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發掘漢代女子墓葬,出土一物實屬罕見,專家:墓主人身份非凡

1964年,瀋陽渾南區東陵街道石廟子村發掘出一漢墓,專家斷代其為東漢早中期墓葬;人骨早已腐朽,從隨葬品來看,墓主人是一位貴族女性;墓中出土一物在遼寧一帶實屬罕見,專家由它推測,墓主人的身份非常不一般;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瀋陽發掘漢代女子墓葬,出土一物實屬罕見,專家:墓主人身份非凡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瀋陽考古人員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一東漢時期的墓葬;墓葬用子母口磚砌築,墓室後半部被毀,殘長1.65米,寬1.3米;靠西壁是一層磚平鋪成石床,寬0.9米,殘長0.91米;墓葬內隨葬品豐富,有陶器、銅器、琉璃器、琥珀器等;陶器器型有罐、倉、井、盆、碗、等和耳杯等;耳杯又稱"羽杯",就是古代的酒杯,專家在其底部發現有模壓陽文"田主"二字;"田主"即地主,《史記·陳杞世家》有云:"鄙語有之,牽牛徑人田,田主奪之牛。"數量頗多的隨葬品,說明墓主人生活在富貴之家,是當地擁有田產的貴族階級。

瀋陽發掘漢代女子墓葬,出土一物實屬罕見,專家:墓主人身份非凡

因為人骨已經腐朽,專家只能從隨葬品上判斷墓主人的性別;墓葬中出土一物,使墓主人的身份有了眉目;專家在清理墓葬時發現一面帶有銘文的銅鏡,銘文內容是"內青以昭明光夫日月"字樣;墓葬出土銅鏡說明墓主人很可能是一名女性;出土的銅鏡為漢代"昭明鏡",此類鏡銘內容與紀念被漢景帝冤殺的晁錯有關;專家稱,瀋陽一帶出土帶有漢字的耳杯和銅鏡十分罕見,這對研究漢朝時期的葬喪習俗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瀋陽發掘漢代女子墓葬,出土一物實屬罕見,專家:墓主人身份非凡

墓葬中還出土一物驚豔了所有人,透露出更多墓主人的身份信息;這是一對古代女子佩戴的飾物——琉璃耳璫;耳璫是戴在耳垂上,相當於耳墜、耳釘、耳環之類;是漢代女子十分流行的飾物;這對出土的耳璫上端小,下端大,中部有明顯的收腰,形狀如腰鼓;兩件大小一致,通高1.2釐米,上端直徑為0.8釐米,下端直徑為1釐米,重0.001千克;中間穿一孔,器型小巧,做工精細。

瀋陽發掘漢代女子墓葬,出土一物實屬罕見,專家:墓主人身份非凡

這對耳璫最特別之處,在於它們的材質——琉璃;《孔雀東南飛》中描述"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這裡的"明月璫"指的就是琉璃耳璫;古時候人們以銅等金屬在1400多度的高溫下燒製,熔化後而自然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然後經過十多道手工工藝的精修細磨成形;整個過程為純手工製作;此琉璃耳璫呈現出透亮的藍紫色玻璃質光澤,呈半透明狀,質地清潤,清透靚麗,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瀋陽發掘漢代女子墓葬,出土一物實屬罕見,專家:墓主人身份非凡

古法琉璃的生產技術被譽為我國古代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其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瀋陽漢墓中出土這對上佳的琉璃耳璫,說明墓主人地位頗高,家族非常富有;而且還有重要的一點;據《釋名》記載:"穿耳施珠曰璫。此本出於蠻夷所為也。"

瀋陽發掘漢代女子墓葬,出土一物實屬罕見,專家:墓主人身份非凡

意思是,女子戴耳璫的行為是從關外傳來的;而瀋陽在漢代時候稱為"候城",據《墨子·備城門》記載:"三十步置坐候樓……密傅之,夏蓋其上","候"字是瞭望的意思;瀋陽在漢代是國家的軍事前沿,深入東胡腹地;這裡的人們和關外胡人交流非常頻繁,兩族之間存在通婚現象;綜合以上種種跡象來看,瀋陽渾南區石廟子村發掘出漢墓的墓主人極有可能是外國人;琉璃耳璫的出土,為漢朝時期中外交流提供了有力證據。

【參考資料:《孔雀東南飛》《釋名》《史記·陳杞世家》《墨子·備城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