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致敬新時代高端訪談」之二十二 聽袁佔國講述磴槽故事

「致敬新時代高端訪談」之二十二 聽袁佔國講述磴槽故事

□李保平 郭朝軍

曾經,大家耳熟能詳,遍佈全省的鄉鎮企業如今還存在多少?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對於處處有井架的“鄉鎮煤礦”還有多少記憶?

改革開放40年之際,我們來到巍巍嵩山腳下,登封市中心一個靜謐的院落,這裡坐落著聞名全國一面旗幟——磴槽集團。

說她特殊,一是因為作為鄉鎮煤礦,在穿越40年的歷史中,他的安全管理聞名全國,40年保持先進,成為全國鄉鎮煤礦學習的標杆;二是生命力旺盛,在鄉鎮煤礦紛紛破產關停,已經被歷史遺忘的當下,她卻蛻變成年產值15億元,利稅2.5億元的現代化企業集團。

「致敬新时代高端访谈」之二十二 听袁占国讲述磴槽故事

激情歲月 勇爭一流站潮頭

磴槽煤礦創建於1973年7月。

集團董事長袁佔國回憶當時艱苦創業的情景時一切都歷歷在目。他回憶說:建礦之初,他們夏天睡野外,冬天借土窯洞。井下需要坑木、椽子,他們到附近的大山裡扛,一天往返幾十裡,肩膀磨出血,腳板打起泡。磴槽煤礦就是這樣在一缺資金、二缺技術、三缺設備的情況下建成的。

「致敬新时代高端访谈」之二十二 听袁占国讲述磴槽故事

四十餘年砥礪奮進,嵩山腳下演繹新的傳奇,目前的磴槽集團,有下屬企業11家,共有職工6000人,在校學生1100餘名,年可產原煤200萬噸,水泥200萬噸,產值15億元,實現利稅2.5億元。是中國煤炭行業百強企業,連續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民營企業”“河南省工業行業利稅百強企業”,近三十年來都是登封市集體民營企業第一納稅大戶,被譽為嵩山腳下的一顆璀璨明珠。

多年來,原煤炭部部長王森浩、國家安監總局原局長李毅中、副局長兼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趙鐵錘、現國家煤炭協會會長王顯政、副會長濮洪九等領導,都先後到過磴槽集團視察,給予了高度評價。

科技創新 突出重圍大發展

磴槽煤礦,在當時遍佈全國的近千家鄉鎮煤礦中,為何能脫穎而出,長盛不衰呢?

袁佔國說:“沒有先進技術,先進理念,就不可能搞出好效益,40年來,我總結的經驗是以科技保安全,以科技促生產,以科技增效益。”早在1985年,磴槽煤礦就設立“星期日工程師”,對磴槽煤礦使用無煤柱開採新工藝等一系列的技術改造,使磴槽煤礦安全水平大大提高,煤炭產量月月上升。到1993年,他們用8年的時間使煤炭產量就翻了兩翻,年產達30萬噸,並於1993年10月創造了安全生產3000天、產煤200萬噸無傷亡事故的優良成績。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袁佔國還請來了省煤炭廳的高級工程師和幾個大礦務局的專家,尋求磴槽煤礦的振興之路。2005年7月,磴槽集團科研所成立,每月定期召開科技例會,研討解決集團所屬企業遇到的重大技術難題,因科研成果突出,該所後來被晉升為河南省級科研所。

「致敬新时代高端访谈」之二十二 听袁占国讲述磴槽故事

從科技創新中嚐到甜頭的磴槽集團,隨著轉型發展,在科技創新的路上從不敢懈怠。在集團對下屬企業的質量標準化月度檢查中,科技創新被列為檢查考核內容,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得到跟蹤服務,科技創新成果也碩果累累。

「致敬新时代高端访谈」之二十二 听袁占国讲述磴槽故事

心繫員工 鍛造基業長青的人才隊伍

袁佔國說:“我們雖然是民營企業,但是我們的職工隊伍40年來保持穩定,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位員工。”

在這方面,磴槽集團做了三件事:一是養老統籌。2005年,磴槽集團緊緊抓住國家養老統籌辦理向鄉鎮企業開放的機遇,率先第一次為五年以上的工齡辦理了養老統籌,並且按照實際工齡,向前補交了最多20年的統籌金,雖然花費1000多萬元,但是為老礦工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事。一位老礦工拉著他的手說:“人老了,下不動礦了,沒想到公司又為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

二是為員工建設住宅小區。集團投資1億元,先後在登封市區建設了兩個職工住宅小區。凡達到工齡和幹齡的幹部職工,每年工齡補貼購房款2500元,集團共計為職工發放了3000多萬元的購房補貼。

三是員工持股。根據參加工作的工齡和當幹部的幹齡配發股金,目前,整個公司共有2000多人持股,通過股改,幹部職工隊伍更加穩定,為磴槽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致敬新时代高端访谈」之二十二 听袁占国讲述磴槽故事

袁佔國說:“40年發展,磴槽集團現在已經由一家小煤礦崛起為涵蓋涉及煤炭、水泥、房地產、文化教育,休閒旅遊、金融貸款等行業的現代化企業,在擴大開放的背景下,我們定會夯實根基,永葆活力,繼續造福鄉親,為國增光。並把磴槽集團打造成以人為本的一流幸福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