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導語:茫茫人海,到底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歡而又喜歡自己的那個真命天子或者真命公主呢?

更何況,有些時候還得面對父母“嚴格把關”,找到一個大家都喜歡的戀愛對象似乎很難、很難。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把這一切都歸結到了“緣分”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身上,隨波逐流,“緣分”到了,戀愛了,“緣分”錯過了,也就分手了。 其實,選擇戀愛對象除了所謂的“虛無縹緲”之外,還有一個心理非常重要。什麼心理呢?就是“後面還有更好的”心理。

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一則小故事

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經求教於他們的老師,怎樣才能給自己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田埂,只許前進,並且只給一次機會選摘一枝最好最大的穗。第一個弟子走幾步看見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來。但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麥穗比他摘的那枝大,只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個弟子吸取了第一個弟子的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面還有更多更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結果一支也沒有摘到。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的教訓,當他走到前三分之一時,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第二個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他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一定是麥田裡所有麥穗中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

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這種“後面還有更好的”心理就是很多人選擇戀愛對象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選擇戀愛對象的心理都不相同,且不是單一的心理類型,往往多種心理狀態交織,只不過有的時候比較傾向於某種心理狀態。一般來講,常見的選擇戀愛對象心理類型有以下幾種。

1.精神滿足心理。

即追求精神滿足的選擇戀愛對象的心理。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具有這種選擇戀愛對象心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著重對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性格愛好等,追求彼此心靈上的溝通和感情融洽。只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滿足,哪怕對方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等方面欠佳,都無所謂。這種建立在精神上的愛情是高尚的,許多傳為美談的愛情故事,都屬於這種愛情心理的追求。

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2.事業至上心理。

《花季雨季》中有這麼一句話:“我相信當事業成功之日,美麗的愛情也會悄悄地降臨。”其實,每個人選擇戀愛對象的標準中都不能排除這一點,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對象能夠成為棟樑之材,在工作、事業上出人頭地,在單位裡面能夠獨當一面,成為社會上的精英人物,或是社會上的白領一族。

3.金錢至上心理。

現代社會,是一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沒有什麼能比過上富足的生活更為重要。於是很多人都把對方的經濟狀況放在首位,婚姻是為了得到一個能滿足他們吃、穿、住、玩的“安樂窩”或者藉以生存的依靠。

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4.政治聯姻心理。

尋找政治靠山這種選擇戀愛對象心理在封建社會是相當普遍的,他們通過婚姻打通自己的仕途之路,或者鞏固官場上的裙帶關係,即所謂的政治聯姻。現在雖然這種選擇戀愛對象心理並不普遍,但是,藉此另有所圖的人還大有人在,他們並不注重兩人的情感和心理相容,而把隱藏在婚姻背後的不可告人的動機放在首位。這種愛情同樣是不可靠的。

5.攀比和從眾心理。

某些女性天生存在虛榮和攀比心理,這一點在選擇戀愛對象時也經常表現出來。比如,看到好友找到一位有錢有貌的男朋友,她就會擔心自己的男朋友會不如好友的優秀。如果自己的男朋友遜於好友的男朋友,她們就會感覺沒有面子,很丟人。

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6.要求完美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選擇對象時,事先制訂一系列標準,條條框框很多。凡不符合其中一兩點的,哪怕其他方面都很優秀,也不在考慮範圍內。具有這種選擇戀愛對象心理的人,以年輕的初戀者為多,常常會因此使他們成為大齡青年。“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以,對待任何人,包括戀人,我們的要求都不應太苛刻。

7.溫柔賢惠心理。

聰明的女性知道何時何處應怎樣順從男子,而且懂得安撫的手段;何時何處又能適時地顯出自己的智慧,使男子佩服自己;懂得適時恭聽男子的故事,表現出一種適宜的尊敬態度。在男性失意時,能夠給他以安慰;在男性彷徨時,能夠使其堅定信心。在他樂不思蜀時,往往會適時而含蓄地提醒他小心樂極生悲。讓男子時時處處會感覺到她的體諒,她的溫柔,她的賢淑!

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總結:

愛情是發自內心的,也是神聖的。我們不能把愛隨便託付給一個人,也不能隨便接受一個人的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睜開眼睛,審視一切,看清楚,誰是我們想要的戀人,我們所擁有的是否是真正的愛情。 什麼是戀愛?簡單地說是指沒有婚配的成年異性之間的互相愛慕。它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婚姻自主、婚姻自由的基本前提。當然,戀愛自由了,戀愛對象的選擇也就變得自由了。和中國古代那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同,現在要想談戀愛,大多數情況下還得自己“動手”。

選擇戀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特定心理,但不管你的標準和要求如何,請記住,愛情和婚姻最重要的基礎應該是相互的敬慕和熱愛,這是愛情和婚姻能夠得到長久維持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