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肇慶人,他在17歲就榮登狀元,連皇帝都為他賦詩打call

這個肇慶人,他在17歲就榮登狀元,連皇帝都為他賦詩打call

圖源 網絡

南方遠地產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萊。

神鯉跳翻三尺浪,皇都驚震一聲雷。

——唐宣宗李忱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鍾靈毓秀的麒麟山下孕育出了一位嶺南奇才,

他在十七歲就榮登狀元,

連皇帝都為他賦詩打call。

這便是嶺南第一位狀元——莫宣卿。

嶺南古都——封川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俯視狀元故里

廣東封開,古稱封川,有嶺南古都之譽,亦是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發祥地之一。它曾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要地,也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嶺南設交州,下轄兩廣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區,刺史治就設在封開,使封開成為整個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封開在漢初取名廣信,是謂“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宋代時將廣信以東劃為廣東,廣信以西劃為廣西,廣東廣西得名由此而來,廣州之名也源於此。近年來經專家考證,“粵語”形成於封開一帶。

中原文化在封開與當地土著民族文化通過互動、磨合及融合。其實早在莫宣卿之前,封開已經孕育出了一批出類拔萃的人物,有王莽的老師——漢代開嶺南經學之先的陳欽、陳元父子;有專研佛學,著有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理惑論》的牟子;還有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並著有《春秋經注》、《公羊傳注》的士燮。然而,嶺南仍難逃“南蠻之地”惡名,直到嶺南第一狀元莫宣卿的驚豔出現,才為嶺南正名。莫宣卿之後,嶺南又出了8位狀元,慢慢脫離文化沙漠之名。

神童莫宣卿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莫宣卿,廣東封川縣(今封開縣)人。字仲節,號片玉。生於唐文宗大和八年(834) 農曆八月十七日。約卒於唐懿宗鹹通九年(868)。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欽點狀元。


唐宣宗大中五年,十七歲的莫宣卿廷試第一,欽點狀元。有一首《及第自詠》雲:"羽翼高飛到碧霄,鵬程萬里豈知遙。才吞王母千年藥,便奪龍頭第一標。腳下雲霞隨地起,眼前塵土霎時銷。萬金書寄南歸雁,三級天門已一跳。"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畫說肇慶.卷一》

莫宣卿中狀元后,出任翰林院修撰,賜內閣中書大學士。莫宣卿思念生母,上表陳情,請求出任南方地方官。宣宗封其為台州別駕,莫宣卿離京時眾官相送。同榜進士柳珪贈詩一首:《送莫仲節狀元歸省》。詩:"青驄聚送謫仙人,南國榮親不及君。椰子味從今日近,鷓鴣聲向舊山聞。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馬時侵五嶺雲。想到故鄉應臘過,藥囗猶有異花薰。" (見《全唐詩》十七冊)。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莫宣卿故鄉

莫宣卿榮歸故里,奉母攜眷赴臺州上任。不幸病逝於途中。安葬於封州文德鄉鑼鼓崗(今河兒口鎮)。唐懿宗鹹通九年(868),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奏唐懿宗,敕封莫宣卿為正奏狀元,諡孝肅。

莫宣卿年少得志,然而壯志難酬,34歲的生命也太過短促,沒有留下什麼豐功偉績。唐封川刺史白鴻儒為莫宣卿詩集撰序,謂其文“真如金美玉,不落形跡;如化工生物,不事妝點,而生氣宛然如在也”。後人評價其詩文格調清新、樸實無華,有嶺南詩風。

可以說,莫宣卿對嶺南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尤其在推動南方文化事業方面,他打破了人們對“南蠻”文化落後的偏見,大大鼓舞嶺南士子讀書的風氣。陳楚源研究莫宣卿狀元文化數十年,他認為莫宣卿高中狀元后嶺南文化才開始被正視。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位於封開縣的莫宣卿狀元墓已成為文物保護單位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當地人常到“狀元墓”祭拜、專家考察

狀元祠

座落在封開縣河兒口西村的狀元祠,氣勢非凡,幽雅別緻。傳說,西村當時未有狀元祠,只有鄉賢祠,而最早的狀元祠應是如今的“大梁宮”(在今河兒口鎮扶學村),由梁姓族人興建的。

梁姓與莫姓有姻緣關係,即莫宣卿的恩師梁明甫是莫宣卿的舅舅,在莫宣卿中狀元后,梁明甫便籌資興建,稱為“嶺南第一狀元宮”。後幾經變化,成了隨喜設置的私塾,後成為供奉天神梁太尉的宮廟。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莫宣卿狀元祠

唐末鹹通十一年,公元八七一年,封州刺史李邦昌表書懿宗皇帝,奏誥莫宣卿諡為“孝肅”,鄉族才將鄉賢祠改為狀元祠。清代重修,光緒甲申年三月十四日,祠移至今西村良種場位置。

《封川縣誌》載:封川狀元祠“在文德鄉長樂裡(今西村一帶)祀唐狀元莫宣卿。”由兩柱雕龍沖天式單簷組成的清彩繪頂,蔚為壯觀,有大殿三間,大門上方中間豎匾額題有乾隆手跡的“孝肅狀元”四個大字,祠內珍貴古物繁多,香火鼎盛。

狀元祠是歷代莫氏後裔望祠祀祖的地方,也是歷朝地方官上香朝拜的場所。唐刺史白鴻儒於此觀莫宣卿詩卷,興嘆“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跡,如化工生物,不事妝點,而生氣宛然如在也”;宋進士莫天佑發出“鳳昔臨封一僻隅,先生特起掃雲衢”之感觸;明知縣方尚祖也有“平橋橫跨祠前鎖,四野流霞萬樹霜”的概嘆;清儀光中情難自禁:“大魁公肇始,文德此事新。

狀元祠,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被毀。一九九六年,移至此地重建狀元祠。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鎮祠之寶——皇帝手跡

狀元祠內現存有“孝肅狀元”石刻兩塊,記述為清乾隆四年雕刻陽文,一塊豎匾鑲在祠門上方,高一點五米,寬八十公分,花紋雕邊。另一塊在祠內三進莫宣卿像後為橫匾。刻字清晰可見,花紋玲瓏。

“考肅狀元”石豎匾高懸門頂,此匾是鎮祠之寶,是西村遺存的皇帝手跡。狀元祠殿堂設莫宣卿坐像,由名師用樟木雕刻,塗金粉妝身,高一點八米,座高四十公分。

於在二00五年農曆八月十七日開光揭幕,2016年,由封開本地莫氏族人,省內德慶,懷集,高要,番禺,增城,南海,番禺,順德,高明,東莞,江門,新會,鶴山,茂名,揭陽,湛江,中山,陽春,清遠,連山,英德,汕尾,羅定,鬱南,廣西蒼梧,岑溪,桂平,河池,賀州,平南,容縣,來賓,臨桂,藤縣,武宣,興業,玉林,昭平,桂林,柳州,信都,鐘山,香港,安徽,貴州等地莫氏宗親,捐建的莫宣卿銅像,在狀元故居落成開光。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當地的舊縣誌記述,狀元坊在封川縣前街,清隆慶四年知縣朱武為狀元莫宣卿建。西村明清時有狀元坊和長樂裡坊已毀,僅存坊塾。


封川縣誌載,莫宣卿墓在縣北百十里文德鄉鑼鼓崗,碑石尚存。即現河兒口鎮新街鄰側。墓大開闊,座東向西,通墓處路口有莫宣卿墓之牌坊。詩云:“村中一畝地,祖建鎮中位,華麗十二座,一毀尚餘二。”西村原有清乾隆年間建的古居遺蹟十二處,一場大火燒燬十座,現僅存二座,保存完美。

讀狀元佳作

莫宣卿的生平業跡不顯,存世的詩作也僅三首半,但由於是廣東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他的傳奇式事蹟及影響仍在嶺南文化史上佔有不容忽略的地位,為後人所尊崇。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狀元祠立體浮雕畫

莫宣卿為遺腹子,母親梁氏因家境困難,改嫁開建縣(今封開縣南豐鎮)莫及芝。莫宣卿七歲能詩。一次受群童欺侮他憤然在沙中寫詩:

我本南山鳳,不同凡鳥群。英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

《全唐詩》引《封川縣誌》載錄末二句。前二句則見於《 開建縣誌》, 也許是後人加上去的。詩意頗為自命不凡,又活用了呂安題門的典故( 見《世說新語·簡傲》),可見宣卿自小已精熟書史。

遙想當年,十七歲的莫宣卿獲得廷試第一併被欽點為狀元,轟動長安城!《賦得水懷珠》正是他參加科舉考試時的佳作!

長川含媚色,波底孕靈珠。素魄生蘋末,圓規照水隅。淪漣冰彩動,盪漾瑞光鋪。迥夜星同貫,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軀。合浦當還日,恩威信已敷。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莫宣卿稍大入鄉校,就讀於名師梁明甫。十二歲舉秀才,後在麒麟山側建一書屋,刻苦改讀。詩《答問讀書居》雲(見《全唐詩》十七冊):

書崖倚琪麟,不同牛馬路。床頭萬卷書,溪上五龍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落。茅掩無外物,只見青雲護。

他在京城參加廷試,在《自詠》詩中寫道:

少年立志早登科,世上文章奈我何。賦讀五經猶恨少,詩吟萬卷未為多。江湖海闊為池硯,出水高山作墨磨。願借青雲當白紙,將來寫盡太平歌。

这个肇庆人,他在17岁就荣登状元,连皇帝都为他赋诗打call

圖源 網絡

莫宣卿“賦讀五經,詩吟萬卷”。他的“帖經”和“墨義”都出類拔萃,高中榜首。皇帝李恍為其賜宴,並賜錦衣一幅,以彰榮耀。進士柳圭賀詩日:

筆陣才交五階前,一聲雷震便昇天。榜中姓氏當頭列,笈裡文章許世傳。紅杏殿中呈繡服,綠楊堤畔拂金鞭。九衢難怪人空巷,才子風流正少年。

歷經千年,雖然狀元已成千古,

但其狀元文化卻在肇慶封開生根發芽,

滋養並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