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5-龍袍袈裟-梁武帝蕭衍

龍袍袈裟-梁武帝蕭衍

南北朝時代國家分裂,自然是出不了類似於秦皇漢武這樣在一般正史上位次靠前的大號皇帝,就連號稱“十全老人”這樣的乾隆皇帝也沒法得見,沒辦法,事業的規模太小。不過,話說回來,小也有小的好處,買賣小,操的心也能少一點。再加上,周遭和江對面一群競爭者虎視眈眈,即便是神聖的皇帝陛下,也還沒有後世中國天子的那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如此一來,南北朝的皇帝們整體上是很接地氣的,他們更像是一個官僚組織的大領導,而不是高懸於萬民之上的純粹孤家寡人,這就造就了一批比較好玩的皇帝陛下。

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大體上說,蕭衍是一個非常符合現代人觀念的人。他雖然出身名門,但絕不是一個紈絝子弟。蕭衍可是真正的文武全才,他早年還沒做皇帝的時候,做過當時南齊朝廷的統兵大將,擊敗過北魏的軍事入侵。也曾經主政一方,出任雍州刺史,具有治理地方的實際經驗,政績頗佳,贏得上下交口稱讚。更難能可貴的是,蕭衍同志還精通琴棋書畫,雖然從高標準的學術史和藝術史的角度來看,他的作品算不上什麼上乘之作。但是,僅僅在他所處的時代而言,蕭衍是當時國內第一流的“藝術家”,批評者和鑑賞者。

要知道,這一切成就的取得可是在人家主業是皇帝的前提下啊。做個簡單的對比,事情就清晰多了。中國歷史上的文藝皇帝有幾位,比如最為知名的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構,還有那個主要通過讓人捉刀,據說一生寫了上萬首詩,可惜沒有一首流傳下來的乾隆。李煜和趙構藝術水平確實高,但問題是主業太差,至於乾隆,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就不用說了。所以說,遍觀中國歷史上的帝王,要找出一個像蕭衍這樣全面發展,多有建樹的還真的挺不容易。

大概可以這麼說,蕭衍同志即便不做這個皇帝,也是當時名冠京華的大才子。

即便用我們現代人苛刻的眼光,和對所謂民主的鐘愛,讓當時的人投票選個皇帝,恐怕最後的結果也是這位大才子高票當選。其實,蕭衍的皇帝寶座一定程度上還真的是眾人選出來的。

當時的中國政治南北分裂,各有特色。北朝主要是強人政治,誰的拳頭大,誰說了算。南朝呢,稍微文明一點,政治是由所謂世家大族控制,簡單點說,大概就算是貴族政治。蕭衍同志呢,由於本事太大,名聲又好,所以國內各個世家大族就一致推選由他來取代當時昏聵無能的南齊皇帝,蕭衍自然也就順水推舟地答應了。本來是個也許能是個垂範千古的“禪讓”,所謂能者居之,皆大歡喜的局面,但最後出於政治安全的考慮,據記載,蕭衍還是給南齊末代皇帝蕭寶融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盡。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

總體上看,蕭衍是一個好皇帝。在他執政的很多年裡,南朝政治都還算是清明的,老百姓也算安居樂業,這一點很不容易,要知道,他可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最久的皇帝之一,一共將近半個世紀之久,蕭衍長壽,活了80多歲。晚年有點放縱,尤其是對皇室比較寬縱,造成了一些很惡劣的影響。

後來的歷史學家們抓住蕭衍不放的事情還有一件,就是“侯景之亂”,認定蕭衍的判斷失誤要對侯景之亂負有比較大的責任。可要依我之見,也未必如此。前面已經分析過了,侯景之亂是結果,而不是原因,侯景之亂本身並沒有那麼太重要。再者說,侯景的事情發生的時候蕭衍已經80多歲了,垂老暮年不太可能再有那麼明晰的判斷了。蕭衍據說是被侯景的部隊困在宮裡餓死的,顯然算不上善終,但在那個時代的皇帝裡也不算太壞。你別說,這種死法,還挺有名士風範的。

蕭衍還有一奇,他晚年篤信佛教,按照一般的意義來說,能算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後世皇帝裡面信佛的人有,但信到他那個程度的好像沒有,找幾個他的佛教故事來說: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大般涅槃經》,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

蕭衍從《大般涅槃經》中找到理論根據,下令僧人必須吃素。從此,漢傳佛教形成吃素的傳統。蕭衍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他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總是和年輕時、壯年時不一樣。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後,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

蕭衍不僅幾次入寺做和尚,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現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廣建佛寺,不聽勸諫。

據說,蕭衍還接見過著名的中國禪宗的祖師菩提達摩,並且留下了一個流傳至今的公案。大意是蕭衍問菩提達摩,自己做了這麼多對佛教有利的事情,算不算是巨大無比的公德呢?結果被菩提達摩給徹底否決了,兩人不歡而散。只能說,這個印度人太耿直了,不瞭解中國國情。按理說,你已經觀察到了別人的行為,顯然別人是不可能理解你所說的話,還不如隨便應付兩句好話恭維一下,反正也算是在擴大佛教的影響力麼。當然,大師的想法不太可能和我們俗人一樣。我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過,以一國之君的身份,如此地大力提倡佛教,而且確實也能推廣的開,還是說明了一些問題的。起碼能看出,在南北朝時代,漢文明的主體,儒家文化的確是非常衰微的,南朝在當時已經算是文化發達的正朔所在,皇帝都能有這種行為,其他地方就更可想而知了。蕭衍在中國帝王世系裡聲名不顯的原因除了因為是個偏於一隅的小王朝以外,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我猜恐怕就是他對佛教的重視。他的這個行為在正統中國的評價體系裡即便不能算作是叛逆,但起碼多少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但是,如果我們說,蕭衍算是個比較有趣的皇帝,大概沒太多人會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