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京劇臺步最全的介紹

有關京劇臺步最全的介紹

京劇舞臺臺步:臺上腳步之形狀千變萬化,概括起來可分兩種類型、一,行動之步形;二,靜止之步形。上海著名武生路凌雲先生對於臺上之步形,曾歸納為十八個字,即:“登、趟、踩、曲、擺、撇、扣;勻、麟、錯、墊、箭、剪、偷,站丁、行八”。其中“站丁、行八”是步形中最基本之要領。所謂站丁,是指臺上站立時,要使腳下站成丁字步形,具體分為“正丁(前豎後橫”、“斜丁(斜豎斜橫)、遠丁(橫豎拉開距離)、反丁(前橫後豎)”四個形式。根據角色身段之需要加以靈活運用。

行八,則是行動時的八字步伐。以起霸來說,其抬腿、邁足,都有一定規格,不是隨隨便便地撇“八字腳”,因此要求:腳步反丁起,踝骨奔磕膝;見弧拐出腿,遠抬近落換腿伸出去。第一句是指抬腿邁步時,要從反丁字步式起腳;第二句是指抬腿須抬得高,要求腳腕子接近另一腿的磕膝蓋兒;第三句的弧拐二字,即大腳趾根部,當腳弧拐朝上時,便可往外邁腿了;第四句是說,抬腿邁步好像要邁得很遠似的,故稱“遠抬”,其實看起來步子很大,但落足很近(落地時與另一足距離不太遠),故稱“近落”。


一足落地後換另一足上步(使其腳後跟對著落地之足的腳弧拐),以腳掌點地,不要落實著了,就像伸出去一條腿一樣。這便是對起霸之八字步伐(抬腿邁步)的要求。舞臺上之八字步伐,與生活中的“八字腳”走路不能等同而言。因為前者對於起步、抬腿、邁足、落足都具有一定的規格,不符合規格便不美觀,藝人們則稱其為“不是這裡的事兒”,那麼不起霸時腿還要照規矩去抬嗎?要抬!但略低些,在靴底接近另足之腳面時,就可伸腿邁出了。因此,在開坯子時都要經過練習“走腳步”階段,以便掌握其“提、蹲(cun)、踹、勾、撇、沉、邁、落(lao)”之八字要領。具體地說,提是提足跟,蹲是蹲底腿,踹、勾、撇是踹出腿時,要勾腳面,足朝外撇。沉、邁、落是前腳有稍微往回下沉之感時,再朝前邁出,落腳不能太遠,遠則上晃。這種走法,就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八字步伐。臺上之八字步伐一般分為踱步式與連步式兩種走法,踱步式為一足邁出另一足隨之上前一步(一停),它用於元帥出場,表示莊重;員外出場,表示消閒。也可用作人物踱步沉思時之身段。連步式為一足邁出落地,同時另一足亦向前開始邁出(並無一停),兩足交替進行,故稱之為連步。除角色出場時有踱步外,一般臺上行走均用此連步式步伐。以上臺步是指生、淨而言。丑角臺步則另有其走法。如袍帶醜,其步伐為蹲腿拿勢兒,兩臂前後擺動,稜角明顯四面俱到,所以叫它方步,其他不穿袍帶的丑角(如穿褶子、穿茶衣打腰包等角色),則腳步可隨意變化,無明顯規定。


旦角(包括老旦)之臺步亦分為兩種。一為平行步;二為絞行步(即左足向右邁出,右足向左邁出,交錯行進如鋸齒形)。旦角步伐均較細緻,節奏亦勻稱,一般是走得快時邁步小;走得慢時邁步大些(但最大的步子,不過是前足之足跟,將將越過後足的足尖而已)。走動時兩足微靠攏,不可太離開。老旦腳步要放大些,拄柺杖時,步子寬而小。腰部配以微曲,表示老態龍鍾。在花旦戲裡有一種小跑步,它既不是圓場步,也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跑步,而是一種有規則的小快步。跑得時候兩足併攏前行,步子很小,每步不超過一二寸,但步速很快(兩腿動作緊密)而身子卻不見很快前進。它適於表現天真活潑,心情愉快的小姑娘角色。如《櫃中緣》之劉玉蓮;《鐵弓緣》之陳秀英均有此小跑步。另外,舞臺上尚有一種退步動作,亦不同於平常。如起霸之拉開時後退即此。先將兩臂做雲手拉開狀,繼之左腿往後一別(抬起足跟),隨即以厚底靴的前緣著地,慢慢落平,再退另一足,逐漸一步緊一步地後退,當雲手拉開時,便支柱退步。

【步行作用】前面所講的十八個字,除站丁、行八外,尚有前七字,後七字,是指不行變換之作用。前七個字即:登、趟、踩、曲、撇、扣,它是行動運轉之步伐要領,也是起步、轉身、變勢等步伐形狀。如“一扯兩扯”高抬腿邁出時,用足跟一登,顯得很精神,有力量;而低抬腿邁出時,則用足尖順勢一趟,顯得賣派、邊式,而又順溜。踩、曲,是指邁步行進時,踩地要穩(先以足跟著地),腿略微曲(不能過於下蹲),是為曲中求直。擺、撇、扣,乃轉身變勢之步形。如向左跑圓場時則撇左足扣右足;往右跑圓場則撇右腳釦左足。當臺上小轉身、半轉身時,往左則擺動左足扣右足,往右則擺右扣左。講究:主宰於腰,發勁於胯,胯催膝,膝催足。這就是下三節之基本要領,也是跑圓場的法兒,腳底下有了法兒,跑起來才有力,既快又圓。(因為跑圓場之步速很快,故凡臺上之快速步伐,均以圓場步呼之)後七個字:勻、麟、錯、墊、箭、剪、偷,是指臺上身段中,有動有靜的各種步形之作用。

【勻】勻字含有移動的意思。如生活中二人並肩而立,若距離拉開大了,欲令其步子靠近些,便說“勻過一點兒來,別站的太遠”;故臺上通過腳下碾轉移動步子,而又使之動作勻稱自然,便稱之為勻。因此臺上之移步動作(無論是轉身、變身、擰身、翻身)或碾足掌、或碾足跟,均屬於勻(若連續“勻”步,雙足尖方向一致,與麟形不同)。

【麟】它是一種呈魚鱗形的勻步。雖同樣為碾轉腳步,但其碾的形式與勻不同。勻為“勻過一點來”,所以都是碾動一步或半步。而麟則不然,它是以雙足連續碾動,其行進線呈魚鱗狀,姿勢美觀是一種難度性的勻步。其動作為:兩足朝著橫向移動呈正反八字形(碾左足掌同時碾右足跟;碾右足掌同時碾左足跟),不停地碾動行進。斜場式、圓場式均可。麟形步有飄然之感,故亦稱雲步,常用於駕雲御風之仙子,乘船盪舟的佳人,舞動霓裳之歌姬等等。

【錯】指兩足交錯行動之步形,包括蹉步、趨步、碎步、滑步、試步、倒步等步伐,內容很豐富:

(1) 斜蹉步,向左前方或右前方蹉步行進時,一足在前(腿微曲),廉頗蹉步請罪,表示心情激動時之臺步;《戰太平》花雲拾刀自刎時,表示是壯烈殉國之臺步,均為右斜蹉步。《陽平關》黃忠勒馬提刀闖重圍唱“越殺越勇精神好”的出場臺步,為左斜蹉步。蹉步的作用是表達人物情緒激動,製造緊張氣氛。

(2) 橫蹉步,兩腿略微彎曲,向左方或右方橫向蹉步行進。如《戰太平》中花雲罵帳時一面揉肚子甩水發,一面走橫蹉步,表示人物之怨恨而又惱怒的複雜情緒。

(3) 單腿倒蹉步,一腿抬起一腿直立(以足掌著地)後退,如同蹉步的節奏,緊而密地往後退行,故稱單腿倒蹉步(亦名商羊步)常見臺上用於勒馬等動作。

(4) 前蹉步,往前蹉步多為表示得意之形態。一般用於判官、鍾馗、周倉等角色,因其扮相均為紮肩、墊胸、突臀,前蹉步可使身段動作產生一種藝術美。

(5) 跪搓步,雙膝跪地,繃腳面以膝蓋交錯挪動前行。一般用於形容老弱婦孺在悲憤、哀求、處境危急時之動作。如《硃痕記》之趙錦堂;《奇雙會》哭監之李奇,均有此跪蹉步。作此跪蹉步時,兩小腿須斜向行進之方向,才可雙膝交錯移行,否則移動艱難。還有單腿跪蹉步的走法。如《清官冊》寇準跪謝八賢王時,便是用的單腿跪蹉步,其動作較之雙腿跪蹉步速度快得多。

(6) 趨步,這是由後腳趕前腳的一種步伐。其動作是以右催左(趨向左前方),或以左催右(趨向右前方)。所謂趨,即後腿趕前腿的動作,換言之,是使後足趨勢前足再進一步(有時翻跟頭,也用此趨步助跳起份兒)。趨步是用於表示疲勞,年老腿腳不利索,心急而步履踉蹌時為之。如《四進士》中宋世傑拉楊素貞擊鼓鳴冤,為了表現年邁心急,在“水底魚”圓場中即加趨步動作。

(7) 碎步。這是旦角常用之步伐。兩足並齊(距離三四寸左右),腳跟懸起,繃腳面以足之前掌著地,行進時兩足掌交錯移動,步子小兒快,緊而密。可向前行也可往後退行,或向左右移行亦可。多用於走“花梆子”。它是旦角用於表達喜悅心情的一種手段,並起著與蹉步同樣的作用,故疾步行走、或勒馬後退時亦為之。

(8) 滑步。行走中間,一足往前伸(身子趨勢向好一仰作滑跌狀),另一足同時往下一蹲腿,支撐身體不致倒下(滑跌時兩臂自然配合襯托其勢)。一般做此動作均用於圓場或下場時為之。可做一步一滑,也可兩三步一滑。如《御碑亭》中孟月華在雨中行走,道路泥濘不時滑跌,即用此滑步。滑時注意姿勢優美,不能像平常那樣,一滑倒就摔個仰八叉,那就不美了。

(9) 試步。黑夜裡行路試著步走,又叫摸黑兒。走時為:腳朝前邁身後仰(伸足時,以足尖著地劃一弧線,再落足踩穩);換足上步做同樣動作,兩足輪番交錯前進,同時兩臂配合做摸索狀。(10) 倒步。此為左右腳交錯倒步而行。右腳向左倒步(踏於左腳之左側);左腳向右倒步(踏於右腳之右側)。全身鬆弛,上身微向前衝,步子顯得沉重,立定時上身還在搖晃,形容酒後之醉態,或用於表現受傷、頭暈之踉蹌腳步。又稱醉步或踉蹌步。

【墊】墊即墊步,如一腳在另一腳之足尖前橫踏一步(身體不移動)即為墊。另一足則借上縱之勢,換步邁出亮勢。運用時為:墊左步起右步;墊右步起左步。它是作為亮相前之鋪墊動作,所以也是稱為墊步的原因之一吧。

【箭】為弓箭步之簡稱。前腿如弓曲後腿似箭直,此乃靜止姿勢。如作動勢,則縱起向前跳躍,便成為舞蹈中的燕式跳了。

【剪】身段中做雙腿交叉姿勢變身亮相,其步形呈剪刀狀,因而稱之為剪。另外如左腿(在前)向右前方半蹲(呈反弓步形),右腿踏於左腿後方,向左方前伸(似反剪步)以足掌落地,呈回頭望月之姿勢。雖為反弓箭步但其雙腿呈交叉狀,故亦為剪。此勢亦稱大踏步。

【偷】除在開打和快速行動中的“該上一步上半步”之偷步外,旦角之別腿站立亦謂之“偷”。如左腿立穩,偷偷地將右腿別於身後(以足尖點地),其動作不大而又悄悄進行,故曰:偷。然“偷”亦含有偷閒、偷懶之意。旦角為之用以表達婀娜之姿態,亦稱為小踏步。除“勻、麟、錯、墊、箭、剪、偷”外,尚有一些臺上常用單腿、蹲腿之步形如下:

【商羊步】商羊原是一種獨腳鳥,舞則將雨。《臨海志》載:“獨足,文身赤口,晝伏夜飛,或時晝出,群鳥噪之,唯食蟲豸,不食稻粱,聲如人嘯,將雨而鳴,即孔子所謂一足之鳥商羊者也”。據傳古代舞蹈中以一足作勢者,均從商羊鼓舞之步演變而來。臺上常用之商羊步分動、靜兩類。

【動勢商羊步】1, 單腿倒蹉步。(前已涉及,從略)2, 單腿蹦。即抬起右足(大腿抬平,膝部彎曲,小腿伸向左前方,足尖朝上亮出靴底,左腿直立(稍蹲),面朝前看,左腿向左方蹦跳而行(反之亦然)。《連營寨》劉備撲火時,即用此動作。3, 單腿碾步。即一腿抬起,做時伸時曲之動作,另一腿直立,以足掌足跟交替碾動。或橫向移行,或本地轉身均可。4, 朝天蹬三起三落。一腳扳起,足心朝上,另一腿直立,為一起。直立之腿下蹲,所扳之足朝前方伸直,為一落,繼之再伸直下蹲之腿,所扳之足再朝上……反覆三次,為三起三落。5, 單腿飛腳。即打飛腳時,左足一直抬起不著地。6, 跳鐵門坎。右手捏住左腳尖,右足從其中的空隙處跳進跳出,反覆為之。作相反動作時亦然。

【靜勢商羊步】1, 抬腿亮勢:右腿抬起足尖朝上,腿微曲,伸向左方。右腿直立於地,配以左手反撩袖身段。《盜宗卷》張蒼尋自盡時,即用此身段亮勢。2, 剁泥兒:躍起後以一足落地,作單腿獨立勢亮相。3, 踹鴨兒:雙臂平伸,一腿向前方踹出,同時身向後仰。亦稱“射雁”4, 探海兒:俯身往前探,右腿獨立,左腿朝後上方抬起。又名“夜叉探海”。

【其他步式】矮子步:雙腿蹲下去,繃腳面足掌著地,腳跟懸起。兩腿之間約有一拳距離,立腰,挺直上身,臀部不要坐於小腿上。走起來略微梗脖子幫助立腰提氣。它用於表現武林人物躡足潛蹤的動作,也用於形容身材矮小之人,如武大郎、王英等角色。打腳尖:先將兩臂超前平伸,掌心朝下。下蹲之教輪番向掌心踢去,雙足交替跳躍行進。如《辛安驛》中周鳳英女扮男裝時,即有此動作。還有螃蟹步、十字步、馬顛步、抬轎步、醜退步、龍形步等等,步形步式繁多,不再一一例舉,謹此以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