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地區為啥把吃晚飯稱為喝湯 原來與忽必烈有關

登封人把吃晚飯稱為“喝湯”。說是喝湯,但饃、飯、菜都有。經常吃的是湯麵條或糊塗麵條,傳統晚飯很少做稀飯。那麼為什麼把晚上這頓飯說成是“喝湯”呢?

傳說元兵佔了中原,有一部分元兵就在少室山頂駐兵紮寨。由於兵荒馬亂,那年莊稼歉收,元兵下令讓老百姓改每日三餐為兩餐。他們怕老百姓對改餐起鬨造反,當時十五戶由一個元兵管著。還把所以鐵器都收了,十五戶共用一把菜刀,這菜刀還由元兵管著,隨時戴在腰間。可是過去每日吃慣了三頓飯,突然改成兩頓飯,大家幹上一天的活,晚上不吃些飯咋能撐得住?

登封地區為啥把吃晚飯稱為喝湯    原來與忽必烈有關

當時有個叫王二的小夥子,給財主家推了一天的豆腐磨,天黑回到家裡,肚子餓得實在難受,就添鍋燒水,想偷偷做些稀米湯解解飢。水剛燒開,還沒下米就被監管的元兵發現了。元兵見王二家灶屋冒煙兒,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王二綁走了。

登封地區為啥把吃晚飯稱為喝湯    原來與忽必烈有關

第二天,王二被送到忽必烈賬中。忽必烈聽說王二圖謀造反,想偷吃夜飯,便喝令推出去把頭砍了。王二大喊:“冤枉呀!”“冤枉!”忽必烈聽他連連叫冤,便上前問他“咋個願望了?”王二說:“大王叫百姓改餐省糧,小民從未違抗。只是燒了點開水,想解解口渴,並沒有給鍋裡放米,咋不冤枉呢?”忽必烈心想,砍了王二真是冤枉他了,他以水解渴,是個辦法,這樣省了糧又充了飢。於是就把王二放了。

打這以後,忽必烈就允許百姓晚飯燒湯喝。於是百姓就藉著燒湯的機會,下米做飯,時間久了便把晚飯叫成喝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