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你可知道?


我有一個朋友,在國外留過幾年學,育兒方面很有經驗。有一次,她到我家玩,她指出了我育兒上的壞毛病,跟我說:

“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

“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你可知道?

事情是這樣的:小孩的好奇心都是比較重的,看到新奇的東西總喜歡摸摸碰碰,我家小孩也一樣,一會摸摸花草,一會碰碰傢俱,而我習慣性摸完東西就洗手,所以一天下來,幾乎要幫孩子洗十幾遍手。朋友看到了,表現出一臉嫌棄,我以為她要說太愛乾淨不利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因為這個觀點在國外很普遍。


過度保護孩子,太愛乾淨不利於免疫力的提高,這個我可以理解,但是她卻說“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我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話中意思。後面她跟我說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我才恍然大悟。

“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你可知道?

1.因為怕髒,父母不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實際上,朋友所說的“聰明”並不是智商高,而是孩子各種能力的總和,包括獨立生活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很多家長怕髒,怕麻煩,於是就代替孩子去做事情。就像我,因為怕孩子吃飯弄得到處都是,於是就不讓孩子自己吃飯,從2歲開始一直餵飯喂到4歲上幼兒園。


於是我朋友就說,因為你怕髒,不讓孩子自己吃飯,所以導致了孩子在自立方面“不聰明”,沒有其他孩子做得好。

“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你可知道?

我細細想了下,發現確實如此,而且身邊很多家長都這樣,因為怕髒就把家裡打掃到一塵不染,把孩子照顧到無微不至,雖然孩子很乾淨,但是孩子的自立能力並沒有得到鍛鍊。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過度保護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成長,這就要求家長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髒,讓孩子做跟ta年齡相對應的事情,掌握該年齡應該學會的自理能力 。


比如,3歲以前就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養成獨立進食的習慣;同樣,3歲以前也要讓孩子養成獨立上廁所的習慣。等孩子再大一點就要讓ta學會整理自己的房間。多點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動手動腦,不僅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而且還讓孩子學會自立和養成良好習慣。這也是我朋友所說“聰明”孩子的養成過程。

“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你可知道?

2.太愛乾淨會阻礙孩子求知和探索的念頭和行為。

因為家長怕髒,不讓孩子去探索,導致孩子對新奇的東西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比如,去外面玩的時候,孩子想摸摸花草,想聞聞花朵的味道,想挖開泥土看看植物的根,想摸摸魚的尾巴,都因為不乾淨被家長拒絕了,慢慢地,孩子就沒有了求知和探索的慾望。


其實,對世界的求知和探索可以豐富孩子的見識,增強對事物的認知。雖然孩子可以通過讀書和上課學到更多知識,但是這種只學習不實踐的方式沒有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去探索的效果好。長期以往,孩子會變得不愛思考,規規矩矩,隨波逐流。

“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你可知道?

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求知和探索的慾望,讓孩子走近大自然,自由探索世界,只要孩子沒有傷害到自己和別他人,家長沒必要太緊張。


其實,探索的過程也是孩子學習和思考的過程。孩子經常親身經歷一些事情,動腦思考問題,才能保持求知慾和思考能力,才能比其他孩子更“聰明”,長大後事業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你可知道?

3.太愛乾淨影響了孩子創造力的發揮。

朋友問我:“孩子平時有沒有拿筆塗塗畫畫?”我說有啊,孩子很喜歡這樣幹。朋友繼續問我:“那你有沒有阻止孩子呢?”“肯定阻止啊,畫得亂七八糟,跟鬼畫符似的,而且還弄到衣服上,手上,腿上全都髒兮兮的。”我一臉嫌棄地說。


朋友說我這樣做,並不利於孩子的發揮,甚至是把孩子創造力的發育扼殺在搖籃裡。雖然有一部分創造力是由天賦決定的,但是大部分是由後天培養出來的,而家裡作為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第一環境。

“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你可知道?

在家長眼裡,孩子畫畫是鬼畫符,純屬搞破壞,然而,在孩子眼裡,畫畫是他們表達自己對世界看法和對美好事物渴望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孩子創造力在發揮作用的表現。所以家長不應該隨便阻止孩子畫畫這種行為。


如果覺得孩子畫畫很容易弄髒地板和傢俱,那麼家長可以專門準備一個地方給孩子畫畫,這樣即使孩子胡亂塗畫,也不會影響到其他東西。

“太愛乾淨的父母,養不出聰明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你可知道?

以上這些“怕髒”的行為,你有做過嗎?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逗逗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育兒小妙招,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點個讚唄,一起輕鬆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