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戚豪族,英冠人傑”趙國公長孫無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貴戚豪族,英冠人傑”趙國公長孫無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長孫無忌(約597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先祖為鮮卑族拓跋氏,是北魏皇族的支系,後改姓為長孫氏。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長孫無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文德順聖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非常好學,“該博文史”。隋朝義寧元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淵愛其才略,授任渭北行軍典籤。長孫無忌在開國戰爭中功勞較少,故未被史書記載。玄武門後,長孫無忌以功第一,封劉國公,後徙齊國公、趙國公。

“貴戚豪族,英冠人傑”趙國公長孫無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武德九年(626年),長孫無忌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了帝位,居功甚偉。貞觀元年,曾擔任尚書右僕射,貞觀二年初回家避嫌,直到貞觀末才復出。貞觀十一年(637年)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貞觀十七年,圖功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長孫無忌虛銜為司空,群臣之首,故居第一。長孫無忌身為外戚,善避嫌疑,貞觀時期在家賦閒將近二十年。貞觀二十二年,長孫無忌在執掌朝政二十多年的貞觀首輔房玄齡病危之際,接替了朝廷政務。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貴戚豪族,英冠人傑”趙國公長孫無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唐高宗李治即位,冊封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與律學士對唐律逐條解釋,撰成《律疏》(宋以後稱《唐律疏議》)30卷。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儲君乃長子李承乾,後李承乾因荒淫無道,被削去儲君之位,當時,李世民舉棋不定,較喜愛另一子魏王李泰,但長孫無忌推薦九子晉王李治(即後來唐高宗),協助他成為儲君。

“貴戚豪族,英冠人傑”趙國公長孫無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由於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以及武后趁高宗體弱擅權,與武氏結怨。後遭武氏寵臣許敬宗以謀反罪名誣陷,全宗族或殺或流放,長孫無忌本人削爵、遭流放至黔州(今重慶市武隆縣),不久被迫自縊身亡。

唐太宗對其評語: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長孫無忌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長孫氏。長孫氏是北魏以來的士族高門,屬於軍事貴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