第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

雅利安人原來是活躍在東歐中亞一帶的草原遊牧民族,他們主要以馴牛為生,並隨著牛車慢慢遊移,這也是後來牛在印度地位崇高的起因。

後來他們遇到了蒙古人,學會了馴馬,開始成為了馬背上的戰鬥民族。

“雅利安人”的稱呼最早出現在印度的祭神聖典《梨俱吠陀》之中,原意為“高貴的人”。

從這個自大又自戀的稱謂上,就能看出人們的等極觀念是與生俱來的。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牛


《印度歷史》:公元前15世紀,雅利安人一路南下,四處尋找牧場,有的到了希臘,有的去了小亞細亞,其中一支到到了伊朗。

他們在伊朗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一部分經阿富汗,越過阿姆河、興都庫什山脈及帕米爾高原山口,進入了南亞次大陸西北部。

他們在這裡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吠陀語,後來的印度吠陀文化也就以此命名的。

進入印度五河地區以後,雅利安人和當地的土著進行長常的征戰,最後雅利安人勝出。

他們俘虜了大量的土著,並將其稱為“達薩”,也就是後來種姓中的一種。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印度進入了吠陀文化時代。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人


《印度歷史》一書中說:“在吠陀文化時代早期,印度基本也就兩個社會階層,一個是雅利安人,另一個就是奴隸達薩。”

那個時候,雖然是父系社會,但女性的地位很高,有著和男子平等的社會地位,有權利參與家庭管理、宗教祭祀和社會活動。

《梨俱吠陀》記載,雅利安人以血緣關係為基礎進行部落居住,氏族內部平等,但氏族之間已經有等極劃分了,弱小的氏族的愛強大氏族統治。

隨著部落長久定居,政治組織開始慢慢形成,在部落之上有了大王,一個大王管理一個地區的幾個部落。

但王不是世襲的,也不是終身的,屬於選舉制,其下還有部落民眾大會和部落長老議事會,大王必須在聯合會中宣誓後方可被承認。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遊牧民族


直到到“十王之戰”,也就是由十個弱小的部落部落組成的聯盟,共同討伐強大的婆羅多部落。

“十王之戰”以強大的婆羅多部落取勝告終,從此之後,國家這一機構開始慢慢形成,階級社會正式開始出現,君權神授思想開始出現,世襲製出開始了。

《阿闥婆吠陀》中說:“領土由王據有。”

這個時候,婦女的地位由原來的男女平等,變成了家庭的包袱和不幸的根源。

女子無財產繼承權,不得參加祭祀典禮或政治事務,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童婚和殉葬習俗也開始了。

他們甚至將婦女和酒、投骰子共同列為罪惡。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遊牧民族


第二、種姓制度的正式確立

其實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時,已經有了三個階層,分別是武士、祭司和部落民。

但這算不上是種姓制度,確實的說,只是一種職業劃分,武士和祭司都不是世襲的,有能者居之,而且相互之間還可以通婚。

應該說,印度種姓制度出現的源頭,是“達薩人”的出現,也就是被雅利安人俘虜的土著。

雅利安人身形高大,白皮膚,高鼻樑,很帥氣。

而當地的土著幾乎個個都是扁鼻子,黑皮膚,和雅利安人比起來,可以說是醜陋。

《印度歷史》中說:當時雅利安人的氏族血緣關係尚未完全解體,為了保持自己純正的血統,又要將這些俘虜來的達薩人納入他們的社會中,於是出臺了一項“瓦爾那”制度,也就是根本“色”和“質”將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區分開來。

《梨俱吠陀》中將雅利安人稱為“雅利安瓦爾那”,將非雅利安人稱為“達薩瓦爾那”。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遊牧民族


隨著社會的演變,雅利安人內部也出現了階級分化,相應的社會勞動分工也已形成,於是瓦爾那制度有了新的劃分,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印度的發現》中也說:“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從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嚴格界限中開始的。”

為什麼要這麼分呢?

當然是有依然的,而且還是神的旨意。

祭祀神典《普魯沙讚歌》是這麼說的:“梵天大神從他的口中生出了婆羅門,從雙臂生出了剎帝利,從腿生出一吠舍,從腳生出了首陀羅。”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夢天大帝


很多學者都認為,這個故事婆羅門的僧侶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特權地位,後來加入這本書中的。

當然,除了梵天大神生出的四種等級之後,還有一種人,那就是野生的,也可以說是後孃生的,不是夢天大神的親兒子,屬於濺民。

第三、種姓階層的劃分

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這話一點都不假。

夢天大神生出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同樣是他的兒子,待遇卻是天差地別。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宗教


1、大兒子婆羅門:

他們的社會地位最高,是神權掌握者,思想高超,地位超然,主持宗教祭祀活動,同時又壟斷文化化和教育,不用納稅,不可殺。

根據《摩奴法典》規定,可從事教授吠陀經、司祭與接受奉獻這三樣工作。

他們不負責具體的國事,但卻是一主九鼎,有著最高的話語權,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絕對領袖,就連國王也要聽命於他們。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古印度人


2、二兒子剎帝利

剎帝利說白了就是皇族及掌權者,相傳是由早期吠陀時代的王族演變而來的,他們是國家的軍政領導,握有實權,負責片戰和國家管理,不用納稅,但依舊得聽命於婆羅門的決策。

其負有保護婆羅門之責。

3、三兒子吠舍

《印度歷史》中說:吠舍當然於當今社會的普通民眾,是總人口中數量最多的,原指氏族部落成員,大多數人是村社的農民和小生產者,從事農牧商和手工等職業,少數人是富裕的城市工商業奴隸主。

他們擁有財富,地位僅次於剎帝利。

他們在政治上無權,必須納稅,是國家財政的主要貢獻者,是婆羅門和剎帝利的供養者。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人


4、四兒子首陀羅

這個最慘,都是一個媽生的,何必呢?

首陀羅是種姓制度中最後一個階層,他們屬於受奴役、壓迫和歧視的無權等級,大部分是由被俘虜過來的土著“達薩”組成,後來也加入了一部分雅利安人。

他們是社會中的主要勞動者,除了奴隸和僱工以外,也有獨立的小生產者,從事農業、牧業和手工業。

事實上,他們才是真正供養婆羅門人和剎帝利的人,是他們支撐起了整個國家的GDP。

但他們卻是最窮最苦最被人看不起的人。

梅堯臣<>說得好:

陶盡門前土,

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

鱗鱗居大廈。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底層人


更有趣的是,這些從夢天大神腳上出生的人,在宗教儀式上,只能為高級種姓的人洗腳,因為他們是由生主神的腳創造出來的。

但是有一點,首陀羅雖然地位低下,但他們也是由夢天大神生出來,是婆羅門和剎帝利的親兄弟,所以除了一部分奴隸以外,人身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活動。

但是有點是最悲催的,大哥二哥三哥這種享受完了,下輩子還能託生為人,被稱為“再生族”,而老四首陀羅就不一定了,他們被稱為“一生族”,意思是下輩子不一定能託生為人。

5、濺民(不可接觸者)

這類人比首陀羅還不如,因為他都不是夢天大神生的,是後孃生的,被稱為不可接觸者,即達利特,意思是接觸了就會倒黴。

據說,到了現在,某些依舊保守的印度農村,你會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著人,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帶著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

他們為這個村子的人工作,卻不允許住在村子裡;他們不能到村子的井裡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學也必須上專門的學校。

所以,電影《起跑線》中的男女主角才會想方設法的要把女兒送進高級學校,因為一旦擺脫了現有的階層,她將過上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底層人


後記:

有人說,印度的這種種姓劃分最開始是由分工來界定的。

這話也說得也一些道理,除了被俘虜的“達薩”,其它人都是雅利安人,大家的起點是一樣的,為何別人能成為首領而自己不行,還不是自己的原因。

就像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大家都一窮二白,大家都不富裕,貧富差距不大,為何到現在會出現這麼大的貧富差距,還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大家都是人是吧?

當然了,這只是說的初期,在等級觀念還沒成形的時候,大家同處一條起跑線,每個人都有機會。

但一定這種等級成形了,或者說貧富差距已經形成了,再想改變,還是很難。

特別的印度的這種等級制度,發展到後面,也只能是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了。

要想改變身份,只能下輩子,而悲催的是,首陀羅下輩子還不一定能變成人。

對於印度的這種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你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